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聞聯播」剛剛!香港深圳灣口岸入境處一職員確診!國內規模最大...

2020-12-12 券商中國

以上音頻技術來自:訊飛配音

券商中國 羅曉霞/整理

疫情最新進展

衛健委:31省區市新增2例境外輸入,北京連續5天零新增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7月10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遼寧1例,廣東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香港通報:深圳灣口岸入境處一職員確診

剛剛,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新聞公報,證實深圳灣口岸一名高級入境事務助理員初步確診感染新冠病毒。

港府新聞公報稱,7月11日,香港入境事務處獲悉一名駐守深圳灣管制站的27歲男署理高級入境事務助理員10日深夜接到獲通知初步確診新冠病毒,隨即由救護車送院治療。這名確診人員主要負責在深圳灣管制站為旅客辦理出入境手續。他最近一次執行職務為7月8日,7月9日及7月10日在休假。他在7月9日早上前往政府診所求醫,並在7月10日早上提交測試樣本,深夜接到通知初步確診,隨即在7月11日凌晨由救護車送院治療。

北京:中風險地區降至12個

北京召開第148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和建通報:7月9日0時至24時,又有海澱區田村路街道、四季青鎮從中風險地區調整為了低風險地區,截至7月9日24時,北京市有高風險地區1個,中風險地區降至12個。

張文宏談「哈薩克斯坦不明原因肺炎」:大概率是新冠

張文宏醫生發布微博表示,可以認為是哈薩克斯坦出現了比較高的病原學陰性的肺炎,根據《國際疾病分類(ICD-10)》就會被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所以從大概率講,還是新冠病毒肺炎,目前最為急迫的是要迅速加大檢測對新冠病毒的檢測能力,對不明原因肺炎的病例採用深度測序等技術予以明確病原,但最最關鍵的還是要迅速加大疾病控制力度。

全球和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單日新增再創新高,分別為23萬例和6.66萬例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疫情統計數據顯示,7月10日全天,全球和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創新高,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2.99萬例,美國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66萬例。截至北京時間7月11日14:00,全球累計確診病例1249.87萬例,累計死亡人數56.02萬例。美國累計確診318.46萬例。

福奇:美國正面臨「嚴重問題」...

7月10日,美國知名流行病學家、白宮冠狀病毒應對工作組關鍵成員福奇,在由國際愛滋病協會主辦的新冠肺炎疫情學術會議上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真正的歷史性全球大流行病」,而美國正面臨非常嚴重的問題。

日本新冠病例日增430人,創下緊急狀態解除後新高

日本政府7月11日宣布,日本國內10日新增新冠病毒感染者430人,創下緊急狀況解除後的新高。

巴西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超180萬例

根據巴西衛生部10日公布的數據,截至當地時間10日18時,巴西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5048例,累計確診1800827例,新增死亡病例1214例,累計死亡70398人,共有1078763名患者康復。

義大利暫停與13個國家的航班往來

義大利媒體10日報導,義大利從即日起暫停與13個國家的航班往來,並禁止14天內曾到過這些國家的旅客入境。這13個國家分別為亞美尼亞、巴林、孟加拉國、巴西、波赫、智利、北馬其頓、摩爾多瓦、阿曼、巴拿馬、秘魯、科威特和多米尼加。

宏觀動態

江西將全省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1級

據江西省應急管理廳微信公眾號7月11日發布消息,鑑於當前防汛形勢,根據《江西省防汛抗旱應急預案》規定, 經請示江西省防指總指揮同意,省防指決定7月11日10時將防汛II級應急響應提升至I級,並要求各地各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和預案規定,積極做好防汛工作。

銀保監會:必須做好不良貸款可能大幅反彈的應對準備

一要進一步做實資產分類。嚴格區分受疫情影響出現困難的企業和本身經營風險較高的企業,對於後者,嚴格按規定確定資產分類,符合不良標準的必須劃為不良,實質承擔信用風險的其他表內外資產也應執行分類標準。二要繼續加大處置力度。今年不良資產處置金額要在去年基礎上合理增加,降低撥備覆蓋率釋放的資源必須全部用於處置不良。三要拓寬不良資產處置渠道。綜合使用核銷、清收、批量轉讓、債轉股等手段,做到應核盡核,應處盡處。試點開展不良資產批量處置,總結經驗後逐步推廣。

