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故宮吃火鍋?「御膳」從來不好吃!

2021-01-13 豪蝦傳蔣毅

最近這幾天,故宮開火鍋店的新聞在業界譁然,很多餐飲同行都表示要去吃體驗一下,嘗一嘗在皇宮吃火鍋是什麼感覺,因此,故宮裡這家火鍋店應該不缺生意,但站在純餐飲的角度,我覺得大家期望值還是不要太高,不是說景區餐飲的問題,而是整個「御膳」這個概念,我覺得都有問題。

北京有很多小吃都打著宮廷小吃的名號,比如豌豆黃之類的,但老實說,並不太好吃,相同的道理,一些打著「御膳」旗號的餐廳,我慕名而去,結果也全都是失望而歸,多次經歷這種「上當」的感覺後,我開始不再相信這種打著皇家旗號的東西,甚至連帶滿漢全席都覺得不靠譜。

滿漢全席,文化價值蓋過了美食屬性。

為了尋求答案,我還專門花了一些功夫去了解皇帝的飲食,結果了解完以後,我對 「御膳」相關的東西徹底失去興趣,有朋友可能就好奇了,我都沒吃過御膳房的佳餚,有什麼資格說那些菜品不好吃?我當然有自己的理由,這也就是今晚這篇日誌的主要內容。

皇帝作為九五之尊,在吃上面有專門的一大群人伺候,這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事實,從食材角度,皇帝確實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可以吃得起最頂級的食材,但好的食材,不代表就一定有好的味道,背後的道理是什麼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01

食品安全問題

皇帝的進食有很高的安全標準,據說入口的每一碗菜,都有太監先試吃,而且還要帶銀針試探是否有毒,這反應出的現實要求就是,在皇宮裡面做菜,皇帝的身體健康和安全是第一位的,其他都得往後靠,因此,在烹飪技法上,大多菜品可能都追求食材原味,而不會放太多調味品(假設有的話)。

試毒效果未見得好,但程序繁瑣是免不了

看到這裡,喜歡抬槓的朋友可能就要開始忍不住反駁我了,說只要食材好,哪怕是不放任何調味料,味道也可以很好,比如粵菜,就是典型的代表,嘿嘿,大家別急,這個道理我當然懂,而且我也認同這樣的說法,但我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也就是御膳不會好吃,為什麼?那就是因為第二個原因。

02

進食時間問題

但凡吃貨都知道,在美食上,有一句話很流行,那就是「一熱抵三鮮」,意思是熱氣騰騰的菜品才最美味,一旦菜品涼下來,再好吃的美食,都會大打折扣,如果你剛好認同這句話,那麼再了解一下皇帝的進食流程,就會徹底同意我說御膳不好吃的觀點。

皇帝吃飯分為固定時間和非固定時間,固定時間情況下,從皇帝準備好吃飯,太監一道一道指令的傳遞到御膳房,等御膳房做好以後,再一道菜一道菜的通過層層太監傳遞到皇帝面前,中間還要經歷多次盤查,上桌以後還要先等太監試完安全沒問題後,皇帝才能開始吃,這時,可能已經一絲熱氣都沒有了。

皇帝吃多了冷盤,臉上笑嘻嘻,心中……

如果遇到非固定時間,也就是皇帝突然想吃什麼東西了,那御膳房也必須要立即準備,大家心想這下總是熱的了吧?但現實恰好相反,如果皇帝突然想吃東西,而御膳房做不出來的話,會面臨嚴重的後果,為了預防這樣的後果,御膳房每天會提前做一些東西備那兒,一遇到臨時情況,就可以稍微加熱就上菜。

所以,皇帝進膳不管是固定時間,還是非固定時間,等御膳房的菜品送到皇帝面前,因為時間問題,都不可能有什麼好的味道了,喜歡抬槓的朋友又找到一個槓點:才冷了不好吃,不能怪味道不好,是時間的原因,而不是技術的原因,哎,我還就覺得不只是時間的問題,技術也有問題,請看我第三個原因。

03

廚藝技術問題

廚師的烹飪技術要想精湛,有兩個前提條件,其一是廚師本身有很強的上進心,有提升自身廚藝的內驅力;其二是多出門交流學習,博取眾家之長,才能彌補自身之短,所以,優秀的廚師,一般都是視野開闊,擅長交流,而且能從菜品烹飪中找到職業榮譽感,但遺憾的是,御廚兩者都不具備。

