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的古都,除去前幾千年的長安、洛陽、南京、北京,人們就該數到開封。開封也是我國的七大古都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開封的八朝歷史。
開封據傳說是夏朝的曾經的都城之一,這段歷史太過久遠,缺乏相關資料暫且略過。戰國初期,魏國是最有實力的國家,在軍事、土地、制度上在七國中都佔據優勢。魏國也將都城遷到這裡,這裡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又有河流水源,便據此來經營。但開封的興衰也繫於此,不得不說福禍相依。因為魏國的強大和擴張,引得其他國家聯合對抗,魏國也就開始衰落。戰國末年,王賁水淹大梁,開封進入了衰落期。
以後的漢唐時代,關中和洛陽以其險峻富饒成為國都所在。在唐末,戰亂將長安、洛陽變得破敗蕭條,而開封的機遇就開始了。在唐與宋之間的五代中有四朝都經營於此,而這為開封的繁盛奠定了基礎。有意思的是契丹民族曾經消滅過五代中的後晉並在登基,改部落名為「遼」,不過這裡後來為漢人收回,但是這裡以後還會有少數民族定都。
當北宋成立時,開封已經有了五代時期的基礎。而且當時因為漕運的退化和北方氣候變化糧食減產,長安洛陽的戰略地位降低。而開封溝通著運河可以接收南方的糧食,同時又地處中原輻射面大,這就讓開封成為北宋的都城。北宋是中國古代文學、經濟的高峰,這也是開封歷史最為光彩的時代。
但是過於平坦的地形也造成開封無險可依。最終開封被金朝攻破,成為金朝的地盤。而金朝在後期面對蒙古的壓迫時,也遷都於開封,但是一樣沒有擺脫被攻破的命運。自此開封作為都城的歷史就結束了。
但是在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時候,也將開封作為陪都「北京」。而明末這裡被李自成用水攻破。
至於現代開封淪為四線城市,也是多方面造成的。開封地區逐漸成為地上懸河,漕運的價值也逐漸喪失,而鄭州地區因為鐵路的修建逐漸交通樞紐,開封的價值也就喪失了。這便是開封的興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