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點」河北平鄉:「三個院子」開啟鄉村治理新模式

2020-12-05 中國組織人事報

加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時代賦予各級黨委、政府的新命題。圍繞如何破題解題,河北省平鄉縣委、縣政府深入調研、反覆論證,探索實施了以「建好支部院子築根基,建好致富院子促發展,建好幸福院子惠民生」為框架體系的新型鄉村治理模式,以政治建設引領院子,把生產發展融入院子,讓為民服務走進院子,鞏固了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強化了黨組織在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塑造了新時代鄉村黨員幹部的先鋒形象。

近年來,平鄉縣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積極探索鄉村基層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明顯、務實有效、群眾認可的鄉村治理新路子。

建好「支部院子」,築牢「橋頭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貫徹落實黨的扶貧開發工作部署的戰鬥堡壘。為此,平鄉縣堅持把建好「黨支部院子」這個「家」作為首要任務,把穩鄉村治理之舵。

一是強化「領頭羊」隊伍建設。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村幹部規範化管理的實施方案》,通過規範村黨組織每月組織生活、每季度績效排隊、每半年述職評議,以及主題黨日活動、專題黨課輔導、正反典型教育、「支部書記論壇」,促進村黨組織書記在黨務上有能力、業務上有實績、群眾中有威望。2月份,在全縣農村普遍開展了「阻擊疫情第一線、我是黨員我先上」主題黨日實踐活動,依託智慧黨建平臺開展「網上黨課」3期。

二是實施村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百村示範,村村達標」行動,擴大先進支部增量、提升中間支部水平、整頓後進支部,全縣已建成黨建示範村60個,整頓各類軟弱渙散村黨組織21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工作整體質量不斷提升。同時,為進一步提升村黨支部的感召力,縣委大力推動各級人力、財力、物力投向基層,先後選拔400餘名高校畢業生充實到農村助力鄉村振興,投入1200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黨支部書記基本補貼提高到每月2860元,對年度考核為「優秀」「良好」「稱職」的村「兩委」班子,對分別給予3萬、2萬、1萬元的績效獎勵。

三是加強活動陣地建設。2019年以來,按照「新建一批、改擴建一批、規範提高一批」的思路,投入資金1300餘萬元,新建村級活動場所13個,對253個村級綜合服務站、智慧黨建平臺和宣傳欄進行統一改造升級,堅持推行「村幹部坐班」和「三冊四盒五檔」等制度,村級陣地實現全面規範提質,辦公服務環境全面改善。

四是創新制度機制建設。探索實行「支部+協會」「黨員+好人」「領導+能人」工作模式,集聚推動鄉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正能量。在全縣253個村(社區)成立「好人協會」,先後評選出1.5萬餘名「平鄉好人」, 通過「好人志願服務」「農村好人榜」等形式,引導群眾主動參與扶貧濟困、移風易俗、環境衛生等公益事業;以「我家有黨員,鄉親向我看」活動為載體,全面開展黨員聯繫農戶、黨員戶掛牌、承諾踐諾、設崗定責、志願服務等活動,帶動群眾全面參與鄉村治理。全縣5000餘名有幫帶能力的農村黨員發揮自身特長,認領各類崗位6000餘個,結成幫扶對子3000餘個,引導調動群眾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

建好「致富院子」,增添「新動能」

堅持以「支部院子」建設成果檢驗脫貧攻堅工作成效,實現黨建工作與脫貧攻堅互補互促。在「黨員+貧困戶」聯繫制度的基礎上,支持和引導先富起來的黨員和致富能人利用自身優勢,吸納貧困群眾以入股、就業等形式搞加工、創家業,與貧困群眾共同經營、利益共享,打造形成了一批黨員引領型「致富院子」。

一是整合資源。利用農村閒置院落開展就地就業扶貧,把比較成熟的「家庭手工業」「農村電商」「快遞物流」等扶貧產業資源整合起來,放到農村閒置小院,建成脫貧致富的根據地,讓那些身體病殘或要照看家庭等原因不能外出打工、就業渠道狹窄的貧困戶和閒散勞力就近就業。截至目前,全縣建成了1129個「脫貧致富院子」,惠及貧困群眾6000餘人,開啟了農村群眾居家掙錢的新模式。

