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鏗鏘踏歌行_扶貧_中國西藏網

2020-12-16 中國西藏網

  拉林鐵路鋪軌至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即將建成通車;

  澤貢高等級公路成為山南人民的「團結線」「幸福路」,結束了西藏山南市沒有高等級公路的歷史;

  西藏山南市藏醫醫院成為西藏首家市(地)級三級甲等民族醫醫院;

  ……

  這些都反映了「十三五」時期山南市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5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完善基礎、產業立市、統籌城鄉、新區引領」經濟工作思路,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面。

  經濟發展走上快車道

  2019年,山南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87.8億元,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4650元和14116元;2016年至2019年,山南市經濟年均增速達9.5%……

  今年50多歲的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克松社區居民達瓦,是一名旅遊車駕駛員。作為一名跑了20多年客運的老司機,澤貢高等級公路通車讓他高興不已。「過去,走老路,從澤當到拉薩要三四個小時;現在,走高等級公路,兩個小時就到了。」達瓦說,「時間節省了,跑的趟數多了,收入自然就多了。」

  如今,達瓦開旅遊大巴,兒子希若江村在青藏鐵路開火車,他們一家成了名副其實的「交通家庭」。「拉林鐵路通車後,要是希若江村能來山南開火車就好了。」達瓦的這一願望就要實現了。前不久,拉林鐵路已鋪軌至藏木雅魯藏布江特大橋。

  近年來,山南市始終牽住項目建設的「牛鼻子」,謀劃建設了一批重大項目。從市區到各縣,一個個重大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雅礱大地處處可見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

  邊境群眾走上小康路

  「沒想到,習近平總書記這麼快就給我們回信了!」2017年10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玉麥鄉群眾回信,增強了山南市各族群眾邁步小康路的信心和決心。

  「做神聖國土守護者、幸福家園建設者」。3年來,山南市各族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像格桑花一樣紮根雪域邊陲,奮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建設小康社會。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原先居住在曲松縣瓊嘎村的索朗多吉,2017年12月搬到共康村——莫熱壩易地扶貧搬遷點。如今,共有369戶1296人在這裡生活,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48戶842人。「過去住的是土坯房,交通不便,去一趟村委會得走4個小時。新家就不一樣了,房子是樓房,道路是水泥路。附近打工也方便,不離鄉不離土、就近就便就能增加收入。」對易地搬遷後的生活,索朗多吉很是滿意。

  去年,山南市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貧困發生率從19.3%降至零。

  在奮力脫貧攻堅的同時,山南市大力推進守邊固邊富邊強邊。截至目前,山南市規劃建設的96個邊境小康村已完工80個,其餘16個將於明年上半年全部建成。

  「幸福的家園,我們建設,讓歡樂的歌聲,迴蕩在玉麥的山川……」歌曲《玉麥,我的家鄉》唱出了邊境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守護神聖國土、建設幸福家園的信心和決心,同時也反映了在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下,邊境鄉村發生的巨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給我們回信後,黨和政府帶領我們加快邊境小康村建設。如今的玉麥,家家戶戶住樓房,公路修到了家門口。玉麥不再偏僻,和祖國聯繫更緊密,離現代化更近了。」時代楷模、玉麥村村委監督委員會主任卓嘎高興地說。

  幸福指數實現新提升

  「十三五」時期,山南市人均預期壽命從67歲提高到70.6歲,全市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學校實施了供暖供氧工程……數字反映了山南市的發展變化,也折射了山南市各族群眾幸福指數進一步提升。

  山南市實現了從沒有「三甲」醫院到擁有兩家「三甲」醫院的轉變。今年68歲的山南市退休幹部卓嘎拉姆告訴記者:「過去,大家一有病就去拉薩或內地去看。自從山南市人民醫院和山南市藏醫醫院成為『三甲』醫院後,大家有病都在山南看了。」

  健康衛生事業快速發展,既方便了群眾,更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卓嘎拉姆說:「以前,去成都看一次病,僅路費就要花四五千元,加上吃、住等花銷,那就更多了。現在,在市裡看病就能把這些費用省下來,大大減輕了我們老百姓的經濟負擔。」

