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這句俗語有道理嗎?

2020-12-06 關山聽風

「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是民間一句順口溜,也可以說是一句帶戲謔性的俗語,是嘲笑那些擁有三妻四妾的有錢人家的男子,與妻妾之間的微妙關係,屬於舊時的一種民間口頭文化現象。這話有沒有道理,就要站在什麼樣的時代來看問題,如果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此話原意已經與時代不相符了。

1

我國民間類似這種戲謔的俗語還有一些,流傳較廣的一句是:「頭妻臭,二妻香,三妻尿尿管下湯」。從舊時歷史背景及語境來看,意思是說,男人往往不把大老婆當一回事,把娶來的二房看得很香,把娶進來的第三房看得像寶貝似的,那小老婆撒的尿都可以用來熬湯下麵吃。從這種誇張的語言,聽起來很糙的話,我們可以看出,這種話不是正規場合使用的話,而是民間茶餘飯後,坐在屋簷下,或者大樹下、曬穀場邊等場所,人們閒來無事,聊天時說的俏皮話。很多的民間文化就是在這種場所產生。

這種話,不僅男人可以用來嘲笑男人,女人也可以用來嘲笑人男人。普通老百姓,大多為一夫一妻,好賴就一個,平時聊天時,「烏龜不笑鱉,都在泥裡歇」,誰也不笑誰。那只有拿有錢人家的三妻四妾中傳出的風流韻事來說笑。就像現在,村頭街巷之中的凡人瑣事,家長裡短,沒有人去關心,說不定聽了還嫌煩,只有本地名人和網上明星的流量大,關注度高,各種階層都可以八卦一下。蹭名人明星的熱度,不只是現在人們的專利,舊時的人早就會了,只是科技不發達,沒有手機可看,只有靠口口相傳的原始手段,互相傳播。

這裡得解釋一下頭妻、二妻、三妻這些概念。現在的一些人說成是娶第一個妻子沒有經驗,不珍惜這段婚姻,後來離婚了。娶二個妻子,有經驗了,也懂得珍惜了,但感情還是不穩定,又離婚了。再娶第三個妻子,男子的年紀也一大把了,再也不想折騰了,就把第三個妻子當寶貝供著,唯恐有什麼閃失。

歷史事實並不是這樣。這是現代人站在現代的角度來理解,因為現在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度,就用現在的思維強加給歷史。這些人把現在的一夫一妻制度和舊時代的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混淆,自然就變味了,理解上也出了偏差。事實上,所謂的頭妻、二妻、三妻,說的是舊時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指的是一房、二房、三房,她們並沒有與男人離婚,而是生活在一起, 與一個男人共一個鍋子吃飯,是名副其實的一家人。並不是現在人們說的,離了婚再娶的妻子。

2

舊時,有錢人家的男人可以娶三妻四妾。大老婆,也就是正房,又稱結髮夫妻、原配夫妻,要嚴格按舊時的婚姻程序進行,也就是要經過「三媒六聘」。這是古代的婚姻制度中的一種普遍說法,其實隨著社會的發展,舊時代的婚姻制度,要比「三媒六聘」的程序不但沒有簡化,還要複雜多了。

我們說到舊時的婚姻,都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加以概括,這也成了封建包辦婚姻的代名詞。在現在人們的印象中,封建時代,不管男子還是女子,都沒有婚姻選擇權,得聽命於兩方父母。

其實這種說只對了大部分,還有小部分不是這樣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普通老百姓一般只能是一夫一妻,都是包辦婚姻。有錢人家娶第一位妻子,也就是「頭妻」,也是包辦婚姻。但有錢人家娶二房和三房等,對於女子來說,可能是包辦婚姻,也可能不是,但對於男子來說,就不像娶頭妻那么正式,雖然有媒婆之言,但不一定要奉父母之命了,父母也不管了。倒是要動腦筋對付好頭妻,這種事不能讓後院起火,至少在表面上要徵求一下頭妻的意見,免得河東獅吼。

3

舊時,有錢人家的男人娶頭妻,一般都講究門當戶對,也就是說頭妻的娘家也是有錢人家。按舊時的規矩,有錢人家的女兒出嫁有非常豐厚的嫁妝,有的地方還有畝產陪嫁。普通百姓這一點就做不到。舊時嫁妝就是女人的私人財產,丈夫不能支配,丈夫的家庭更不能支配。

這裡面的原因很簡單,封建時代是男權社會,女人的地位低,嫁到丈夫家,沒有私人的財產,不僅人身處於支配地位,經濟上也處於支配地位。女人有嫁妝做底子,在經濟方面就不會受制於人。再加上有娘家做靠山,底氣也就很足,她就不是在丈夫家任人宰割的羔羊。比如說,《紅樓夢》中賈政的妻子王夫人,及侄女王熙鳳,因娘家有權有勢,嫁得賈府後,在賈府不僅能說上話,很多事情還能做主。還有賈母的娘家史家,也是四大家族之一,自然就決定了她在賈府的地位。

