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在民國時期,被魯迅罵過的文人可不少,作為一個憤世嫉俗且有著錚錚鐵骨的大文豪,只要讓他看不順眼的,魯迅都會毫不留情,用最為犀利的筆法提出批判。而在被魯迅先生罵過的眾多文人中,又要數罵郭沫若罵得最狠。兩人幾乎掀起了一場文壇的世紀罵戰,至今還為人所津津樂道。
其實最先挑起罵戰的不是魯迅先生而是郭沫若,在1928年的時候魯迅發表了兩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我的態度氣量與年紀》,郭沫若看後就揪住了一個錯別字不放,寫文質問到底是"氣量"還是"器量"?
魯迅也沒有理他,但郭沫若並沒有止戰,而是又相繼發布了一篇上萬字的文章來批評魯迅,說魯迅是"封建餘孽",而且"不學無術",肚子裡裝的都是一些老舊的知識,甚至因此給他戴上了"反革命"的帽子。
這魯迅是自然不能忍了,兩個人的罵戰就這樣揭開了。除了發表長篇大論,兩位大學者也曾用一些比較"精闢"的形容對方。
比如說郭沫若曾公開發表"衣冠楚楚"來罵魯迅,這4個字含義很深,形容表裡不一,甚至可以理解為"偽君子",用在文人的身上不可為傷害不大。
魯迅看到後也毫不含糊,直接用了5個字來回敬郭沫若那就是"才子加流氓"。
首先魯迅這句話所說的"才子"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有才華的人,而是類似於有"心機"之人的意思。流氓的意思大概便是我們所理解的那樣了,魯迅在《上海文藝一暼中》一文中是這麼解釋的:
"佳人才子的書盛行的好幾年,後一輩的才子的心思就漸漸改變了。他們發現了佳人並非因為"愛才若渴"而做婊子的,佳人只為的是錢。然而佳人要才子的錢,是不應該的,才子於是想了種種制伏婊子的妙法,不但不上當,還佔了她們的便宜。……這些書裡面的主人公,不再是才子+呆子,而是在婊子那裡得了勝利的英雄豪傑,是才子加流氓。"
郭沫若的一生有過三段婚姻,第一段是父母安排的包辦婚姻,郭沫若很排斥,但還是和對方結了婚。可是結婚後郭沫若便拋棄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張瓊華,跑到了日本留學,不久後又和佐藤富子同居,生下了5個孩子。
當時正處於抗日戰爭爆發時期,因此中日之間的關係十分緊張,佐藤富子的父母極力阻止女兒與郭沫若在一起,可是佐藤富子為了愛情竟不惜和父母斷絕了關係,可是在1937年郭沫若又不辭而別,離開了佐藤富子和5個子女回到了國內,不久後與於立群同居,並結婚。
在當時,很多人對於郭若沫的私生活都十分的嗤之以鼻,而魯迅罵郭沫若"才子加流氓"自然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和共鳴,認為確實是道盡了郭沫若一生。這兩位大文豪之間的罵戰,可謂是令人大開眼界,至今還能在字裡行間感受到濃烈的硝煙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