  「過去,沒考上內地西藏班,就感覺沒有希望考一所好大學。」山南市第一高級中學學生洛桑頓珠說,「援藏老師來了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們不僅教得認真,方法也多,很多以前不懂、不會的,經他們一講很多都會了。有時,和考上內地西藏班的同學交流,一些知識點他們不會,我們早掌握了,內心還有些竊喜呢。」

  「綠水青山,美好家園」讓人們對美好生活充滿了希望。「十三五」時期,在原有基礎上,山南市大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加快推進雅魯藏布江中遊「百裡生態走廊」建設,堅持每年開展「萬人萬畝」義務植樹活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如今的山南,把習近平總書記「加強民族團結,建設美麗西藏」的重要指示落到了實處,成為西藏唯一的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擁有自治區級生態縣7個、鄉(鎮)73個、村(居)518個。如今,開車從澤貢高等級公路經過,人們都會為公路兩側的「綠色長廊」而讚嘆不已。平均寬1800多米、長160多公裡、面積達45萬畝的「綠色長廊」,讓雅魯藏布江披上了「綠衣」。

  醫療、教育、美麗家園建設等民生領域的大幅改善,讓山南人民對「十四五」和未來生活充滿了希望。「我相信,今後我們的生活水平會越來越高,日子也會越過越美。」卓嘎拉姆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註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十三五」以來山南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履鏗鏘踏歌行
    5年來,山南市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完善基礎、產業立市、統籌城鄉、新區引領」經濟工作思路,奮力推進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大局持續穩定、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可喜局面。
  • 【經驗】陝西榆林:精準施策戰貧困 步履鏗鏘奔小康
    【經驗】陝西榆林:精準施策戰貧困 步履鏗鏘奔小康 2020-12-10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市委四屆六次全會解讀 | 步履鏗鏘 邁向小康
    市委四屆六次全會解讀 | 步履鏗鏘 邁向小康 2020-05-15 04: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聯播+丨收官之年 感受習近平扶貧足跡中的真情_頭條_中國西藏網
    面臨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貧困群眾,用行動踐行莊嚴承諾,田間地頭、扶貧車間、村民家中……處處留下總書記的扶貧足跡。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總書記在收官之年帶領大家努力克服疫情影響,攻堅克難,凝心聚力打贏脫貧攻堅戰。央視網《聯播+》特梳理總書記今年的扶貧足跡,與您一同感受人民領袖的扶貧真情。
  • 「新」火燎原步履鏗鏘———看萬安如何打好脫貧攻堅戰
    近年來,萬安緊緊瞄準脫貧摘帽的工作目標,下足「繡花」功夫,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留下了鏗鏘足跡。目前,該縣61個「十三五」貧困村已退出51個,剩下10個貧困村計劃於今年全部退出;未脫貧人口為1142戶2615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99%。
  • 西南民族大學:多措並舉唱響教育扶貧奮進曲_扶貧_中國西藏網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長期以來,西南民族大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揮高校專業優勢,以科技扶貧、智力扶貧為主要抓手,多措並舉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摸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教育扶貧路,榮獲「2019年度全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 【龍泉市】步履鏗鏘震乾坤 鬥志昂揚青春色
    col1229267355/index.html工作動態/col/col1229288613/index.html 【龍泉市】步履鏗鏘震乾坤
  • 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步履鏗鏘踏歌行
    從粗放發展、遍地開花,到規範運行、注重環保和科技創新的高端發展,有著「中國鈣都」之稱的交城縣在新型肥料產業發展中闖出了新路,迎來新的發展期。
  • 西南民族大學:唱響教育扶貧奮進曲_教育_中國西藏網
    圖片由西南民族大學提供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長期以來,西南民族大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發揮高校專業優勢,以科技扶貧、智力扶貧為主要抓手,多措並舉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摸索出一條具有特色的教育扶貧路,榮獲「2019年度全省高校定點扶貧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稱號。
  • 【獨龍江生態扶貧】獨龍江:在綠水青山中孕育脫貧致富希望
    ▎【鏗鏘步履踏歌行】改革開放40年怒江州經濟社會發展綜述  怒江峽谷生態文明建設與脫貧攻堅齊頭並進,全州森林覆蓋率達75.31%,綠色香料、特色林果等綠色生態產業面積超過350萬畝,從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大批生態護林員、地質災害監測員、河道管理員,投身到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行列
