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囊驚呼中國匈奴王回歸!中國119架無人機集群為何令西方如此...

2020-12-20 瞭望智庫

固定翼無人機的集群飛行能力,代表著未來無人機應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智能無人系統「改變遊戲規則」的體現。該領域的競爭日趨激烈,短短兩年內,中美四次刷新無人機集群飛行的規模。 今年6月,中國電科宣布已成功完成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試驗,刷新2016年67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紀錄――在智能無人集群方面實現又一突破。「這完全回到了古代匈奴王的戰術,」美國蘭德公司高級工程師蘭德爾斯蒂布說,「一支輕型攻擊部隊能夠擊敗更強大、更先進的對手。它們突然冒出來,從各個方向進行攻擊,然後突然消失不見,反反覆覆。」回顧歷史,從人類飛行之夢到真正衝上雲霄、從有人駕駛到無人機、從單一無人機操作到蜂群式協同行動, 人類空天科技的發展從幻想起步,在千萬人心血的孕育中成為現實。

文 | 千裡巖 瞭望智庫特約國際觀察員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1

夢想:從「空天母艦」說起

20世紀末,暴雪公司開發出一款名為「星際爭霸」的電子遊戲,風靡全球,在70後和80後玩家中尤為盛行。遊戲中的一款經典武器「空天母艦」,驚豔了諸多遊戲迷的雙眼: 一個巨大的空天母艦能夠釋放出12個小型戰鬥機,發起集群攻擊,迅速摧毀目標。

這個畫面很科幻。

然而,短短十幾年之後,更華麗的場景呈現在現實之中: 一剎那,戰機釋放出成百架微型無人機,一時間鋪天蓋地,像蜂群一樣席捲敵軍。 更令人驚嘆的是,通過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這百餘架無人機可以互相配合、進行協同作戰……

這,就是即將成為現實的無人機蜂群戰術。

毫不誇張地說,未來,無人機佔主流的作戰模式一定會顛覆現在的戰場模式,多任務無人機智能編隊(即無人機蜂群)將很可能在相當程度上取代現行「預警機+作戰飛機」的模式。

此外,無人機輕量化、小體積、靈活起飛和可回收的特點,可能給陸軍現有的「察打一體」火力指揮體制帶來革命性顛覆,甚至,很可能使作為強國標誌而縱橫四海的航母編隊在一夜之間成為過時的東西……

許多劃時代的科技成果均來源於人類偉大的幻想。

實際上,「空天母艦」之集群攻擊概念並非暴雪首創,早在二戰前,勇於創新的人們就已經開始構想這種戰術並進行了無數次實踐。

2

代價:機毀人亡的慘劇

在空戰中,最理想的方案是一架飛機能夠完成所有作戰任務。 然而,正所謂「樣樣通必然樣樣松」,由於技術限制,如果想適應所有的作戰需求,飛機的綜合性能將一無是處。其實,從軍用飛機出現以來,我們就不得不對飛機的種類進行分化,如戰鬥機和轟炸機等,分化後的幾種功能又相對單一,無法滿足全部作戰需要。

因此,各國退而求其次,轉向追求將幾種不同類型的飛機整合在一起,產生了一些腦洞大開的「子母機」型號,比如:

*蘇聯的TB3轟炸機可以外掛三架戰鬥機;*美國曾試驗從飛艇外掛戰鬥機,以及專門掛在B29轟炸機下的XB85戰鬥機;*納粹德國更瘋狂,在其「末日計劃」中提出了十幾個相關方案。

只是很可惜,當時的技術水平決定了飛機都必須有人操縱,因此飛機體積很大;而且,當「母機」回收「子機」時,需要雙方駕駛員操縱精確並保持穩定。

因此,實現整合的難度係數太大。

可是,如果不能回收,航程有限的「子機」將無處安身,「母機」也喪失了持續作戰能力。

美國最早的寄生式戰鬥組合要數「梅肯」號飛艇和「雀鷹」戰鬥機的組合。考慮到上述「痛苦」,美國決定使用飛行相對穩定的飛艇作為母體,上面安裝一種「鞦韆」狀的掛架,掛載4架「雀鷹」戰鬥機――打算釋放戰鬥機的時候,像蕩鞦韆一樣把戰鬥機「扔」出去。

