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沙6月28日電題:長沙:一座中國城市的非洲情緣
新華社記者劉良恆、王松宇
26日晚,湖南長沙,湘江波光瀲灩,橘子洲燈火點點。
21時,音樂響起,火樹銀花般的絢麗焰火在夜空中競相綻放,驚豔了在江畔杜甫江閣觀景的數百名中非嘉賓。當晚,為迎接27日開幕的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主題為「結伴而行·築夢未來」的焰火表演在長沙橘子洲頭精彩上演。
長沙是「中國花炮之鄉」,屬於長沙管轄的小城瀏陽更是因為花炮產業發達、花炮文化深厚而享譽中外。瀏陽市煙花爆竹產業發展中心幹部黃玲說,「我們做了精心準備,希望通過這場焰火表演,讓非洲朋友感受到長沙的熱情。」
在中非交往中,長沙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1982年8月,長沙「牽手」相隔萬裡的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雙方結為友好城市。這是中國和非洲第一對正式締約的友好城市。
長沙市檔案館還珍藏著長沙與布拉柴維爾結為友好城市的相關檔案。據記載,1982年8月7日至22日,時任長沙市代市長的熊清泉一行5人,應邀對剛果(布)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訪問,期間與布拉柴維爾市長埃姆昂格進行了會談,籤署了協議,還應邀參加了剛果(布)國慶招待酒會。
30多年來,長沙與布拉柴維爾的「友誼之樹」長青。「2017湖南—非洲地方產業合作對接會」期間,布拉柴維爾市長克裡斯蒂安·羅熱·奧康巴率領的代表團一行,參觀考察了長沙的一些企業工廠,還與長沙官員進行了深入交流,雙方都表示希望推進產能、文教、衛生等領域的深度合作。
從布拉柴維爾開始,如今長沙的「朋友圈」遍布非洲大陸。2003年4月,長沙與烏幹達恩德培市結為友好城市。此外,在更高層面,長沙所在的湖南省與衣索比亞奧羅米亞州以及南非北開普省,也相繼籤署了友好州省協議。
得益于堅實的友誼基礎,長沙與非洲各國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長沙市商務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長沙與非洲外貿進出口額達到7.3億美元,同比增長90.5%。
在位於長沙嶽麓區的湖南-非洲企業合作中心,肯亞青年凱文經營著一家貿易公司,致力於將肯亞的咖啡、皮革製品出口中國,把中國的機械、電子產品和農業技術帶回國。他特意為公司取名「CONNECT」,意為「連接」。
「貿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在我的國家,農業生產比較落後,很多人不知道使用農業機械,但中國在這方面很先進。」凱文說,他希望自己成為雙方連接合作的「橋梁」。
在首屆中非經貿博覽會舉辦前夕,中國南方航空開通長沙第一條直飛非洲定期航線——長沙—奈洛比航線。這條連接凱文家鄉和長沙的航線,單程飛行時間只要11小時30分鐘左右,首航航班客座率超90%,目前市場反應良好。
近年來,受益於「一帶一路」倡議,大批總部設在長沙的企業開始了新一輪的海外市場開拓。在農業及工程建設援助項目的帶動下,隆平高科、中聯重科、三一重工、遠大住工、袁氏農業等企業產品和技術,成功進入非洲市場。
「乘著中非經貿博覽會東風,長沙與非洲的交往前景將越來越廣闊。」湖南大學金融與統計學院副教授胡榮才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