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篇:裕仁天皇簡介

2021-01-11 輕鬆榆果S

裕仁天皇是日本在位時間最長的天皇,長達63年。同時,他發動了慘無人道、慘絕人寰的侵華戰爭,這是我們全體中國人必須銘記的。

裕仁天皇可謂是日本爭議性最大的天皇。他在位期間有一定功績,日本在他的領導下得到發展。但同時他對中國等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犯下無數暴行。

昭和天皇,名裕仁,出生於1901年,父親是明治天皇的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大正天皇。由於日本皇族近親繁殖的陋習,裕仁從小體弱多病。他從小就被種下了崇尚武力的禍根,盡力擺脫體弱的形象。

1921年,裕仁啟程訪問歐洲。歐洲此時剛經歷一戰,百廢俱興。訪問期間,裕仁學習了不少西方政治的經驗,同時對軍事表現出極大興趣。回到日本以後,日本皇室力圖「自我更新」,準備培養皇太子裕仁。

1926年,大正天皇逝世,裕仁即位,改元昭和。裕仁天皇剛即位,就大力發展軍事。由於1929年的經濟危機,隨著1931年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日本逐步走上戰爭和法西斯的道路。日本帝國以軍部為中心,從首先發動侵略戰爭著手,然後通過天皇制機構,控制內閣,自上而下的逐步法西斯化,以適應進一步擴大侵略戰爭。

1937年,裕仁發動罪大惡極的侵華戰爭。日本吞併東亞大部分地區,建立所謂的「東亞共榮圈」。同時,與德、意結成法西斯主義軸心國。侵華戰爭期間,裕仁幾乎從不反對軍部提議,並且放任日軍在中國的惡行,被稱為「軍部傀儡」。

在中國人民的奮勇抗戰和國際共同抗擊法西斯之下,裕仁意識到日本敗局已定。1945年8月14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反法西斯國家取得偉大勝利。

戰後,裕仁否定了天皇的神聖地位,承認天皇是人而不是神,這是對於日本天皇制來說一個進步。裕仁作為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應當受到嚴懲。然而,在美國的幹涉下,聯合國不僅沒有審判裕仁,更是保留了天皇制。美國也是出於自身需要,為維護美國在東亞的「霸權」,需要一個反社會主義的強國,於是乎就對日本開展大力扶植。