銀保監:銀行業利潤保持一定增長主要是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

在實體經濟增速大幅下降之際,銀行業利潤保持一定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還是由於現行財務會計和統計制度造成的時滯影響。按照權責發生制會計原理,潛在風險貸款利息收入仍在利潤核算中全額計入,而實際風險尚未全面反映。其次,利潤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生息資產大幅增長的結果。為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復產,銀行業生息資產特別是信貸投放同比大幅增加。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生息資產增長17萬億元,人民幣貸款增加12.09萬億元。規模大幅增加帶來帳面利息和利潤也相應增長。第三,一些機構撥備不達標,即便按照現階段撥備覆蓋率最低標準100%測算,銀行機構仍有缺口合計超過3500億元。若均攤到全年補足撥備缺口,這些機構利潤增速將大幅降低,有的甚至為負。

銀保監會: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嚴查亂加槓桿和投機炒作行為

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督促引導資金「脫虛向實」。深入開展市場亂象整治「回頭看」,依法嚴厲打擊資金空轉和違規套利行為。當前特別要強化資金流向監管,規範跨市場資金往來和業務合作,嚴禁銀行保險機構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嚴查亂加槓桿和投機炒作行為,防止催生資產泡沫,確保金融資源真正流向實體經濟中最需要的領域和環節。

國內規模最大的5G智能電網正式建成

2020年7月11日,中國電信宣布由國網青島供電公司、中國電信青島分公司和華為公司聯合開發的青島5G智能電網項目一期工程正式交付投產,這標誌著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5G智能電網正式建成。

我國學者破解燃料電池研發中的關鍵難題

著名期刊《科學》10日刊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科研團隊學術論文,宣布通過半導體異質界面電子態特性,把質子局限在異質界面,設計和構造了具有低遷移勢壘的質子通道。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材料與化學學院吳豔副教授是論文第一作者,據她介紹,燃料電池的潔淨、高效、無汙染特點越來越受關注,燃料電池技術也是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的一個重點領域,高離子電導率的電解質開發,是解決目前燃料電池應用的關鍵。

上海首度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甲

7月11日在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以上海為代表的亞太地區航運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加速「東移」。

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回暖,創近年來最大漲幅

據美國福克斯商業頻道報導,國際知名數據分析機構IDC剛剛公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個人電腦出貨量報告顯示,二季度個人電腦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1.2%,達到7230萬臺,為近年來最大漲幅。IDC表示,個人電腦市場回暖主要是疫情期間用戶在家上課及辦公需求增加,和廠商們的生產線恢復了正常出貨所致。

金融機構

金融類信託挑大梁,870億增量資金踴躍入市

今年以來,A股行情持續回暖,嗅覺靈敏的信託資金開始積極入市。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投向金融領域的集合信託成立規模為4077.01億元,佔比第一,其中約870億元新增資金踴躍入市。有業內人士稱,隨著中國經濟逐步復甦,資金面持續寬裕,下半年權益市場吸引力將明顯提高,投向證券市場的集合信託產品規模值得期待。

市場數據

美股收漲納指再創新高,特斯拉漲逾10%

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道指漲1.44%,標普500指數漲1.05%,納指漲0.66%再創收盤歷史新高。特斯拉漲超10%,股價首次突破1500美元大關,市值突破2800億美元。奈飛、亞馬遜、谷歌等多隻科技股均創新高。本周道指累漲0.96%,納指累漲4.01%,標普500指數累漲1.76%。

北向資金7月持股市值較6月30日增加2756億元

根據Wind統計,7月10日滬股通、深股通(北向資金)持股市值合計1.9867萬億元,較6月30日的1.7111萬億元增加2756億元。北向資金持股市值增加有兩個原因,一是資金淨流入,二是持有股票價格上漲。另據Wind統計,7月1日至7月10日,北向資金淨流入585.17億元。由此可見,持有股票價格上漲為北向資金持倉市值增加的主要貢獻。

