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打工仔到溫州人的榜樣

2020-12-21 中國網

 

【開欄的話】改革開放以來,一大批廣安兒女不畏蜀道艱難,收拾簡單行囊踏上尋夢之旅,他們團結互助、勵精圖治、艱苦創業,成長為各自行業中令人尊敬的模範。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指示,近日,由市委宣傳部、市委外宣辦組織廣安日報社、廣安市電視臺「廣安人在浙江」集中採訪報導組,前往全國民營經濟最為活躍的浙江,探尋廣安創業者在浙江的奮鬥歷程,講述他們的故事,反映他們對家鄉的關切之情和回報之心,增強全市人民的自豪感和榮譽感,進一步激勵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發向上,為「堅持科學發展,奮起三次創業」再立新功。廣安日報從今日起推出《廣安人在浙江》系列報導,敬請廣大讀者關注。

從打工仔到新溫州人的榜樣

人物檔案:姓名:賀剛 性別: 男 籍貫:華鎣市雙河鎮

職務:浙江省溫州市建築工程公司鋼筋班班組長

在沒有任何標記的情況下,他在一根一米多長的日光燈管上綁紮了20多個直徑約3-5毫米的扎絲圈,這些扎絲圈就像精密機器扎出來的一樣,不僅鬆緊、間距一致,還能夠在扎絲孔內穿針引線。在中央電視臺2007年勞動榜樣頒獎晚會上,賀剛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演了這一精湛技藝,向全國人民展示了當代建築工人技術上所追求的精、準、新。而這個電視畫面也令賀剛這個名字家喻戶曉,讓這名來自四川廣安華鎣的漢子深深印在了人們的腦海裡。

14年前,賀剛肩跨一包簡單行李,帶著一個用來扎鋼筋的扎鉤奔赴溫州打工,今年3月,他卻以藍領身份獲得2008年度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4年間,賀剛從一名普通的建築工人變為全國聞名的外來務工明星,先後獲得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務工青年、第19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提名獎、全國五一勞動獎、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十大技能狀元,曾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表彰大會……

一封電報 改變人生軌跡

小時候,賀剛一直受武打電影、電視劇的影響,後來進入武校學習武術,還曾在省級散打比賽中獲得亞軍,並獲得留校做教官的機會。那時他最大的夢想是做一名保鏢。

就在賀剛獲得散打亞軍的當年,一封由姐夫發來的電報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賀剛的姐夫在湖南建築工地幹活,由於工地缺人,賀剛姐夫給家裡發了一封電報,讓賀剛帶著幾名同村的年輕人去湖南建築工地做鋼筋工。由於工期緊,人手缺,極不情願的賀剛留在了建築工地上,並跟隨姐夫學技,從此,賀剛便與鋼筋結下了不解之緣。

1995年8月,一名在溫州打工的同鄉給賀剛姐夫發電報說溫州工地缺人,賀剛一行又踏上了前往浙江溫州的土地。然而,在去往溫州的路上,一個小插曲還曾激怒過賀剛:當賀剛一行坐著車從湖南一路顛簸來到麗水境內,司機按慣例將長途汽車拐進了路邊一家飯店,要求乘客們下車吃飯,由於身上錢不多,賀剛拒絕吃飯。「沒錢出來幹嘛?」圍觀的人群嘲笑道。至今想起這一場景賀剛還有一種心酸的感覺,他發誓將來一定要在異地他鄉幹出一點名堂來。

一張照片 書本遮掩雙手

剛到溫州,賀剛在姐夫和朋友承包的建築工地上幫忙扎鋼筋,每天45塊錢工資,雖然收入比在家鄉時高出許多,但賀剛從內心裡不想幹這種又髒又累的活兒。儘管如此,賀剛還是專注於手頭的鋼筋活,努力趕超別人,他的想法很簡單——「要幹就要把它幹好,就算是個最下等的活兒,我也不能輸給人家。」僅僅3個月後,他的技術水平就趕上了已工作1年的熟練工。

