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2020-11-21 騰訊網

1962年,臺北世界書局迎來了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這位老人隨身攜帶著一份發黃的紙稿,並言明這是100年前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後向曾國藩寫出的供詞真跡,而這位老人就是當年湘軍創始人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這份供詞一經面世立刻引發了學界轟動,那麼區區不到4萬字的一份供詞,何以會有如此大的能量呢?這件事,還要從李秀成被俘說起。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

李秀成,廣西藤縣人,太平天國金田起義時參加了太平軍,是太平天國後期的兩大軍事支柱之一,被封為忠王,但這位忠王卻因後來的變節投降,被史學界稱為「忠王不忠」。1864年春天以後,太平天國的疆域逐漸縮小至天京一隅,由於曾國藩的湘軍不斷進逼,李秀成從東南戰場率兵力20餘萬人,數次進攻湘軍曾國荃的圍城部隊,但遲遲打不開局面。就在這一年的7月19日,湘軍最終炸塌天京的城牆攻入城內,李秀成保護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出重圍,結果因為把好馬讓給了洪天貴福,李秀成沒跑多遠就被鄉民認出並綁送了湘軍。

曾國藩

李秀成可以說是湘軍的苦主,曾數度打敗他們,並殺了不少湘軍大將,曾國荃當即要將他凌遲處死,但曾國藩並不主張立即處死李秀成,而是溫言勸慰,誘使李秀成回顧太平天國歷史,寫出一份供狀。在曾國藩的誘使下李秀成在囚籠中寫下了36000多字的供狀,大致回顧了從軍以來的情形,以及洪秀全、楊秀清、洪仁玕等人的特點。並且他向曾國藩承諾,如果饒他不死,他還可以寫信招集尚在南方活動的太平軍餘部,讓他們都來歸降。但拿到供狀的曾國藩說翻臉就翻臉,就在李秀成被俘後的第15天,曾國藩不顧朝廷已下令將李秀成解送北京的命令,就地處死了李秀成。

李秀成自述

那麼李秀成的供狀裡到底都寫了些什麼呢?據說曾國藩給他兒子曾紀澤說過,李秀成大約寫了5萬多字,但是最後上呈朝廷的卻只有27000多字,那麼曾國藩又刪掉了些什呢麼?其實李秀成所寫的供詞,主體是回顧太平軍歷年戰爭的得失,比如1856年的天京變亂,1861年的二次西徵,以及1864年株守天京等等。而曾國藩刪掉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曾國藩對李秀成的寬縱;其二,太平天國起初得民心的情形;其三,李秀成對淮軍的批評;其四,天京空虛的情形;其五,洪秀全的死因。

洪秀全雕像

總而言之,李秀成寫的供詞,大多數是回憶軍事方面的得失,其中大多數事情,曾國藩以往也知道大概,比如湘軍對天京的圍攻,太平軍戰鬥力變弱,是他早就知曉之事,但湘軍久戰,也產生了飢疲、驕橫的情況,曾國藩要供詞的目的,有且只有一個,那就是借李秀成之口,宣揚自己的功勞,所以那些反映了自己不利信息內容,必須刪去。

洪仁玕《資政新篇》

除此之外,李秀成的供狀中還提到了很多不為人知的細節,比如他在供詞中反映了對幹王洪仁玕的不滿。天京變亂後,洪秀全大力起用自己的族人,其中他的族弟族弟洪仁玕為幹王,作為首席輔政大臣,在李秀成眼中,當時只有他和陳玉成才是保國功臣之首,洪仁玕根本沒有資格位在其上。李秀成在自述中還說,洪秀全不斷差人到前線,一者監視李秀成,一者察看軍情,可見太平天國內部到了後期已經離散到了什麼程度。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當年李秀成寫下的近六萬字的全文,因為剛寫出來時就被曾國藩銷毀一部分,曾氏自己保存的,後來經過整理也只剩36100字,那些被銷毀的文字,到底說了什麼最終成了永不可破解的歷史之謎。

