專家界定濟南中產階層標準 年收入超12萬有房族

2020-12-18 齊魯網

  近日,亞洲開發銀行發布了一份名為《亞洲和太平洋地區2010年關鍵指標》的報告,報告稱,按照每天消費2-20美元的標準,中國的中產階層人數為8.17億。此報告一出,立刻引來板磚無數。有人質疑:「一天吃倆盒飯就中產了?」

  中國到底有多少中產階層,中產階層的收入又如何界定,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在濟南,「中產階層」的標準怎麼界定比較恰當?又有哪些人屬於「中產階層」呢?

  「中產階層」是個啥概念?

  說到「中產階層」,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它的概念。按照百度搜索提供的答案,中產階層的劃分標準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關於中產階級的流行定義是這樣的: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收入多少能算「中產」?

  個人收入多少能算「中產」?全球領先的市場信息公司歐睿信息諮詢公司稱,隨著中國經濟大踏步地向前,中國的中產階層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到了2020年,在經濟的強大驅動下,這一數字將達到7億。按照歐睿公司的研究結果,中國中產收入標準在11800-17700美元/年(編輯註:約合人民幣79945-119918元/年)。但依據中國實際的經濟和社會文化發展水平,一些專家認為,比較合理的有關國內中產階級的界定,應該是人均年收入在1萬至5萬美元左右,也就是8萬至40萬人民幣左右。

  記者從稅務部門了解到,在我國,從2007年1月1日起,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人,在納稅年度終了後的3個月內,向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按照稅務部門的說法,12萬元的規定主要是根據國家統計局一個收入群組的劃分數據來測算的,12萬元在全國人均收入裡面算是一個比較高的標準。

  山東省地稅局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市2009年度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有25339人申報繳納個稅。這些人是否屬於中產階層呢?

  記者隨機採訪了20位不同年齡段、不同職業和收入的市民,結果14位市民傾向於將年收入12萬元作為中產階層收入的下限,3位市民覺得8萬元以上就能算「中產」,另外3人則認為6萬元是中產階層收入的起始標準。對於中產階層的收入上限則沒有定論,多數人覺得年收入20萬元左右比較合適,也有人認為年收入50萬元之內都可稱為「中產」。

  濟南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王徵研究認為,在不同城市,中產的概念也不同,但應以工薪為主要衡量標準。濟南是二線城市,人均收入偏低,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2萬多元,因此,年收入12萬元的就能算中產階層了,但這個收入指的應該只是工資,不包括股票、紅利等經營性收入。在王徵看來,中產階層們應該有穩定和有保障的工資收入,一般年薪為12萬—18萬元。而那些年收入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高端收入人群,不應該算作中產階層,因為他們的收入大多為企業經營性收入,不具穩定性。

  對於何謂中產階級家庭,眾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尤其是對年收入多少的標準。在美國,年收入3萬到20萬美元的就屬於中產階層。而這一階層達到了總人口的80%左右。同時他們也是美國的社會中堅,也向來是美國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國內有理財師認為,中國中產階級家庭夫妻兩人的年齡應在30-40歲之間,有穩定的收入(按30歲來講家庭月收入1萬-2萬元),有自己的一套或者兩套住房,但大都是通過房貸的形式,職位大都已做到企業的中層,已經有孩子或者將來打算要孩子。這類人群對於自己家庭目前的現金支出、保險、子女教育、養老、投資都會有一個大致的想法。

  濟南中產階層有多少人?