公司動態

馬斯克身家超越股神巴菲特,晉升全球第七大富豪

彭博億萬富豪指數顯示,得益於特斯拉股價的飆升,CEO馬斯克的財富在本周五增加了61億美元。馬斯克目前是全球第七大富豪,排名超越了股神巴菲特,也領先於甲骨文公司創始人拉裡-埃裡森和谷歌創始人謝爾蓋-布林。現年49歲的馬斯克擁有特斯拉流通股票的約五分之一,這佔他705億美元財富的絕大部分。他持主要股份的SpaceX為其財富貢獻了約150億美元。

阿里股權曝光:馬雲持股降至4.8%,蔣凡被除名合伙人

近日,阿里巴巴集團向美國SEC提交財年報告,其中顯示,截至2020年7月2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持股降至4.8%,蔡崇信持股降至1.6%,軟銀所持股份比例降至24.9%,但仍為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阿里巴巴赴港上市提交的招股書中,馬雲持股比例為6.1%,蔡崇信為2.0%。另外,在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列表中不再有蔣凡的名字。

國聯水產:已確認未採購海關總署披露涉事批次的厄瓜多相關蝦產品

據證券時報,針對7月10日海關總署公告稱在部分進口厄瓜多白蝦外包裝檢出新冠病毒一事,國聯水產回應,公司已第一時間對進口貨品源頭及路徑開展排查。經查實,公司採購到貨的2019年12月以後生產的凍蝦商品中,無該三家企業生產的商品。公司表示,自疫情發生以來,公司嚴格把控原料驗收、生產過程、成品檢驗等各個環節,採取了嚴苛的疫情防控措施。目前公司未發生任何一起產品或作業人員病毒感染案例。

理想汽車赴美IPO:計劃至多募資1億美元,李想持股25%

《科創板日報》11日訊,當地時間7月10日,理想汽車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上市申請。招股書顯示,理想汽車將至多募集1億美元,證券代碼為Li。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是理想汽車的最大自然人股東,持有約3.56億股,約佔總股本的25.1%,擁有70.3%的投票權。2020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實現營收8.52億元人民幣,淨虧損9148.6萬元人民幣,現金流10.5億元人民幣。