在皇宮做菜,你廚藝在精湛,做出的菜品味道再好,因為第二個方面的原因(時間),皇帝都吃不出什麼好壞來,自然的也就得不到任何的誇獎和稱道,所以,御膳房做菜,幾乎沒有什麼職業榮譽感,這還好,畢竟很多人不太在乎職業榮譽,但更嚴重的是第二方面。

也就是缺乏同行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在皇宮做菜,剛進去還好,好歹有進去前的一些思路和想法,一旦在御膳房待久了,其道理就和在食堂做大鍋飯差不多,做的時間越久,味道反而越是難吃,因為沒有競爭和壓力情況下,根本不需要在這上面花心思,每天當成既定任務完成就算交差。

因此,可能有部分御廚很厲害,但絕大多數所謂的御廚,在我眼裡,和農村那些走街串巷的宴席師傅差不多,甚至還不如這些九大碗師傅,畢竟他們還存在競爭,需要把味道做好才能有可持續的生意,而皇宮完全不存在競爭,御廚也不具備從皇帝那裡直接拿到好處和獎賞的可能,所以,不太可能有好的廚藝。

基於上述三方面原因,哪怕我沒吃過御膳房的東西,但我有理由認為御膳房的東西不會有多好吃,那些打著「御膳」的餐廳,去體驗一下場景沒問題,但要說去品嘗味道,還是算了,事實上,根據末代皇帝溥儀的回憶錄記載,清朝歷代,御膳房的美食都是形式主義的走過程,皇帝基本不吃,而選擇嬪妃的小灶菜,背後的原因驚奇的一致,那就是他們都認為御膳房的東西:

太難吃了!

——作者蔣毅:豪蝦傳創始人,四川滷煮龍蝦創始人;國內首家餐飲小老闆社群【豪俠匯】創始人;從事餐飲近10年,16年作為川派龍蝦代表,受邀參加湖南衛視《天天向上》!

