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清朝簡陋墓地:墓主穿蟒袍下葬五爪龍袍陪葬,還梳著明朝髮髻

2020-12-12 解讀有趣的歷史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經常能在新聞上看到這樣的報導,一處正在施工的工地意外發現了一座墓地,最後經過專家搶救性發掘之後解開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其實在小編看來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因為在古代史籍記載多為紙質,這樣很容易損壞或遺失,結果導致很多事跡成為了未解之謎。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個因施工被意外發現的墓地,由於墓地的主人葬俗奇特,結果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2006年5月,在北京市石景山玉泉路一處施工現場工人在施工時意外發現了一具清代乾屍,在這具乾屍的棺材上刻著: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從棺材上的文字可以看出棺中長眠的是一個名叫黃拙吾的人,清朝皇帝欽賜了他「中憲大夫」的四品文官官銜。

本來是一件很普通的墓地,但是令考古人員奇怪的事卻一件接一件被發現。首先,按照棺材上的「中憲大夫」,這是清朝四品文官的職位,但是乾屍身上穿的官服卻刺繡著一品武官才應該有的麒麟圖;其次,乾屍還穿著一件「四爪蟒袍」,一件陪葬「五爪龍袍」。眾所周知,四爪為蟒,五爪為龍,此人不過是四品文官,卻身穿只有親王以上才有資格穿的四爪蟒袍,以及陪葬五爪龍袍。這在等級制度森嚴的古代,是不可想像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讓考古人員驚訝的是,這具乾屍的髮髻是明朝漢族髮髻。眾所周知,清朝入關後頒布了「剃髮令」,當時此項命令極其嚴格,「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那麼這就引發了一個問題,此人是誰,為何簡陋的墓地(只有一口棺材)卻在棺材內發現了嚴重超越了死者能享有的葬禮?

由於專家在查閱清朝所有史籍中沒有發現「黃拙吾」這個人的記載,因此目前關於此人的身份還是一個謎。不過也有很多專家作出下面一種猜測:此人經歷了明末清初,當在清朝為官時不得已剃髮易服。由於政績出色,被皇帝封為被封為四品「中憲大夫」,並得到皇帝賞賜的一品麒麟補服、「四爪蟒袍」和「五爪龍袍」。當臨終時,家人將其髮髻挽成明朝法式下葬。

