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曾是莞城最熱鬧的商業街 如今朱顏已改

2020-11-26 東莞陽光網

  ■莞城大西路 (記者 鄭志波 實習生 黃潔曼 攝)

  中興路大西路歷史文化街區,是老莞城「騎樓」的集中地,這些騎樓建築多為民國時期建造,主要分布在振華路、大西路、和平路、中興路一帶,是老莞城商業區之一。

  那些被莞城人所熟悉的騎樓老街,歲月與商業在此交集,留下了厚重的歷史痕跡。雖然經過時間的洗禮,已不復當年的繁華,但這些老街裡的騎樓仍有部分保留著原始風貌,它們見證了城市和歷史的變遷,也傳承了商貿演變的脈絡。

  曾是莞城最熱鬧的商業街

  街區內的大西路最初名為「賣麻街」。資料顯示,清至民國初,大西路主售黃麻、紅麻,由此得名「賣麻街」。當時,莞城一些街道已出現商品專業化,比如打錫街專營錫器,賣麻街專賣黃麻,文房街主營布匹。

  大西路全長140米,沿路多是騎樓建築,騎樓下面就是傳統的商業商鋪。街區內,兩旁建築並肩聯立而建,形成連續的騎樓柱廊和沿街建築立面,多是商住混合,二或三層,磚木結構,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立面多三段式。

  採訪那天正值中午,記者在大西路看到,老城區雖沒有新城區那樣車水馬龍,但街上井然有序,人們悠閒自在,充滿濃鬱的生活氣息。

  在老莞城,振華路、大西路和中興路的騎樓建築名不虛傳。街道兩邊,順勢而建的騎樓,錯落有致地分布。振華路與大西路連成舊城的主動脈,沿路的騎樓特色鮮明,風格優雅。

  雖然經過之前的統一修葺,騎樓留下的歲月痕跡變少,但是依然吸引眼球。

  今年73歲的容叔,是莞城著名小吃「容師傅大包」的首創人,容師傅曾就職於莞城大飯店、運河茶廳等,從事點心製作。2011年,容師傅憑藉自己多年的手藝在莞城中山路開始創業,2013年後搬遷到莞城大西路20號營業。

  在容師傅大西路的店內,街坊們熟悉的招牌點心琳琅滿目,有俗稱「馬仔」的薩其馬,還有「千層酥」、「酥皮雞蛋塔」、「原色蛋糕」和「奶黃包」等。

  花甲之年的容師傅帶領著兒孫,傳承著自己的好手藝,將一輩子的時光都留在騎樓下。

  作為地道的「老莞城」,容師傅說起大西路的歷史頭頭是道,他說,大西路曾是昔日莞城最熱鬧的商業街之一,該路段曾有東方茶樓、莞城飯店、和記茶樓等知名店鋪,「最繁華的時候,光大西路就有十幾家酒樓茶館。」容叔還說,東莞人現在都以為「東方紅」照相館是騎樓最老的照相館,事實上不是,大西路最早的照相館叫「濟和堂」,比東方紅開業時間還早。

  然而,像昔日的華僑商店、茶樓酒店如今已經轉營海味和特產,這些莞人曾經熟悉的店鋪也湮滅在時間的長河裡。

  好在,除了海味特產,大西路仍存留下鐘錶、竹具、日雜百貨等富有莞味的老店。它不僅見證了這座古城的變遷,也煥發了新的生命力,成為土生土長的老莞人不時來訪的商業街。

  保留了騎樓的原建築風貌

  從大西路往和平路方向走到交會處,就是中興路的西北向接口,中興路的東南至下關路,毗鄰珊洲河。

  中興路是嶺南典型的騎樓建築街區,有評價稱其「層次清晰,富於變化,立體性強」。對比振華路、大西路一帶騎樓的精緻與秀氣,記者在中興路看到,這裡的騎樓趨向於商貿型的建築格局,有著粗糙的外牆、殘破的窗欞、雜亂的電線……明顯缺少人為修葺。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正是它的獨到的魅力之處,因為可以保留騎樓的原建築風貌。