二是規範管理。實行「五個統一」,即院子標識、選定標準、掛牌分區、公示信息、雙項約定統一。對院子統一粉刷外牆,懸掛帶有行業類別的標牌;對院子統一設定門檻,必須至少吸納帶動3名貧困戶就業;對院子統一內部分區識別,按原料、配貨、生產等功能分區掛牌;對院子統一院信息公示,內牆張貼戶主信息、就業貧困人員信息;對院子統一規定要求,實行貧困戶就業、培訓和工資發放三優先,貧困戶也要保證接受服從「致富院子」管理。

三是優先保障。依託縣鄉村三級便民服務平臺,提供「五項服務」,即生產、幫辦、貸款、信息、技術技能服務。全力保障水、電、氣、網絡通訊等供應,讓「致富院子」生產無憂、不受影響;對院子全程代辦且優先辦理註冊、登記等手續;優先向院子投放政府貼息小額貸款;通過微信、發放明白紙等形式,及時提供生產、生活、政策等各種實用信息;將院子納入全縣培訓計劃,依託扶貧、科技、職教中心等部門進行免費培訓。此外,平鄉縣還依託自行車、童車、電動童車等縣域特色產業,把一些手工生產、模具加工、注塑加工等環節,放到「致富院子」來做,「小院落 」打開了大窗戶,小投入撬動了大力量,小經營助推了大產業,在激活黨員隊伍力量的同時,還吸引了部分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發現和儲備了一批優秀人才,也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凝聚了「民心紅利」。

建好「幸福院子」,架好「連心橋」

提高農村群眾保障水平,促進鄉風文明,是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平鄉縣結合「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年」契機,引導鄉村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優黨風、育村風、帶民風」,從關心關愛農村弱勢群體入手,創建「幸福院子」,贏得村民點讚認可,增強了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目前,全縣253個村(社區)黨支部利用閒置院落,按照「就近集中、鄰裡互助、抱團養老、財政保障」模式,縣財政先後投入900餘萬元,打造300餘個農村「幸福小院」,現已有1200餘名農村孤寡老人、留守老人們入住。

一是保證生活質量。對「幸福院子」硬體建設明確「十五個有」,即,有餐廳、宿舍、活動室、水衝式廁所、電視機、空調、洗衣機等硬體設施、娛樂設施及生活用品,從方方面面為老人日常生活提供方便,免費吃住、娛樂和休閒,讓老人們晚年生活豐富多彩,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二是明確專人負責。每個「幸福院子」由鄉鎮統一聘任一名專職管理員,通過村民代表推選、鄉鎮審核公示後,籤訂服務合同。管理員由村黨支部全程監督管理,縣財政負責落實每人每月1000元補貼待遇,專職負責「幸福院子」環境衛生、洗衣做飯、日常護理等事務。

三是實行生活用品供給。依託「幸福院子」,縣財政每年列入520餘萬元,由鄉鎮每季度為70周歲以上老人發放香皂、毛巾、洗衣粉、衛生紙、食用油等生活必須品。目前已惠及農村老人25889名。

四是延伸服務功能。把「好人協會」建到「幸福院子」,把手工業加工項目放進「幸福院子」,使「幸福院子」在傳播黨和政府聲音、展示黨員與平鄉好人形象的同時,還能讓老人掙到「零花錢」,充實晚年生活。「幸福院子」創建以來,平鄉縣各級黨員幹部、「平鄉好人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者等社會各界人士,累計到「幸福院子」開展慰問、理髮、健康檢查、義務勞動、孝老敬親等活動1000餘次。「幸福院子」已成為黨的政策「宣傳陣地」、好人志願服務的「風採陣地」、推進新時代文明的「交流陣地」。(作者單位:河北省平鄉縣委組織部)

