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人到了冬天農閒季節都要上山砍柴,砍柴也是一門技術活!

2021-01-21 行走秦嶺

農村人有句歇後語:秀才砍柴一理順的。本意是糟貶秀才不會砍柴,砍起柴來一根一根地打理順溜。隱喻道理是順的,反而變成了褒義詞。砍柴這個看起來很笨的活路,其實也大有學問。砍柴可分為伐樹、薪花柴、火肥柴和打秧蒿四種類型,且各有所難,各有技巧。

伐樹,也叫砍樹。把伐樹列為砍柴範圍,是因為每伐一棵樹,要理好多捆柴。這種柴是真正名副其實「理順」的柴。但山裡砍樹,和「光頭強」不同。特別是在懸崖峭壁上伐木,是極其危險的。所以要求要有很高的砍伐技術。伐木工是一柄鋒利的中口鑿斧。砍伐前需根據地形和樹冠的側重,目測樹木容易倒地和可以倒地的方向,確定其應倒之地。以便安排伐木人自己的安全位置。

更重要的是樹倒地時,由於樹冠和落地處其他樹木的支撐作用,被砍斷的樹兜子往往會反彈,或者向左右兇猛彈掃,造成人員傷亡。所以應該先砍其倒地的一方,樹喳子要砍得特別低。必須砍到三分之二的深度,並且把樹心部位砍成凹陷狀。後砍背面,樹碴要高。先砍樹心後砍兩邊。當樹發出要倒信號時,在影響樹倒的關鍵部位,狠鑿一二斧,即可引領樹倒方向,而倒向正確位置。之後,柯樹枝理柴禾。

火肥柴是砍柴活兒中難度最大的一項作業。工具主要是彎形刺和藤條類如孟果刺、香花刺、藤刺、也有刺果刺、倒拉牛等灌木刺、還有皂角刺、榨刺、棗刺、刺楸等喬木刺。還有許多叫不出名的亂七八糟的荊棘刺。所謂「麥芒對棗刺」就是形容棗刺的厲害。所有的刺棘都有一個共同特典,都是木質特別堅硬,刺尖特別銳利。藤條荊棘的刺大多是半環形倒鉤刺。一旦掛住衣物,若不用手取掉絕不會自行解脫。但由於刺短,可用厚物壓制。喬木刺雖沒有倒鉤,因為前面即尖又長,後段又粗又硬。一旦扎入物體就是一寸多深。特別是倒拉牛和榨刺令人望而生畏,十分忌憚。

所以,砍火肥柴的技巧,是先砍一鋪沒刺的柴草壓住荊棘。然後向荊棘叢兜子上一頓狠砍,就是一大鋪好柴。如此二三鋪就是一捆。善於砍火肥柴的農民有句口話:「三把一抱,三抱一捆」。說的是火肥柴無論是柴、是刺,還是一切可燃之物,都可以囊括其中。用皮實木條擰楆子,每捆柴七八十斤足矣。

打秧蒿和割蒿子壓綠肥,主要是嫩綠灌木樹芽、樹條,加上蒿草和苔蘚、蕨類植被。這種植被被第二年就可重生,將這些綠色植物用鍘(zha)刀直接鍘入水田做肥料叫秧蒿。經過水的腐化,其有機肥力極強。將這些綠色植物鍘入豬圈、牛羊圈,進過牲畜屎尿澆灌、發酵、腐亂,便是上好的農家有機肥。即長莊稼又腐殖土壤還更加環保。這裡的難點是既不能完全排除刺荊,又不能將刺一一剔除。要學會正確取捨。因而這也是屬於砍柴範圍中一個工種。

其實還有一種烤火取暖的柈子柴。柈子柴是用沒有用材的樹木,經截距鋸成段,用斧頭劈成柈子。即可烤火也能做飯。薪火柴既不用樹也不要刺,是一種純粹木柴。不過它主要是枝子柴。但在砍伐之時,有得太長不便扛運需要截斷。也不能一根一根地砍,應該在一叢柴蔸上一砍一大抱。這才能做到名副其實的三抱一捆。

國慶假期有多少農民工回家了,有多少在城市的人想回農村老家?