相關焦點

  • 太平天國運動失敗後,忠王李秀成的結局怎樣
    遵王賴文光被俘後,堅決拒絕敵人的勸降,在監牢裡奮筆疾書,敘述了太平軍和捻軍的光輝業績,表達了自己對太平天國事業的赤膽忠心,最後斬釘截鐵地說:「惟一死以報國家,以全臣節」。1868年1月10日,賴文光就義於在揚州城外老虎山,時年四十一歲。
  • 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是什麼?曾國藩後人曝光史料中可能有答案
    1962年,曾國藩的後人對外曝光了史料《李秀成親供》原版真跡,揭開了太平天國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忠王李秀成被俘虜的真相。這段史料的公開對當時的近代史研究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著名歷史學家羅爾綱老師通過這段公開的新史料將自己所寫的《李秀成自述原稿》全面推翻。
  • 1962年,曾國藩曾孫拿出一「真跡」,揭開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
    《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記載:「1852年,在太平軍佔領雨京以前,滿清官方即已捏造了一篇他們名為《天德供狀》的文件,偽託是叛軍領袖的供狀,謊稱他們俘獲了這個領袖。《忠王自述》很可能也是同樣靠不住的。這篇文件或為某個著名的俘虜所偽造(他可能因此而得赦免),或為兩江總督曾國藩的狡猾幕僚所偽造。」
  • 1962年曾國藩曾孫拋出重磅史料,揭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談到太平天國最難評價之人物,恐怕非忠王李秀成莫屬。作為太平天國後期的頭號戰將,李秀成多次挫敗清軍和前來支援的洋槍隊,為天國立下了巨大的戰功。但太平天國滅亡後,議者卻往往將李秀成視為向清軍屈膝投降的小人。而他之所以被認為叛變,是因為其被俘後,寫了一份自供狀。
  • 1962年曾國藩曾孫亮出重磅史料,揭開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真相
    臺北世界書局當即將其影印出版,兩岸的頂級太平天國專史學者,都對這一重大史實讚不絕口。大陸太平天國史一代宗師羅爾綱先生,更是依據這一份《親供》,不惜將凝聚了自己數十年心血的原版《李秀成自述原稿》推翻,而是按照這一版進行調整重印。 那麼,區區不到4萬字的一份供詞,何以引起如此巨大的震動呢?這件事,還要從當成李秀成被俘說起。
  •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叛變」之謎:《李秀成自述》真偽考辯
    認為李秀成始終忍辱負重,毫無怨言,即使兵敗被俘之後,仍然使出假投降的計謀與清方進行周旋,以圖恢復太平天國,這種假設明顯帶有個人的主觀美好願望在裡面。認為忠王不會寫出喪失革命氣節的「自述」,進而斷言這份文獻是曾國藩偽造,也是出於類似的心理。「偽降」說惟一的直接依據是曾家流傳的「李秀成勸文正公做皇帝,文正公不敢」這一口碑。
  •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曾國藩為何立即下令處決?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湘軍(由清朝名臣曾國藩創建的部隊)攻破太平天國首都天京(今南京),太平天國滅亡。就在湘軍衝入南京之時,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率領一群親信士兵,帶著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出重圍。為了掩護幼天王逃跑,李秀成親自斷後,結果導致無法及時脫身,最終被湘軍俘虜。
  • 太平天國的這個忠王並不忠
    1864年7月22日,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在南京郊外方山,被曾國藩俘獲。這位來自廣西農村的燒炭工,從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就參加了太平軍。李秀成圖戎馬一生的李秀成,對於太平天國的衰亡有功也有過,這一切都源自也體現著忠王複雜多面的性格。
  • 忠王不忠?李秀成真的是投降變節的叛徒嗎?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後期政治軍事核心人物,一直以來頗受爭議。有的人認為他戰功彪炳,同時又宅心仁厚,是太平天國諸將領中難得的人才。而有的人卻認為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叛徒,對不起「忠王」的封號。戚本禹就在長文中寫道「忠王不忠。歷史的事實遮蓋不住」,作者認為,李秀成是一個「投降變節」的叛徒。
  • 忠王李秀成被俘,為活命獻計助清軍剿滅太平軍,此舉竟加速其死亡
