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話題,從古至今,在這世間,不管我們是富裕還是窮困,是青春已逝還是風華正茂……在種種的不同之中,我們又那麼相同——我們同樣渴望幸福。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是名滿天下?是才子佳人?或者兒孫滿堂……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光環背後的辛酸時也會搖頭嘆息:這不是真正的幸福。那什麼才是呢?對念佛人而言,幸福就是「往生淨土」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念佛呢?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為了獲得幸福,我們拼搏努力,不惜代價。人們說好工作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削尖腦袋也要擠進去;說「另一半」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在人海中千挑萬選;說錢財可以帶來幸福,如是我們挖空了心思;說地位可以帶來幸福,因此我們放下尊嚴……在付出了種種之後,我們獲得幸福了嗎?夜深人靜時,問一問自己的內心,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
念阿彌陀佛,幸福離我們很近
在《般舟贊》中,善導大師說:「三界六道苦難停,曠劫已來常沒沒,到處唯聞生死聲。」是說流轉極苦,我們無始劫以來常沉沒其中,到處唯聽到愁嘆的聲音。這是說在三界中尋覓不到真正的幸福。接著善導大師又說道 「 瓔珞經中說漸教 ,萬劫修功證不退 ,觀經彌陀經等說 ,即是頓教菩薩藏。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意思是說從我們初發心要現證幸福開始,要經歷萬劫修集功德,才能夠證入不退,也就是不會從這條現證「真正」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彌陀經》說,若能夠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專稱阿彌陀佛的名號,命終須臾間就能往生,到淨土之後,不但不會從這條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而且很快就能夠真實現證。
可能有人會想,我怎麼還會從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呢?我是那麼的渴望幸福。關於這一點,我們反觀一下自己的心就不難明白。在一天當中,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一直處於貪愛、嗔恨、嫉妒、焦慮、憂傷、恐懼……的情緒中,不說真正的幸福,很可能連稍許的寧靜、淡然的快樂都如同白天的星星般稀少。這樣也就能體會到不會從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是多麼殊勝的功德。若要憑藉自力,需要萬劫才能夠證入不退。而《無量壽經》中講到「只要十念」就能夠往生淨土獲得不退轉。十念與萬劫,頓與漸相差如此懸殊,有智慧的人們一定會堅定地選擇前者。
如上所述,這條道路已經清晰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是選擇步行、自駕,坐火車還是乘飛機哪種方式來抵達目標呢?估計大家都會想,當然要選擇最快速最穩妥的方式趕緊現證幸福,不幸福的滋味已經品嘗到嘔吐了。若能如此,這一生會成為我們在流轉中的最後有,不幸福與我們漸行漸遠,而幸福,很近!
此生的歸宿是淨土
念佛非常重要,我們每天要把握好現有的時間,專門抽出一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不做別的事,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後堅持下去。具體做法是,每天到了特定的時候,就要堅決杜絕一切世間因緣。把門關起來,不跟任何人講話,把電話線拔掉、手機關掉。要事先跟家人打好招呼,讓他們不要來打擾你。時間長了,家人也就習慣了,在這一、兩個小時裡面,有事也不會來找你了。
然後,在這個時間當中,儘量讓自己的心不要散亂,一心專注地念佛。每一聲都從深信、切願裡發出,每一聲都發自內心地對阿彌陀佛祈禱,祈求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要接引我往生到淨土……像這樣一聲接著一聲,有質有量地修集淨業資糧。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還在娑婆世界當中生活,就不得不面對這個世間上的人、事等等。但是,無論自己處在什麼情況下,一定不要忘記:此生的歸宿是淨土,現在只是暫時被煩惱和業扣留在這個世間上。只要我今生好好念佛,最後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我。所以,平時遇到相應的情況就要這樣警策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沉溺在庸俗的世俗生活當中。要時時提起正念,憶念無常,看清楚世間苦性、無實義的真相。必須下定決心:今生就往生!然後從現在開始,利用好每一天,每個小時,甚至是每一分鐘,用自己最大的心力積集往生淨土的清淨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