戰後,裕仁實施一系列措施,加之美國等國家的援助,使日本經濟得到復甦。

裕仁登上美國時代周刊

1989年,裕仁逝世,享年87歲,是日本最長壽的天皇。裕仁天皇逝世後,日本舉行國葬,可見他的影響力。

裕仁這一生為日本做過不少貢獻,而發動侵華戰爭則是他最大的錯誤。我們評價裕仁,不能太過主觀絕對。直接將裕仁評為千古罪人等,是不理智的。

相關焦點

  • 裕仁天皇傳:正視日本近代史
    《裕仁天皇傳》 程永明 著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定價:32.80元內容簡介:他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個時代,在漫長的64年的執政生涯中,親身經歷了日本從發動「二戰」到戰敗投降,從一貧如洗到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全過程;他既對戰前日本所發動的侵略戰爭負有直接的、不可推卸的最高責任,也為戰後日本的穩定和發展作出過積極的努力;他成為日本近現代史上歷經勝與敗、衰與興的滄桑變化,而且至今仍頗有爭議的重要人物,這就是裕仁天皇。
  • 裕仁天皇:是不是戰爭罪人?
    許多日本人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天皇是無罪的,他們也是。  很久以來,日本一直堅持他們二戰時的天皇裕仁是一位反戰的仁慈國君,但美國歷史學家赫伯特.P.比克斯在他的新傳記中描述的裕仁則是一個截然不同的形象。  對於大多數日本人,裕仁天皇是一位終生和平主義者,他反對戰爭但不能阻止戰爭。他們仍對他十分尊重,他們可能會認為比克斯的傳記有些荒誕。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自盡?裕仁:天皇不是神
    簡介: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國主義不斷宣傳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洗腦日本百姓,最終舉國上下陷入一個瘋狂的地步。當時的日軍非常瘋狂,但是在反法西斯同盟軍的圍追堵截下,日本最終還是失敗了。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了無條件的投降。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皇為何不切腹自盡?裕仁:天皇不是神
    簡介:二戰時期,日本的軍國主義不斷宣傳所謂的「武士道」精神,洗腦日本百姓,最終舉國上下陷入一個瘋狂的地步。當時的日軍非常瘋狂,但是在反法西斯同盟軍的圍追堵截下,日本最終還是失敗了。1945年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接受了無條件的投降。
  • 日本天皇裕仁曾後悔侵華
    據新華社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天皇裕仁本不願與中國開戰,並在中國抗日戰爭爆發後驚嘆中國實力之強大超出預想。他還曾幻想整個太平洋成為日本的天下,最終卻不得不為日本民眾遭受的戰爭創傷而流淚。最新公開的日本皇室侍從人員日記,披露了裕仁在二戰時期複雜的內心世界。
  • 裕仁天皇與中日戰爭
    在訪客籤名錄上,他寫下了「裕仁」。  孩子們的喧鬧聲和熙攘人流很快淹沒了他。沒有人理會他,沒有人在乎「裕仁」是何人。  但是,歷史不會忘記,他曾經用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作賭注,卻輸掉了一切。  一九零一年四月二十九日。櫻花。燦爛繽紛。  明治天皇的長孫,即嘉仁的長子,在東京青山御所誕生。那一刻舉國歡騰,皇室更是馨香擺案,向列祖列宗稟報喜獲麟兒。
  • 裕仁天皇不是傀儡是元兇
    在日本的正式教科書中,二戰時在位的裕仁天皇一直被描繪成一位和善而仁慈的海洋學家,他對戰爭沒有任何罪行,甚至熱愛和平,只是不幸充當了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的傀儡。把裕仁與日本在二戰中的血腥罪行聯繫起來並加以重新審視,這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新近於美國出版的《裕仁傳》(書名直譯為《裕仁與現代日本的塑造》)。這本內容驚人而風格嚴謹的歷史著作獲得了今年的普利茲新聞獎。    (一)制訂日本二戰政策的核心人物《裕仁傳》的作者是美國歷史學家哈爾伯特·比格斯,他讓人們看到了一個與日本教科書上完全不同的裕仁。
  • 麥克阿瑟問裕仁天皇,你為何不切腹?裕仁天皇淡定地說了4個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裕仁天皇還通過廣播發表了投降宣言。但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日本民眾據說當時就哭了,而且明顯心有不甘,而軍方不少高級將領則選擇了其他的宣洩方式。8月16日,一位名叫大西瀧治郎的日本人在留下遺書後於家中自盡。
  • 裕仁天皇的小聰明最終得逞了,解析二戰日本投降的「條件」
    最後的條件相信看過青城前段時間所寫的《裕仁天皇求見麥克阿瑟,一個問題暴露了他的無恥》這篇文章後,各位讀者對這段歷史會有所了解。裕仁天皇在此期間的所作所為,並沒有他在二戰中那麼強硬,他沒有與這個國家一起玉碎的勇氣,更沒有承擔一切後果的決心。在明知戰爭必將失敗的前提下,他利用手中的權利和整個日本作為條件與美國進行了一場關於「投降」的談判。在這場談判中,裕仁天皇的條件只有一個:「不改變日本天皇體制」。