另外專家還對這具乾屍進行了「肖像復原」,從復原的結果來看死者死亡年齡可能在50歲左右,死亡的時間在當年的深秋季節。

相關焦點

  • 北京一座古墓出土,墓主穿清朝龍袍梳明朝髮髻,莫非是韋小寶?
    北京一座古墓出土,墓主穿清龍袍梳明朝髮髻,莫非是韋小寶?中國歷史上自從有帝制以來,皇權的至高無上性是不予許被侵犯的。天子自詡為龍的化身,因此,皇帝的標配就是龍袍、龍椅。即使是王爺和貴族也不能穿龍袍,但是北京一座古墓的出土,卻讓專家感到十分意外,因為墓主人並非天子,卻穿清朝龍袍梳明朝髮髻,讓網友調侃:「莫非是韋小寶?」工人在北京一個工地施工的時候,無意中發現發現了一座古墓,之後便立即上報給當地的文物部門。
  • 北京挖出不腐乾屍,身著五爪龍袍卻是明朝髮髻,難道是韋爵爺?
    北京挖出不腐乾屍,身著五爪龍袍卻是明朝髮髻,難道是韋爵爺?北京是我國的經濟文化中心,每年許多的人往北京尋找發展際遇和旅遊。而在2006年,北京發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那就是人們竟然挖出了一具乾屍,而且更令人不解的是,乾屍竟然身著大清龍袍但是卻梳著明朝的髮髻,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竟然還有人大膽推測這是韋小寶韋爵爺,實在是令人無語,大家看過電視劇《鹿鼎記》,大家都認為是虛構的人物,但是歷史上好像是真的有這麼個人物。
  • 北京出土神秘男屍,穿清朝龍袍梳明朝髮髻,是韋小寶還是順治帝?
    北京是一座有著3000年歷史的古都,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眾所周知,明清兩朝的皇帝都將都城選在了北京,所以北京附近的古墓也非常多,就在2006年,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發現了一座清代古墓,考古專家迅速趕來進行搶救發掘。隨著發掘工作的深入,著名的「龍袍乾屍」面世了。
  • 北京出土乾屍,保存完整,穿明朝龍袍,卻梳著清朝髮髻,膽小慎入
    他們不僅會把自己的陵墓規格提升得很高,還會在棺材中放上很多奇珍異寶用來陪葬,也因此產生了盜墓賊。原來這座墓的主人是明朝的一位官員,但乾屍的身上除了穿著武將的官服之外,還有一件龍袍!但詭異的事情出現了,那就是乾屍身上穿的明明是明朝龍袍,但髮髻卻是清朝官員專屬髮髻,使乾屍的身份再蒙上了一層迷霧。於是很多網友開始大膽猜測,有的猜他是韋小寶,但經過專家對墓中文物的鑑定和研究,確認這具乾屍並不是網友們說的韋小寶,他的真實名字叫做黃拙吾。
  • 北京龍袍乾屍之謎
    但男屍所穿補服上繡的卻是麒麟圖案,在清代這是一品武官的補服。二,兩件龍袍乾屍外套清代一品武官補服,裡面還穿了一套青色龍袍,顯然與其身份不符。(據某些專家分析,黃拙吾生活在明末清初,剛開始在明朝為官,清朝入關後,他投身清朝,被授予了四品文官。後來由於為朝廷做出了突出貢獻,清朝皇帝上賞給給他了一品武官官服,和一件皇帝欽賜的龍袍)。再看蟒袍。清代,「蟒袍」列為「吉服」。王公大臣及各級官員的禮服,行制、文飾均同龍袍。
  • 北京發現一古墓,墓主梳著明朝髮型穿著清朝龍袍,莫非是韋小寶?
    北京發現一古墓,墓主梳著明朝髮型穿著清朝龍袍,莫非是韋小寶?在古代那個時期,皇上的權利至高無上,沒有人可以肆無忌憚地反抗。皇上想讓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不可以反抗,也不可以有什麼意見。在清朝的時候,皇帝當時穿的衣服是金黃色的龍袍,而這個金黃色顏色是只能皇上才可以穿與使用,其他人是不可以和皇上使用一樣的顏色。普通人不可以隨便使用,並且皇上的衣服上面都繡著龍的圖案。可是在2006年的時候,在北京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座古墓。這座古墓是清朝時期的古墓,大家應該對於這個古墓的主人比較感興趣。
  • 清朝古墓的「龍袍謎案」:墓主穿著龍袍,難道是明朝太子?
    根據相關媒體報導:前幾年我國北京石景山區的某工地,在施工時意外挖出一座清朝時期的磚石古墓。當時的考古部門在接到消息後,立刻趕到施工現場,開展發掘清理工作。之後墓中出土了一具穿著龍袍的男性乾屍。乾屍出土之後,立刻引發了專家對他身份的熱議,因為棺中除了他身上所穿的龍袍,根本沒有其他物證可以證明他的真實身份。因此這也成為了當時考古界中熱議的「龍袍謎案」。專家在進一步檢查後,確定乾屍的身高為1.73米,整體骨骼保存十分完好。此外專家還注意到他的左腳上有六個腳趾。而這一發現,讓當時的一些考古專家不由得猜疑難道墓主是明朝的朱三太子嗎?
  • 2006年北京市石景山區出土的龍袍乾屍,到底是誰呢?
    乾屍外面穿清朝一品的朝服,裡面穿著一套上下兩截的蟒袍,並且陪葬的還有一件龍袍,這一切都震驚了考古學家。按照所寫,中憲大夫是四品文官,不可能穿一品朝服的,再有身為文官的黃拙吾穿的是一品武官所穿的麒麟圖案朝服,這一切都對不上號;再看所穿蟒袍,按照《欽定大清會典》所記載: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將軍、縣君額駙、二等侍衛以下,八蟒四爪。身為四品官員的黃拙吾,符合當時對於蟒袍的要求。