但是,當戰鬥機返回之時,二者在保持同樣速度的情況下,母機伸出鞦韆,戰鬥機的飛行員需要準確操縱飛機、緩慢接近這個鞦韆、準確地把飛機上部的掛鈎掛入鞦韆環中,而後,飛艇上的回收機務人員把機身固定架套在戰鬥機的機身上,用卷揚機將飛機拉回母體上。

這個過程非常複雜,就像空中雜技一樣困難。

並且,飛艇有個重大弱點――抗風暴性奇差。在短短兩年時間內,「梅肯」號和姊妹艇「阿伽門農」號都因為被風吹斷了尾部而墜毀,造成了上百名艇員遇難。

最後,美國不得不放棄了這個原本看起來很有前途的路線。

當然,美國人絕不就此甘心罷手。

二戰後,他們以B29轟炸機為母機開發了EB29+XF85戰鬥機組合。為了掛載寄生式的小型戰鬥機XF85,載機EB29專門設置了吊架等回收裝置。

不過,還是老問題,兩架高速飛行的飛機之間氣流複雜使得飛行員無論如何都難以確保回收時候保持平穩飛行。在7次試驗中,子機和母機發生碰撞造成結構損壞的有4次,成功的3次其實也都是險象環生,僅憑運氣。

所以最後美國空軍只能結論「 即使在經驗豐富的試飛員的操縱下,回收也是個困難的工作」,只得徹底作罷。

各國不得不放棄了這個誘惑十足、野心勃勃的的戰術方案。

3

轉機:無人機重燃希望

最開始的無人機都是程序控制性的,通過機械或者電子計時器計算速度和飛行時間,在這個基礎上規劃一個返回航路。

例如,某無人機飛行速度700KM/小時,那麼在地圖上量好飛行方向就應該可以飛到某地,計時器設定為一小時後自動啟動讓飛機作出轉舵返航動作,然後根據轉舵角度確定無人機返回地區,回收分隊前往「守株待兔」……在此過程中,無人機操控人員跟飛機基本沒有什麼互動。

如今,時過境遷,無人機的出現已經使上述狀況發生改變。

現在,有了先進的電腦技術和衛星通訊系統,不但可以事先給無人機輸入「電子地圖」,一路上通過機載傳感器不斷地按圖索驥,更可以通過衛星網絡隨時跟操控人員進行聯繫,不管是中途改變任務還是遭遇敵人攔截,都能作出相應對策。

並且,相對於有人駕駛的作戰飛機,無人機具有諸多優勢:

*不用顧慮駕駛員的生存問題,無須配備複雜龐大的駕駛員生命維持系統,可以將體積微型化,使其難以被發現和跟蹤;*可以採取大型化路線,塞進更多的燃料,從而實現數十個小時的留空時間;*可以在各種極端情況(超過人體極限)下工作,諸如輕鬆實現高超音速飛行,大幅度機動動作等等。

並且,無人機成本低廉、效果顯著,損失一架無人機不過是損失一部機器,不存在人員傷亡,大規模工業產品可以讓成本不斷降低。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控制系統逐漸成熟,無人機技術出現了新飛躍:

*通過機載傳感器,無人機將所感知到的戰場信息迅速上傳戰場戰術網絡系統,並向所有作戰平臺分發共享;*通過衛星網絡或者戰區指揮網絡,無人機可接受實時指令,使用攜帶精確制飛彈藥衝到第一線、執行「定點清除」任務,讓恐怖分子無處遁形;*先進計算機控制的電傳操縱系統可以通過互相的交聯通訊,使得兩架飛機之間的協調動作更加順暢,畢竟機器的穩定性賽過飛行員。

可以說,目前,無人機在戰場上已經大放異彩,不僅僅能夠執行偵察、監視等輔助性任務,在某些任務領域早就挑起「大梁」,例如,美國正在致力於使X47B無人機(可以用於奪取制空權和對地攻擊多用途)實現艦載。

