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難民在香港消失

2020-12-17 光明網

在香港消失香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於6月1日零時關閉了。至此,困擾香港25年的越南難民問題劃上了句號。居住在難民營的最後1400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可以申請居港權,融入香港社會。香港特區政府希望就此徹底解決越南難民在港居留的問題。

25年來,香港收容了22萬越南難民和船民,支出費用87億多港元,至今聯合國還拖欠香港11億多港元的難民債務。

根據香港的有關文件,「越南難民」是指1988年6月16日前抵港的人士,以及此後抵港但是經過甄別或者由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署判定為難民身份的越南人;「越南船民」是指1988年6月16日到1998年1月9日到港尋求庇護但被甄別為非難民的越南人。難民營內生活的就是這兩類人。

1975年,一艘丹麥貨輪從海上把3000多名外逃的越南難民運往香港,成為香港難民潮的開端。1979年,英國政府「代表」香港在日內瓦聯合國難民會議上簽署協議,把香港作為「第一收容港」,承諾無條件收容越南難民,從此,在港的越南難民和船民問題成為海內外普遍關注的話題。

從1995年開始,香港開始有秩序地遣返越南難民。1998年1月9日,香港特區政府取消「第一收容港」,將剩餘的1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繼續遣返回國,或者送往第三地,一些難民營也相繼關閉。到今年2月,越南在港難民和船民只剩下1400多人,主要居住在望后石難民營。由於種種原因,這批難民和船民不能返回國家,也不被外國和其它地區接受,因此香港特區政府決定,允許他們申請居港權,成為香港的永久居民。

這1400多人9成以上開始了新生活。在搬離難民營時,他們拿到了搬遷津貼,數額由3950港元至11000多港元不等,特區政府為此支出了310萬港元。

然而,離開難民營,融入香港社會,對這些越南難民和船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生活負擔重的家庭,遲遲不願意離開一向由香港政府免費提供住房、醫療和部分生活費的難民營。要居住、要工作、要生活、還要受教育,都要靠自食其力來維持,這1400多人,多數沒有一技之長,找工作就是一件難事,他們當中只有1/3的適齡人士可以找到工作。

33歲的裴先生說:「一旦成為香港居民,房租、醫藥費都要自己支付,因為香港人都要自食其力。負擔會比在難民營裡大,不過,只要能夠掙到錢,能支付房租和生活費,問題就不大。」裴先生認為,在難民營裡每月只交近千港元的水電費,出去之後,生活費用是增加了,不過工資也可能高一點。他說,以前因為他是難民身份,到外面打工時僱主多壓低他的報酬,每天比香港人少掙200多港元。今後作為香港居民他受到的待遇會好些。

23歲的彭先生,11歲時就和父母弟妹5人偷渡到香港,在難民營生活了14年。他說:「遷出難民營,我也可以負擔生活開支,包括房租和醫療費。」他現在是裝修師傅,手下的一班工人,都是難民營的「營友」。他相信只要肯吃苦,在香港就能闖出一番事業。

也有不少難民擔心,離開難民營後會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1989年到港的黎小姐,在難民營結婚生子,一家三口,主要靠丈夫在外面打散工生活,收入很不穩定。黎小姐說:「能留在香港很好,但是我們擔心,拿到身份證後,要自己找房子住,經濟上承受不了,生活會很困難。」

香港房屋署發言人表示,獲準在香港居留的越南人,身份與港人一樣,符合條件就可申請購買或者租住政府提供的廉價房屋。經濟困難人士,也會獲得社會救濟。另外,在這些難民和船民搬出難民營後,政府每年還要給他們約為1000萬港元的生活補助,這比以往難民營的管理費減少一半。

在5月31日望后石難民營關閉前,大部分越南難民和船民已經陸陸續續搬離,但仍有100多名越南人表示,因為經濟上的困難,不願意搬離難民營。31日下午4時,民安隊與管治難民營的明愛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交接。當晚8時,聯合國駐港難民專員費啟仁先生到場視察。他感謝香港特區政府多年來照顧越南難民,並向難民們發放港人身份證,憑此證他們可以出外謀生。費啟仁說,他相信如果這些越南人以後遇到困難,香港的志願團體和特區政府都會予以援手,協助越南人融入香港社會。

6月1日零時,難民營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關閉儀式。四名香港民安隊和四名聯合國的尼泊爾僱傭兵正步進入難民營交接現場,完成交接工作。隨後閘門掛上關閉告示牌,營內的人士只準出不準進,難民營內的清潔、維修等各項服務也隨即終止。6月1日早晨,香港特區政府對外發布了正式關閉香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的公告。

