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城大西路 (記者 鄭志波 實習生 黃潔曼 攝)
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是老莞城「騎樓」的集中地,這些騎樓建築多為民國時期建造,主要分布在振華路、大西路、和平路、中興路一帶,是老莞城商業區之一。
那些被莞城人所熟悉的騎樓老街,歲月與商業在此交集,留下了厚重的歷史痕跡。雖然經過時間的洗禮,已不復當年的繁華,但這些老街裡的騎樓仍有部分保留著原始風貌,它們見證了城市和歷史的變遷,也傳承了商貿演變的脈絡。
曾是莞城最熱鬧的商業街
街區內的大西路最初名為「賣麻街」。資料顯示,清至民國初,大西路主售黃麻、紅麻,由此得名「賣麻街」。當時,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現商品專業化,比如打錫街專營錫器,賣麻街專賣黃麻,文房街主營布匹。
大西路全長140米,沿路多是騎樓建築,騎樓下面就是傳統的商業商鋪。街區內,兩旁建築並肩聯立而建,形成連續的騎樓柱廊和沿街建築立面,多是商住混合,二或三層,磚木結構,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立面多三段式。
採訪那天正值中午,記者在大西路看到,老城區雖沒有新城區那樣車水馬龍,但街上井然有序,人們悠閒自在,充滿濃鬱的生活氣息。
在老莞城,振華路、大西路和中興路的騎樓建築名不虛傳。街道兩邊,順勢而建的騎樓,錯落有致地分布。振華路與大西路連成舊城的主動脈,沿路的騎樓特色鮮明,風格優雅。
雖然經過之前的統一修葺,騎樓留下的歲月痕跡變少,但是依然吸引眼球。
今年73歲的容叔,是莞城著名小吃「容師傅大包」的首創人,容師傅曾就職於莞城大飯店、運河茶廳等,從事點心製作。2011年,容師傅憑藉自己多年的手藝在莞城中山路開始創業,2013年後搬遷到莞城大西路20號營業。
在容師傅大西路的店內,街坊們熟悉的招牌點心琳琅滿目,有俗稱「馬仔」的薩其馬,還有「千層酥」、「酥皮雞蛋塔」、「原色蛋糕」和「奶黃包」等。
花甲之年的容師傅帶領著兒孫,傳承著自己的好手藝,將一輩子的時光都留在騎樓下。
作為地道的「老莞城」,容師傅說起大西路的歷史頭頭是道,他說,大西路曾是昔日莞城最熱鬧的商業街之一,該路段曾有東方茶樓、莞城飯店、和記茶樓等知名店鋪,「最繁華的時候,光大西路就有十幾家酒樓茶館。」容叔還說,東莞人現在都以為「東方紅」照相館是騎樓最老的照相館,事實上不是,大西路最早的照相館叫「濟和堂」,比東方紅開業時間還早。
然而,像昔日的華僑商店、茶樓酒店如今已經轉營海味和特產,這些莞人曾經熟悉的店鋪也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裡。
好在,除了海味特產,大西路仍存留下鐘錶、竹具、日雜百貨等富有莞味的老店。它不僅見證了這座古城的變遷,也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成為土生土長的老莞人不時來訪的商業街。
保留了騎樓的原建築風貌
從大西路往和平路方向走到交會處,就是中興路的西北向接口,中興路的東南至下關路,毗鄰珊洲河。
中興路是嶺南典型的騎樓建築街區,有評價稱其「層次清晰,富於變化,立體性強」。對比振華路、大西路一帶騎樓的精緻與秀氣,記者在中興路看到,這裡的騎樓趨向於商貿型的建築格局,有著粗糙的外牆、殘破的窗欞、雜亂的電線……明顯缺少人為修葺。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正是它的獨到的魅力之處,因為可以保留騎樓的原建築風貌。
張伯今年72歲,從出生到現在都居住在莞城,是一個地道的「莞城通」。
張伯對騎樓的歷史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振華路、大西路的騎樓是秀氣的,面積都不算大,店面大多比較狹窄,而中興路的騎樓則是大氣的,騎樓的建築面積、層高、店鋪門面,都比振華路、大西路略勝一籌,「而且,中興路的騎樓更加高大上,樓層大多三層以上,只有個別高達六七層。」
走在中興路的大街上,不乏批發店,還有膠鞋、毛巾、副食產品店,但總體感覺稍微比大西路要蕭條一些,張伯說,別看中興路現在已不復當年的繁榮,但它曾是莞城昔日商貿交易集中地。
新中國成立後,中興路開設有東莞港務所、搬運站、客運站等部門,吸引了日雜公司、糖果公司、紡織品批發部、副食公司等商業機構和商店紛紛進駐,成為當時最繁榮熱鬧的商業街道之一。
早期,中興路騎樓多開設商鋪、工廠、貨棧等,張伯指著街邊的店鋪,挨個介紹,「你看,這裡原來是賴財源雜貨鋪,是老莞城人最愛光顧的雜貨鋪;這裡曾是幸福布店,是中興路最大的布店之一,品種齊全,應有盡有,吸引不少老莞城人前來光顧;這家批發店原來是大豐年米鋪,聽名字就知道它以前有多氣派……」
看來,中興路之所以能成為商貿旺地,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關的,記者從資料上查到,中興路毗鄰河道,直通東江,這裡還曾是省渡頭、碼頭,是舊時莞城官宦最受歡迎的居住之地。
歷經時代變遷,本來處於舊城優越位置的中興路,日益蕭瑟,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但讓人稍感欣慰的是,這裡的批發門店依然集中。
在張伯眼中,這幾年老城區又開始有了旺盛的跡象,除了舊城區對一部分文藝青年的吸引,「現在在中興路大西路、振華路這一帶開了好多牛雜、青麻茶等小吃鋪位,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光顧。」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