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臺山黛螺頂僧眾開展2020年春季義務植樹活動,植樹4000餘株
螺頂傳音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五臺山上好時節。2020年4月16日至20日,五臺山黛螺頂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義務植樹活動。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大和尚帶領僧眾20餘人,在黛螺頂寺院外的山坡上義務植樹。五臺山的氣候適合青松生長,本次活動所植樹種全部為松樹。五天時間,僧眾們在黛螺頂後山坡、南坡等地,分批補種松樹苗4000餘株。此次種植樹苗是由忻州市工商聯黃衛東主席提供。對此,黛螺頂僧眾表示感恩!
-
五臺山黛螺頂僧眾義務植樹4000餘株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五臺山黛螺頂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五臺山黛螺頂2020年4月16日至20日,五臺山黛螺頂開展了為期五天的義務植樹活動。山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大和尚帶領僧眾20餘人,在黛螺頂後山坡、南坡等地分批補種松樹苗4000餘株。五臺山的氣候適合青松生長,本次活動所植樹種全部為松樹,樹苗是由忻州市工商聯主席黃衛東提供。在佛教中,樹有非常重要的表徵和意義。佛陀降生於無憂樹下、得道於菩提樹下、涅槃於娑羅樹下、弟子首次結集於七葉樹下,如此等等,無不與大自然中的樹有著重要聯繫。
-
山西五臺山普壽寺僧眾黛螺頂祈福(圖)
山西五臺山普壽寺僧眾黛螺頂祈福(圖) 馬年春節的第一天下午,很多遊客驚喜地發現,在通往五臺山著名寺院黛螺頂的1080個臺階的大智路上,滿是成群結隊的身著青灰色僧衣、身背行囊的女眾僧人三步一叩的壯觀場景。
-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五臺山黛螺頂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法會共設三個壇:主壇、面然大士壇、靈壇金剛上師昌善法師高登法座,手結密印、口誦真言、意做觀想、說法施食法會現場>佛教在線五臺山訊 2015年4月5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山西省五臺山黛螺頂隆重舉行2015清明節施放瑜伽焰口法會。
-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堅決支持「零皮草春晚」
山西五臺山黛螺頂四眾弟子將虔誠為天下生靈祈福,祝願皮草永遠絕跡於春晚,絕跡於人間,祝願一切生命安康自在,南無阿彌陀佛!山西五臺山黛螺頂2014年1月29日山西五臺山黛螺頂簡介:五臺山黛螺頂(圖片來源:資料圖)黛螺頂是五臺山別具一格的古剎。歷史上依次名為青峰頂、佛頂庵、大螺頂、黛螺頂。黛螺頂寺始建於唐,明萬曆二十年(1592)重建。
-
五臺山通往黛螺頂的必經考驗路
五臺山黛螺頂位於臺懷鎮東面清水河旁的山巔,距臺懷鎮不遠,黛螺頂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稱,寺廟建在山頂上,所以被稱為「黛螺頂」。黛螺頂是五臺山歷史悠久,聞名遐爾,別具一格的一座古剎。黛螺頂的後殿大雄寶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圍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藍天,這就是乾隆皇帝詩中的"階下千年不老松",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處,寺內的古松見證了黛螺頂的歷史。要去黛螺頂,必登大智路,大智路青石輔成,該路全長508米,全程共計1080個臺階,全部用五臺山青石鋪成。
-
五臺山筆記:不可或缺的黛螺頂
梁東方即便僅僅從地理上說,從地勢上說,黛螺頂的存在,對於臺懷鎮來說,甚至對於整個五臺山來說都是一個奇蹟。在山川河流之間人類聚集的臺懷鎮,在廟宇鱗次櫛比,建築已經將臺懷鎮之中的小山完全覆蓋住形成了菩薩頂景觀的地方,在清水河的左岸,居然就還恰好聳立著這樣一座近乎直上直下的山峰。
-
五臺山黛螺頂寺為祈夢參長老往生極樂舉行往生普佛法會
佛教在線山西訊 2017年11月27日,佛教界一代大德、被譽為五臺山一盞明燈的夢參長老舍報圓寂29日五臺山黛螺頂寺舉辦夢參長老往生普佛法會。法會由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黛螺頂住持昌善法師主法。往生普佛法會上,五臺山黛螺頂僧眾齊集法堂,唱贊誦經,祈願夢參長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七寶池內上品上生。
-
黛螺頂
黛螺頂是一座小山峰的名稱,寺院建在山頂上,所以被稱為「黛螺頂」。 黛螺頂亦名大螺頂,又名青峰,古寺名叫佛頂庵。這處寺廟始建於明代成化年間(1465--1487),萬曆年間重修。清乾隆十五年(1750),改名大螺頂,寺內還有乾隆十五年(1750)御製的大螺頂碑記。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才更名為黛螺頂。
-
穿越歷史,帶你走進五臺山黛螺頂!
