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工人日報》報導,準畢業生許環告訴記者,身邊很多人選擇這種新興的網紅照相館拍攝證件照,花費大多在200元左右,大多數拍回來的照片都十分「好看」。在許環看來,這些經過精心修飾的證件照是「會給自己加分」的。有招聘者表示,求職者的素質需要綜合考量。有時,失真的「最美證件照」效果會適得其反。
在一個盛行「以貌取人」的時代中,容顏成為一種社會資本;渴望給用人單位留下一個好印象,期望自己更受用人單位青睞,求職者通過「最美證件照」來進行印象管理,並沒有原罪。
一樣的妝容,一樣的拍照姿勢,一樣的修圖標準,導致「最美證件照」模式化、同質化,缺乏區分度和辨識度;流程化的操作,讓「最美畢業照」淪為標準化的產品,缺乏個性和靈氣。面對千篇一律的「最美證件照」,用人單位也很無奈;當「最美證件照」失去了區分度和辨識度,印象管理也就被掏空了意義;渴望通過「最美證件照」來加分的求職者,難免會竹籃打水。
亞里斯多德曾說,「美貌比一封介紹信更具說服力」。那些擁有較高顏值的人們,在社交、婚戀、求職等場域具有一定的優勢;為了塑造一個更加完美的「鏡中我」,為了增加自信,有些求職者不吝成本去製作「最美證件照」。可是,過度美顏和缺乏特色讓「最美證件照」變得不真實、不可靠,當用人單位不再信任「最美證件照」,求職者的一廂情願和自欺欺人,就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擁有較高的顏值固然是加分項,卻並不是能夠爭取到一份工作的關鍵因素;如果不具備與崗位所匹配的能力、品質和素養,「高就」不僅會讓自己不堪重負,也會讓用人單位陷入困境。在一個工具理性盛行的時代裡,通過美顏和換聲可以讓求職者的「鏡中我」變得更加完美、更加光鮮體面;只不過,「鏡中我」和「真我」的差距如果太大,不僅不會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反而會引發他們的反感和排斥。
每個求職者都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他人,「最美證件照」無可厚非;如果求職者對印象管理過度迷戀和依賴,就會本末倒置。經過裝扮和修飾的「最美證件照」,或許能夠讓求職者看上去光彩奪目,卻不能提升綜合素質、豐富精神家園。求職者固然需要重視簡歷和證件照,卻不能在隨波逐流、趨之若鶩中失去了自己的本色和堅守。
求職的質量,直接關係著社會分層和社會流動;每個求職者都渴望過上更好的生活,都渴望找一個好工作。對簡歷和證件照進行適度的美化和包裝無可非議,卻不能「過猶不及」;失去個性與特色、背離了真誠和真實的「最美證件照」,沒有必要跟風。
(本文為「教育燃燈者」原創作品,圖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聯繫立即刪除。感謝您的閱讀,歡迎您關注、評論、收藏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