相關焦點

  • 故宮開了火鍋店,想在故宮吃一頓「菊花火鍋」,是御膳房的味道
    本文由大偉帶你吃美食獨家發布。故宮開了火鍋店,我想在故宮吃一頓「菊花火鍋」, 是御膳房的味道。故宮成為2019年的熱門話題,無論你是否去過,都能說出一些關於他的故事,而前段時間的元宵節,更是讓故宮變成了流量之地,擠破頭也要去看故宮的夜景,不光是要看夜景,也要看雪景,但是搶票十分的難,小編要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故宮開了一家火鍋店,不用門票也能吃到。
  • 故宮開火鍋店了,看菜單像接「聖旨」,網友:「御膳房」的味道!
    這家餐廳就位於故宮博物院到附近餐廳的裝修特別古色古香,一看就是中國風特色,而且餐廳的菜單跟我們平時吃火鍋用到的菜單一點都不一樣,聖旨菜單這個點子非常有創意,就像是現代跟古代完美的融合一樣,得到了顧客的一致好評。故宮開火鍋店了,看菜單像接「聖旨」,網友:「御膳房」的味道!
  • 故宮火鍋店,「聖旨」當菜單,鍋底128,網友:體驗了一次御膳房
    故宮火鍋店,「聖旨」當菜單,鍋底128,網友:體驗了一次御膳房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之一。當然只要故宮有什麼動靜都是備受關注的,曾經就推出過咖啡店,就引起了很多中國人的關注,但是近日故宮卻推出了火鍋店,相信很多吃貨都是非常的期待,想像著如果能在逛完故宮的時候,來吃一頓火鍋,也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這家火鍋的餐廳就位於故宮博物館神武門東側的長房,在古代這裡可是紫金城侍衛住的地方,距離現在已經有250年的歷史。可以在吃火鍋的同時,也可以目睹一下故宮的風景。
  • 故宮風火鍋空降杭城,沉浸式服務,秒變王爺福晉
    最近幾年,凡是和故宮有關的題材,無一例外的都會大熱,以宮廷美食為主題的綜藝節目《我在故宮做廚師》,更讓無數吃貨恨不得立刻穿越百年,享受清宮美食。現在,杭州的吃貨們終於美夢成真。杭州首家獲得《我在宮裡做廚師》,以及清宮造辦處授權的官方沉浸式宮廷御膳火鍋體驗店——我在宮裡做廚師奉旨涮鍋,在嘉裡中心開業啦!
  • 去故宮吃個火鍋嗎?故宮裡開了火鍋店,菜單就像聖旨,有點意思!
    去故宮吃個火鍋嗎?故宮裡開了火鍋店,菜單就像聖旨,有點意思!前段時間朋友和我說,要去故宮一起吃個火鍋嗎?我以為他是在開玩笑,但是這是真的!因為故宮裡真的開了一家火鍋店。在大年初一,故宮奉旨開業,在神武門東側的角樓餐廳,開了一家火鍋店。這家火鍋店賣的是慈禧太后最愛的萬壽菊花鍋,雞湯加上菊花,美味又美容。故宮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古時候的皇宮,是皇帝居住的地方。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故宮成為了國民的博物館,裡面很多人地方還是保留了原有的樣子提供遊客觀賞。
  • 古代御膳房的飯真的很好吃嗎?
    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提到「 御膳房 」 就不免讓人聯想到技術高超大廚、珍貴美味的食材(如:燕窩、魚翅、熊掌、猩唇、駝峰)…讓人垂涎三尺~然而,歷史上真正的御膳真的有那麼好吃嗎?等皇帝坐好時一個太監大喊:「打碗蓋」後,皇帝便開始吃飯有時,會出現一些意外情況,如皇帝的傳膳時間提早了,皇帝也不會耐心的等下去,等久了怪罪下來就可能會被砍腦袋,所以御膳房的人只能讓菜等人,不能讓人等菜。
  • 故宮停止供應火鍋,但第一批去吃火鍋的人已氣哭在宮裡
    熱鬧了大半個月,故宮突然宣布停止供應火鍋。前段時間,一張在支起桌子在故宮吃火鍋的動圖,刷爆了朋友圈。故宮文化加持,餐廳很快就成了北京新晉打卡聖地。據悉,開業以來餐廳就一直處於爆滿狀態,店裡在晚上5點半後才供應火鍋,一直營業到22:00,但不少為火鍋而來的食客下午就在門口排起長隊。然而,對於故宮火鍋,消費者評價不一。
  • 御膳好看也好吃?
    吃飯也要規範化制度化而拒絕隨意,不在能吃下多少而在於排場,無非是彰顯皇朝物阜民豐的食禮。李寶臣  清宮御膳房分內外,內御膳房只服務於皇帝一人。齊如山《清宮史話》講,內御膳房每日做飯都是按點提前做好,「盛於黃砂碗之內蓋好,然後都擺於一大鐵板之上,板下有炭火,上邊再蓋一鐵板,板上仍生炭火,如此則上下都是火,碗中永是沸度,永遠撲哧撲哧冒泡。
  • 古代火鍋「味道長」 陶淵明發明菊花火鍋
