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佛人最幸福?一心念佛,必得無量功德!

2021-01-09 慧光雲聚

幸福,是個古老而神秘的話題,從古至今,在這世間,不管我們是富裕還是窮困,是青春已逝還是風華正茂……在種種的不同之中,我們又那麼相同——我們同樣渴望幸福。真正的幸福到底是什麼呢?是名滿天下?是才子佳人?或者兒孫滿堂……當我們了解到這些光環背後的辛酸時也會搖頭嘆息:這不是真正的幸福。那什麼才是呢?對念佛人而言,幸福就是「往生淨土」我們平時應該怎樣念佛呢?喝的都是茶,來的都是客,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為了獲得幸福,我們拼搏努力,不惜代價。人們說好工作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削尖腦袋也要擠進去;說「另一半」可以帶來幸福,所以我們在人海中千挑萬選;說錢財可以帶來幸福,如是我們挖空了心思;說地位可以帶來幸福,因此我們放下尊嚴……在付出了種種之後,我們獲得幸福了嗎?夜深人靜時,問一問自己的內心,我們很容易找到答案。

念阿彌陀佛,幸福離我們很近

在《般舟贊》中,善導大師說:「三界六道苦難停,曠劫已來常沒沒,到處唯聞生死聲。」是說流轉極苦,我們無始劫以來常沉沒其中,到處唯聽到愁嘆的聲音。這是說在三界中尋覓不到真正的幸福。接著善導大師又說道 「 瓔珞經中說漸教 ,萬劫修功證不退 ,觀經彌陀經等說 ,即是頓教菩薩藏。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意思是說從我們初發心要現證幸福開始,要經歷萬劫修集功德,才能夠證入不退,也就是不會從這條現證「真正」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彌陀經》說,若能夠一日至七日一心不亂,專稱阿彌陀佛的名號,命終須臾間就能往生,到淨土之後,不但不會從這條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而且很快就能夠真實現證。

可能有人會想,我怎麼還會從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呢?我是那麼的渴望幸福。關於這一點,我們反觀一下自己的心就不難明白。在一天當中,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一直處於貪愛、嗔恨、嫉妒、焦慮、憂傷、恐懼……的情緒中,不說真正的幸福,很可能連稍許的寧靜、淡然的快樂都如同白天的星星般稀少。這樣也就能體會到不會從現證幸福的道路上退下來是多麼殊勝的功德。若要憑藉自力,需要萬劫才能夠證入不退。而《無量壽經》中講到「只要十念」就能夠往生淨土獲得不退轉。十念與萬劫,頓與漸相差如此懸殊,有智慧的人們一定會堅定地選擇前者。

如上所述,這條道路已經清晰地擺在了我們面前,我們是選擇步行、自駕,坐火車還是乘飛機哪種方式來抵達目標呢?估計大家都會想,當然要選擇最快速最穩妥的方式趕緊現證幸福,不幸福的滋味已經品嘗到嘔吐了。若能如此,這一生會成為我們在流轉中的最後有,不幸福與我們漸行漸遠,而幸福,很近!

此生的歸宿是淨土

念佛非常重要,我們每天要把握好現有的時間,專門抽出一個小時或者更多的時間,不做別的事,一心一意地念佛,然後堅持下去。具體做法是,每天到了特定的時候,就要堅決杜絕一切世間因緣。把門關起來,不跟任何人講話,把電話線拔掉、手機關掉。要事先跟家人打好招呼,讓他們不要來打擾你。時間長了,家人也就習慣了,在這一、兩個小時裡面,有事也不會來找你了。

然後,在這個時間當中,儘量讓自己的心不要散亂,一心專注地念佛。每一聲都從深信、切願裡發出,每一聲都發自內心地對阿彌陀佛祈禱,祈求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一定要接引我往生到淨土……像這樣一聲接著一聲,有質有量地修集淨業資糧。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還在娑婆世界當中生活,就不得不面對這個世間上的人、事等等。但是,無論自己處在什麼情況下,一定不要忘記:此生的歸宿是淨土,現在只是暫時被煩惱和業扣留在這個世間上。只要我今生好好念佛,最後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我。所以,平時遇到相應的情況就要這樣警策自己,不要讓自己的心沉溺在庸俗的世俗生活當中。要時時提起正念,憶念無常,看清楚世間苦性、無實義的真相。必須下定決心:今生就往生!然後從現在開始,利用好每一天,每個小時,甚至是每一分鐘,用自己最大的心力積集往生淨土的清淨資糧。