編輯:劉文莉

相關焦點

  • 平鄉縣:建好「三個院子」創新鄉村治理
    圍繞如何破題解題,平鄉縣委、縣政府深入調研、反覆論證,探索實施了以「建好支部院子築根基,建好致富院子促發展,建好幸福院子惠民生」為框架體系的新型鄉村治理模式,以政治建設引領院子,把生產發展融入院子,讓為民服務走進院子,鞏固了黨在農村的領導地位,強化了黨組織在社會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塑造了新時代鄉村黨員幹部的先鋒形象。
  • [河北新聞聯播]邢臺平鄉:「三個院子」打造脫貧致富新模式
    央視網 更新時間:2020年11月29日 22:59 視頻簡介 邢臺平鄉:「三個院子」打造脫貧致富新模式
  • 邢臺市平鄉縣:建好三個院子開啟鄉村發展新路子
    近年來,河北省邢臺市平鄉縣探索實施「建好支部院子築根基、建好致富院子促發展、建好幸福院子惠民生」為框架體系的鄉村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條特色明顯、務實有效、群眾認可的新時代鄉村發展新路子。以支部院子為活動載體,在此基礎上探索實行「支部+協會」「黨員+好人」「領導+能人」工作模式,集聚推動鄉村治理和農村發展的正能量。
  • 「市域治理」「三多」鄉村如何變為「 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它的...
    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社會歷史,該鄉一度呈現典型的「三多」情況:信訪事件多、矛盾糾紛多、熱點難點多。「為了處理好村際之間的關係, 我們組建了邊界矛盾糾紛處置小組和邊界金牌調解隊等組織,集中對邊界鄉村的矛盾糾紛進行大排查、大化解。」
  • 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海濱鎮:借力「楓橋」經驗,促進鄉村治理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通訊員張悅、于欣)「群眾工作學楓橋,矛盾糾紛就地消。家常閒聊常聯繫,下戶走親把心交。和諧村居靠自治,幹群融洽村風好。義務調解興起來,家家戶戶沒煩惱。」「新時代『楓橋經驗』是新時代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更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的經驗。」海濱鎮黨委書記李增光說。
  • 牟平區王格莊鎮探索現代化鄉村治理新模式
    牟平區王格莊鎮探索現代化鄉村治理新模式 2020-12-02 15:24:26
  • 河北平鄉:這座童車之都,史上曾繁華到無法想像
    杭州事件方塵埃落地,河北平鄉又起波瀾,有位姚女士稱自己30歲妹妹三個多月前無故離世,妹夫王某帶著孩子失去音信,又是一段莫名其妙的走失事件。平鄉在哪裡啊?平鄉縣,隸屬河北省邢臺市,位於邢臺市中南部。平鄉全縣都位於華北平原,在河北省是一個名氣不算很大的縣。
  • 河北平鄉:太平道張角誕生於此,如今已是中國童車之都
    這是東漢靈帝在位時黃巾軍一起所用的口號,而作為他們的起義領袖張角,則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張角出生年月不詳,但他的的籍貫是比較清晰的,這就是今天的河北平鄉,今天讓我走進這座傳奇的地方,領域下古人的風採。
  • 11個省市36名「中國好人」河北平鄉共敘「好人故事」
    11個省市36名「中國好人」河北平鄉共敘「好人故事」 2018-09張鵬翔 攝   11個省市36名「中國好人」齊聚河北平鄉共敘「好人故事」(圖)  中新網邢臺9月14日電 (張鵬翔 李鐵錘)9月13日至14日,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36名「中國好人」「全國道德模範」齊聚邢臺平鄉縣,開展了為期兩天的中國好人故事傳承交流活動。
  • 「輕裝」「兌換所」登場《刀劍亂舞-ONLINE-》中文版三周年慶開啟
    「輕裝」「兌換所」登場《刀劍亂舞-ONLINE-》中文版三周年慶開啟 來源:www.18183.com作者:阿魚覺得海星時間:2020-02-20 分享到: 為慶賀即將到來的中文版三周年,刀劍男士的全新衣裝——本丸「輕裝」實裝。
  • 可惜了,把「豆瓣250」拍成了「鄉村愛情」
    坊間有雲,世界上沒有什麼「喪」,是看一部《小森林》不能治癒的,如果有,那就兩部。《小森林》改編自五十嵐大介的漫畫,分為「夏秋」和「冬春」兩篇。日版的開頭,是 7 個空鏡頭,瞄準了這個名叫「小森」村莊的溪流、田野、村鎮、小路、繁花、野生動物和茂密森林。這之後,才出現了經典的橋本愛騎自行車的鏡頭。
  • 把居委會搬上「雲端」,這個村開啟「數字鄉村」治理新模式
