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有句歇後語:秀才砍柴一理順的。本意是糟貶秀才不會砍柴,砍起柴來一根一根地打理順溜。隱喻道理是順的,反而變成了褒義詞。砍柴這個看起來很笨的活路,其實也大有學問。砍柴可分為伐樹、薪花柴、火肥柴和打秧蒿四種類型,且各有所難,各有技巧。
伐樹,也叫砍樹。把伐樹列為砍柴範圍,是因為每伐一棵樹,要理好多捆柴。這種柴是真正名副其實「理順」的柴。但山裡砍樹,和「光頭強」不同。特別是在懸崖峭壁上伐木,是極其危險的。所以要求要有很高的砍伐技術。伐木工是一柄鋒利的中口鑿斧。砍伐前需根據地形和樹冠的側重,目測樹木容易倒地和可以倒地的方向,確定其應倒之地。以便安排伐木人自己的安全位置。
更重要的是樹倒地時,由於樹冠和落地處其他樹木的支撐作用,被砍斷的樹兜子往往會反彈,或者向左右兇猛彈掃,造成人員傷亡。所以應該先砍其倒地的一方,樹喳子要砍得特別低。必須砍到三分之二的深度,並且把樹心部位砍成凹陷狀。後砍背面,樹碴要高。先砍樹心後砍兩邊。當樹發出要倒信號時,在影響樹倒的關鍵部位,狠鑿一二斧,即可引領樹倒方向,而倒向正確位置。之後,柯樹枝理柴禾。
火肥柴是砍柴活兒中難度最大的一項作業。工具主要是彎形刺和藤條類如孟果刺、香花刺、藤刺、也有刺果刺、倒拉牛等灌木刺、還有皂角刺、榨刺、棗刺、刺楸等喬木刺。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亂七八糟的荊棘刺。所謂「麥芒對棗刺」就是形容棗刺的厲害。所有的刺棘都有一個共同特典,都是木質特別堅硬,刺尖特別銳利。藤條荊棘的刺大多是半環形倒鉤刺。一旦掛住衣物,若不用手取掉絕不會自行解脫。但由於刺短,可用厚物壓制。喬木刺雖沒有倒鉤,因為前面即尖又長,後段又粗又硬。一旦扎入物體就是一寸多深。特別是倒拉牛和榨刺令人望而生畏,十分忌憚。
所以,砍火肥柴的技巧,是先砍一鋪沒刺的柴草壓住荊棘。然後向荊棘叢兜子上一頓狠砍,就是一大鋪好柴。如此二三鋪就是一捆。善於砍火肥柴的農民有句口話:「三把一抱,三抱一捆」。說的是火肥柴無論是柴、是刺,還是一切可燃之物,都可以囊括其中。用皮實木條擰楆子,每捆柴七八十斤足矣。
打秧蒿和割蒿子壓綠肥,主要是嫩綠灌木樹芽、樹條,加上蒿草和苔蘚、蕨類植被。這種植被被第二年就可重生,將這些綠色植物用鍘(zha)刀直接鍘入水田做肥料叫秧蒿。經過水的腐化,其有機肥力極強。將這些綠色植物鍘入豬圈、牛羊圈,進過牲畜屎尿澆灌、發酵、腐亂,便是上好的農家有機肥。即長莊稼又腐殖土壤還更加環保。這裡的難點是既不能完全排除刺荊,又不能將刺一一剔除。要學會正確取捨。因而這也是屬於砍柴範圍中一個工種。
其實還有一種烤火取暖的柈子柴。柈子柴是用沒有用材的樹木,經截距鋸成段,用斧頭劈成柈子。即可烤火也能做飯。薪火柴既不用樹也不要刺,是一種純粹木柴。不過它主要是枝子柴。但在砍伐之時,有得太長不便扛運需要截斷。也不能一根一根地砍,應該在一叢柴蔸上一砍一大抱。這才能做到名副其實的三抱一捆。
國慶假期有多少農民工回家了,有多少在城市的人想回農村老家?
農村人用草也能做成鞋,這種老手藝正在消失,你穿過編的草鞋嗎
連枷是以前農村的一種農具,很多農民都不知道它是什麼,你知道嗎
小麥秸稈在農民手裡變成寶貝,農村老手藝編草帽,牽動童年的記憶
農村老手藝編背簍,正在被遺忘的農家工具,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