舊時,像這種按門當戶對娶的頭妻,只要妻子品行不壞,不犯七出之條,丈夫還真不能把她們怎麼樣,不得不禮讓三分,碰到厲害的妻子,她們還會得寸進尺。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怕老婆,這怕的後面一定有原因,其中女人娘家有錢有勢佔了大部分,女人和男人的個性也佔了一部分。

也就因為這樣,過去的包辦婚姻,夫妻感情上,很多是打了折扣的,用現在人的話說「先結婚後戀愛」,能不能相處出感情,就要看兩人的日子怎麼過了。舊時明媒正娶的妻子,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不像現在,夫妻感情不好,把離婚手續一辦,好說好散。舊時的女人嫁給男人做頭妻,就要過一輩子,沒有離婚這種制度。男人也是如此,不管頭妻的長相是否漂亮,有沒有感情,嫌棄還是不嫌棄,都要過一輩子。

4

有錢人家的男人自然不甘寂寞,要娶二房、三房等,隨便娶幾房,頭婆就是妻妾中的老大。比如,舊時我國長江以北的一些地方,二房三房生下來的兒子只能叫自己的娘親為「媽」,叫正房夫人為「娘」。別看現在,娘就是媽,媽就是娘,只是地方叫法不同而已。過去這些地方,娘和媽的不同叫法,代表了女人的身份和地位。男人三妻四妾所生的孩子,包括自己生的和偏房生的,叫正房夫人一定要叫娘,是一種正統的代名詞;喊偏房則只能叫媽,哪怕是偏房自己生的,也只能叫媽,這是偏房的代名詞。

按過去的規矩,家有三妻四妾,正房有權管理偏房妻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偏房妻妾的去向,丈夫拿頭妻也沒辦法,很多時候,在其面前不得不忍氣吞聲。這樣,丈夫總是把頭妻視為「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奈何不得。而在偏房妻妾眼裡,正房是她們的第二「婆婆」。這就是民間所說的「頭妻臭」的原因。

5

舊時,一般男人娶二房和三房,不像頭妻那樣正規,也不要走那麼多的程序,對女人的娘家也不要考慮門當戶對,自然了就沒沒有娶頭妻那麼風風光光。只要男人看中了那個女子,這女子家裡或女子本人又願意,花一筆錢帶回家就行了,不管是窮苦人家的女兒也好,也不管是賣唱的或青樓女子,只要自己滿意就行。比如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就描寫了陳姓家族男人娶了四個女人做太太,四個女人在一個枯樹般配老男人前互相爭寵,四個女人就有四種不同的身份。

「二妻香」和「三妻讓你叫親娘」,說明二房和三房要比正房更會爭奪丈夫對自己的注意和感情,而越是年輕就越有優勢,所以說一個是「香」,一個「讓你叫親娘」。一般來說,正房就不太在意這些,大多在乎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權力,就真的像是「茅坑裡的石頭——又臭又硬」。

6

事實上,「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是一句過時的俗語。

現在,很多人利用這句俗語的模糊性,用現代思維來理解,認為舊時封建時代的男人可以不斷離婚,又不斷娶妻,且後面的妻子越來越香,越來越有感情。一些人以為找到了傳統文化的參照物,有了古人的「金玉良言」,也就有了「名正言順」的藉口。一夫妻間有矛盾,就容易產生離婚的念頭,或者動不動就說要離婚。認為離婚後,再找一個,比現在的妻子「香」,更值得「讓你叫親娘」。這也就容易讓一些人產生對家庭、感情不愛護,不負責任。

我們對民間傳統文化中的一些俗語,要結合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仔細甄別,不要用現代的思維方式想當然,作出錯誤的解讀。如果一定從現在的字面來理解,並與「頭妻臭,二妻香,三妻讓你叫親娘」這句俗語「對號入座」,那可以說,你是拿著清代以前戲園票座號,穿越到今天現代都市的影劇院找座號,已對不上座號了。