  張伯今年72歲,從出生到現在都居住在莞城,是一個地道的「莞城通」。

  張伯對騎樓的歷史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振華路、大西路的騎樓是秀氣的,面積都不算大,店面大多比較狹窄,而中興路的騎樓則是大氣的,騎樓的建築面積、層高、店鋪門面,都比振華路、大西路略勝一籌,「而且,中興路的騎樓更加高大上,樓層大多三層以上,只有個別高達六七層。」

  走在中興路的大街上,不乏批發店,還有膠鞋、毛巾、副食產品店,但總體感覺稍微比大西路要蕭條一些,張伯說,別看中興路現在已不復當年的繁榮,但它曾是莞城昔日商貿交易集中地。

  新中國成立後,中興路開設有東莞港務所、搬運站、客運站等部門,吸引了日雜公司、糖果公司、紡織品批發部、副食公司等商業機構和商店紛紛進駐,成為當時最繁榮熱鬧的商業街道之一。

  早期,中興路騎樓多開設商鋪、工廠、貨棧等,張伯指著街邊的店鋪,挨個介紹,「你看,這裡原來是賴財源雜貨鋪,是老莞城人最愛光顧的雜貨鋪;這裡曾是幸福布店,是中興路最大的布店之一,品種齊全,應有盡有,吸引不少老莞城人前來光顧;這家批發店原來是大豐年米鋪,聽名字就知道它以前有多氣派……」

  看來,中興路之所以能成為商貿旺地,與其所處的地理位置是息息相關的,記者從資料上查到,中興路毗鄰河道,直通東江,這裡還曾是省渡頭、碼頭,是舊時莞城官宦最受歡迎的居住之地。

  歷經時代變遷,本來處於舊城優越位置的中興路,日益蕭瑟,難以重現昔日的輝煌,但讓人稍感欣慰的是,這裡的批發門店依然集中。

  在張伯眼中,這幾年老城區又開始有了旺盛的跡象,除了舊城區對一部分文藝青年的吸引,「現在在中興路大西路、振華路這一帶開了好多牛雜、青麻茶等小吃鋪位,也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光顧。」

版權聲明:

1、凡註明來源為「東莞陽光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美術設計和程序等作品,版權均屬東莞陽光網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進行一切形式的下載、轉載或建立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在摘編網上作品時,由於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其作者並與作者取得聯繫。請本網站所用作品的著作權人直接與本網站聯繫,商洽處理。