農村人用草也能做成鞋,這種老手藝正在消失,你穿過編的草鞋嗎

連枷是以前農村的一種農具,很多農民都不知道它是什麼,你知道嗎

小麥秸稈在農民手裡變成寶貝,農村老手藝編草帽,牽動童年的記憶

農村老手藝編背簍,正在被遺忘的農家工具,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

相關焦點

  • 知道殺豬不一定知道劁豬,農村的養殖戶是如何預防肉豬發情的?
    有時給人殺豬應承多了,一抹幾夜深才回來,我們那地方之八十的活路都是舅舅一個人做。一些人常和舅舅開玩笑:「你們這些劁豬的,咋都知道豬的花子在啥地方?敢在豬身上亂開口子……」舅舅就笑著說:「做啥務啥」。就將那劁豬的一套方法一股腦兒地講出來。
  • @江山人,還記得40年前那個砍柴度日的暑假嗎?
    | 這條路就是當年通往西坑砍柴的路,如今已修築成機耕路了砍柴,是農家父母布置的「課外作業」暑假裡,除了完成學校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外,父母親還要給自己的子女另行布置「課外作業」,就是幫助家裡砍柴禾,備燃料,包灶頭,成為假期裡的「硬任務」「必修課」,幾乎無一例外。因為暑假正值農忙季節,大人們一天到晚都忙在田地裡,有些家務活實在顧不上了,需要孩子們幫忙。
  • 以前村民上山砍柴,留下了不少樹樁,今天又發現了一個,好看嗎?
    以前村民上山砍柴,留下了不少樹樁,今天又發現了一個,好看嗎?在農村,以前做飯都是燒灶的,村民們經常成群結伴的到附近的山上砍柴或者割草燒火,後來煤爐、煤氣灶、電磁爐,慢慢的也在農村裡普及了起來,更乾淨方便了,村民們也逐漸改變了生活方式,燒柴火的現象越來越少,以前被人走出來的山路也漸漸的長滿了雜草,現在上山也不是很容易了,不拿把砍柴刀,很多路都過不去了。
  • 農村免不了與樹打交道,爬樹砍柴蕩鞦韆,偶爾機緣巧合還充當偵探
    爬樹其實也是一門技術活,知乎上還有專門的介紹徒手爬樹的技巧,除了長滿枝丫誰都能上的外,一棵沒有枝丫的樹木,一般人爬不上去,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聽說一些大學將爬樹設為體育課進行學習,估計農村孩子基本是滿分了,當初在農村,爬樹那是不用教的,幾乎都能上樹。
  • 十年砍柴:從砍柴少年到文史作家
    年少時在山村砍了十年的柴  新時報:2000年前後,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論壇非常風行的時代,「十年砍柴」這個網名在論壇上廣為人知,您的一系列歷史解讀文章備受關注和歡迎,擁有為數眾多的讀者。聽說這個網名來源於您真實的農家辛苦生活的經歷?  十年砍柴:當年在BBS時代,起這個網名其實是沒有經過仔細考慮的,那時候流行此類類似古代文人的四字名號的網名。
  • 浙江衢州一農民上山砍柴,看人下了盤棋,下山後村裡已沒人認識他
    其實一切都源於一個古老的傳說。(拍攝於浙江衢州。)在中國漢字字典中,「柯」指的是斧頭的柄,「爛柯」就是腐爛了的斧頭柄。相傳在1600多年前的晉朝,有一個叫王質的樵夫,他以砍柴為生。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便找了一石洞休息,正好遇到有兩個孩童在下圍棋。由於王質平時也愛下棋,被兩孩子精湛的棋藝所吸引,所以就隨手將砍柴的斧頭墊在屁股下,坐著看他們下棋。
  • 農村俗語:「砍柴的不能跟,放羊的混」搞懂了不吃虧
    農村俗語:「砍柴的不能跟,放羊的混」搞懂了不吃虧這句話剛聽到讓人犯迷糊,有點暈。可是仔細一想就明白了。字面意思砍柴的不能和放羊的混在一起,是因為砍柴的如果和放羊的經常廝混在一起,就會造成工作不專心,嚴重降低工作效率!
  • 村民淳樸感動神仙,讓他們升官卻沒人要,寶劍可得金銀卻用來砍柴
    不久後的一天,大約在五更時分,大多數人還在迷迷糊糊睡夢之中,忽然聽到外面有人大聲呼喊:「做官去嘍!要做官的快來領官帽官服!」這個聲音從村前喊到村後,幾乎把所有的人都喊醒了,但是沒有一個人出來。過了一會兒,又有人喊了:「砍柴去嘍!去砍柴的快出來,大家一起上山嘍!」果然好多人都拿著柴刀出來了。
  • 樵夫上山砍柴時,意外發現牆上有字,報官後卻挨了20大板
    本文的開頭,筆者科普個小常識,假如我們在野外發現了古代遺址,或者是具有價值的陪葬品,第一時間肯定要匯報給有關部門。然而大家可曾想過,古代,比如唐宋時期的平民百姓,發現了漢朝乃至春秋戰國時期的文物,他們會怎麼做呢?
  • 男子上山砍柴發現山坡「一條龍」,走近看清後,驚喜不已
    本期主題是:男子家住在偏僻的小山村,這裡離集市很遠,所以一般男子生活所需的東西都是在山上找。前幾天男子上山砍柴,在中午下山的時候,忽然間發現旁邊的一個山洞裡露出一個奇怪的東西,男子的好奇心使他慢慢靠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尾巴,接著出現的東西讓他驚喜不已。
