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 交流不能斷

2021-01-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合肥1月1日電 題: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兩岸同根交流不能斷

中新社記者 趙強

「2021年是劉銘傳先生誕辰185周年,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已做了充分準備,將開展多項紀念活動。兩岸文化同根同源,交流合作不能斷。」劉銘傳五世嫡孫近日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說。

劉銘傳(1836年-1896年),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軍重要將領,洋務派代表人物,臺灣省首任巡撫。

劉學宣現任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以下簡稱「研究會」)會長,多年來,研究會通過兩岸關係,收集整理了大量劉銘傳的文獻資料,研究會組織、參與的兩岸交流活動達200餘次。

「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成立的初衷就是為研究宣傳劉銘傳和加強兩岸交流。」劉學宣說,研究會成立於1999年12月,主要是兩岸的學者和清史專家,(研究會)具有人才集中聯繫廣泛的優勢,為兩岸和皖臺交流提供了重要渠道和紐帶。

劉學宣告訴記者,研究會長期以來在兩岸交流中受到臺灣各界的廣泛歡迎和支持。

20多年來,研究會的重大活動包括在臺灣舉辦了《劉銘傳史跡展》;推動收回劉銘傳故居交由地方政府管理;推動劉銘傳墓園的建立並主祭了劉銘傳遺骨安奉大典;組織拍攝了33集大型電視連續劇《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和8集大型歷史紀錄片《劉銘傳》;為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在臺灣舉辦首展《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並在大陸進行巡展……

其中,最令其難忘的是2016年在臺北舉辦《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的活動。

據劉學宣回憶,為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研究會與中國書畫專業委員會在臺北舉辦了《兩岸港澳臺名家書畫展》,他當時電話邀請時任臺灣新黨主席鬱慕明出席開幕式,「鬱主席說人在上海,他願意趕回臺灣,參加書畫開幕式,第二天中午,他下了飛機就直奔開幕式會場,非常令人感動。」

劉學宣坦言,每次到臺灣,他都會感到很親切,「在臺灣拍劉銘傳紀錄片時,當地人得知我是劉銘傳後人時,很多人就圍上來了,爭著要跟我合影。可以看出,臺灣民眾對劉巡撫的尊崇。」

談及兩岸交流,劉學宣認為,交流要深入人心,要有內容,要用歷史的沉澱跟現實連接,兩岸同根同源,血濃於水。「拍劉銘傳紀錄片時,我曾被問及感想,我說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觸摸了歷史的肌膚,追尋了先人的足跡,傳承了文化的脈絡,連接了文明的延續,點亮了復興的希望,展望了民族的未來。」(完)