相關焦點

  • 香港新增確診創單日新高,深圳灣口岸日均3000人入境!
    ▲張竹君 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截至今日下午4時,香港新增67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包括63例本地確診病例和
  • 香港新增28例!港府再縮兩口岸通關時間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4月5日新增28宗確診個案,年齡介乎16至64歲,當中23人有外遊紀錄,12人屬外地留學生。 而5宗本地感染個案,包括1名早前多人染疫的Dusk Till Dawn酒吧職員;至於早前最年輕確診個案的40日大男嬰,其母親今日亦確診。
  • 香港市民入境排長龍?深圳灣口岸最新回應!
    香港市民入境排長龍?深圳灣口岸最新回應!對於香港市民入境排長龍一說,深圳灣邊檢站民警回應媒體稱,雖然近日入境人數有所增加,但邊檢區域保持通暢,都是即到即檢,即檢即走,沒有候檢時間需要非常長的情況。
  • 港人北上「避疫」導致深圳灣口岸大排長龍
    不少港人為躲避香港疫情,選擇北上,導致深圳灣口岸在過去幾天大排長龍。多名香港專家批評港人不願採取在家辦公等防疫措施,增加特區政府的抗疫難度。據《星島日報》昨天報導,香港入境處統計數據顯示,本月1日至4日,經深圳灣口岸出境的香港居民累計人數達到1萬1502人次。有「避疫」的市民說,在深圳灣口岸排隊過關及等候專車離開,要花上八個多小時。由於大批市民湧入,深圳不少指定隔離酒店都爆滿。
  • 香港市民北上避疫,經深圳灣口岸出境人流數破萬
    (觀察者網訊)香港第四波新冠疫情嚴峻,近日病例數再度猛增,已連續多日新增確診病例突破百例。自12月2日起,全港89.7萬中、小學與幼兒園學生再次陷入「半停課」狀態。因網課在內地同樣可以線上學習,不少香港居民選擇北上躲避疫情,導致深圳灣口岸人滿為患,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
  • 過去一周 1.5萬香港居民經深圳灣口岸入境內地
    據香港媒體報導,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的統計,自本月10日至16日,已有15368人次的香港居民,經深圳灣口岸出境,入境內地。據統計,過去一周,香港各大口岸共有29089人次出境,當中香港居民有25122人次,佔總體的86%。
  • 香港人紛紛來內地躲疫情,深圳灣口岸大排長龍,堪比春運丨熱點
    在特區政府強力「限聚令」下,香港疫情形勢趨緩。1月4日新增超過50宗確診案例,1月3日新增41宗確診個案,其中16宗源頭不明。確診病例數重回兩位數。儘管如此,港人依然在「用腳投票」。數據顯示,香港經深圳灣口岸往內地的人次逐日上升,從去年12月29日的1894人次,到本月2日的2988人次,升幅達近六成。這導致深圳灣口岸大排長龍、水洩不通。香港疫情個案數下降,但人流未下跌由於確診病例數下降,香港業者希望政府能放寬限制措施。對此,特區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任何一個環節鬆懈都有可能形成反彈。
  • 入境廣東一律「閉環式」管理!深圳灣口岸:核酸檢測一個不漏!
    對從國外(含經香港、澳門機場中轉)經廣東口岸入境、從內地其他城市口岸入境來粵且來粵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中國籍旅客實施全流程健康監測和管理服務,重點實現口岸篩查、專車接送、社區健康管理「三個全覆蓋」。外籍人士入境按國家現行有關規定執行。
  • 北上逃疫,深圳灣出境排長龍!港人:隔離21天才可返家鄉過年……
    上水巴士站今日到深圳灣人流明顯比平時多,行李放滿行李架後更放滿地上,不少市民都表示是因為隔離政策,所以提早一個月過關準備回鄉探親;而深圳灣口岸更出現大排長龍的景象,龍尾更離開旅檢大樓,排至接近巴士站位置。
  • 香港入境廣東省不同城市醫學隔離政策解讀
    香港第四波新冠肺炎疫情來勢兇猛連續幾天確診過百人。同時香港對病源追溯不力很多本地確診無法明確源頭,另外香港全民核酸檢測制度執行有難度等諸多問題導致防疫難上加難。因此很多香港人士紛紛選擇逃離香港奔赴廣東省不同城市。
  • 深圳灣口岸昨日啟動貨運24小時通關
    車輛引導、車體檢查、司機生物信息比對……隨著邊檢執勤民警高效完成整套查驗流程,查驗通道的閘杆緩緩抬起,12月10日凌晨0時3分,深圳灣口岸迎來了貨檢實施24小時通關後的第一輛入境貨車。「我今天專門來體驗,沒想到成為『嘗頭啖湯』的了。貨檢實施24小時通關,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通關時間段的選擇,再也不用擔心晚上趕不及在口岸關閘前通關了!」
  • 大量境外人員入境,深圳口岸被擠爆?最新消息來了……
    從2月4日零時開始 香港已暫停部分口岸客運服務 包括羅湖口岸、福田口岸、皇崗口岸、以及港澳客運碼頭口岸 深圳灣口岸是深圳目前開放的 唯一陸地口岸 那麼深圳灣口岸 最新入境情況是怎樣的呢?
  • 12月6日深圳新增1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香港新增95例確診