1997年,賀剛的母親要他寄張照片回家,幫他在老家找個對象。去照相館之前,賀剛特地將自己打扮了一番,但兩隻手卻怎麼也洗不乾淨。因為平時扎鋼筋時手上沾滿了油跡和鐵鏽,特別是指甲蓋周圍的汙漬,時間長了就洗不掉。為了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賀剛不敢露出雙手,一張照片是雙手在胸前握拳,另一張照片是拿書本蓋住雙手。

「這活兒真不是人幹的,拍張照片連手都不敢伸出去!」賀剛越想越覺得心裡不是滋味,產生了更換工作的念頭。

一次勸導 「狀元」脫穎而出

到了1999年春天,賀剛想換工作的念頭愈發強烈,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做事方式:就算明天走人,今天還是要努力把活兒幹好。正是憑著這股信念,賀剛扎鋼筋的技術水平越來越好,在周圍的工地上已數一數二。

有一天,賀剛接到一個朋友電話,請他去東北一家水泥電桿廠負責技術管理,他覺得這種活兒既輕鬆又體面,而且工資待遇也不錯,於是就樂滋滋地過去了。不料半年後,賀剛又悄悄地回到了溫州工地上,姐夫問及原因,賀剛搖搖頭表示,在那家集體企業幹下去沒有什麼發展前途。

姐夫勸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拿出你習武的那種吃苦耐勞、敢於拼搏的精神,把鋼筋工這行幹出色了,照樣會受到人家的尊重。姐夫的話像一濟醒酒藥,讓從小脾氣倔強、不服輸、喜歡為自己定目標的賀剛安下心來,決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扎鋼筋的活兒上,他還給自己定了新的目標:要像當年在武術擂臺上一樣,爭取在鋼筋工技術比武中拿下冠軍。為了這個目標,賀剛甚至放棄了每天晚上練習武術招式的愛好,埋頭閱讀有關鋼筋工的專業書籍。每到一個有工地的地方,他都想方設法混進建築工地,向老師傅們「偷藝」。

憑著一把剪刀、一把扳手和一把扎鉤,賀剛在喧鬧的工地上練出了「在鋼筋上繡花」的絕活。2006年以來,憑著在建築工地上扎鋼筋的這一絕活,賀剛猶如一匹黑馬,相繼在全國、浙江省、溫州市建築業技能大賽中摘取桂冠,「全國技術能手」、「全國技術狀元」等榮譽紛至沓來。2007年,他又進京捧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膺「第五屆全國十大傑出進城務工青年」稱號。

14年的打工生涯,賀剛在多家建築企業施工的工程項目中參與鋼筋現場施工工作,他幹出來的活,常常被監理公司檢測人員笑稱為「免檢產品」,發表在行業刊物上的論文,也受到行業專家的讚賞。

一份榮譽 新溫州人眼中的榜樣

「奧運加油,中國加油,四川加油」,2008年5月17日,奧運火炬在浙江溫州傳遞,賀剛以「新溫州人」的身份當選火炬手,作為溫州第45棒火炬手,賀剛雙手高高舉起火炬,用四川方言高喊「四川加油」,兩旁觀眾的情緒瞬間被點燃,「奧運加油,中國加油,四川加油」……

作為一名進城務工青年,在許多人的眼裡,贏得了鮮花和榮譽的賀剛已經成為全國聞名的外來務工明星,算得上功成名就。然而,令人驚訝的是賀剛接受採訪團採訪時,他告訴記者,剛到溫州時他最大的期盼是先苦幹幾年賺點錢,然後換一個體面的工作。

14年來,賀剛終究沒有實現當年的最大期盼,依然從事著「不體面」的扎鋼筋活。然而,如今他已是浙江省溫州市建築工程公司鋼筋班班組長,帶領著一大幫人,拿著圖紙指揮工人扎鋼筋,同時也拿著藍領工人的高薪。工地上,常常有人拿賀剛做榜樣,「你看人家賀剛也是打工的,為什麼就幹得這麼好?」對於來自社會各界的溢美之詞,賀剛謙虛地擺擺手說:「強中還有強中手,如果政府沒有搭建這個平臺,沒有領導的關心,朋友和老師的幫助,我也不可能脫穎而出。」