相關焦點

  • 劉銘傳五世嫡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11月5日將做客徽派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劉銘傳五世嫡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將於11月5日下午做客由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直播,暢談自己和劉銘傳一路走來息息相關的故事。劉學宣1944年生,畢業於合肥一中,省民革黨員、組統委員,1999年自費牽頭成立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當選會長並連任四屆至今,自費創辦內部刊物「劉銘傳與兩岸」,收集整理了兩岸大量劉銘傳研究文檔資料。
  • 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做客徽派:劉巡撫最動人的是家國情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劉銘傳五世嫡孫、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學宣做客由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直播, 暢談自己幾十年來和先祖劉銘傳的故事。從劉銘傳的往事聊到專注學術公益的劉銘傳研究會,劉學宣提到自己很長時間在用根雕滋養和支持研究會的工作。
  • 劉銘傳後人祭祖憶先人:我們理應為兩岸交流多做事
    劉銘傳後人祭祖憶先人:我們理應為兩岸交流多做事 2015-04-08 19:50:48:我們理應為兩岸交流多做事  中新社記者 倪欣然  安徽合肥地區自清明節開始的陰雨天氣終於在8日重新放晴。
  • 海峽兩岸200餘人安徽合肥祭拜劉銘傳
    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12日在合肥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在祭拜現場宣讀祭文。韓蘇原 攝  當日,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合肥市劉銘傳文化交流促進會等主辦的「銘記先賢功業、傳揚圖強之夢——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活動在安徽肥西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 海峽兩岸200餘人祭拜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解說】4月12日,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活動在安徽肥西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解說】祖籍安徽肥西縣的劉銘傳是清末淮軍名將、洋務派骨幹,是臺灣首任巡撫,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 海峽兩岸同胞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視頻)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4月12日上午,由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臺灣中華文化協會、合肥市劉銘傳文化交流促進會等主辦的「海峽兩岸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墓園」儀式在肥西縣大潛山劉銘傳墓園舉行,來自海峽兩岸各界人士及海外華人200餘人參加。
  • 劉學宣:劉巡撫最動人的是家國情懷和包容之心
    剛烈熱血粗中細  家國情懷大丈夫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徽  派:您是劉銘傳的五世嫡孫,能簡單介紹一下你們的家族譜系麼。劉學宣:當時成立時有三、四百人,主要是兩岸的學者和清史專家,還有美國的。有人說去北京成立,我們堅持在家鄉成立,兩個原因,一個是劉巡撫的遺骨還在我們家裡,沒有落土;第二個是劉銘傳故居還沒有收回交由地方政府管理,研究會成立初衷就是為宣傳劉銘傳和加強兩岸交流。
  • 後人墓前追憶劉銘傳:創新重教澤被兩岸後世
    中新社合肥11月7日電 題:後人墓前追憶劉銘傳:創新重教澤被兩岸後世  作者 趙強  包括劉銘傳後人在內的海峽兩岸各界人士百餘人,7日來到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劉銘傳墓園,參加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誕辰180周年系列活動之一的劉銘傳祭祀活動。
  • 臺灣不能忘卻劉銘傳
    馬英九不是說說而已,展覽展出了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發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寧為劉銘傳》。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清政府沒有錢,劉銘傳賣了家裡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臺抗法,離臺的時候兩袖清風回到老家。聽到甲午戰敗割臺,他吐血而亡。劉銘傳對國家對臺灣盡職盡責,萬死不辭,他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交流周在合肥舉行 百餘人參加
    海峽兩岸紀念劉銘傳交流周在合肥舉行 百餘人參加
  • 小說《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在其故鄉合肥首發
    小說《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
  • 「劉銘傳」的品牌效應不可估量
    從初步統計來看,有著「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美譽的劉銘傳,在眾多參選名片中脫穎而出。記者採訪了現任劉銘傳研究會會長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  劉銘傳是可以和鄭成功相比肩的英雄人物,合肥是他的故鄉。劉學宣告訴記者,在名片推出之初,他就在考慮打造「劉銘傳」這張名片,因為無論是從經濟角度還是從文化、政治角度考慮,都能夠給合肥帶來一個良好、持久的品牌效應。
  • 60餘名後人合肥祭拜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
    「先祖劉銘傳,首任臺灣巡撫,抗法保臺,推行改革新政,開發建設臺灣,勳勞卓著,澤被後世,深受海峽兩岸民眾的尊崇與追念。」安徽省劉銘傳研究會會長、劉銘傳五世嫡孫劉學宣5日在安徽合肥說。當日,來自上海、海南、西安、廣東等劉銘傳嫡系與直系後裔60餘人在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劉銘傳墓園祭拜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劉銘傳,安徽合肥人,清末淮軍名將、洋務派骨幹,是臺灣首任巡撫,被譽為「臺灣近代化之父」,更是深受兩岸民眾敬仰的民族英雄。
  • 抗法保臺建設臺灣 臺灣不能忘卻劉銘傳
    馬英九不是說說而已,展覽展出了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發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寧為劉銘傳》。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清政府沒有錢,劉銘傳賣了家裡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臺抗法,離臺的時候兩袖清風回到老家。聽到甲午戰敗割臺,他吐血而亡。劉銘傳對國家對臺灣盡職盡責,萬死不辭,他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 臺灣銘傳大學拜會安徽高校: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不能斷
    臺灣銘傳大學拜會安徽高校:兩岸文化教育交流不能斷 2017-04-,兩岸既是一家親,又同根同種同源,文化教育交流絕對不能讓它中斷。」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金戈鐵馬」背後的「詩意人生」
    「劉銘傳是一個武將,但他同時也是一個有著豐富情感的儒雅詩人。」劉銘傳研究者、合肥學院重點人文社科基地主任徐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9日,紀念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誕辰180周年活動暨劉銘傳詩詞楹聯書法研討會在安徽合肥舉行,研討會上展示了海峽兩岸劉銘傳學者整理的劉銘傳詩書楹聯作品,展示了劉銘傳不為人知的詩人形象。  徐毅表示,劉銘傳出生貧寒,幼年只上過兩年私塾,但他崇尚文化,在長時間的軍旅生活中從沒放棄讀書,詩書賦詞都有相當功力,被稱為「馬背上的詩人」。
  • 劉銘傳賣地赴臺抗法 聞甲午戰敗割臺吐血而亡(圖)
    馬英九不是說說而已,展覽展出了他在臺北市長任內發表的《劉銘傳——臺灣向前走的歷史反思》文章,也展出了宋楚瑜的著作《寧為劉銘傳》。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劉銘傳第五代嫡孫劉學宣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當年清政府沒有錢,劉銘傳賣了家裡的地,帶著100多位同族子弟赴臺抗法,離臺的時候兩袖清風回到老家。聽到甲午戰敗割臺,他吐血而亡。劉銘傳對國家對臺灣盡職盡責,萬死不辭,他的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
  •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史跡展在臺北舉行
    清末著名將領劉銘傳是海峽兩岸公認的民族英雄。1884年,他受命趕赴臺灣,率部擊退意圖入侵的法國軍隊,捍衛了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劉銘傳出任首任臺灣巡撫。在臺期間,他竭盡心血、智慧建設和治理寶島,固防務、修鐵路、辦企業、興教育,奠定了臺灣近代化的基礎,《臺灣通史》對其如是評價:「溯其功業,足與臺灣不朽」。
  • 「臺灣近代化之父」劉銘傳史跡展臺北開幕
    人民網臺北8月19日電(記者陳曉星、吳亞明)「劉銘傳史跡展」今天在臺北開幕。200多幅圖片史料被噴繪在劉銘傳故鄉安徽特產宣紙上,以中國書畫捲軸的形式向臺灣同胞講述著這位臺灣首任巡撫從淮軍名將到抗法保臺、肇基臺灣的一生。其中,劉銘傳及其後人圍繞國寶虢季子白盤識寶、藏寶、護寶、獻寶等史料首次在臺北披露。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合肥劉銘傳故居
    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故居——又稱劉老圩,坐落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銘傳鄉大潛山下,系劉銘傳在功成名就後於1868年回鄉擇址興建的一所圩堡式莊園。劉銘傳故居於1998年被安徽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6月經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批准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