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裡的保定 | 清朝時的保定直隸巡撫署

2020-11-26 二三裡資訊保定

保定督撫

清朝在對地方的管理中實行「督撫」制,即:各省在配置巡撫的同時,另還配有總督一職,以使其互相監督、互相牽制,達到對地方和軍隊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定作為直隸省的省會,一直有總督我們都知道了,甚至連總督辦公的地點直隸總督署幾乎人人皆知。那麼清朝時保定有巡撫嗎?如果有其衙署又在哪裡?這事我們還得從「督撫」的來歷說起。

「督撫」的設置是明朝的發明。為了監督地方、督促事務辦理、穩定軍民情緒,明朝永樂後期,朝廷開始向地方或軍隊,臨時派遣中央官員進行巡視,其任務明確為「巡行天下,安撫軍民」,故稱這種官員為「巡撫」。實行巡撫制度不久,為了加大對地方官員和軍隊的監督管理,明朝統治者後來又派遣了一種叫「總督」的官員,負責到地方督促軍務、解決突發事件等。巡撫和總督初期都是「有事則設,無事則撤,並無定製」,屬於臨時性質。後來逐漸發展成統領一方的常設官員,常設後還在地方開府設衙,便成為固定的封疆大吏。

入清之後,清統治者延續了明朝的總督和巡撫制度。但與明朝又有區別,清朝的總督和巡撫為常設職務。總督官階為正二品,如加尚書銜可至從一品。巡撫官階為從二品。具體設置辦法有個摸索試驗的過程,所以總督和巡撫的設置及裁撤,長期並無定製,有時督撫並存,有時單設。後期,清廷在全國先後曾設過9處總督,即:直隸、兩江、閩浙、湖廣、陝西、四川、兩廣、雲貴、東三省總督。而巡撫的設置則基本按省安排。

直隸地區總督與巡撫的設置則曾經經過了反覆變化和摸索。由於清統治者入關並定都北京後,對關內地理政治形勢有一個認識過程。所以,雖然他們一開始就在首都周圍設立了直隸地區,但是,關於直隸省會的選擇和確定,卻是經過了一個較長時間的選擇過程,導致總督和巡撫的設置也曾反覆變化。

保定西大街,左前方為直隸巡撫署所在的方位

清朝初年(1644年),清政府在直隸地區設了三個巡撫,即順天巡撫(駐遵化);保定巡撫(駐真定);宣府巡撫(駐宣府)。同時另設了兩處總督:天津軍務總督(駐天津)和宣大山西總督(駐大同)。可以看出,這時的總督和巡撫設置並不重合,而且保定巡撫也不駐保定。

到順治五年(1648年),宣大總督被撤銷,改設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辦公地點也由大同遷大名。清初原所設的順天、保定、宣府巡撫被裁撤,其巡撫職責由三省總督兼任。

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政府又將已運行8年的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裁撤。在直隸地區設置兩個巡撫:順天巡撫(駐遵化);保定巡撫(駐大名)。順治十七年(1660年),保定巡撫又移駐真定(今正定)。此時的直隸地區處於無總督的狀態。

可見,從清朝1644年入關定都北京後的二十多年中,離北京很近的保定一直沒有納入清朝統治者的視野。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廷逐漸認識到保定在直隸和京城地位的重要性,所以才於康熙八年(1669年)將巡撫衙門遷設至保定。這是保定作為省會的開始。保定的直隸巡撫衙門建在今西大街和帥府胡同相交處東北角。

在保定設立直隸巡撫衙門5年後,至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為了有利於京城安全,加強對直隸控制力,又決定在直隸設置總督一職。直隸總督的衙門初期就設在了直隸巡撫衙門內。由於此時並未宣布正式裁撤直隸巡撫,所以此時處於「督撫同衙」狀態。當時清政府給直隸總督的職責是「總督直隸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管理河道兼巡撫事」。

自從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決定在保定設立直隸總督起,雖然沒有宣布裁撤直隸巡撫,名義上還有巡撫的崗位,但實際上從那時起,清廷即未再給直隸選派過巡撫,巡撫即成為有崗無人的狀況。