  濟南有多少人符合中產階層標準?沒有部門做過具體調查。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邢佔軍認為,按照中科院的數據,如果中產階層能佔到人口的16%,那麼濟南的中產階層接近100萬人。但是中產階層也分為高中底三層,對於底層的中產階層來說,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可能遇到重大危機就會重回貧困。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認為,從全國範圍來講,中產階層比例大概為4%-5%,城市中產階層的比例大概為10%,而在大城市這一比例可以達到12%-15%,這樣估計可能比較符合公眾心目中的中產規模。

  但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中產階層的概念也在不斷變化。原先,有房有車就是中產生活的標誌,現在有住房和車的人已經很多,而且房和車的價值也有很大差別。早期,「中產」是比較富裕的標誌,現在,「中產」的標準在貶值,只比「小康」高一點。

  濟南「中產」大多為「75前」

  40歲的白先生在某醫藥公司任項目經理,年收入20萬元左右,有一輛價值30萬—40萬元的奧迪轎車,除了定期在銀行儲蓄,他每月還定投基金5000元。

  某銀行大客戶李先生1966年生人,在一家效益很好的電力系統國有企業工作,年收入20萬元左右,有車,至少有一套價值上百萬元的房子。

  建設銀行一位理財師告訴記者,建行日均存款在100萬元以上的大客戶中,年輕人很少,一般都在40歲以上,60後佔一半左右,70後約佔四分之一。

  對於中產階層的年齡分布,王徵也認為,並不是所有收入較高的人都能稱為「中產階層」。在大公司裡,從普通職員成長為一名中層,至少需要5年左右的時間。因此,一般28—29歲開始進入「中產」門檻,35—45歲的人應該比較集中,屬於黃金年齡段,也是財富積累階段。

  「中產懂生活,會理財

  與單身貴族花錢的豪爽和暴富階層的炫耀性消費不同,中產階層更懂得在合理安排支出的同時享受生活。

  某銀行的理財師告訴記者,在他接觸的客戶中,年收入一二十萬元的人生活中的消費比較拘謹,大概是中年人的緣故,他們的業餘愛好、娛樂活動非常少,即使銀行時常組織大客戶去打高爾夫,或組織一些其他的休閒娛樂活動,但響應者總不算多。

  王徵認為,中產階層的消費習慣與他們的社會地位、學歷等有較大關係。因為這些人通常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有一定的知識涵養,可能是高校教師、企業中高層、醫師、高級公務員、高級工程師、註冊會計師等高智力人群。中產階層比較注重生活質量,很大一部分收入用於穩定的生活需求,儲蓄、防範傾向比較強,與暴富階層不同,他們通常對炫耀性消費不太感冒。休閒和旅遊的支出估計佔收入的10%—20%。

  中產階層一般不會很在意物價小幅度的漲跌,但會關注利率變化和股市走勢,尋找比較穩定的投資機會。他們還傾向於積累財富,供子女進入國內外名牌院校讀書。

  在王徵看來,中產階層也可以有房貸,但應該還款比較輕鬆。對他們而言,貸款只是種消費手段,跟那些整天為還貸款發愁的「房奴」、「卡奴」們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產階層也有脆弱的一面

  在一般人看來,中產階層算是社會的精英階層,日子過得還算舒服,有自己的房子,比那些買不起房的強多了。可是,中產階層也有自己的苦惱,也是脆弱的一族。而且即使被稱為「中產階層」,也分為高中底三層,對於底層的中產階層來說,抗風險能力還比較弱,可能遇到重大危機就會重回貧困。

  年收入十幾萬,從事體面職業的市民張先生說,別看他現在有車有房,吃穿不愁,可肩上的壓力也不輕,上有老人要贍養,下有小孩要撫育,這些支出都不少,工作上競爭也很激烈,如果不前進就意味著倒退,所以一刻也不得喘息。

  記者與張先生等多位中產階層人士接觸後發現,他們對自身財富沒有暴富的指望,他們的職業沒有收工的暫停鍵,他們的階層待遇沒有確定的法律保障。他們一步一步向上爬,風光的物質享受背後是手停口就停式的職業壓力,體面的社會地位背後是患得患失的身份焦慮感。

  中產階層的十大標誌

  (僅供參考)