  • 北京「龍袍乾屍」真容復原 解開男屍盤髮髻謎團
    「龍袍乾屍」真容復原  歷史謎案破解  瀋陽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教授趙成文最近成功復原了北京石景山「龍袍乾屍」面貌,從而解開了清代男屍著龍袍、盤髮髻等歷史謎團。  新華社發  「龍袍乾屍」內情:  2006年5月,在北京石景山玉泉路某施工現場意外挖掘出一具清代乾屍,男屍長1.73米、左腳長有六趾。此人下葬棺槨的棺頭上所載為:皇清誥授中憲大夫拙吾黃公之靈柩。由此可確定,乾屍的身份為清康熙時期的「中憲大夫黃拙吾」,但專家尋遍《清史》,卻沒有發現任何關於黃拙吾的記載 。
  • 清朝官員不能穿五爪蟒袍?這三個級別官員都能穿
    吉服包含的範疇有不少,龍袍也包括在內。皇帝在吉慶典禮上,也得穿龍袍。除了祭祀,包括群臣朝見皇帝,皇帝宴請群臣等場合,只要皇帝穿了龍袍,官員就得穿蟒袍,表示禮敬。清朝的時候,只要擁有官員身份,都有資格穿蟒袍。除了上述這些場合,清朝還有規定,在元旦、冬至、夏至、萬壽節這四個節日,官員都得穿蟒袍慶賀。
  • 龍袍不是誰都能穿 ,女墓主穿龍袍風光下葬,死後被棄屍荒野
    和佛賞花去/文有句俗語說,穿龍袍不像太子,說那些俗人不具備皇太子的氣質修為,即使穿上龍袍也仍舊不像太子。所以說龍袍不是誰都能穿的。女人也有穿龍袍的,那一定是後宮的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細看是有區別的,為四爪龍袍。只有皇帝才是五爪金龍。
  • 十四年前,石景山龍袍乾屍的真實身份是誰?黃拙吾可能並非他真名
    幾大疑團 這個墓葬存在幾大疑團,首先一個四品大員下葬時穿著四爪蟒袍和五爪龍袍,這一件事情恐怕就表明他有謀反之心,足以讓他的親人受累,一般人絕不敢這樣做
  • 唯一敢穿龍袍下葬的清朝官員 卻留著明朝髮飾 專家都無法確認身份
    唯一敢穿龍袍下葬的清朝官員 卻留著明朝髮飾 專家都無法確認身份 2006年,北京地鐵1號線玉泉路站附近,一處工地上意外挖出了一具遺體。這具遺體很特殊,很多專家至今都沒有給出解釋。
  • 14年前,北京石景山曾出土一具龍袍乾屍,他是何方神聖?
    由於中國古代人口眾多,有些貧苦百姓死了之後沒錢下葬便會卷個涼蓆,但是有些人的葬禮卻十分隆重,這也造成了很多施工團隊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個又一個的墓穴。十四年前,在北京石景山上卻發現了一個龍袍乾屍,他身上留下了很多謎團,讓人疑惑不解,究竟他是誰?
  • 清朝罕見乾屍:束明朝發,外穿官服內襯龍袍,對康熙發出無聲挑戰
    清朝官員,不管滿官還是漢官,死後都要穿清朝官衣,畜清朝髮式,否則會被視為大逆謀反,將被滿門抄斬。可什麼事情都有例外,北京石景山就出土一具清朝罕見乾屍,束明朝髮式,外穿官衣內襯龍袍,難道想反清復明當皇帝?亦或是崇禎後人想恢復大明?諸多謎團至今未解。
  • 北京出土乾屍,外披大清官服內穿天子龍袍,挽明朝髮髻,他是誰?
    自從崇禎上臺就沒有好日子過,光是扳倒老狐狸魏忠賢就費了好大的勁兒,可是沒有消停幾年,邊境就起了烽煙了,手頭上還有李自成造反,身邊連個可用的人都沒有,就有一個袁崇煥還被離間處死了。最後,欲哭無淚的崇禎,就找了棵歪脖子樹,上吊了。
  • 北京發現一座簡樸墓穴,墓主穿龍袍帶東珠朝珠,他是什麼身份?
    達官顯貴則會相對皇帝要樸素一些,但是也會陪葬些金銀財寶,古玩之類的。但對平民來說,墓室的規模也許只能容納一口棺材,其它的陪葬品也是寥寥無幾。可是在北京曾發現一座簡陋的古墓,但墓主人身著龍袍,並戴著東珠朝珠。因為根據清朝典章制度規定,東珠朝珠只有皇帝和皇太后、皇后在宮中舉行大典時才能佩戴。究竟這個簡陋古墓的主人是什麼身份?
  • 清代龍袍與蟒袍
    實際上,從款式甚至紋樣上,清代所有官員都穿龍袍,但一般稱之為蟒袍。棕色刺繡五爪龍紋袍龍、蟒之稱的問題,似乎人盡皆知,卻很難解釋清楚。這種現象主要是很多人延續了明代服制的概念,按照清代典章定製,名稱上;只有皇帝、皇太子穿可以叫做龍袍,同樣的款式、紋樣,其他所有的命官,包括一些宗室成員穿則叫(蟒袍)。
  • 北京出土神秘乾屍,身著清朝龍袍卻頭挽明朝髮髻,真的是韋小寶?
    就在去年十月份的某天,北京石景山區出土的墓中,驚現神秘乾屍。"他"的身邊竟然只有幾枚銅錢陪葬,且"他"的裝扮令眾多考古學家一頭霧水,對於"他"的真實身份,更是有諸多猜測。有人認為"他"可能是"戲子";也有人認為"他"可能是被皇帝賞賜過的"武將";甚至還有人說"他"有可能是韋小寶,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 古墓驚現身穿龍袍下葬的女人,連武則天都沒資格,她究竟是何人?
    龍袍在中國應該是家喻戶曉的服飾,在古代的時候,是皇帝的朝服,也是皇帝專用的袍。一個朝代只能皇帝身穿龍袍,私藏私穿龍袍在古代可是要誅九族的大罪,即便死後下葬也只能皇帝有龍袍陪葬。筆者經過一系列的探究,中國古代還真有那麼一位女子身穿龍袍下葬。在20世紀70年代初,當時掀起了「破四舊」浪潮,許多王陵,廟宇,甚至孔廟都不能倖免。在內蒙古赤峰巴林右旗,當地在「破四舊」的浪潮裡發現了就一座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