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1-31 23:48:4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活動背景: 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新年之後的,又一個重要的節日,又稱「上元節」、「燈節」,民間正月十五鬧元宵已有很悠久的歷史。它伴隨人們迎來春天,是把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為了使國際部幼兒對元宵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我們通過讓幼兒自製燈籠、聽故事、念兒歌、猜燈謎等系列活動為載體,充分地讓幼兒感受「元宵節」特有意義及給人們帶來的喜氣和歡樂。 活動主題:歡樂元宵節 活動目標: 1、嘗試通過多種途徑獲得元宵節的相關經驗,進一步了解元宵節的來歷和風俗習慣 2、大膽地創造與想像,通過不同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理解。 3、積極參與「鬧元宵」的籌備和慶祝工作,在和老師、同伴一起過節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團圓的意義。 活動時間:2013年2月22日(周五) 活動內容: ——各個班級,開展相關活動 1、語言:元宵節的傳說與習俗—501班 2、音樂:賣湯圓—502班 3、美術:學做花燈—503班 4、綜合:元宵節到了—504班 5、社會:賞燈猜謎—505班 備選課程: 音樂:鬧花燈 社會:我喜歡的燈 班級環境: (1)師幼共同布置「好看的花燈」和 「自製花燈展」; (2)主題牆飾:圍繞「我的問題」、「我的調查」、「我的發現」三方面布置關於元宵節的來歷、傳說、習俗等內容的調查表及圖片、文字資料,幼兒參與活動的照片或表現性資料等; (3)語言區:幼兒參觀燈展拍攝的照片、錄像,有關元宵節的圖書、圖片等; (4)動手區:提供製作花燈、旱船的工具和師生共同收集的半成品材料等,引導幼兒動手製作慶祝節日需要的道具; (5)表演區:提供音樂磁帶、表演材料,引導幼兒開展打腰鼓、扭秧歌、舞龍等有關元宵節的活動; 知識資料: 元宵節是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又稱「燈節」、「上元節」。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稱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稱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稱為「下元節」)。每逢上元,民間有張燈觀賞的風俗。元宵之夜,小孩子們紛紛提著燈籠,四處遊走玩耍。元宵佳節,不少地方都要舉行彩燈展、花燈會。元宵的燈,有掛花燈、滾龍燈、迎轎燈、走馬燈、放水燈、展冰燈……像北京的宮燈、天津的寶蓮燈、上海的金龍戲珠燈、東北的冰燈,都具有明顯的地方特色和獨特的藝術風格。過去燈內點蠟燭,現在用電,使燈更加奇幻多姿,五彩繽紛。元宵節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如:鬧社火、耍龍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吃元宵等。元宵大多是用糯米麵包糖餡做成的,它象徵著全家團圓和睦、生活幸福甜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