聯繫郵箱:tougao0769@qq.com

相關焦點

  • 高第街,曾是廣州最繁華商業街,如今遊客稀少冷冷清清
    芒果旅行日記:這裡曾是廣州最繁華熱鬧的商業街,如今遊客稀少,成了「內衣一條街」,有網友說它敗給了時代。有網友說狀元坊的沒落是敗給了馬雲淘寶敗給了網購,而這裡的沒落則是敗給了時代,在它繁華熱鬧的年代,狀元坊、北京路、上下九都還不太為人所知。
  • 石家莊商業街 哪條最熱鬧
    石家莊商業街 哪條最熱鬧 第一次來石家莊的張先生到達第一天晚上,就讓同學老張帶他去看「最有石家莊特色的地方」。來到民生路民俗文化街,欣賞著具有濃鬱民國時期特色的歷史建築,品讀著老石家莊獨特的文化風貌,張先生很是驚訝。    為推動河北夜經濟發展,讓市民晚上有地兒可去,石家莊確定在市區建設13條特色商業街區、夜市。
  • 蘇州「最熱鬧」的商業街,卻經常有人把名字讀錯,本地人也一樣
    蘇州「最熱鬧」的商業街,卻經常有人把名字讀錯,本地人也一樣每個城市都有商業街,就是為了滿足女生的購物、逛街、吃美食的喜歡。不過很多商業街因為太過商業化,導致遊客們對這些商業街的興趣就不是很高了。不過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的這個地方卻是人氣非常旺的商業街,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商業街在哪裡吧!蘇州市中心的姑蘇區有一條商業街,叫做「觀前街」。這個地方現在是蘇州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旅遊景點,蘇州城內的旅遊景區有很多,但是這條商業街卻是每個來蘇州的遊客都會來這裡遊玩的地方。
  • 曾是上海最繁華的三大商業街之一,與南京路齊名,如今百貨商鋪接連...
    在如今的上海,商業街、商圈可謂百花齊放,大家選擇自己就近的商圈逛街休閒就可以。但是在上世紀8,90年代,全市知名百貨就那麼寥寥幾家;更別提知名的商業街,也只有南京路、淮海路和四川北路了。
  • 蘇州最「熱鬧」商業街,遊客紛紛前來打卡,卻總是讀錯名字
    要說最能體現一個城市繁華的地方,那一定要屬當地的商業街,因為這裡入駐了很多商家,衣食住行購物等各方面都非常的齊全,有些同時還兼具著特色景點,所以除了本地人之外,外地遊客也必定要光顧,而這樣的場所在每個城市都有分布,風格也是各不相同,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則是蘇州的觀前街。
  • 越南首都河內最熱鬧的商業街:三十六行街
    三十六行街是越南首都河內最熱鬧的商業街,要想看越南首河內的市井風情,或者選購伴手禮,三十六行街是河內的首選之地。三十六行街街道錯綜複雜,用地圖導行也容易迷路,因此,莫不如信馬由韁。這是三十六行街的一個入口,沒有進入三十六行街,人還不是很多,街道也比寬敞。
  • 蘭州最老的商業街中竟然隱藏著一座城隍廟,如今卻變成了古玩市場
    張掖路,這是蘭州的都市標誌,也是蘭州人心中最古老的商業街,抑或是蘭州最有文化和歷史底蘊的街道,更是蘭州的王府井,然而,就在這條街上,卻隱藏著一座城隍廟。這個城隍廟就在張掖路的中段,很好找,在張掖路往北走,就能看見這個城隍廟,這是一個宮殿式四進木結構的園林建築。
  • 曾經寧波最熱鬧的商業街,風頭蓋過南塘老街,如今卻冷清成這樣
    在浙江的寧波也有一座城隍廟,它的歷史比上海城隍廟還要早上幾百年,曾經的熱鬧程度更是不遜於上海城隍廟,下面筆者就給大家說一說。對於寧波城隍廟,許多老寧波人應該都有很深的記憶,畢竟這裡曾經是寧波最熱鬧的商業步行街。這座城隍廟始建於五代時期的後梁,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比建於明代初期的上海城隍廟早了近300年,經過歷代的修繕和重建,保存基本完好。
  • 瀋陽最早商業街,如今是瀋陽最繁華的商業圈,有東北第一街的美稱
    很多胡同裡都有小吃街,各式各樣的小吃排著長長的隊伍,每一個都非常好吃,各有各的味道它是瀋陽最早形成的商業中心。1625年(明天啟五年、後金天命十年)至1631年(明祟幀四年、後金天聰五年),後金將明朝所築磚城進行改建擴建,按照中國歷史上流傳的「左祖右社、面朝後市」之說,將原來的「十」字型兩條街改築為「井」字型4條 街。即今瀋陽路、中街路、朝陽街、正陽街。
  • 上海一商業街曾「登上巔峰」,總長4㎞是「商圈標杆」,現跌落低谷
    上海的簡稱是「滬」或者「申」,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是國家物流樞紐,全市下轄16個區,總面積是6340.5平方千米,2019年的常住人口是2428.14萬人,外來常住人口是977.71萬人,它處於長江三角洲地區,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我們都知道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非常快速,在2019年它的經濟總值是38155.32億元,在全國各個省份中排名前幾位,就是這麼一個經濟水平強的城市