後來,清政府考慮直隸省城保定離北京很近,總督的行為已經時刻在清政府的監督之下,直隸總督既有彈壓地方之責,還有保衛京師之任。在此情況下,如果再設巡撫,既不利於統一事權,還影響效率,貽誤事機。所以,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清廷正式決定不以其他省份為例,對直隸特殊對待,正式下詔裁撤直隸巡撫一職,明確宣布由總督兼理巡撫事。從此,巡撫一職便在保定城內消失了。

自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移駐保定,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裁撤直隸巡撫,保定作為巡撫駐地共存在94年。除去有名無實的39年(1724—1763年),實際運行55年。這55年中,清政府曾給這裡派過金世德、于成龍、格爾古德、 阿哈達、崔澄、郭世隆、沈朝聘、李光地、趙宏燮、李維鈞等人擔任巡撫。

在保定的直隸巡撫衙署始終都在今西大街和帥府胡同相交處東北角一帶。只是最初設在此處的直隸總督署,只在此處同處了5年多,就於雍正七年(1729年)遷建到了今裕華路直隸總督署處。可惜,在今保定西大街和帥府胡同相交處東北角一帶的直隸巡撫署,其內部建築布局和機構設置,由於沒有留下記載資料,我們就不知其詳了。

來源:保定文化旅遊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

相關焦點

  • 故事裡的保定|清朝時的保定直隸巡撫署
    保定督撫清朝在對地方的管理中實行「督撫」制,即:各省在配置巡撫的同時,另還配有總督一職,以使其互相監督、互相牽制,達到對地方和軍隊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保定作為直隸省的省會,一直有總督我們都知道了,甚至連總督辦公的地點直隸總督署幾乎人人皆知。
  • 老保定的衙門——清朝時的保定直隸巡撫署
    老保定的衙門——清朝時的保定直隸巡撫署 2020-11-12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老保定的衙門——清朝雍正後有四座直隸總督署
    清朝自雍正後直隸省曾有過四座總督署:第一座是位於保定舊城的西北隅西大街與帥府胡同相交處東北角的直隸總督署;第二座是位於今保定裕華路的直隸總督署;第三座是由李鴻章在天津所設,在今天津紅橋區東風影院附近;第四座是由袁世凱所設,在今天津金鋼公園、第二醫院一帶。
  • 走進疫情下的保定「直隸總督署」
    前兩天去過了保定古蓮花池,六月的荷花,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值得一去前去賞玩。提到保定也會想到另一個標誌性地方,那就是直隸總督署。「直隸」直屬於京師,地處京畿要地,肩負拱衛中央重責。
  • 老保定的衙門——保定為何曾稱「四衙同城」
    在保定城內,先後設有直隸巡撫署(較早裁撤)、直隸總督署、直隸布政使司署、直隸按察使司署、提學使署。清時保定城內衙署門前立旗杆的共有四處,即直隸總督署、直隸布政使司署、直隸按察使司署、提學使署。只是這四個省級機構的長官中,因直隸總督的品級最高,故直隸總督署的旗杆設計的要比其他三處高。
  • 「保定」小遊「直隸總督署」
    1730年(清雍正八年)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後正式建立總督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遜位才廢止。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
  • 保定直隸總督署:一塊御賜曾國藩牌匾背後的傳奇
    在歷史上對於清朝八大總督的排位劃分中,直隸總督位列第一。作為環繞北京的一個省份,其區位因素和政治因素自然而然決定了,需要一位重要人物前來坐鎮。
  • 直隸署衙之地,多姿多彩保定府
    保定地處河北省中部,地理位置優越,全市總人口1100萬人,旅遊資源豐富,下面給大家重新認識一下保定的秀美山川,領略一下保定的人文氣息。 1.直隸總督府 直隸總督府位於保定市區,4A級國家景區。
  • 直隸總督李紱在保定囚死康熙皇子允禟
    李紱奏摺中的「衙門」即直隸總督衙門,允禟幽禁的築有高牆的三間小屋,就在總督衙門前處,最遠也不離其附近。但雍正四年(1726)時的直隸總督衙門並非雍正七年(1729)楊鯤、唐執玉修建的,當時總督衙門尚在直隸省會保定城內西北角,大體上就是今天保定經濟管理幹部學校的位置(保定文物保護單位「直隸審判廳」),是一個地勢低洼,房舍狹小簡陋,有些影響觀瞻的官署建築。
  • 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省級府衙,去了解當代歷史,保定直隸總督署!
    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省級府衙,去了解當代歷史,保定直隸總督署!在千千萬萬的文章中感謝你讀到了這一篇,本文由小燦帶你去旅遊原創,喜歡小編的可點擊上方關注哦!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署博物館,位於保定市區內,毗鄰保定著名的古蓮花池。這裡曾是清朝直隸總督辦公的府衙,如今保存完好,也是清代省級府衙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 保定直隸總督府、蓮池書院,清西陵一日遊
    早就想去 保定 ,高鐵40分鐘,端午節第二天,一大早8點就到了 保定 。為什麼不開車?離 北京 170多公裡,開車得二個半小時,再開回去,想想就累,不過自駕有自駕的好處,後面再說。保定 雖然現在不哪麼有名,但是鼎鼎 大名 的直隸總督府必遊。
  • 河北人遊河北之保定五:一座總督署, 半部清朝史——直隸總督部院一覽
