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賦予各級黨委、政府的新命題。圍繞如何破題解題,河北省平鄉縣委、縣政府深入調研、反覆論證,探索實施了以「建好支部院子築根基,建好致富院子促發展,建好幸福院子惠民生」為框架體系的新型鄉村治理模式,以政治建設引領院子,把生產發展融入院子,讓為民服務走進院子,鞏固了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強化了黨組織在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塑造了新時代鄉村黨員幹部的先鋒形象。
近年來,平鄉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基層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明顯、務實有效、群眾認可的鄉村治理新路子。
建好「支部院子」,築牢「橋頭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鬥堡壘。為此,平鄉縣堅持把建好「黨支部院子」這個「家」作為首要任務,把穩鄉村治理之舵。
一是強化「領頭羊」隊伍建設。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村幹部規範化管理的實施方案》,通過規範村黨組織每月組織生活、每季度績效排隊、每半年述職評議,以及主題黨日活動、專題黨課輔導、正反典型教育、「支部書記論壇」,促進村黨組織書記在黨務上有能力、業務上有實績、群眾中有威望。2月份,在全縣農村普遍開展了「阻擊疫情第一線、我是黨員我先上」主題黨日實踐活動,依託智慧黨建平臺開展「網上黨課」3期。
二是實施村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百村示範,村村達標」行動,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水平、整頓後進支部,全縣已建成黨建示範村60個,整頓各類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1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整體質量不斷提升。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村黨支部的感召力,縣委大力推動各級人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先後選拔400餘名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助力鄉村振興,投入1200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黨支部書記基本補貼提高到每月2860元,對年度考核為「優秀」「良好」「稱職」的村「兩委」班子,對分別給予3萬、2萬、1萬元的績效獎勵。
三是加強活動陣地建設。2019年以來,按照「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規範提高一批」的思路,投入資金1300餘萬元,新建村級活動場所13個,對253個村級綜合服務站、智慧黨建平臺和宣傳欄進行統一改造升級,堅持推行「村幹部坐班」和「三冊四盒五檔」等制度,村級陣地實現全面規範提質,辦公服務環境全面改善。
四是創新制度機制建設。探索實行「支部+協會」「黨員+好人」「領導+能人」工作模式,集聚推動鄉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正能量。在全縣253個村(社區)成立「好人協會」,先後評選出1.5萬餘名「平鄉好人」, 通過「好人志願服務」「農村好人榜」等形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扶貧濟困、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公益事業;以「我家有黨員,鄉親向我看」活動為載體,全面開展黨員聯繫農戶、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設崗定責、志願服務等活動,帶動群眾全面參與鄉村治理。全縣5000餘名有幫帶能力的農村黨員發揮自身特長,認領各類崗位6000餘個,結成幫扶對子3000餘個,引導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建好「致富院子」,增添「新動能」
堅持以「支部院子」建設成果檢驗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實現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互補互促。在「黨員+貧困戶」聯繫制度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先富起來的黨員和致富能人利用自身優勢,吸納貧困群眾以入股、就業等形式搞加工、創家業,與貧困群眾共同經營、利益共享,打造形成了一批黨員引領型「致富院子」。
一是整合資源。利用農村閒置院落開展就地就業扶貧,把比較成熟的「家庭手工業」「農村電商」「快遞物流」等扶貧產業資源整合起來,放到農村閒置小院,建成脫貧致富的根據地,讓那些身體病殘或要照看家庭等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就業渠道狹窄的貧困戶和閒散勞力就近就業。截至目前,全縣建成了1129個「脫貧致富院子」,惠及貧困群眾6000餘人,開啟了農村群眾居家掙錢的新模式。
二是規範管理。實行「五個統一」,即院子標識、選定標準、掛牌分區、公示信息、雙項約定統一。對院子統一粉刷外牆,懸掛帶有行業類別的標牌;對院子統一設定門檻,必須至少吸納帶動3名貧困戶就業;對院子統一內部分區識別,按原料、配貨、生產等功能分區掛牌;對院子統一院信息公示,內牆張貼戶主信息、就業貧困人員信息;對院子統一規定要求,實行貧困戶就業、培訓和工資發放三優先,貧困戶也要保證接受服從「致富院子」管理。
三是優先保障。依託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平臺,提供「五項服務」,即生產、幫辦、貸款、信息、技術技能服務。全力保障水、電、氣、網絡通訊等供應,讓「致富院子」生產無憂、不受影響;對院子全程代辦且優先辦理註冊、登記等手續;優先向院子投放政府貼息小額貸款;通過微信、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及時提供生產、生活、政策等各種實用信息;將院子納入全縣培訓計劃,依託扶貧、科技、職教中心等部門進行免費培訓。此外,平鄉縣還依託自行車、童車、電動童車等縣域特色產業,把一些手工生產、模具加工、注塑加工等環節,放到「致富院子」來做,「小院落 」打開了大窗戶,小投入撬動了大力量,小經營助推了大產業,在激活黨員隊伍力量的同時,還吸引了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發現和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也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凝聚了「民心紅利」。
建好「幸福院子」,架好「連心橋」
提高農村群眾保障水平,促進鄉風文明,是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平鄉縣結合「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契機,引導鄉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優黨風、育村風、帶民風」,從關心關愛農村弱勢群體入手,創建「幸福院子」,贏得村民點讚認可,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目前,全縣253個村(社區)黨支部利用閒置院落,按照「就近集中、鄰裡互助、抱團養老、財政保障」模式,縣財政先後投入900餘萬元,打造300餘個農村「幸福小院」,現已有1200餘名農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們入住。
一是保證生活質量。對「幸福院子」硬體建設明確「十五個有」,即,有餐廳、宿舍、活動室、水衝式廁所、電視機、空調、洗衣機等硬體設施、娛樂設施及生活用品,從方方面面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免費吃住、娛樂和休閒,讓老人們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二是明確專人負責。每個「幸福院子」由鄉鎮統一聘任一名專職管理員,通過村民代表推選、鄉鎮審核公示後,籤訂服務合同。管理員由村黨支部全程監督管理,縣財政負責落實每人每月1000元補貼待遇,專職負責「幸福院子」環境衛生、洗衣做飯、日常護理等事務。
三是實行生活用品供給。依託「幸福院子」,縣財政每年列入520餘萬元,由鄉鎮每季度為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香皂、毛巾、洗衣粉、衛生紙、食用油等生活必須品。目前已惠及農村老人25889名。
四是延伸服務功能。把「好人協會」建到「幸福院子」,把手工業加工項目放進「幸福院子」,使「幸福院子」在傳播黨和政府聲音、展示黨員與平鄉好人形象的同時,還能讓老人掙到「零花錢」,充實晚年生活。「幸福院子」創建以來,平鄉縣各級黨員幹部、「平鄉好人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累計到「幸福院子」開展慰問、理髮、健康檢查、義務勞動、孝老敬親等活動1000餘次。「幸福院子」已成為黨的政策「宣傳陣地」、好人志願服務的「風採陣地」、推進新時代文明的「交流陣地」。(作者單位:河北省平鄉縣委組織部)
編輯:劉文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