因此,以無人機的方式實現「空天母艦」有了現實的基礎。

科技實力獨步全球的美國自然不甘落後。

在雄厚的技術基礎上,以DARPA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為首的若干研究部門,明確提出了開發小型集群化作戰的無人機研發項目。未來,美軍將致力於裝備多種這樣的無人機系統:具有一定智能自主能力、體積小型化、可在集群條件下互相協調甚至與有人機協同作戰,並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

這就是蜂群無人機戰術。

其靈感來自蜂群:蜜蜂群體行動時,每隻蜜蜂並不需要掌握所有信息,只跟自己周圍幾隻小夥伴進行信息交流,然後,通過網絡式共享信息,從而使整個蜂群明確行動目的。

4

革命:蜂群無人機戰術

2015年底,俄軍出動無人機集群進入敘參加地面反恐作戰,世界上首次無人機機群作戰由此展開,對擊潰「伊斯蘭國」防線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這種蜂群戰術具有革命性意義!

對於集群無人機而言,其中並沒有領導者或者核心設備。集群無人機是一個自組織的系統,所有的無人機單體都是平等的。集群性能夠讓無人機對一個區域進行有效搜索,在一起飛行並不會發生碰撞。而且操作一整個集群無人機僅僅需要一個操作員。

設想一下,如果一架F16作為母機突然釋放出數十甚至更多個子機,一起發動攻擊,每個子機根據戰術網絡共享敵情信息、依靠機載人工智慧控制系統進行選擇和判斷,最後分別撲向預定目標,就相當於在一瞬間使整體攻擊力成倍遞增。若其中還有其他個體分別承擔電子戰、警戒等作戰任務,那麼,在傳統有人駕駛飛機上飛行員難以獨自完成的警戒(一般要依靠僚機)、發現目標、發動攻擊等一系列必須動作,將由無人機蜂群迅速完美執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子機依靠3D列印等技術製造,成本低廉。 不必擔心對方火力攔截,即便損失了也不可惜,完全可以採取「自殺式攻擊」。從這個角度來說,等於使敵方火控系統的任務壓力迅速增加數十倍――面對這種「神風」式的飽和攻擊,即便防守方火力十分強大,也是無可奈何。打個比方,就像一頭壯壯的熊面對一群瘋狂撲來的馬蜂,除了抱頭逃走,也沒有什麼更好選項了。

更重要的是,由於無人機具有上述種種優勢,其體積大小完全可以根據使用環境來決定,起飛方式具有高度靈活性:既可以是有人作戰飛機撒布,也可以是大型無人機撒布,甚至還可以是用車載乃至手拋起飛。 因此,不僅僅空軍和海軍航空兵的無人機可以使用蜂群戰術,即便是普通的艦船,甚至到陸軍的步兵分隊這一層次,也有可能使用小微類型的蜂群無人機靈活執行各類任務。

想想看,原本步兵需要冒著敵人火力去拼死炸碉堡的行動,現在變成了躲在戰壕裡,掏出無人機扔上天(更可能還是支起來發射架),然後在操作臺上像玩遊戲一樣就把敵方的火力點逐個打掉了。

這個畫面並非痴心妄想。

敘利亞戰場上,某交戰雙方已經開始使用無人機互相轟炸,只不過因為所用某型號無人機本來是我國產的玩具,用來作戰的話,效果可想而知――無論是載重還是精確程度都非常「草根」。

隨著無人機技術進一步發展,危險而強大的蜂群無人機在未來戰場上必將得到廣泛應用,說無處不在也不為過。

試想一下,海軍艦船普遍攜帶蜂群出動將是一副什麼景象?那是滿世界的航母啊!

5

障礙: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當然,想像總是更加美好。若要付諸實踐、使無人機蜂群在實戰中發揮重要作用,現階段,我們至少需要跨越下面這三道門檻。

首先,人工智慧問題。

目前,無人機的自主性普遍較低,即便是赫赫有名的美國「捕食者」無人機,也需要有一個飛行員通過地面站在遠距離上對其進行遙控。依賴遠距離遙控,僅僅就信號傳輸處理耗時而言,必然導致無人機對於戰場情況作出反應出現延遲。