    在我們吃火鍋這兩三千年的歷史上,湧現了不少吃貨,比如,愛吃鴛鴦火鍋的西漢人劉非,發明了菊花火鍋的陶淵明,為涮羊肉火鍋命名的忽必烈,相傳首創了「風羊火鍋」的朱元璋,不過,最愛吃火鍋的「好吃嘴」應該非乾隆莫屬,有史料記載,他曾創下一個月吃了23種、66次火鍋的記錄,還舉辦了550桌火鍋的「壩壩宴」。
  • 甄嬛傳:華妃和甄嬛為什麼都嫌棄御膳房的吃食?
    而華妃小廚房裡的吃食是甄嬛傳中公認最美味的。乾隆十三年時,將茶房、膳房合併為"御茶膳房" 故宮內的御膳房有兩處:一處是在景運門外,叫"外御膳房
  • 打破你對御膳的幻想:清代御膳又費錢,還不怎麼好吃
    說起御膳,很多人都會覺得非常高大上,皇室有錢,所以能吃到各種美味。御膳的確貴,但味道不一定好,而且吃起來也不舒服。御膳很奢侈清代從乾隆開始,御膳變得非常鋪張浪費。皇帝和皇太后每頓飯108道菜,皇后96道,皇貴妃64道,並且宮裡的盤碗比外邊的大,所盛的食物自然就比較多。
  • 北京著名景區附近美食推薦 去故宮頤和園不得不吃的美食
    故宮  小編每年都要去一次故宮故地重遊,流連在雄偉的宮殿、高聳的松柏、山石亭閣間,感受它的莊嚴絢麗,最愛的還是那股浩然不可侵犯的威嚴正氣。河沿肉餅  老北京一周去三次都不夠的店,每天都是從巷口排隊到巷尾。
  • 3700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的鴛鴦火鍋……
    沒錯,火鍋!老北京銅鍋涮肉、川渝紅油高湯火鍋、粵系沙茶火鍋、雲貴菌菇火鍋、江浙菊花暖鍋...都是極好極好的~可是你知道,古人是怎麼吃火鍋的嗎?(搓搓手,又可以聊好吃的啦)火鍋,是以鍋為器具,以熱源燒鍋,以水或湯燒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
  • 乾貨——您有一份故宮「御膳」指南待領
    本端融媒體記者 談冕 文/圖3月4日開始,鑑於觀眾反映餐廳排隊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故宮角樓餐廳宣布停止供應火鍋,並將在近期內調整,增加飲品和快餐種類。遍尋餐廳不得,抬眼只餘看不到盡頭的宮牆……不用擔心,筆者這就帶你去宮裡吃遍御膳!概述故宮內目前共有4間餐廳——1間「冰窖餐廳」,3間「故宮餐廳」,均勻分布在中軸線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便於遊客就近選擇;各具特色,滿足遊客多樣用餐需求。
  • 御膳房糕點來了!一起品嘗「舌尖上的故宮」
    (原標題:御膳房糕點來了!一起品嘗「舌尖上的故宮」) 熱愛美食的人,去到故宮總想找一找御膳房,看看皇上的廚房到底是什麼樣子。近日,故宮食品宣布「朕的心意」旗艦店入駐天貓,開始獨家首發「清代古方膳食」。
  • 甄嬛傳:華妃和甄嬛為什麼偏愛自己的小廚房,而嫌棄御膳房的吃食
    而華妃小廚房裡的吃食是甄嬛傳中公認最美味的。之前華妃視沈眉莊為眼中釘,將沈眉莊半夜叫到翊坤宮抄寫帳本,沈眉莊回程時卻被華妃派人推入水中。皇上來看沈眉莊,卻不想,華妃有備而來,跟皇上說她那邊的小廚房做了美味的東阿阿膠桂圓羹,現在太晚了,不如去她那裡用一些。
  • 一年吃200多頓火鍋是什麼體驗?這位皇帝,是火鍋的「超級粉絲」
    雖然在這個階段,煮出來的肉沒有調味也沒有去腥,但仍然是貴族才能吃到的東西。 現代人更是把火鍋當成家常,重慶人幾乎一周要吃三四次火鍋,成為名副其實的「火鍋之都」。
  • 明代御膳特點,御宴桌上陳列民間粗食,變成祖宗家法的一部分
    在中國飲食史上,明代之前的元代與之後的清代,其御膳均有民族特色,而明代若說有其特點的話,可能就是有平民吃的普通菜吧!推測起來,應該是明太祖怕子孫不知民間疾苦,故在御膳中排定民間粗食,要他們嘗嘗普通百姓吃的東西,於是變成祖宗家法的一部分。
  • 故宮開火鍋店!看完菜單卻有網友唱起:宮廷玉液酒,180一杯…
    據@央視新聞 報導,大年初一,故宮開了一家火鍋店——故宮角樓餐廳。 慈禧同款「萬壽菊花鍋」,網友翻牌推薦top1 中國青年報(ID:zqbcyol)在該美食點評網站了解到,因為故宮不能使用明火,所以餐廳用的都是電磁爐,但店內有不少與故宮文化有關的特色
  • 故宮上新火鍋店,應該點哪種鍋?急赤白臉吃一頓要多少錢?
    近些年來,故宮在單霽祥館長的創新下,不斷上新多種「爆款」文創產品,收穫了大批粉絲。故宮口紅,皇帝卡通形象,「朕知道了」文具等等,2019年元宵節的首次晚間開放,讓國人感受在故宮逛燈遊園的樂趣。在故宮吃火鍋,體驗皇家飲食文化,應該是很合國人的口味的,要不然也不能在開業以來餐廳就一直處於爆滿狀態。不過,要想吃火鍋只能現場搶號,一晚只有30鍋,來晚了可就搶不到了。店內主打慈禧同款鍋底——「萬壽菊花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