共青團溫州市委書記王彩蓮向記者透露,賀剛是新溫州人眼中的榜樣,他從普通崗位做起,捧回了一個個獎盃和榮譽證書,面對鮮花和掌聲,賀剛始終保持著普通農民工的本色,他時常幫助一些困難工友,還組織工友義務獻血。溫州市社會和勞動保障局副局長徐群告訴記者,賀剛是300多萬新溫州人的一員,在國務院首次將高技能人才納入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選拔範圍時,2008年,賀剛成為全國首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高技能人才之一,也是溫州市唯一獲得此項殊榮的「藍領」。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愛崗敬業,勤奮鑽研,把溫州作為第二故鄉,為溫州的發展默默奉獻。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賀剛有種強烈的衝動,很想回家鄉看看,但為了響應國家要求農民工暫不返鄉,不添負擔的號召,他堅守崗位,不但自己主動向災區捐款捐物,還號召身邊的朋友為地震災區捐款捐物。對於做善事,賀剛並不願意多提,他告訴記者,受家庭影響,他一直看不慣欺負別人的事,看到受苦的人自己心裡也很難受,幫助困難的人是父母一直教導他做的,自己現在做得還不夠。

為了讓自己有更大的突破,賀剛報考了重慶大學建築相關專業,並有了第二次創業的打算。當記者問及他如今的最大期盼,賀剛笑笑說;「每個人都有自己更高的目標,我現在可能只是個打工的,也許幹不了大事,但只要盡心盡力把小事幹好了,同樣能在社會上站穩一席之地。」

接受記者採訪,賀剛深有感觸地說:「一個人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應該盡心盡責,儘自己的最大努力,不斷地求得進步,這不僅是工作中需遵守的準則,也是我做人的原則。我們幹的工作很普通,很平庸,幹的都是小事情,但幹好小事情照樣能挺直自己的腰杆。」

 