在對地攻擊中,這麼一兩秒鐘的延遲也許不算問題,但是,在未來激烈的空中對戰中,時機差之毫厘,戰果將失之千裡。

另外,在無人機群的飛行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關鍵:各無人機之間必須互相交流信息後進行協調計算,從而確保不會發生碰撞,然後涉及任務分配、目標選擇等。這些功能的實現都需要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運作。

然而,人工智慧水平越高,對機載計算機的能力要求就越強大,所需能耗就會翻倍。

目前的電腦以Intel的I5CPU晶片為主,運算速度跟20年前的386時代相比,早已不知道翻了多少倍。不過,只要拆開你的臺式機機箱,看看目前的電源模塊功率標稱是多少,CPU上的風扇有多麼巨型,再回憶一下當年386時代的小巧玲瓏電源模塊和沒有風扇的樣子,相信你就明白了這個問題其實一點都不是小事。

其次,通訊問題。

雖然無人機群傾向於依靠強大的人工智慧,儘可能的減少操作者對其進行幹預程度,但是肯定不可能對其放任不管。戰場上什麼情況都可能出現,舉個例子,如果敵對目標放棄抵抗,那麼就必須及時中止無人機蜂群攻擊行為。

這時,人工智慧系統很可能無法識別變化,仍然需要人類指揮員進行決策。無人機之間、無人機與有人機配合作戰時,都需要依靠戰區戰術網絡系統進行信息共享,這就對無人機蜂群的通訊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訊速率必須要快!

不能被敵方截獲甚至入侵、造成信息「劫持」,最後操縱你的無人機把你的炸彈扔在你的司令部房頂,而當下無人機一旦受到電磁壓制幹擾,既無法通過衛星網絡確定自己位置,又不能跟操縱員取得聯繫接受操控,就出現迷航墜落的現象也必須得到改變。

2016年底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RQ170時,據說就是採取了這種方式。

目前,雖然採用了跳頻和直接擴頻等諸多保密通訊方式,但是,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未來戰場情況將越加複雜,面對更多樣化的挑戰,操控如此強大的武器系統,顯然需要更可靠的通訊指揮手段。

最後,能源儲存問題。

如果蜂群無人機採取類似X47B這種大型化模式,就可以使用跟現有航空發動機類似的型號,依靠空中加油以便實現長時間留空,並且為機上設備提供足夠的電力。

不過,大型無人機也有其弱點,一方面,因為體積較大,所以靈活性較差,與小型機相比,更容易被發現和跟蹤、摧毀;另一方面,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大型無人機較為廉價,但是造價仍然不太便宜。因此,為了追求戰術靈活性和最佳費效比,在未來的戰爭中,最具前途的還是大量小型無人機組成的蜂群。

但是,小型無人機也有短板:迫於其體量較小,裝載燃料必然有限,甚至大量的小微無人機必須整體依靠電池作為動力,這樣的話,如何解決好機載設備低能耗和大容儲量電池問題,對於其發揮更大作戰效能的影響十分關鍵。

目前,電子計算機技術走到了一個「瓶頸」期,要支持一個高度智能化的蜂群存在一定難度。 未來的量子計算機、生物計算機或者雷射計算機等高效低能耗的新型計算機技術一旦成熟,必然會給無人機蜂群帶來翻天地覆的變化。

