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點30分,天還未亮,在60歲的曹培文心裡,這是一天之中最放鬆的時刻。20分鐘前,他從位於北京路的家中醒來。愛人還睡著,他沒開燈,摸索著穿衣起床,將杯子灌滿熱水,揣在兜裡。
走出家門,路上人車稀少,他開始沿著北京路跑步,呼吸沉穩,腳下生風。30分鐘完成5公裡的跑程。「挺舒服的,心裡啥也不想,安安靜靜的。」曹培文說,自己跑了25年,不僅身體變好了,而且心態年輕。他稱呼自己是「永遠奔跑在路上的『大男孩』」。
查出嚴重頸椎病 他想通過跑步改善身體
曹培文是鄖陽區柳陂鎮人,今年60歲,剛從教師崗位退休。「三尺講臺布袖衫,耕雲播雨笑藍天。」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曹培文熱愛工作,由於長時間伏案工作,他的頸椎出了問題。「1995年,我查出嚴重的頸椎病,大腦供血不足。醫生讓我多運動,改善身體狀況。」
這年8月的一天,曹培文早早醒來,思考他會什麼運動?遊泳沒學過、羽毛球沒人打、玩籃球沒地方……最後,他選擇了簡單有效的運動——跑步。
第二天,曹培文早早起床,穿著一雙舊球鞋,繞著村子跑步。屋後是成片的蓮花,跑累了摘蓮葉當扇子,採幾顆嫩蓮子當早餐,再慢慢走回家。「你聽我說的場景很美,其實很辛苦。那天早上跑了1.5公裡,累得我氣喘籲籲,邊跑邊歇,回去一看,腳底的皮都磨破了。」曹培文說。
曹培文是一個自律的人,堅持早起跑步對他來說並不難。於是,每天天光微亮,當別人還在被窩中做夢時,他已在路上奔跑。每天來回3公裡的運動量雖然不大,但總是讓他累得大汗淋漓。
跑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身體漸漸變好了,脖子也沒那麼疼了。「咬咬牙,堅持跑吧。」他暗下決心。
「聞雞起跑」 他每周從柳陂跑到十堰城區
從1995年開始跑步的頭十年裡,除了下雨下雪,曹培文每天都會跑3公裡。「跑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愛上了這項運動,愛上了大汗淋漓的感覺。」曹培文說。
上世紀九十年代,教育改革,教師壓力大,跑步成了曹培文宣洩和放鬆的方式。2005年,曹培文的家從村子搬到柳陂鎮上,上班還在村子裡,兩地相距12公裡。每周,他都會從柳陂鎮中心跑到村子兩次。「每周跑兩次,跑完沒原來那麼累了,只感覺身體一天天變好。」曹培文表示。
在鄉鎮上,曹培文結識了幾個同樣愛好跑步的人。2009年,曹培文搬到十堰城區住,上班在柳陂鎮。每到周末,大家約著一早伴著雞鳴聲,從柳陂鎮跑到十堰,用時兩個半小時。
八戰全馬 他跑60公裡慶生
人總要嘗試一下挑戰,對於曹培文來說,同樣如此。
2017年,曹培文第一次接觸到馬拉松,他感慨道:「原來跑步還能這麼玩。」42.195公裡的全馬跑程,對於一個年近花甲的普通人來說是很困難的,但對曹培文來說並不太難。「當時自己已經跑了17年,26公裡的路程基本適應了,想試著跑全馬。」曹培文說。
2017年10月31日,2017襄陽馬拉松鳴槍開賽,1.5萬名選手一起奔跑,曹培文便是其中一員。前30公裡,曹培文還能勉強跟上,進入後半段路程,他明顯感覺體力不支,腿疼得想停下來休息。但他知道,此時停下來再跑的話,腿會更疼。憑著不服輸的勁頭,他咬牙堅持。「說來也奇怪,堅持跑完兩三公裡之後,身體好像被喚醒一樣,體力恢復了不少,最後居然堅持到了終點。」曹培文說。
最終,57歲的曹培文跑出3小時49分的成績,雖然沒能獲獎,但對於他來說,已經很滿足了。「那是我第一次跑全馬。很多人快到60歲,就覺得自己老了,身體不行,但是我覺得自己的身體依然硬朗。」曹培文說,當他看到終點線的那一刻,激動得落淚了。
有了襄陽馬拉松的參賽經驗,曹培文信心倍增,不斷挑戰自我。2017年至今,他先後參加過北京、西安、成都等8個城市的馬拉松。在北京參加馬拉松時,他用腳步丈量了天安門廣場至鳥巢的距離。「賽事的起點和終點分別在天安門和鳥巢,我感覺非常激動。」他說,去年,他參加了在十堰舉辦的馬拉松賽事,取得不錯的成績。
今年6月21日,曹培文迎來60歲生日。生日當天,他選擇了一個特別的紀念方式——從十堰城區跑到柳陂鎮,再從柳陂鎮跑到鄖陽大橋,接著返回十堰,全程60.06公裡。「跑60.06公裡,因為這個數字正反都是60,用這種方式為自己慶生。」他說,在跑最後18公裡時下起了大雨,但他的腳步不停,依舊前行。
對於跑步愛好者來說,每一次起跑都是全新的經歷。25年的跑步經歷,把曹培文「雕塑」成了很多人心中的「60後男神」,他稱自己是「永遠奔跑在路上的『大男孩』」。他跑步的熱情影響到了身邊的親友,大家逐漸養成了跑步的好習慣。
(十堰晚報秦楚網全媒體 文、圖/記者 周侖 編輯:木子)
【來源:秦楚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