  1.年收入20萬元以上。

  2.持有已經上市的股票或者期權,至少有希望於近期內上市。

  3.有度假小屋或別墅以及一輛看上去不錯的車,跟人合買的也算。

  4.有豐富的夜生活,不一定是去夜總會或者打麻將,通常是商務談判或者聽音樂會。

  5.有外國身份或者至少在外國呆過三年以上。

  6.對一些時髦的文化,如MP3或者彩信均不感興趣,但對於古老文化非常感興趣,對各個國家的古文明有一定知識,特別是有古玩方面的知識。

  7.知道各種禮儀,風格是美式的,但心裡崇拜歐洲。

  8.知道最新上演的歌劇和芭蕾舞劇。

  9.談話中經常夾雜外語單詞,聽眾不懂再用中文解釋。

  10.著裝隨便,但不是普通的隨便,而是一種非常刻意的隨便。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齊魯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作品內容涉及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儘快處理。齊魯網所轉載的內容,其版權均由原作者和資料提供方所擁有。

相關焦點

  • 如何界定「中產階層」的標準
    當前,學界關於中產的提法眾說紛紜,如中間層、中產階層、中產階級、中等收入階層、中等收入群體等等,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稱謂(以下統稱「中產階層」)。之所以造成這一現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劃分標準及其依據各有不同。
  • 中產階級首次得到數位化界定 年收入6萬是標準
    目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一份最新調查結論:「萬元萬元,這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在我國,「中產」首次得到了這樣清晰的數位化界定。  6萬的門檻怎麼來?  「6萬元-50萬元」的標準來自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一份抽樣調查。
  • 中國2020年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4期)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家庭年收入多少才算是中產?新加坡14萬、美國17萬、深圳30萬……
    1 胡潤財富榜中產標準 據世界銀行和胡潤財富榜的統計,年收入在12萬元至50萬元以內的,屬於中等階層收入;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或者淨資產在600萬元至1億元以上的,屬於富人或者富豪。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11月2日,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讓「中產階層」再度成為焦點。
  • 中產階層比例佔總人口18% 2020年有望達4億人
    專家:到2020年,我國中產階層有望達4億人文章導讀: 如果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國的「中產階層」的確有點名不副實。記者 王紅茹 | 北京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44期)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爆三樣】年入12萬在濟南算高收入嗎?
    那麼年收入多少才是高收入群體?12萬這個標準又是怎麼來的?在濟南,年收入12萬生活的咋樣?今天,爆三樣(ID:sdbaosanyang)樣哥就和大家拉拉這些事。據此,很多媒體認為,國務院剛剛印發的《意見》中提到的「高收入者」也是12萬年收入人群,並對這個10年前的標準進行了激烈「討伐」。在一二線城市,年入12萬元只夠活著!在一二線城市,年收入12萬連中產都不一定算得上:2015年,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85038元,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71269元,深圳市職工平均工資81036元,離年收入12萬元並不遠。
  • 濟南學者自創中產收入計算公式:深圳居首
    可濟南的一位學者卻用自己建立的數學模型,為這一定性名詞給出了定量的解釋。按照他的說法,套用該模型可以計算出不同地點和不同時間的中產階層家庭年收入。2009年1月,他的著作《家庭、社會與購買力》——— 相對最大購買力數學模型在經濟學和社會學中的應用正式結集出版,其中,中產階層的界定和劃分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
  • 專家:到2020年 中國中產階層有望達4億人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的集體吐槽。儘管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專家對此進行了闢謠,但是由此引發的話題仍持續發酵。
  • 你離中產階級有多遠?2020年我國中產階層或將超7億,你怎麼看?