  • 十年砍柴:故鄉「淪陷」了嗎
    我走在村外的小路上,總會碰到一個個和我一樣回來掃墓的人,親熱地叫我「勇哥」「勇叔」,甚至囑咐城裡長大的兒女,叫我「勇爹」(老家方言爺爺的意思)。  我們活在最好的時代  十幾年前,我曾在某網站參加過一次文章創作,題為《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淪陷」》。這些年我對自己當初的看法略有修正。我認為「淪陷」過於誇張,用在今天中國廣大鄉村並不合適。
  • 砍柴人和放羊人的區別
    不知道大家前段時間有沒有在網上刷過一個話題,「你是砍柴人,他是放羊人,你和他聊了一整天,他的羊吃飽了 ,你的柴呢?」你們大家都是怎麼看待這個觀點的呢?也許,有的小夥伴會說,砍柴人太傻了;也許大家可能還會說,放羊人一舉兩得,有的聊天,還有得收成……。
  • 1995年農民上山砍柴,刨出「三條腿」國寶,進而發現國寶級墓群
    1995年農民上山砍柴,刨出「三條腿」國寶,進而發現國寶級墓群在濟南市長清區有一個名叫仙人臺的地方。這是一個在1958年由於釣魚臺水庫修建而人工形成的一個三面環水的小島,由於島上有一個寺廟,便被當地人稱為仙人臺。
  • 五祖弘忍開示六祖慧能: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這便是禪
    佛學思想中有這樣一個觀念:人來到這個世界,是為償還前世的欠債,報答前世的所有恩緣。因為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上,本來一無所有。長大成人,吃的、穿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眾生、國家、父母、師友們給予我們的恩惠。只有我負別人,別人並無負我之處,因此,要盡我所有,盡我所能,貢獻給世人,以報答其恩惠,還清我生生世世累積起來的舊債,甚至不惜犧牲自己而為人、濟世、利物。
  • 兩位砍柴的孩子,一名是成語典故中的主角,另一名成為了圍棋國手
    砍柴與下圍棋有什麼關係呢?這兩者之間在圍棋史上還真有關係。成語「觀棋爛柯」就是把下圍棋與砍柴聯繫到了一起。這個成語是講,晉代有個人叫王質,家在石室山附近。一天他上山砍柴,看到有兩位童子在下圍棋,他感覺很新奇便放下斧子上前圍觀,逐漸被棋局所吸引。觀看中間,一位童子給他一個像大棗一樣的東西吃,他吃下去也不覺得餓了。兩位童子的一盤棋還沒下完,那位童子對王質說,你怎麼還不回去呢?你看你的斧頭手炳都已經腐爛了。王質一看斧頭果真如此,便趕緊回家。回到家中才知道已經過去了一百年的時間,他所熟知的人也都不在世了。
  • 農民在農閒時可以做的小生意,讓你在冬天也能賺到錢
    農村,一直是以農耕為主。農民們在夏天忙著農耕,秋天忙著收糧食,只有到了冬天才可以算是農閒時期。雖說冬天比較清閒,不需要下地幹活。但是年關將近,很多親戚都會提前來往,也開始準備年貨。這個時期農民可以做一點小生意,這樣在寒冷的冬季也能增加不少收入。
  • 江西一村民砍柴,發現兩個黑洞,考古隊:下面埋著溥儀的手下大將
    唐朝706年,縣衙搬遷,從故縣搬遷到了新吳縣的馮川鎮。公元943年,新吳縣改為奉新縣,寓意重新開始,聞名世界的世外桃源百丈寺就建於奉新縣。10年的三月,正是萬物復甦的時候,奉新縣火田村村民老徐準備上山砍柴,老徐帶著砍柴的工具和繩索就出發了。上山砍柴的這條路老徐經常走,路邊的一石一木都他很熟悉,就在老徐準備砍柴的時候,忽然發現了一大一小兩個黑洞。
  • 他上山砍柴看兩人下棋,意外進入「蟲洞」,下山發現世間已過百年
    而某些人,在因緣巧合之下,曾經誤入過人們所沒有見到過的世界,並體會到了何為「如夢生活」。在南朝梁·任昉的《述異記》中,就記載了這樣一個神奇的故事,有個人上山砍柴時看兩人下棋,意外進入「蟲洞」,下山時才發現已過了100年。
  • 弟弟砍柴供哥哥讀書:後來哥哥淪為革命叛徒,弟弟成為副總理
    在我國的歷史上,許多的開國元勳都是貧苦百姓出身,就比如說,我國的開國上將楊得志,他在參加革命以前就是一個鐵匠,甚至還在煤礦挑過煤,例如這樣的人還有很多。陶鑄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的出身也是十分貧苦,在他很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只剩下母親獨自帶著他和他的哥哥艱難度日。
  • 漢中浩丞:春天到了,萬物重生,漢江河壩裡的砍柴人
    漢江河壩裡的砍柴人今天中午天氣晴好,就想著出去透個風,本想到天漢溼地公園去逛逛,估計人太多就沒去。沿著漢江河堤往孤山大橋方向,看見河壩裡有砍柴人,一家三口騎了三輪車,砍了些小樹木,砍掉多餘樹枝,裝車回家了,應該就這附近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