相關焦點

  • 佛教:念佛號,有什麼好處?學佛的人應該知道
    學佛的人都知道,念佛號是佛教最普遍一種修行方式。對於大眾來說,念佛號,即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是最受歡迎的修行方式之一。據佛教經典的記載,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乃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為法藏比丘時,經歷無量億劫修行成佛的結果。因此,這個佛號的本身就凝聚無量無邊福德,眾生若是稱念,不但可獲無量功德,同時也能夠斷滅無邊罪業。
  • 淨土法門:念佛就是積德,教人念佛就是行善
    念佛,即念誦佛的名號,是對佛的恭敬與讚嘆。虛空法界有無量世界,十方三世有無量諸佛。也許有人不知道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的名字,但應該沒有人不知道阿彌陀佛的名號。許多人都不知道人類世界所在的大千世界叫作娑婆世界,但絕大多數人都聽說過西方極樂世界。
  • 釋迦牟尼佛出家的經緯,念佛之名號,攝盡一切功德
    說起佛教,應先談佛陀出家的經緯。在佛傳裡,對於佛陀出家的理由,系以所謂「四門出遊」的事跡,他還是太子時,有東西南北四門出遊,看見生、老、病、死等諸苦,而出世之心的故事。沒有出家以前,我過著非常幸福的日子,家裡有個大大的池塘,漂浮著美麗的蓮花,在房間裡,滿滿是旃檀香的芬芳,所穿的是迦最上等的衣料。有三處宮殿供我住用——冬天就住冬殿,夏天就住在夏殿,春天就住在春殿。在夏天的雨季裡,整天躲在夏殿裡,以歌舞取樂。出門時,自有一把白傘為我遮陽。別人家的傭人和寄住人吃的是米糠拌稀飯,而我們家則是米肉佳餚。」
  • 凡心問禪:為什麼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句,福增無量?
    佛教中的「十萬個為什麼」第8期:為什麼說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句,福增無量?文/凡心問禪念佛一句福增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 。—《佛說佛名經》禮佛念佛的功德是很大的,這是學佛之人都知道的,那麼對佛進行禮拜是否真的能,消除業障呢?念佛一句是否能增加功德呢?
  • 學佛問答:共修團念佛比自己一個人念佛功德大嗎?
    問:共修念佛比自己一個人念佛功德大嗎?答:念佛法門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救度,無論自己單獨念佛還是多少個人共修念佛,功德都一樣,不增不減,都是圓滿的功德。二、佛經上不要寫字,以免影響別人讀誦,如果每個人都在上面寫字,最後的結果會如何?問:半年多來,我在念佛群念佛,算比較精進,每天差不多念有一個鐘頭,但一個有天眼的人還說我身上有兩個魔,要我念大白傘蓋咒和白度母咒,請問:按我這種情況,念這兩個咒可以嗎?
  • 佛教:為什麼自己念佛誦經的功德很小?學佛人一定要知道!
    今天有個同修給我發了一篇「佛教文章」,我看了一下,其實就是一篇所謂的「佛教雞湯」,讀起來很無聊,這篇文章是關於如何學習佛陀的寬宏大量,如果你生氣了,是你自己的原因:是你不夠慷慨,如果你因此變得沮喪,就是你不夠大度,你悲傷,就是你不夠堅強等等。
  • 佛教:有三種人,再念佛也難得往生,看看有你嗎?
    念佛,通俗來講指口念「阿彌陀佛」或者「南無阿彌陀佛」,它是淨土宗的專修法門,並以此作為往生極樂淨土的方法。實際上,念佛法門包括持名、觀想、觀像、實相念佛四類,口念彌陀,即持名念佛。所謂「念佛一聲,增福無量;禮佛一拜,罪滅河沙」,經雲念佛能夠除煩惱、消業障,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四類當中,不管修學哪種念佛法門,一聲佛號念到一心不亂,其餘三者不求自得。
  • 誦經念佛時,注意這兩點,福報無量!
    不論是到寺院的殿堂裡,還是在自家的佛堂,不論是出家僧人還是在家信眾,誦經念佛都是學佛修行人的必做功課。經中有無上智慧,佛號有無量光明,是眾生修福修慧的無上法寶和助緣。佛教三藏十二部經典,每一部都是幫助眾生破迷開悟的無上資糧,「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你都知道哪些?
    在唐朝的時候,有一位永明延壽禪師,大師在《萬善同歸集》裡面總結了念佛的十種功德,我們知道這些念佛的功德以後,對念佛法門就更加有信心,那是哪十種功德呢?
  • 不要以偏概全,念佛解脫是有先決條件的。什麼條件?再看淨土五經
    我的觀點念佛是可以解脫的但要遵照佛經上記載的修習。而不是以自己的理解認為只念佛號就能解脫。念佛解脫是有先決條件的,那麼來看看淨土五經中念佛解脫的先決條件是什麼。首先先看無量壽經。  無量壽經  摘自無量壽經:我作佛時,所有眾生,生我國者,遠離分別,諸根寂靜。壽樂無極第三十二;宜各精進,努力自求之。
  • 大安法師:念佛就具足了六度
    我修這個念佛法門,聽說密宗很好啊,聽說禪宗很好啊,聽說那個很好啊,心裏面就有點這山望到那山高。它們那麼殊勝,我就這麼念佛,把那個殊勝的東西都給弄掉了,他心裡好像有吃虧的感覺啊,所以他心裡就搖擺,就想去嘗試一下。原來我們在大陸也有人說,我們念佛不能清淨,不能一心就是業障深重了,那怎麼辦?我們念一百萬的某一個密咒,消了業障,再來念佛。一聽也很有道理,於是,他把佛號放下了,就持某個咒去消業障。