相關焦點

  • 浙江「土豪最多」的城市,到處是老闆,當地人幾乎都不願做打工仔
    浙江有許多著名的大城市,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例如杭州、寧波、紹興等等,而要說到浙江"土豪最多"的城市,那肯定不得不提"溫州"了。位於浙江省東南部的溫州,是"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成員之一,也是東南沿海非常關鍵的商貿城市以及區域中心城市。另外,溫州風景優美、歷史悠久、人文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也是我國著名的旅遊城市,每年吸引大量的海內外遊客來觀光旅遊。
  • 人在海外:一位漂泊日本的碩士打工仔的辛酸
    人在海外:一位漂泊日本的碩士打工仔的辛酸 2003年12月26日 16:10
  • 從編輯到千億集團掌權人,卻依然是打工仔,曾被萬科拒絕
    何劍鋒是個很有想法的人,他喜歡的是投資金融證券。而且何劍鋒在自己事業上面很成功,盈峰環境就是他做起來的。兒子不接班,何享健就犯愁了,自己做成功的千億企業該怎麼辦。經過再三衡量,何享健決定把公司交給「外人」方洪波。為什麼方洪波能成為美的集團掌權人呢?一方面是因為方洪波年輕有能力,懂營銷懂管理懂財務;另一方面是方洪波在美的工作了二十年,認同企業文化,有職業素養。
  • 坐擁4億資產300人武裝,這個四川人,如何從打工仔到金三角大毒梟
    譚曉林,原本是樂至縣回瀾鎮供銷社的一個倉庫保管員,卻只用了短短六年時間,就從一個普通打工仔變身成為金三角大毒梟,不僅坐擁4億資產,還有一支300人的死私人武裝隊伍。那麼,譚曉林是如何做到的呢?由於家庭條件太差,譚曉林高中只上了一學期就輟學到社會上打工了。他先是在家鄉的一個供銷社當倉庫保管員,但因為工資太低,生活十分艱難。後來他又來到中緬邊境打工,希望可以在這裡賺到錢改善自己的生活窘境。在這期間,他認識了緬甸的一個女孩,兩人很快發展成了男女朋友關係。直到見女方家長時,譚曉林在知道女朋友竟然是一個大毒梟的女兒。後來在嶽父的影響下,譚曉林也開始走上了販毒之路。
  • 「工人叔叔」成為「打工仔」、「農民伯伯」成為「農民工」的來由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叫做「打工仔」,什麼叫做「農民工」。1、「打工仔」的含義:指受僱為私營企業主工作而獲得勞動報酬的年輕男性打工者。「打工仔」是在改革開放初期從香港傳入的,最早是由「農民工」這一稱謂演變出來的新名詞。也即指在城市打工的男子。
  • 拿「打工人」當「打工仔」,是一個老闆最大的坑
    後來,通過工作賺得報酬的行為,慢慢轉化成了一個詞,「打工人」,這個詞有多火?是2020年的十大流行語和十大網絡熱詞。「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但卻不敢遲到,因為遲到扣錢。早安,打工人。」不少上班族用這樣的俏皮話來互相鼓勵和逗樂。但在幽默的背後,996、007等讓人細思極恐的名詞的出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打工人」的生存現狀:他們真的幸福嗎?
  • 中國「老闆最多」城市,當地人寧可擺地攤也不打工,不是莆田溫州
    如今當老闆也是一個賺錢的事情,只不過創業的人較多,也出現了很多虧本的做不下去生意的老闆們。但要說哪個地區的人們最會做生意,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南方人,似乎是這樣的情況,另外要是再劃分一下的話,南方地區最會做生意的人,大概就是溫州、莆田人了。溫州、莆田為何那麼會做生意?
  •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
    打工人,打工魂,打工人都是「人上人」。打工人;因為它的通俗易懂,被網友不斷的進行調侃與自嘲,成為2020年最流行的詞語之一。無論你是那個社會階層,通俗地說,呢都是打工人,只是服務對象不同而已。3.打工人不是突然流行出來的,是源於南方的改革開放出現的勞動大軍,開始時候稱呼是:打工仔、打工妹。那個時候社會對這一群體還有一點看不起,比如八九十年代流行的一首歌《我是一個打工仔》,就是打工人自嘲的寫照。但是隨著這些打工仔打工妹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了大量的錢財,引來全國人民孔雀東南飛,成為一個壯觀獨特的社會現象。
  • 鳳臺縣尚塘鎮的打工仔,天南地北伸援手
    近日,在鳳臺縣尚塘鄉,那些回鄉歡度春節的打工仔,還有那些曾經的打工仔,看到幹部群眾在阻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戰鬥中,晝夜不歇,辛勞備至,深受感動,有的直接加入戰鬥的行列,有的則捐款捐物,提供助力。2月2日,在浙江湖州打工,現從事木材經銷的鳳臺縣尚塘鎮龍廟村樊莊二隊的村民崔學磊,興致勃勃地走到村裡的疫情防控值守點上,把他自費購買的6桶84消毒液、6箱桶裝方便麵、20袋火腿腸,送到正在執勤的該村黨支部書記孫瑞起及現場工作人員面前,表示:「我不能親自參加戰鬥,但是,願意做一個支前的民工。」