  • 二戰後,美國麥克阿瑟將軍給日本裕仁天皇點菸,裕仁天皇的手在顫抖
    來人正是日本天皇裕仁。走出皇宮,徒步登門拜訪曾經是敵人的將軍,還要深深鞠躬表示敬意,對日本天皇來說,絕對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對他來說,這是打破他的至尊形象了。身為天皇,裕仁為什麼會來美國使館呢?要達到這個目標,首先,就是日本天皇去留的問題。戰後,包括蘇聯、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政府強烈要求將日本天皇列為戰犯,進行公審。就連日本國內也有一些人認為天皇應該為戰爭負主要責任,一時間,要處決天皇的風聲傳得沸沸揚揚。
  • 為什麼日本天皇堅持一夫一妻制,裕仁天皇說出真實原因
    歷史不僅是知識中很有價值的一部分,而且還打開了通向其他許多部分的門徑,並為許多科學領域提供了材料——休謨(英)文章類型|歷史文化但日本天皇提倡一夫一妻制,尤其是日本裕仁天皇,他當了62年天皇,卻只娶了一個妻子。中國人對裕仁天皇並不陌生。他是日本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然而,通過與麥克阿瑟的私下交易,裕仁天皇逃脫了審判和懲罰,還稱自己為「受害者」,被軍官抬高。總之,裕仁天皇在位62年零10天。他是日本乃至世界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
  • 歷史上的今天丨日本有個吹了三千年的謊言,裕仁天皇在戰敗後親口揭穿
    ,日本人到了1946年才明白  日本投降後的第二年,1946年1月1日,也就是日本的新年,裕仁天皇突然發表了一個震驚全國的皇室詔書,鄭重宣布:朕不是神,而是人。    ▲日本神武天皇繪像  世界歷史範圍內,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那樣,天皇永遠是一脈相傳,沒有改朝換代之說。所以日本人很自豪,稱為萬世一系。
  • 二戰後的裕仁天皇生活得怎麼樣?
    在這些說法中,日本天皇就是了一個沒有什麼權力的傀儡君王,在戰爭中是不需要負擔任何責任的。但是我們仔細深究一下歷史,就會發現這其實是一個謊言,相信這種說法的人,就相當於被日本天皇和麥克阿瑟聯手給欺騙了。裕仁天皇在獲得權力之前的暗中努力二戰時期的日本天皇名叫裕仁天皇
  • 日本天皇真假風雲:一中年男子自稱是天皇后裔,裕仁天皇是冒牌貨
    曾經在第二世界戰中投靠法西斯陣營,最終慘遭失敗的日本裕仁天皇,因為戰爭失去了日本民眾的支持,導致民眾對於裕仁天皇公信力越發質疑,裕仁天皇一時間地位岌岌可危。但是他真正的危機,還要屬幾十年前,那場誰是「真正的天皇」之間的較量。
  • 此人是裕仁天皇的親弟弟,和裕仁天皇爭著參加侵華戰爭,最後卻悲劇了
    其實不只是古代,近代的皇室同樣也是爭鬥不斷,比如日本皇室這兄弟倆——裕仁天皇和秩父宮雍仁親王。 秩父宮雍仁,是裕仁天皇的親弟弟,堪稱日本皇室的二把手,特別是早年的裕仁天皇一直沒有子嗣,秩父宮雍仁還一度被視為皇位的繼承人。當然,這一說法隨著裕仁天皇的孩子的出生,也就煙消雲散了。 雖然繼承皇位的可能性沒了,但是秩父宮雍仁卻一直都是皇位的有力競爭者。為什麼呢?
  • 真假天皇事件:56歲雜貨店老闆,稱自己才是真正天皇,裕仁該退位
    1946年1月18日,一則罕見的消息刊登在了美國軍方的官方報紙上,這篇簡短的報導名為"他是日本真正的天皇",隨之附錄的照片中卻是一個國內外民眾從未得見的男子——熊澤寬道。如此轟動的消息很快引起了日本國內民眾的大肆討論,稱自己才是真正天皇的熊澤寬道,是個剛剛年滿56歲的老人,他的實際身份是名古屋的雜貨店老闆。他在此前的採訪中明確指出,現任裕仁天皇應該退位並使自己繼承,此番論調很快將這場真假天皇的爭端推向了歷史新高,人們紛紛議論,到底誰才是正統?
  • 裕仁天皇求見麥克阿瑟,一個問題暴露了他的無恥
    換句話說,這些犯下了累累罪行的日本軍官們也包括裕仁天皇的命運 ,乃至日本國家的命運,都掌握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手裡。隨著麥克阿瑟的到來,裕仁天皇更加坐立不安。他十分想得到盟軍的確認,可以保留自己的皇位和權利。在投降前,裕仁天皇曾向盟軍發出乞降照會,在照會中明確表達了只要盟軍不危害天皇的統治和權利,日本完全可以無條件投降。
  • 裕仁天皇的嶽父被刺殺,日本首相要報仇,卻被裕仁幹掉了
    自古以來,皇權與相權總是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作為君主制歷史悠久的日本,自然也是難以跳出這樣的怪圈。
  • 裕仁天皇是如何逃脫戰爭罪責的?
    對於這個時期的日本百姓,天皇真正是「天高皇帝遠」,節慶禮儀時想得起來,但崇拜天皇還沒有滲透到日常生活中。日本大正天皇因健康原因無法正常處理朝政,皇太子裕仁提前攝政1925年,裕仁正式登基,改元「昭和」。此時維新元老們基本凋零殆盡,裕仁成為第一個能夠完全履行明治憲法規定的各項威權的天皇。
  • 蕭西之水:裕仁天皇如何逃脫戰爭責任?
    這兩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裕仁已經不再想做「現神」,也不希求維持「明治大帝」所定的憲制體系。但有趣的是,歷史上的後水尾天皇與德川家康是同時代人,德川家康通過軍事力量開創的江戶幕府徹底將皇權架空;而時過300多年,駐日盟軍總司令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也以軍事力量進駐日本,裕仁也面臨著後水尾天皇的境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