  • 每日好詩詞|詩人星非星《秋風清•春歸春去朱顏改》
    每日好詩詞|詩人星非星《秋風清•春歸春去朱顏改》 2020-05-12 19: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蘇州市資訊|1930年前後的中國商業街,商鋪林立,十分熱鬧
    1930年前後的中國商業街,商鋪林立,十分熱鬧這組圖片取自《格雷戈裡的相冊》,記錄了1930年左右的一條商業街,宓大昌煙店旁邊,1930年左右的一條商業街,這裡主要以賣食品為主,姑且稱作美食一條街吧。從照片分析應該是蘇州的某條街道,因為照片中的「同福永」、「大有恆」是民國時期蘇州有名的商號。從幹泰祥綢緞幾個字可以斷定這裡應該是蘇州的一條商業街。幹泰祥創始於清同治二年,屬於蘇州的老字號。1930年左右,江南某地,一家賣扇子的店鋪。1930年前後,上海南京路上的商店。
  • 蘇州「最繁華」的商業街,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曾是白居易所修
    蘇州「最繁華」的商業街,距今已有1000餘年歷史,曾是白居易所修,我們知道江南地自古以來就很繁華,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是遊客們選擇的景點, 古代被稱為「江南水鄉」,特別是蘇州非常富裕,但現在經濟發展也非常快,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商業街, 然後,下一篇小編讓大家知道蘇州最繁華的商業街,
  • 東莞莞城風物旅遊線路發布,總長5.5公裡
    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曉玲 通訊員 莞城宣 近日,東莞莞城風物旅遊線路發布,起於東莞人民公園止於工農8號,總長5.5公裡。遊客沿這條線路,可以參觀三個歷史文化街區、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兩處紅色革命遺址。
  • 廣州曾經最繁華的商業街,如今卻日漸沒落,是怪政策還是怪時代?
    廣州曾經最繁華的商業街,如今卻日漸沒落,是怪政策還是怪時代?廣州是很多人去過的地方吧, 是廣東省的省會城市,也是中國的超大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嶺南文化在這裡發祥繁榮, 廣州國內有很多有名的地方, 比如廣州塔、沙面、上下九步行街、長隆歡樂世界等這些地方是我們去廣州旅行的景點, 其實,廣州還有一條非常值得去的商業街, 見證了廣州的發展過程,曾是廣州最繁華的商業中心。
  • 中國最有名的15條商業街
    迄今為止,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派克弄」,1865年正式命名為南京路。北京王府井商業街王府井大街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東城區中部的一條大街,也是北京市的著名商業街,全長1.8公裡,其中南段是王府井步行街。
  • 曾是中越邊境最繁華熱鬧的口岸,很多越南妹子,如今有點冷清
    芒果旅行日記:曾是雲南與越南交界繁華熱鬧的小縣城,很多越南妹子,據說是男人的天堂,如今遊客少有點冷清。今天是芒果雲南行的第24天,坐標中國雲南省紅河州河口縣,與越南交界,兩個國家僅相隔一條河,可以隔河相望。
  • 紹興繁華的百年老街,曾是諸暨最熱鬧的地方,如今卻悽涼衰退
    越國前期曾於此建都;南宋孝宗年間,這裡一度還是義安縣縣府所在地,當時的楓橋可謂是周邊區域政治、文化、經濟的所在地,一時商賈雲集、貿易繁盛,形成了一條約三裡左右的繁華商業街。傳統意義上的楓橋老街有縱橫兩條,呈十字形交叉分布,兩條街道各長約一公裡。老街最早形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到宋朝時楓橋老街已形成上、中、下三市繁華局面。
  • 來長沙不得不去的老商業街,歷史可追溯到戰國,如今日日遊客爆滿
    來到長沙遊玩的遊客必去一條商業街,所以這條商業街也被稱為是最火爆的商業街,但是當地人卻不怎麼愛去,你知道這是哪條街嗎?其實它就是「太平老街」,長沙是一個人文底蘊非常深厚而歷史也比較悠久的地方,旅遊資源豐富,太平老街就是長沙旅遊資源豐富的體現之一。這裡是一個非常受人歡迎的地方,它的位置在長沙市市區中部,所以交通也較便捷。
  • 莞城北隅社區原來藏了這麼多寶貝!
    卻金亭碑位於光明路和教場街交界處,是明代東莞最熱鬧、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演武場所在地。據李培軍介紹,尹李愷來東莞交叉檢查外貿,規範制度,保護外商,婉拒暹羅商人一百兩銀奉。經批准,暹羅商人於是將這筆錢建個亭子,以表彰李愷的廉政。可以說,卻金亭碑是中泰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卻金亭碑」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