相關焦點

  • 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破紀錄的飛行如何完成
    這是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組織的一項飛行試驗,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119架,中國再次創造了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的世界紀錄。   記者:這119架的這種集群這樣的一個試驗成功了,對我們很多的普通老百姓來講,可能沒有什麼概念?
  • 英媒:中國擁有最大規模無人機集群 打破美國紀錄
    這個貌似不可能的場景,或許預示著中國的一場軍事革命。6月11日,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展示了119架無人機編隊飛行的「集群」技術。據該公司稱,這使其成為世界上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無人機集群,打破了此前由美國保持的紀錄。編隊中的每一架無人機都裝載了能夠與集群中其他無人機交流的軟體和傳感器。研發人員正致力於在未來實現讓數千架無人機同步操作,識別和襲擊目標。
  • 200架無人機集群飛行:我國再次刷新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紀錄
    新華社北京5月15日電(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獲悉,該集團日前成功完成了200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再次刷新此前119架固定翼無人機集群飛行的紀錄。同時,還成功實現了國內首次小型摺疊翼無人機雙機低空投放和模態轉換試驗。
  • 美國空軍無視禁令,又購買了57架中國製造無人機,為什麼如此青睞
    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10月3日報導稱:最近美國空軍未遵守《美國安全無人機法》的禁令,從中國購買了57架無人機,而立法者(美國參議員裡克·斯科特等)對此問題感到十分好奇,為什麼美國空軍不遵守該法案的呼籲和禁令。
  • 中國再破世界紀錄!3051架無人機升空,外媒:若軍用威力不容小覷
    3051架無人機,進行整體編隊表演,最終整場表演完美落幕。中國民用技術能夠達到如此地步,自然也讓不少外媒開始猜測,中國軍方對此類技術有一個怎樣的上限,對此不少外媒猜測,若這項技術軍用,其威力不容小覷。多架無人機飛行並不是單純的通過編程就能夠實現,隨著無人機數量的增加,其難度也是呈指數型上升。
  • 中國上千架退役殲6變廢為寶:以雷霆萬鈞之勢淹沒對手!
    殲6是我國引進仿製蘇聯米格19的第一代超音速戰鬥機,曾經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裝備數量最多、實戰戰績最好的絕對主力,保衛祖國的領空整整超過了50年。「老兵不死,只會慢慢凋零」,擁有數千架龐大規模的殲6退役以後主要有以下幾種歸宿:一是拆解銷毀;二是改裝成靶機;三是戰備封存。
  • 俄軍被擊毀120架無人機,出於無奈,或許將購買中國無人機?
    其中,美國無疑是無人機市場中的「領頭羊」,要知道,美國於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利用無人機進行空中偵察,與此同時,中國無人機市場還是一片空白。 但在1950年代,中國也開始使用並研究無人機,當時的無人機還是從蘇聯獲得的,隨著美國無人機越來越先進,中國也開始研製其國產ASN-206無人機。
  • 西方人:為何中國這麼擅長造無人機?戰略學家:中國是世界領頭羊
    無人機發射飛彈「中國製造」近幾年來在國內外名聲大噪,憑藉著物美價廉的特點,不僅大量出現在西方人的生活中,也大肆進入西方軍隊當中。雖然它們代表了現役軍用無人機的發展水平,但相比之下,我國研製的高端無人機也毫不遜色,正是如此才會被廣大網友認為是「國貨之光」。
  • 中國無人機世界第一?這無爭議 但中國反無人機如何?又是第一名
    而中國產軍用無人機已成為全球防務市場上的搶手貨,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從歐洲到非洲,中國無人機同樣以壓倒性優勢成為各國的新裝備。近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的第17屆北京國際航空展上,中國推出一款專門對付「黑飛」無人機的KWT-FZQ反制器,外形酷似加裝了榴彈發射器和瞄準具的突擊步槍,從而使得中國反無人機技術也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 川普一清單剛公開,為何就讓美國如此緊張中國?英國人:就兩字
    川普開徵關稅的清單中,中國人工智慧產品首當其衝,美國人為何如此緊張中國?英國人給出了分析答案。英國媒體報導稱,中國之所以能在人工智慧領域獲得很大的進步,最核心的原因是「規模」兩字,美國在未來數十年都無法獲得這樣的規模優勢。
