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發前在徐州火車站前合影。圖片由周長順提供
近日,周長順、吳承棣、朱紅梅三位騎友踏上了前往上海的列車,第二天清晨8點35分,他們將乘機前往臺北桃園機場。在那裡,三位騎友將和此前託運的自行車會合,展開為期12天、行程1200公裡的臺灣島環島騎遊,用自行車輪記錄下一段騎遊記憶。
一年前就準備好了
今年61歲的周長順是這次環臺灣島騎遊的發起者,也是一位資深騎友。2011年退休前,心在路上的他,只能趕上雙休日、小長假簡單玩一玩;退休後,他成為徐州騎遊總隊的一員,真正開始了神往已久的騎遊之旅。只要有空,他每年都會花兩三個月時間騎遊在路上。考慮到年齡在增長,體能會減退,所以周長順選擇先遠後近的策略,先選擇路程遠、難度大的線路騎遊,以後再騎遊短途線路。
2012年,退休不久的周長順第一次長途騎遊,就選擇了青藏線,用時21天從青海省會西寧市經格爾木市騎遊到拉薩,全程1960多公裡;2013年,周長順用時32天,沿滇藏線騎遊進藏從雲南昆明一路西行,騎行2300多公裡;2014年,周長順第三次進藏騎遊,從成都出發沿川藏線前往拉薩,用時32天,騎遊裡程2160多公裡。走不同的路,看不一樣的景,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說起這幾年玩騎遊的感想和收穫,周長順為自己總結了一句真諦「歷千辛萬苦有其樂,賞風光無限醉其中。」下一步,周長順說計劃在完成環臺灣島騎遊後,今年六月份騎行一次新藏線,那是他的下一個夢想。
去臺灣島環島騎行,是周長順很早之前的一個想法,準備得很充分。他說:「行程計劃和路書一年前就準備好了,經過很多次修改,根據臺灣當地騎友們的經驗介紹,參考溫度、天氣、風力等因素,這個季節環臺灣島騎遊是比較合適的時間段。」在周長順完成的路書裡,從出發的第一天開始,每天騎行多少公裡、基本路況,沿途會遊覽到哪些地方,夜晚在哪吃飯、住宿,沿途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特色美食,都做好了細緻規劃和準備。
3位車友一拍即合
吳承棣退休前在礦上工作,今年67歲。年輕時就喜歡遊玩的他,直到2007年退休時才開始自己的騎遊之旅,十年的騎遊感受,吳承棣只用了兩個字就概括了:才好!「我不喜歡跟旅行團,時間、地點都受拘束,還是騎遊比較自在,玩的隨意,還可以鍛鍊身體。」玩騎遊十年,吳承棣騎著自行車幾乎走遍大江南北,他騎車到過北極村漠河,重走過長徵路,完整騎行104國道(京福線)。2014年底,他和另外7位徐州騎友還歷時倆個多月騎遊東南亞四國,行程8000多公裡。「到目前來說,我除了新疆、海南和臺灣沒有去騎遊過,別的地方都去過了。所以這次老周(周長順)找我,說有環臺灣島騎遊的計劃,這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所以我倆一拍即合。除了環島騎遊,我還特別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一看,那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
朱紅梅是這次環臺灣島騎遊的三人中年齡最小的,30歲的她此前只有一次遠途騎遊經歷,那是2014年7月和周長順一起騎行川藏線。不過,作為背包客,朱紅梅還是位經驗豐富的獨行俠,她經常自己一個人背著行囊到外地去走走轉轉,很自由,感覺很好。說起那次川藏線騎遊經歷,朱紅梅說,出發前很興奮,出發沒多久感覺很痛快,接下來就是很辛苦,再後來就以苦為樂了。
「我是做財務工作的,大部分工作時間都待在辦公室裡,每天面對表格、數字、材料。用句很火的話說,『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所以,周長順老師來找我幫忙列印路書時,早有打算的我就決定參加這次環島騎行了。」朱紅梅說,周長順、吳承棣兩位都很有騎遊經驗,也有很好的體能,自己目標很簡單:完成環島騎行。
準備很充分,路書很細緻,不過對於行程中未知的困難,3位車友相互籤署了免責協議,互相之間不擔責,出了問題個人承擔。「安全問題是頭等大事,所以我們在路上也會有很多要求,開心出門、安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