    在我國幾十年的改革開放下,有4億人跨進了中產階級,那麼,中產階級怎麼界定?一般指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中產階級的劃分標準通常有兩種,一是按收入劃分,二是按職業劃分。中產階級是有指標的,按收入劃分他的資產至少要在1000萬元以上,起碼受過大專以上的教育。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在中國,一個合格的中產階層,應該擁有什麼級別的財富積累和生活水平?人人心中都有一套主觀標準:從隨意採購高檔海鮮水果,到有車有房有優質學區,各種大城市生活側面均可充當某個年齡段的中產標尺,也因此紛紛淪為焦慮重災區。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在中國,一個合格的中產階層,應該擁有什麼級別的財富積累和生活水平?人人心中都有一套主觀標準:從隨意採購高檔海鮮水果,到有車有房有優質學區,各種大城市生活側面均可充當某個年齡段的中產標尺,也因此紛紛淪為焦慮重災區。
  • 中國的中產階層應該如何定義,理性分析你就明白了,不能一概而論
    到這兒可能有的朋友要說這個定義也太籠統了,有沒有什麼具體一點的標準呢?問題是,到現在為止,對於中產階級的標準劃分,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數據。還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物價能力和消費水平進行變化。比如在一個小一點的三線城市,你收入1萬,那麼就能夠算得上是一個中產階級。但是如果要把你放在北京,上海等地,你的月收入至少要5萬以上,才能維持一個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
  • 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離中產階層還隔著一個30萬
    2019年胡潤財富報告,主要劃分了這樣幾個標準:中產階層: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其中,對新中產的界定,還蠻複雜的,除了不錯的家庭收入和財富條件外,還有別的要求,比如,在常住地至少擁有1套房產,最好有私家車;接受過高等教育;企業白領、金領或是專業性自由職業者;主觀自我認同為中產。
  • 中國的「中產階層」要滿足什麼條件?你月薪3000能「稱為」中產嗎
    經常會有人列舉多少錢能夠進入中產階層,但是中產階層可不是那麼好達到的。首先月薪3000的人應該是比較困難的。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什麼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是對一種收入人群的總稱,也就是指那些處於社會收入水平中等級別的人,這類人生活的比普通階層要好,但是又達不到高階層生活水平。所以被稱為「中產階層」生活水平,一般來說,全國大半的人數都輸處於中產階層的。
  • 清華教授談中產收入標準:年薪10到50萬 有車有房能旅遊
    每個人心目中的「中產」,都有不一樣的標準。按照廣義理解,中產人家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閒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但年薪多少才算中產?有沒有量化標準呢?
  • 年入10-50萬是中產?扎心了!看看過得是啥日子
    到底多少錢算中產?  幫主(ID:banglicai)懷著難以置信的心情查了下其他的報告,到底有多少錢算中產(也就是大眾富裕階層)?  從全球來看,瑞信財富報告以每人擁有5萬至50萬美元的淨財富來界定全球中產階級成年人。  那麼中國怎麼界定的呢?
  • 參照中國的中產階層,孩子學習馬術,家庭到底能否支撐?
    在影視劇中,顧佳的家庭在一線城市屬於中產或者中產以上的水平,但顧佳的圈子裡,則基本上都是富人。因此,對孩子的教育非常捨得花錢,孩子的各種愛好也是五花八門。例如學習馬術、學習高爾夫球等等,我們今天聊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對於我國標準的中產家庭來說,孩子學習馬術,家庭到底能否支撐巨大的開支呢?首先,我們聊聊我國的中產階層。認真的說,在我國很多地區,中產又被稱為「小資。」
  • 擁有多少存款算得上中產階層?看看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你嗎?
    對於用有多少存款或者是多少收入來衡量是否跨入中產階層,其實真的不合理的,對於不同的地區還有人群,那麼對於錢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並且購買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同樣是1萬元的月薪,如果我們僅僅從收入來看,其實算是進入中產階層。
  • 「中產階層」成為熱議話題,月薪多少算得上「中產」?你達標嗎
    在中國,「中產階層」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如果你是屬於這個階層的,那麼你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乍一看城市裡的白領都是中產階層,但是真正算下來,這些人的工資還沒有農民工們高,這樣算,大家不都是中產階層嗎?憑什麼他們就要「高人一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