    香港新增確診95例其中36例本地感染源頭不明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12月6日通報,截至凌晨零時,全港新增9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其中87例為本地感染。連日新增確診病例居高不下,醫護人員、學生、警察等特殊人群也不斷爆出感染病例,很多市民開始對香港當局的防疫措施不信任,大批香港市民開始逃離香港,排隊從深圳入關北上「避疫」……原本門可羅雀的通關口岸突然熱鬧起來。據統計,僅12月1日至12月3日這三天內,離港人數分別達4327、4258、4138,超1.2萬人離港。
  • 深圳灣口岸內外冰火兩重天 大批香港遊客來內地過聖誕
    與內地居民對聖誕節的反應平淡相比,香港居民卻熱情不減。12月25日,深圳各口岸的香港居民絡繹不,入境大廳被擠爆棚。羅湖胡桃裡音樂酒吧的一位員工向本報記者表示,這兩天多數都是香港遊客到店消費。香港居民赴內地消費人數增加雖然深圳聖誕節的氣息沒有往年那麼濃厚,但是香港居民赴內地過節的熱情不減。深圳灣邊檢站數字顯示,截至12月25日中午,深圳灣口岸共查驗出入境旅客逾5萬人次,其中入境方向4.2萬人次,較2018年同時段客流增長達45%。
  • 今天起,由香港經這兩個口岸入境政策有重要調整
    8月7日上午10時起,由香港經深圳灣口岸、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入境人員,入境時必須持有粵港兩地政府認可的具備資質的檢測機構出具的生成時間為24小時內的核酸檢測陰性結果紙質報告,並接受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
  • 深圳灣口岸新設「安心驛站」
    深圳灣口岸新設「安心驛站」!   深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和口岸城市,「內防反彈、外防輸入」的風險和壓力大。根據廣東省疫情防控工作的統一部署,4月28日8時起,經深圳口岸入境的普通旅客不再區分目的地,一律安排在深圳市內集中隔離醫學觀察14天。深圳灣口岸作為目前深圳唯一正常開通深港旅檢服務的陸路口岸,防疫壓力大增。
  • 「回港易」計劃實施首日,深圳灣口岸迎來出境客流小高峰
    上午10時,深圳灣口岸一開閘,拉著各式行李箱的出境旅客就快步前往旅檢大廳。由於口岸聯檢單位核對「回港易」人員條件的需要,加之旅客數量較多,候檢隊伍一度從出境斜坡一直延伸至口岸入口處。家住香港的王婆婆今年87歲,行動不便,受疫情和相關政策影響,一直寄住在深圳親戚家中,上周通過「回港易」計劃網上預約系統取得豁免名額。執勤民警在了解到王婆婆行動不便、無同行人陪同的情況後,立即為其開啟綠色通道送至深港分界線處,並順利交接給她兒子。
  • 拿護照假過境香港,7名內地遊客被捕坐牢!入境香港千萬別這樣做
    據入境事務處介紹,入境處於4月17日在羅湖口岸、皇崗口岸、福田口岸及深圳灣口岸採取代號名為「破影」的行動,針對內地旅客濫用現行持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人士的過境安排。行動中共拘捕7名涉案內地旅客,包括3男4女,年齡介乎24至54歲,同時檢獲6張無效機票。
  • 「回港易」計劃實施首日 深圳灣口岸名額基本約滿
    深圳灣邊檢站民警為旅客提供諮詢指引服務。 鄭增浩 攝中新網深圳11月23日電 (朱族英 鄭增浩)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回港易」計劃,23日起實施,深圳灣口岸當天迎來出境客流小高峰。深圳灣邊檢站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港易」計劃實施首日的名額基本約滿。據悉,該計劃讓在廣東及澳門居住的香港居民在符合有關條件下,可免去返港須接受14天強制檢疫的安排。計劃實施首階段將實行配額制度,深圳灣口岸每日配額3000人,港珠澳大橋每日配額2000人。每周三至周五可預約下周七天內任何一天的出行。1名已滿18歲的申請人最多可為3名同行人進行預約。
  • 香港新冠確診又創新高,港人「逃離」香港入境廣東三天已破萬人
    據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12月4日通報,截至凌晨零時:全港新增11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創第四波疫情以來最高,其中100例為本地感染。另有逾80人初步檢測呈陽性,正等待覆檢,還有36個源頭不明!香港至今(12月4日0時)為止,已有110人因新冠肺炎於公立醫院死亡,累計確診病例更是達到驚人的6701例。可能有人還覺得6700人不是很多,但是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確診數了!關鍵這個數字還在不停上升,第四波沒有絲毫的好轉跡象,足見疫情在香港的嚴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