  • 窮瘋了,窮怕了,不能再這麼活了溫州人周萬順這三十年
    溫州商人周萬順靈活變通,經常走在法律法規前面,自己也經歷了幾起幾落。導演孔笙說,溫州人談起政策變動,不是憤怒和抱怨,而是比較平和,他們身上體現了中國人的樂觀主義精神。(《溫州一家人》劇組 供圖/圖)「打擊投機倒把、產權問題、粗製濫造、非法融資、投資開礦、官商勾結……我想客觀地表現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真實的生活。鄧小平說摸著石頭過河,溫州人也是。溫州最困難時,出現了《溫州一家人》,重新理一下創業道路,能否理出一兩條經驗,供我們新一代領導人參考,百姓三十年是怎麼過來的。」
  • 為什麼那些存款20多萬的打工仔,卻還是會進廠?網友回復很真實
    可是很多時候大家會發現一個現象,那些當初剛進工廠的年輕打工仔,在經過了幾年的工廠工作和生活之後,已經習慣了工廠的工作環境和工作模式,打工仔的思維和想法已經固化了,他們身邊接觸的人也都是工廠裡的同事,而最後就算是他們攢了很多錢,可還是不知道自己出去應該做些什麼。這也是很多工廠打工仔對以後迷茫的原因。
  • 春雷《老闆就是打工仔》成企業家之歌 即將發行
    被譽為「世界級高音天王」的歌手春雷,近日一改「大地系」風格,全新突破自己,將發新歌《老闆就是打工仔
  • 溫州人傲氣會做生意很風光,而那些生意失敗的溫州人呢?
    大家都知道溫州人,潮汕人,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這裡的人很會做生意,很有商業頭腦這或許就是他們的屬性,他們很會做生意,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底都很不錯自己起早貪黑開店,當廚師又當服務員結果工資和打工差不多。我都不知道他在堅持什麼。 溫州的大環境就是創業,在溫州,國企很少,溫州的企業基本都是自己創業的。
  • 打工仔之歌《半斤八兩》,許冠傑唱出辛酸,Beyond則是反叛
    說到香港樂壇最具熱血、反叛和勵志精神的人非Beyond莫屬。Beyond樂隊成立於1983年,期間樂隊經過多次的人員變動,最後才定下如今大家熟知的四人陣容:主唱兼節奏吉他手黃家駒、主音吉他手黃貫中、貝斯手黃家強和鼓手葉世榮。
  • 初到蘇州要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解答
    我是打工仔阿塵,國慶假期已經結束,我們已經開始正常的上班,工廠還在不斷地招人,今天打工仔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如果你是第一次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一些建議.三.離職這一點我感覺也很重要,如果工廠哪都好,就是離職很難辦,也是員工很頭疼的事,所以好多人因為辦不了離職,就選擇自離,或者違規作業再讓工廠開除辦離職處理,但是這樣對於我們打工仔來說太虧.
  • 「打工人」是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打工人」是什麼梗眾所鄒知,給自己增添新的外號是網友們自嘲的表現之一,例如前兩年火起來的「社畜」「搬磚人」等。近段時間,網友們喜歡互相稱之為「打工人」,你知道這個梗是怎麼來的嗎?
  • 工廠打工仔月薪3000塊,為何能開小車上班?聽老員工怎麼說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都在工廠裡面上班,靠著加班掙點辛苦錢,雖然也會有一些人曬出七八千塊的高工資,但那基本上也就是旺季的一兩個月才有的,可以說大部分的打工者月薪也就是3000塊錢左右的。只不過就有不少打工仔開著小車上班,這是為什麼呢。
  • 打工仔:消受不起
    很多人們都知道,在國外打工,幹活不累,而且掙的錢也比國內的多,掙完錢到國內消費也是一件十分不錯的事情。有不少打工仔到越南打工,在越南當地也是有非常多年輕的姑娘,很多越南的姑娘看上去都特別的清純,也是吸引了不少來這裡的男性。
  • 何一心:從打工仔到數億身家,再到大紅袍大亨
    從挨世界的赴港打工仔,到身家數億的富商江湖豪氣與淳樸豁達,很獨特地融合在何一心身上。相比躋身福布斯的閩商,何一心不算翹楚;對照榮稱大師的茶人,何一心也是後輩。沒有人知道,如今的「大紅袍大亨」,曾經是個經營著汽車零配件、房地產、電信器材的港商。更沒有人知道,何一心曾經只是一個成長於閩中地區,謀生於香港的窮苦孩子。
  • 《半斤八兩》打工仔之歌,許冠傑唱出了心酸,Beyond則是叛逆熱血
    說到香港樂壇最具熱血、反叛和勵志精神的人非Beyond莫屬。Beyond樂隊成立於1983年,期間樂隊經過多次的人員變動,最後才定下如今大家熟知的四人陣容:主唱兼節奏吉他手黃家駒、主音吉他手黃貫中、貝斯手黃家強和鼓手葉世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