  • 「持名念佛」的6種念佛方法和2種儀軌
    觀像念佛是先觀阿彌陀佛的聖像或畫像,觀想佛的三十二相;觀想念佛是依《觀無量壽經》所記載的十六觀,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與西方三聖的相好莊嚴;實相念佛是即離生滅、有無、能所的對待,契入自性清淨心,亦即念自性天真佛(真如佛性、實相妙理);持名念佛則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 佛教:持名念佛又稱為香光莊嚴
    《觀經》中講,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中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一一好中復有八萬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阿彌陀佛無量的光明遍照十方一切眾生,但是只能與念佛眾生產生關聯。何以故?
  • 佛教:念「阿彌陀佛」的功德有多大?看完你就明白了!
    「阿彌陀佛」是大乘佛教最常念誦的佛號,也是佛教淨土宗專修的念佛法門。「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增福無量」,一聲佛號一聲心,念「阿彌陀佛」到底有怎樣不可思議的功德呢?阿彌陀佛到底是誰呢?本篇文章,小編來為您解答,也希望大家能從中受到法益、共沾法喜。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關於「阿彌陀佛」。
  • 居士疑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
    問:人活著是為什麼?答:不要虛度光陰,而要解脫輪迴、往生極樂。問:晚上放佛曲睡覺也會招來眾生,佛曲也跟佛經一樣?答:會不會招來看因緣,至少也不會傷害到聽佛曲的人,更不會傷害到念佛人。問:去寺廟裡念佛功德大,還是在家裡老實念佛功德大?答:除非寺廟也是專修念佛道場,否則在家裡念佛好。問:用108顆念珠念佛一遍後,可以越過母珠繼續念嗎?答:可以的,佛經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只不過約定俗成到母珠返回。如果你介意,返回念就是了。
  • 佛教:為什麼你念佛達不到「一心不亂」?
    有很多人跟我說,在念佛時,自己達不到「一心不亂」的程度。有人覺得是自己的根器不夠,也有人覺得是自己的佛緣不深,也有人覺得是自己的念佛時間太短造成的。其實,這些因素,雖然是一方面,真正原因,是與自己的「定力」有關。眾所周知,一個定力高的人,他遇到任何事情,都不會輕易被其打動。
  • 為什麼說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人是最有大福報的人
    為什麼說念佛是難信之法,念佛人是最有大福報的人。有兩大難事,第一件難事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竟然能在這個五濁惡世,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證悟成佛。這是被諸佛所讚嘆的,經文中說道,「爾時十方無量世界。不可說不可說一切諸佛。及大菩薩摩訶薩。
  • 中元節特輯|慧淨上人2020中元念佛超薦法會開示(下)
    他力念佛,就是完全靠阿彌陀佛,專一靠阿彌陀佛,所以這一顆心是專一的、一致的,有一心無二心的,一心一意的,這就是《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阿彌陀經》所講的「一心不亂」,其實不是禪定上的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的「一心」,或者是斷煩惱、事一心、理一心,不是那一種的。
  • 淨土第八代祖師叫人念佛,如何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念佛
    袾宏以淨土念佛法門為歸,以「持名」為中心,認為「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袾宏參訪時,辨融大師要求他「一心念佛「,他一生便如此切實用功。化前遺囑,亦只此一句:「老實念佛」。袾宏認為,「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而一心念佛,即是戒、定、慧。
  • 蓮池大師:怎麼念佛?
    因為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敢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一心念佛,心不異緣,即定也。慧乃明照為義,若觀佛聲音,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念佛一路,即是入理妙門,圓契五宗,弘該諸教,精微莫測,廣大無窮。因此,不論男女老少、貴賤賢愚,都要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