    1730年(清雍正八年),雍正為加強京畿一帶的管理,撤大名總督署改設保定總督署。 經過8個月的大規模的擴建,直隸總督正式駐於保定,至清朝滅亡(1911)。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遜位才廢止。共歷時182年,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因此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
  • 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清朝直隸省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省級衙署。1988年1月,國務院核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設立直隸總督。因當時衙署位置偏僻,清帝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選定參將署為總督署新址,經過一年多的改建擴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隸總督署正式遷到這裡辦公,直到清朝滅亡。
  • 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古蓮花池
    保定歷來是北方軍事重地,因為此地重要。直隸總督府,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至今保存完好。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總督府,&34;,從清雍正開始,這裡變得極為重要,看看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都是誰,你就知道每一個名字都影響著現代中國的發展,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
  • 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古蓮花池
    保定歷來是北方軍事重地,因為此地重要。直隸總督府,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至今保存完好。千萬不要小看了這總督府,"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從清雍正開始,這裡變得極為重要,看看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都是誰,你就知道每一個名字都影響著現代中國的發展,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清朝滅亡後,這裡成了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
  • 城市的變遷-保定
    保定是傳說中堯帝的故鄉,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保定地區為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誕生了荊軻、劉備、趙匡胤、祖衝之、酈道元等一批歷史名人;市內文物古蹟眾多,如古蓮花池、大慈閣、直隸總督署、清西陵等。2017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涉及保定市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
  • 保定的直隸總督部院竟被稱為是半部清史?
    各位喜歡旅行的小夥伴,您一定是知道在河北有秦皇島、山海關的、其實在保定還有被譽為"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的直隸總督的。對於這座總督為何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今天,小編與大家共同探究一番。
  • 保定直隸總督署大旗杆遭「黑手」(圖)
    保定直隸總督署大旗杆遭「黑手」(圖) (網友拍攝)    燕趙晚報訊(記者 汪洋)「故宮銅缸事件未平,保定直隸總督署大旗杆又淪陷。」2月24日,保定網友「liubang歸來」在當地論壇上發布一則帖子,帖子附圖顯示,直隸總督署門前大旗杆的底座上,被人豎行寫上了「給市民們拜年」等字樣,字跡很大很潦草,黑色字體在灰白色水泥底座上顯得特別扎眼。
  • 百年前的農曆新年,直隸保定1919年
    正德十年(1515年)設保定巡撫。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書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後改稱金臺書院。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在府治西北建上谷書院。四十四年(1616年),在城東南角建清真寺。崇禎十一年,保定總督從薊遼總督中析出,其獨立總督保定、山東、天津、登萊四巡撫之地。
  • 清朝吏治的高光時刻:被雍正認定過的「鐵憨憨」,曾於保定任職
    精品線路(74):清朝吏治的高光時刻:被雍正認定過的「鐵憨憨」,曾於保定任職!今天我們走進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聽聽直隸總督署裡直隸總督孫嘉淦的廉政故事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直隸總督署是清代直隸省最高軍政長官——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位於保定市中心地帶,是目前我國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省級衙署,也是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