  • 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或將與裝備電磁炮的無人機集群協同作戰
    (原標題:俄羅斯第六代戰鬥機或將與裝備電磁炮的無人機集群協同作戰)
  • 全面淘汰千架中國無人機,日本也開始步美國後塵,對大疆出手了
    在美國命令停止使用任何中國的大疆無人機後,再次受到了審查。現在,日本大約有1000架小型無人機,從明年開始將其替換為新的、更安全的機型。雖然日本政府並未明確表示,從安全角度來看,它顯然希望全面採用戒備森嚴的國產飛機,以及淘汰中國製造的無人機,以減少網絡攻擊和情報竊取事件的發生。
  • 美媒抹黑「買中國無人機必後悔」,但最好的「廣告」卻是美國給的
    而在這場衝突中吃了大虧的亞美尼亞事後做出總結,他們認為從俄羅斯購買昂貴的蘇-30戰機是徒勞的,這些資金本來可以用來購買更多的無人機,最好是中國製造的。在這種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潛在客戶開始青睞於超高性價比的中國無人機。事實上,在納卡衝突前,中國彩虹、翼龍系列無人機就已經獲得不少國外客戶的訂單,成為美國無人機出口的強力競爭對手。
  • 美國又遭盟友「背叛」,無視其警告,一次性進口150架中國無人機
    近日,有媒體報導,歐洲國家芬蘭無視美國對其下達的不準進口中國產品的警告,一口氣從中國購買了150架由大疆公司生產的無人機,並揚言會把這些無人機裝備空軍,很顯然美國又遭到了盟友的背叛,網友對於芬蘭的做法表示支持,畢竟「中國製造」全球有目共睹,不管美國如何抹黑都難以阻止各國購買中國產品的熱情。
  • 中國軍火出口獲得了什麼成就,西方:市場已拱手相讓
    圖為中國彩虹-7無人機【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2958期】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軍火出口已經獲得了巨大成就,西方報告稱:已經無力阻止中國製造在無人機軍貿市場上的攻城略地,中國在5年間向13個國家售出了近153架武裝無人機,而與之相比,作為先進武器代言人的美國卻在10年間僅向美國賣出了可憐的10架無人機,西方已經被迫拱手讓出大片市場,那麼中國無人機為何如此受歡迎呢?
  • 說好禁用中國無人機的美軍,近日又大舉採購57架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近日美國空軍剛剛購買了數十架中國生產的無人機,這也再次激起了美國防部對所謂"美國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擔憂。(大疆公司產的MAVIC Pro無人機)一份有關無人機採購的報告顯示,美國空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從今年9月份開始,向總部位於深圳的中國無人機大廠——大疆(DJI)陸續採購了57架無人機,美國空軍計劃使用這些無人機來訓練飛行員,並以此來找出其中的問題。至於美方之前強調的"中國無人機對美軍構成的威脅",在日常使用中,美軍需要學習如何最大可能地消除它們。
  • 雙拳難敵四手:無人機集群技術將改變戰場面貌
    ,無人機逐步向智能化、集群化方向發展。美軍一個研究團隊曾經對無人機集群攻擊「宙斯盾」驅逐艦進行了模擬仿真試驗。結果表明,由8架無人機組成的集群以250千米/小時的速度進行攻擊時,平均有2.8架無人機能夠突破防禦對艦艇發動攻擊。即使對「宙斯盾」驅逐艦的傳感系統和武器系統進行了升級,但仍然至少有1架無人機能夠突破防禦。如果將無人機增加至80架甚至更多,再強大的攔截網也難以招架。
  • 蘭德曝光中國最新反航母王牌武器 比殲20和東風21D更厲害
    近期美國蘭德智庫發表文章指出,中國飛速發展的反航母作戰體系已經讓美軍航母在西太平洋「越來越不安全」,提起中國的反航母武器,最為人熟識的當屬東風-21D和東風-26,作為中國自主研發的中遠程彈道飛彈,這兩款反艦彈道飛彈可以對運動中的大型軍艦以及一些大型陸地目標進行打擊。
  • 九連敗,美軍無人機母艦遭遇滑鐵盧,俄羅斯專家:多向中國學學?
    早在2019年11月份,美軍就是在猶它州杜格威進行試驗,從C-130A運輸機發射了X-61A「小精靈」無人機,進行投放和回歸,但是在釋放的時候,一切均還正常,但是沒有想到在回收的過程中,出現了墜機事故。而今年10月份,美軍再次進行釋放回收。而這次美國還把運輸機的外部安裝了機械臂,希望借著這個機械臂能把它們抓回去,不過連試了9次也沒有成功。
  • 詳解:為什麼集群無人機是趨勢,以及,它的關鍵技術是什麼?下
    2016年5月,美國空軍正式提出《2016—2036年小型無人機系統飛行規劃》,希望構建橫跨航空、太空、網空三大作戰疆域的小型無人機系統,並在2036年實現無人機系統集群作戰。基於無人自主技術,美軍提出了利用微小型無人機集群作戰的模式,以降低作戰成本,提升作戰行動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