相關焦點

  • 香港的越南難民問題終結
    中新社香港二月二十二日電(記者蔡先傑)困擾香港四分之一世紀的越南難民問題即將得到徹底解決。根據港府今日推出的「擴大本地收容計劃」,一千四百名滯留香港的越南難民及船民獲發香港身份證,從此正式融入本地社會。  港府將在六周內接受有關人士的居留申請,約三個月內發出所有身份證,而最後一個難民羈留中心將於五月底關閉。
  • 香港如何成越南難民的「收容港」
    電影集中反映越戰結束後越南民眾的曲折命運,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自1975年至2005年,香港共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其中安排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永久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收容港」。為何是香港?
  • 香港如何成為越南難民的「第一收容港」
    自1975年至2005年,香港共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其中安排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永久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收容港」。《投奔怒海》劇照,這是劉德華出演的首部電影為何是香港?
  • 越南狠人往事:那些年,20多萬越南難民湧入香港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香港電影中的越南及越南人的形象往往是負面的,戰亂、犯罪、貧窮,悲情,一色的灰暗基調。為什麼香港拍了這麼多和越南相關的電影,為什麼香港電影中的越南是這種形象?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了解一段往事——從1975年到2000年,超過20萬越南難民湧入香港,這些越南難民對香港社會造成了很大衝擊。
  • 香港如何成為越南難民的「第一收容港」丨壹讀精選
    電影集中反映越戰結束後越南民眾的曲折命運,也反映了香港社會對這一問題的關注。自1975年至2005年,香港共接收了23萬多名越南難民和船民,其中安排14多萬名越南難民移居海外,遣返6.7萬多名越南船民,並永久安置了近1.6萬名越南難民,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一收容港」。
  • 香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中心關閉 - 東方網-國際新聞
    東方網7月18日消息:隨著香港特區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的一聲哨響,昨天下午四點四十分,位於望后石越南難民營三十九號樓轟然倒塌。香港最後一個難民中心關閉,困擾香港二十五年的越南難民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何紀源可能是越南難民中最小的一個,剛剛滿月的他,昨天在媽媽楊小娟的懷抱裡,接受了香港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頒發的紀念品。他的一家已於今年三月二十三日離開難民營,獲得香港的居留權。
  • 香港特區重拳打擊假難民 首度包機遣返68名越南人
    海外網12月3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入境處再出招打擊假難民,自2014年實施免遣返聲請統一審核機制以來,12月28日首度安排包機,大規模遣返68名越南籍非法入境者回河內,其中34人為免遣返申請人。入境處安排包機遣返68名越南人據香港《東方日報》30日消息,本次的遣返行動,入境處策劃約半年,68名被遣返的越南非法入境者均屬自願遣返
  • 視聽丨殺戮旗兵:香港電影中艱難求生的在港越南戰爭難民
    這個角色的大獲成功,除了不苟言笑卻身懷絕技的設定,其前越南特種部隊上尉的神秘身份同樣是重要因素。何以越軍上尉成為難民,又混跡香港黑幫?龍五這個形象折射出越南難民和香港這座城市數十年的恩恩怨怨,不少細節值得勾沉索隱。
  • 越南戰爭後,150萬越南難民,逃到哪裡?
    01越南戰爭的影響這一場戰爭結束以後,給越南本國帶去了不少消極的影響,越南誕生了多達一百萬的寡婦,二十萬的殘疾人,以及超過一百五十萬的難民03戰爭留下的越南難民去向何方長期的戰爭,讓越南誕生了多達150萬的難民。
  • 越南戰爭後,150萬越南難民,逃到哪裡?