  • 聚「民力」把「富脈」 力促窮村換新顏_扶貧_中國西藏網
    西藏職業技術學院駐日喀則市定日縣扎西宗鄉雲加村工作隊緊緊圍繞黨中央對扶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探索創新機制,積極對幫扶村進行「輸血」,逐步形成「造血」機制。  雲加村海拔4300米,距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定日縣城60公裡,屬於半農半牧村,全村65戶共319人。一直以來,雲加村經濟來源單一,主要依靠農牧業收入和農牧民零星務工收入,大部分村民的生活較為拮据。
  • 改革開放步履鏗鏘 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添油加力」
    一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經濟邁出重要步伐,一項項有力改革紮實推進,一項項開放之舉落地有聲,書寫出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新華章。而作為「四個堅持」之一,改革開放無疑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所在。  以全面深化改革破障礙,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加充沛。
  • 法治中國 步履鏗鏘
    陳 晨攝(人民視覺)四川渠縣人民法院法官在李馥鎮鳳凰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開展法律宣傳。鄧良奎攝(人民視覺)黑龍江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雞西邊防管理支隊民警在邊境執勤並向國旗敬禮。張方洲攝(人民視覺)普法志願者在重慶萬盛經開區田壩村為苗族群眾講解法律知識。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萬安鎮: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萬安鎮:扶貧路上的「鏗鏘玫瑰」 2020-07-07 19: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通訊:西藏八旬學者傳承梵文步履不停
    中新社拉薩5月20日電 題:西藏八旬學者傳承梵文步履不停  作者 周文元 易雪萍  在拉薩,臨近布達拉宮的一處退休生活區,81歲的西藏知名梵文學者林溫·白瑪格桑正給學生講課,他坐在家中學房的沙發上,左手邊擺著一塊立式黑板。  林溫·白瑪格桑常為學者、僧人、高校師生免費講授梵文。
  • 肇東宋站鎮萬發村駐村工作隊扶貧路上步履鏗鏘
    在肇東宋站鎮萬發村,三人組成的駐村扶貧工作隊不畏艱苦,心繫百姓,用堅定的步伐在鄉間走出了一個個扶貧腳印,幫助貧困戶解決了一個個生活難題,受到群眾的一致好評。一大早,宋站鎮萬發村駐村扶貧工作隊第一書記張立國從單位出發,同其他兩名隊員來到35公裡外的宋站鎮萬發村。
  • 西藏日喀則薩迦縣「五下鄉」走進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
    近日,西藏日喀則薩迦縣委宣傳部聯合縣文旅局、衛健委、科技局、司法局、薩迦鎮團結村工作專班等部門,深入薩迦鎮團結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開展文化、科技、衛生、法律、政策「五下鄉」活動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之「文化進萬家」。
  • 中國寶「藏」|消費扶貧讓西藏農產品俏銷
    (拍攝者:李鑫;海報製作:張宸、旦增努布)  這場橫跨中國東西的「青稞之旅」背後,是一項名為「消費扶貧」的全國性扶貧舉措。新華社記者張汝鋒攝  西藏是「地球第三極」,有著許多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特色產品。但受限於自然地理等客觀條件,藏地物產遇到了產業化水平不高、物流渠道不暢、營銷推廣難等實際問題,品牌不響、銷路不佳、後勁乏力的弊病一直困擾著產業發展。  為貧困地區的農產品尋找銷路是消費扶貧的初衷。
  • 步履鏗鏘,向著強軍目標邁進
    步履鏗鏘今天,這支「火炬」在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點燃。清晨,日出東方。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下,「1945-2015」的巨型標牌屹立在廣場中央。東長安街上,1.2萬名官兵和500多輛戰車綿延2公裡,像一條凝固的鐵流,等待著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的莊嚴時刻。上午10時,天安門廣場,56門禮炮鳴放70響。萬眾矚目中,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 奔向創新高地,長沙步履鏗鏘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居中部第一,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城市前列,78個國家創新型城市測評中創新能力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奔向創新高地,長沙步履鏗鏘其中,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主持的「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項目獲2018年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中國水利水電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長江三峽樞紐工程」項目獲2019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一系列創新故事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