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寺院建在山頂上,佔地面積有將近三千平方米,山門前有一座牌樓一對石獅,風景雅致,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如果要登黛螺頂,有一條路是必經的,那就是大智路。大智路是由善財洞至黛螺頂的一條石階路,並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為該路提名的,該路全長五百多米,共有一千多級臺階,全部由五臺山青石鋪成,大智路的建成,不僅方便了到五臺山黛螺頂朝拜遊覽的佛教徒和遊客,也為五臺山增添了一處新的景觀。
-
五臺山寺廟名稱由來之黛螺頂
黛螺頂五方文殊殿黛螺頂原本是臺懷鎮東面一座小山峰的名稱,寺廟建在山頂,人們便將寺廟也稱作黛螺頂了。黛螺頂最早叫青峰,因遍山青松,滿目蒼翠而得名。後改稱大羅頂,羅本指質地輕軟、經緯組織顯椒眼紋的絲織品,用大羅做山名,以形容山峰的錦繡。再後來,又改稱大螺頂。螺,主要取意於佛教,有兩種說法,其一是佛教殿堂中有一種樂器叫法螺,是用海螺殼做成的,青峰山的形狀就像一個大海螺。其二是佛陀的塑像髮髻為海螺形,稱為螺髻,青峰山的形狀也好像螺髻。大螺頂後又改成黛螺頂。
-
山西五臺山的黛螺頂,你們去過嗎?
黛螺頂,是五臺山上很特別的一個古剎,它的高度相當於一百三十多層高的摩天大廈。要想攀登上這古剎,你需要攀登一千零八十級青石鋪就的臺階,對身體和意志也是一種考驗。遠處山頂上依稀可見的就是聞名遐邇的黛螺頂這是進入黛螺頂前的一個涼亭,裡面有精美的石碑。一切的艱難險阻就是從這裡慢慢開始。
-
五臺山黛螺頂和廣仁寺
黛螺頂在五臺山臺懷鎮東向山巔,距臺懷垂直高度約400米。背依東臺高峰,面臨臺懷盆地,遠眺五臺峰頂隱約,近覽山內寺院如畫,地勢高聳,風景秀麗。寺內古柏參天,山花爛漫。殿內供菩薩五軀,神態各異,象徵著五個臺頂不同形象的五尊文殊。寺內石刻,有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御製黛螺頂碑記,及五十一年登黛螺頂題詩。廣仁寺又名十方堂,在五臺山臺懷鎮北隅羅睺寺東側,是蒙藏喇嘛朝拜五臺山時居住之所。始建於清朝,布局嚴謹,建築秀麗,山門、天王殿、鐘鼓樓、中殿、後大殿、配殿、廂房等皆完整。
-
五臺山:歷史悠久的黛螺頂,曾經得到乾隆的題詩
五臺山是佛教聖地,歷史非常的悠久而聞名於國內外,很多信仰佛教的人都慕名到五臺山進行跪拜祈禱。而五臺山上的黛螺頂,這一座古剎更是受到人們的景仰和追捧。黛螺頂同時它也有很多的名稱,有的稱為青山頂,也稱大螺頂等等,但是普遍的都會叫它為黛螺頂。
-
五臺山:有名的景點黛螺頂,來五臺山一定要來這裡的緣由
有的甚至說還是很靈驗的,而五臺山其中的一個景點叫做黛螺頂,它的原名又叫大羅頂,它是在明代建成的,它位於五方文殊菩薩的一殿,就把它稱為了黛螺頂,而它的後殿大雄寶殿前就有一棵松樹和一棵柏樹。松樹在南邊出一丈,屹立的非常挺拔高度,可以說是要頂天一樣,當時在清朝的時候,乾隆還專門給這個地方寫了一首詩,說這個松樹其實就是黛螺頂發展歷史的一個見證。
-
世間常說不登黛螺頂,就不算到五臺山,其中的緣由真的太悠長了!
五臺山的黛螺頂原名又叫做大螺頂,它的建築是明代的,黛螺頂位於五方文殊菩薩像是的一殿,信眾稱黛螺頂、五方文殊殿為」小朝臺」。黛螺頂的後殿大雄寶殿前,今天有一松一柏,柏樹在南邊,圍粗一丈,挺拔的屹立在門前,高度直插藍天。
-
世界遺產五臺山:黛螺頂旃檀殿佛祖石刻 展現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世界遺產五臺山:黛螺頂旃檀殿佛祖石刻 展現釋迦牟尼佛的一生 2020-11-27
-
不用登五座臺頂,也能拜五方文殊——五臺山黛螺頂
不過倒有一種辦法,既能朝拜了五座臺頂的五方文殊,又用不了半天的時間。登黛螺頂,黛螺頂是五臺山東臺頂延伸下來的一個小山峰,垂直高度約400米。親登五座臺頂,朝拜五方文殊,稱「大朝臺」,登黛螺頂叫作「小朝臺」。「小朝臺」是從清朝乾隆五十一年春(1786年)起盛行起來的。相傳,乾隆皇帝曾幾次欲上臺頂進香朝拜五方文殊,但每次都因風雨所阻而未能如願。
-
帶大家看封山後的五臺山,徒步1080級臺階登黛螺頂,祈福文殊菩薩
五臺山因為新冠病毒疫情影響已經封山20多天了,今天去爬了黛螺頂,帶大家看看封山後的五臺山現在什麼樣子。黛螺頂位於臺懷寺廟群的東面的一座小山峰上,因山形形如大螺(大海螺) ,故名大螺頂。每到春夏,滿山披綠著青,陰翠欲滴,尖尖峰頂,鬱郁吐黛,故又名黛螺頂。從我住的楊柏峪步行半個小時,終於到了黛螺頂腳下。
-
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聖境 拜訪昌善大和尚
圖為朝禮途中,恆愚法師(右二) 昌聖法師(右三)兩位法師合影黛螺頂聖境黛螺頂聖境拜訪昌善大和尚大和尚慈悲開示佛學網山西訊 3月21日,時值春分,大地回暖,河北景州開福寺住持恆愚法師朝禮五臺山黛螺頂,並拜訪五臺山佛教協會會長昌善大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