    網上居民委員會,是他派駐到王開一居後,根據居裡情況,探索出的「數字鄉村 」治理新模式。2019年6月,在滕州市大數據產業發展服務中心工作的王延平,被派駐到王開一居任職第一書記。到村後,在村兩委成員的支持下,美化了村居環境,完善了村居的基礎設施,還開展了一系列志願服務。開展工作的同時,他發現了村居存在的些許問題。
  • 「真正紅土」,才是接地氣的「陝味劇」|風味國劇
    作為中華民族及華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陝西省從遠古走來,開啟了華夏文明的曙光,見證了神州大地的民族融合,留下了光芒萬丈的李杜詩篇,灑下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奮戰熱血。這些豐富厚重的文化在流轉的時光裡,不斷醞釀、發酵,成為如今「陝味劇」最獨特的味道。
  • 海內外梅花拳弟子河北平鄉祭祖 洋徒弟行三拜九叩禮(圖)
    海內外梅花拳弟子河北平鄉祭祖 洋徒弟行三拜九叩禮(圖) 201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於曉     海內外梅花拳弟子平鄉祭祖
  • 【市域治理】「三多」鄉村如何變為「 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它的...
    【市域治理】「三多」鄉村如何變為「 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創新黨建引領「網格化+」推進鄉村治理乾淨整潔的街道、錯落有致的房屋、充滿法治元素的文化廣場 …… 走進「 省級鄉村治理示範村」——泗橋鄉坂坑村,和諧文明鄉風撲面而來,令人心曠神怡。和諧文明景象的背後,得益於泗橋鄉黨委、政府構建了黨建引領「網格化+」社會治理新模式。
  • 古老拳種梅花拳從河北平鄉走來
    梅花拳分作樁步五勢,宛如梅花怒放;而行步三法,又恰似梅花枝幹穿插交錯;相傳最初多在梅花樹下練習,故冠以「梅花拳」之名。此外梅花拳還有取梅花在冬未盡、春未到之時開放,蘊含先知先覺之意,暗合先備先用之理,達成先發制勝之功。
  • 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啟動儀式在河北平鄉舉行
    人民網石家莊12月11日電 電影《梅花拳之英雄歸來》啟動儀式9日在河北平鄉舉行,該影片預計2021年年底拍攝完畢。啟動儀式現場。 於豐濤攝「梅花拳」表演。田建文供圖據了解,影片以民國初年為背景,講述了河北平鄉後馬莊村梅花拳宗師梁延霆與弟子秉正澤在天津租界內目睹百姓疾苦,歷經親朋悲劇,師徒憤然而起,帶領天津武林人士同仇敵愾,共同抗擊外敵並最終將梅花拳發揚光大的愛國主義故事。「梅花拳」亦稱「梅花樁」「梅拳」,中國傳統武術拳種之一,200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鄉縣是梅花拳發源地之一。
  • 時代之鏡:探索體驗類真人秀的新模式 ——基於《三個院子》的社會...
    一檔最新的觀察體驗真人秀《三個院子》,以輕鬆平淡的風格、真實自然的表達,近期贏得了受眾的廣泛關注。《三個院子》選取了三個真實存在、不同地域、各具特色的民宿作為場景。每個院子除了入住的明星之外,不斷迎來短期入住的普通遊客。明星素人,邂逅相遇,在同一個屋簷下養花種草,做飯洗碗,分享小院生活,交流生活故事。
  • 平和:「鄉村110」打造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
    ,完善「鄉村110」巡防隊由村(社區)支部書記任指導員,民警兼任村(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或村委會社區(主任助理)  探索鄉村治理「2+N」模式中「N」的無限可能,打造「園區110」「景區110」等  閩粵兩省交界的福建省平和縣地處山區,是原中央蘇區縣,轄區點多線長面廣,社會治理資源覆蓋有限
  • 鐵屯村積極探索「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新模式
    近年來石家莊市元氏縣鐵屯村堅持黨建引領,以改革的思維和創新的辦法強黨建、優服務、促發展,始終堅持為民理念,把「責任扛在肩上、為黨旗添彩,群眾記心上、為民造福」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全國首創「村民事務代理制」+「黨員500米服務圈」,實現了「老百姓動嘴,村幹部跑腿」,探索出「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新模式,構建了基層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