    1864年7月22號,對於忠王李秀成來說,是一個悲慘的日子。就在這天,他被曾國藩的湘軍俘虜了。被俘後,李秀成寫下了數萬字的自述手稿,開篇就說,他書寫太平軍的歷史是為了「呈老中堂(曾國藩)玉鑑」,「我一片虔心寫就,並未瞞隱半分」。
  • 李秀成,太平天國忠王的百萬家財
    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被俘後曾對曾國藩說:「昨夜深惠厚情,死而足願,歡喜歸陰。」雙手空空地走向人生盡頭,昔時顯赫威風的百萬雄獅統帥與百萬家產豪富,最後也只落到財空、兵空、命喪,這大致是他起初絕沒有想到的。  忠王錢財知多少  李秀成在廣西加入太平軍時僅是一名兵,隨軍到天京。到1856年天京事變時儘管升為中級官職的地官副丞相,但太平天國早期禁止將士私藏金銀珠寶,所以他在前期不會搜刮私錢。
  •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之間有哪些矛盾?
    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兩名軍事將領,堪稱太平天國的兩根頂梁柱。我們在各種歷史資料上,看到的多是他倆精誠合作、團結互助,共破清軍的事跡。孰不知他們之間也有一些鮮為人知的矛盾。 那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與忠王李秀成之間有哪些矛盾呢?
  • 忠王李秀成後期犯了一個大錯,不然太平天國重振有望!
    天京變亂後,他與陳玉成、李世賢等力撐危局,取得了二破江北大營、三河大捷、二破江南大營等軍事上的勝利,並建立蘇福省、天浙省,並且抗擊英法侵略者,中興了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封李秀成為忠王,稱「萬古忠義」。 二、成也忠王,敗也忠王 但是恰恰因為所謂「萬古忠義」,導致成也忠王,敗也忠王,在太平天國後期因「愚忠」而犯下大錯,喪失重振太平天國的機會,此話怎講?
  • 歷史再現:曾國藩後代拋出重磅史料,揭秘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真相
    在中國發展過程中有過這麼一段歷史,關於一場農民起義的大規模運動,甚至後來影響到了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太平天國運動。1962年,一位聲明自己是曾國藩的曾孫曾約農老先生,手裡掌握的稿件關於當年被俘的太平天國領導之一李秀成供詞的真跡交到了臺北世界書局。
  • 太平天國李秀成一個被隱埋的戰神
    太平天國也被人們認為是我國近代革命的火車頭,極大的推進了當時國人的革命熱情,為清王朝的覆滅加了一道猛火,說起太平天國就不得不說一說李秀成,一個使太平天國再一次中興的將領,也是一位被隱埋的戰神。,生活的艱難讓李秀成最終加入拜上帝教,成為了太平天國的一個馬前卒,因為從小上過私塾,很快在軍隊中嶄露頭角。
  • 忠王李秀成:放棄4次求生機會,對太平天國稱的起"萬古忠義"
    湘軍攻破天京,李秀成被俘,隨後被湘軍統帥曾國藩凌遲處死。參加太平軍,中興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自洪秀全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宣布起義開始李昭壽誘降失敗,李秀成受封忠王李昭壽是李秀成部將,因受清廷誘惑,被許諾高官厚祿繼而叛逃,逃走時順便獻上了三座城池,接著封鎖了天京北面通道。面對此種情況,洪秀全顯然十分惱火,本應該助力李秀成的時候,他居然選擇了防備,他下令封鎖長江,不讓李秀成回京,並且斷絕了浦口運輸。
  • 忠王李秀成被俘後在供詞中到底說了什麼?曾國藩一定要快速處死他
    同治三年(1864年)正月十七,太平天國都城天京被曾國荃率領的湘軍吉字營合圍。四月十九日,天王洪秀全死去,在天京城主持大局的忠王李秀成扶洪秀全長子洪天貴福嗣位,是為幼天王。湘軍吉字營為一舉攻陷天京城,在此後的一個月裡瘋狂挖掘了幾十處地道,想以此延伸到城牆底下,用炸藥一舉轟開攻城缺口,但李秀成指揮天京城守兵,一連破掉了湘軍的幾十處地道。
  • 李秀成是如何被俘的?1962年,曾國藩曾孫提供的手稿揭開真相
    古稀老人送來李秀成投降後的供述真跡,引起歷史界軒然大波,一切要從李秀成被俘時說起 這個歷史事件至今已經將近兩百年了,也有很多史學家都在研究太平天國運動
  • 62年李秀成供詞原稿公開,被曾國藩刪除的2萬字,暗含被俘真相
    就是這樣一位太平天國的主力將軍,卻在被曾國藩俘虜後,屈膝投降寫下供狀。從此,他被人視為叛徒。在《歷史研究》中,戚本禹就對他這樣評價說:"忠王不忠",並評判忠王李秀成沒有將領氣節,這也是供詞未出前後世人們的普遍看法。
  • 62年李秀成供詞原稿公開,被曾國藩刪除的2萬字,暗含被俘真相
    就是這樣一位太平天國的主力將軍,卻在被曾國藩俘虜後,屈膝投降寫下供狀。從此,他被人視為叛徒。 在《歷史研究》中,戚本禹就對他這樣評價說:"忠王不忠",並評判忠王李秀成沒有將領氣節,這也是供詞未出前後世人們的普遍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