    讓越南誕生了多達150萬的難民。再加上戰後,越南出現了一次種族大清洗活動,在此期間還有不少華人被趕出越南。種族清洗活動使得這些難民在越南難以生存下去。他們為了活命,他們必須連夜出逃越南。而這些越南的難民選擇的一個逃難點便是香港。
  • 越南難民及其後裔 | 艾林在越南 - 001
    拍攝於越南美奈。青綠色的小漁船每天出海打撈各種魚、蝦、蟹。當地海鮮價格極廉。在1975年到1995年的二十年間,越南難民達到了兩百萬之多。這是如今一個中國地級市的人口規模。香港作為第一收容港,承接了二十三萬越南難民。對於彈丸之地的香港,後期引發的社會問題可以想像。
  • 1990年,香港越南難民營 ​
    1975年4月越戰結束,不少越南人紛紛逃亡。首批進入香港的難民為數3,743人,他們於1975年5月4日隨丹麥註冊貨輪「長春號」抵港(當日英女皇對港展開首日訪問),全數獲得收容。1987年,不少逃到中國的越南難民因誤信香港非法入境者可獲特赦的傳言而進入香港,而西方國家亦逐漸減少收容到香港的越南人。
  • 70年代打怕香港黑幫,80年代突然消失,10後在加拿大血洗越南黑幫
    他們都是在大陸各地受過窮、挨過餓的難民;部分人因為受不了貧窮和飢餓,最後獨自一個人走上了犯罪道路;對外常對人自言說自己爛命一條,把金錢看得比自己生命還要貴重;大圈仔不僅僅搶在他們的地盤到處打殺,收保護費,還從他們手中搶走剛剛劃分好的賭場。
  • 假難民驟增成負擔 香港拒成「難民港」
    原標題:假難民驟增成負擔 香港拒成「難民港」   正當歐洲備受難民潮困擾之際,香港也面臨假難民湧港問題。這些人主要來自東南亞或南亞,經不法集團偷運至港,假借「難民」之名,來港打黑工或從事非法勾當,不僅成為香港治安毒瘤,同時造成沉重的社會負擔。內地近期已開始與香港聯手打擊不法中介和偷渡者,拒絕讓「東方之珠」淪為「難民港」。
  • 越南難民海上漂流記
    1979年2月,又有一艘載著2000多名越南難民之「天運號」駛入香港,雙方僵持多月,天運號後來擱淺,
  • 英機密文件顯示 柴契爾夫人曾仇視越南難民
    檔案顯示,由於不想接納越南難民,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曾向澳大利亞提出請求,希望澳總理馬爾科姆·弗雷澤能幫助從印度尼西亞或菲律賓購買一個島嶼,用來安置越南難民。但在各方的強烈反對下,該方案最終流產。大多數船隻都出海東行,因為往東240公裡處是繁忙的國際航道,幸運的逃亡者會被貨輪營救,帶往2200公裡遠的香港。也有一些人在馬來西亞、泰國和菲律賓上岸。沒有這麼好運的人則轉乘搖搖晃晃的小船,開始兩周到6個月不等的冒險旅程。調查顯示,這些「船民」時常在南海遭到泰國海盜襲擊,海盜搶走了他們所有的財產,謀殺案和強姦案也屢見不鮮。「越南船民」的困境引發了國際人道危機。
  • 難民營變「槍械庫」香港市民團體請願促嚴打假難民
    (港媒)據了解,香港長期以來飽受難民問題困擾。2017年1月,香港就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風化案」。一名18歲少女於新年前夕在著名旅遊景點蘭桂坊與友人狂飲酒慶祝新年,豈料喝至酩酊大醉,翌日凌晨獨自離開時被一名陌生的南亞男子拖到公廁強姦。而在多年之前,一名來自北京的女大學生在香港旅遊時,在入住的旅館內被一名南亞裔男子強暴。
  • 香港關閉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 - 東方網-國際新聞
    東方網消息:中新社5月30日報導,香港最後一個越南難民營----位於屯門的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將如期在五月底關閉。他說:「望后石越南難民中心將於星期三(5月31日)午夜關閉,而中心的管理單位隨即亦會停止運作。」湯顯明呼籲現仍留在中心的越南人在5月31日午夜之前自願遷離。事實上,七百多名越南人已在過去的三個月內自行找到居所並已融入香港社會。
  • 越南統一後迫害華僑,20萬人逃往香港,徐克和呂良偉都出生在越南
    大量的越南人乘船逃離,為接納這些難民,英國政府將香港列為為第一收容港,允許越南人在香港臨時避難,再有國際社會進行甄別,然後決定去留。    逃離越南的船民  從越南統一的1975年到2005年,香港一共接受了超過20萬滯留越南人,為安置這些越南人的生活,香港政府花費巨大,聯合國難民署欠香港的
  • 靠偷渡圓「香港夢」的在港越南人,為何熱衷於亂港活動?
    也有些近十幾年新偷渡的抵港者,以難民身份持「行街紙」生活在香港。越南難民的前世今生1975年5月4日,一艘搭載3000多名越南難民的丹麥船隻「長春號」抵達香港,當天正值英國女王攜菲利普親王訪問香港。為了營造良好形象和氣氛,港英政府接收了全部難民,由此拉開了越南難民湧入香港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