相關焦點

  • 俗語「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這個俗語是「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不喝卯時酒,不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呢?何為「卯時酒」,何為「酉時妻」呢?原來卯時和酉時是我國舊時的計時單位;舊時候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卯時對應現在的時間為5:00—7:00,酉時對應的時間為下午的17:00—19:00,「不喝卯時酒」,指的是不在早晨5-7點喝酒,「不罵酉時妻」說的是不在傍晚17:00-18:00責罵妻子。那麼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什麼意思,何謂「過牆妻」?
    農村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啥意思,這話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婚喪嫁娶」一直以來都是很受中國人所重視的,尤其是在農村裡,婚喪嫁娶更是「天大的事」。有好些家庭甚至幾個孩子都是光棍,這也讓父母是十分的著急,可是又沒有辦法。不過,農夫今天要和大家聊的是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老輩人時常說的俗語:「寧娶從良妓,不要過牆妻」,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什麼是「從良妓」、「過牆妻」?這句俗語其實是話糙理不糙!「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農村俗語「男憐後妻,女望前夫」,啥意思?老輩的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俗語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被流傳至今,俗語叫俗話、老話、常言、老人言等,它是一種特殊民間語言,字語間並沒有華麗的的詞語也沒有古詩詞中那些難以理解的語句,俗語簡單易懂,更容易讓人熟知,對於農村文化不高的農村人來說,這些俗語要比那些古詩詞更適合他們。
  • 農村俗語:「家中出三現、妻離家也散」,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國,俗語是一種耐人尋味的語句,這些語句之所以流傳至今,是因為它有很多特點,不僅語句簡單,朗朗上口,細細品讀還能悟出不少哲理,是值得人們學習的語言,在筆者當地,也流傳著許多言簡意賅的俗語老話,據村裡的老人說,這些語句都是古人根據自己的生活生產經驗,在經過多年實踐總結出來的,也有的是老人們為了方便後人記憶,把一些複雜的句子縮短
  • 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才是經典,你知道是什麼嗎?
    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像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書籍和充滿智慧的俗語等等,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就以「朋友妻不可欺」來解讀,雖然很直白,但放在現在也是很有道理的。
  • 俗語「男喜後妻,女思前夫;男凸金,女凸銀」,啥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男喜後妻,女思前夫;男凸金,女凸銀」,啥意思,有道理嗎很多時候在農村裡面生活,我們可以遠離城市的喧囂,寧靜的生活也可以讓我們修身養性。雖然在農村生活總是比較平淡一點,但是也是很美好。很多時候我們都可以從老人的口中聽到一些特別有趣的老話,而這些老話也就是農村俗語。那麼其中有一些俗語其中蘊含的道理現在都還讓人受益匪淺。那俗語「男不三,女不四」該怎麼理解?蘊含什麼特殊道理嗎?其實很多時候人們都認為「不三不四」是貶義的,說明一個人做事特別不著調,或者是行為不端正。
  • 俗語「有東無西家無老妻,有西無東家無老翁」,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農村俗語是關於房子風水有關的俗語,那就是「有東無西,家無老妻,有西無東,家無老翁」,那麼這句俗語是啥意思呢?有沒有科學道理呢?咱們一起來了解下。「有東無西,家無老妻,有西無東,家無老翁」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家裡的房子如果只有東廂房沒有西廂房的話,那麼對家中的女人不好,反之同樣的道理,如果只建西廂房,不建東廂房的話,對家中的男人不好。
  • 農村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是啥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俗語「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你知道是什麼意思?現在還有道理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這句俗語的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其意思是說如果妻子比較的賢惠,那麼丈夫就會少了很多的禍事,也就是說丈夫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而如果子女比較孝順,那父母就能少操心,在老了以後能夠安享晚年。
  •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沒道理
    俗語:「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不娶活漢妻」,有沒道理文/趣說歷史講故事俗語,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它有點像順口溜,而不像詩歌詞賦那樣複雜押韻。有時在田間勞作的百姓就會說一些俗語,聽起來相當有趣好玩,而且這些俗語也常常含有深刻的意義,因此會受到許多人們的喜愛。平時,小編也喜歡聊聊俗語,小編最近就看到了一句很有意思的俗語,那麼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這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寧讓狗咬,別讓鵝啄;寧願窮死,別娶活漢妻」,一起來看看它說有沒道理?上半句是「寧讓狗咬,別讓鵝啄」。
  • 民間俗語「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道理很現實!
    民間俗語「寧娶從良女,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道理很現實!民間的俗語文化,大多都是根據祖輩們的經驗與觀察所得,也就是說這些俗語其實都是來源於生活。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的俗語埋沒於世間,很多年輕人已經忘記了老祖宗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文化,因此每日小編都會為大家搜羅文化,與大家暢聊老祖宗當時寫下的這句俗語有何典故與緣由。「天子一取(娶)十二女,象(徵)十二月,三夫人九嬪。諸侯一取(娶)九女,象(徵)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庶人一夫一婦。」
  • 俗語:「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什麼意思?道理在現代也很實用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俗語就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俗語是老祖宗對於生活經驗的總結,所以大都十分有道理,有句俗語叫「寧娶從良妓不娶過牆妻」是什麼意思呢?古人們又給我們怎樣的警示呢?不娶過牆妻,顧名思義,就是不娶紅杏出牆的女人,婚姻中最重要的就是忠誠,如果兩人已經沒有感情,或者其他原因難以繼續婚姻,可以和平分開。但若婚姻中有一方不忠誠,就是對婚姻的背叛,有句話說一次不忠百次不容,誰都不會喜歡一個曾對婚姻有過背叛的人。
  • 農村俗語「三六不迎門,迎門半月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俗語是廣泛流傳於民間的言簡意賅的短語,在農村俗語有著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人們根據自然的規律,生活的細心觀察,通多不斷摸索,總結出來的語句,它包括了,農業,學習,衛生,習俗等等。俗語也因為接地氣,質樸易懂,形象簡潔,郎朗上口的特點,被人們傳承至今,今天就為大家分享以下幾則俗語。
  • 俗語:女人惦前夫,男人寵後妻,初戀總是刻骨銘心?
    這些俗語中的第一條是「有西不配東,家中無老翁」。這句話其實講的是房間布局,其中的含義十分簡單,就是說東西廂房不適合有人居住,尤其是老人居住。只能用來做庫房或者堆放雜物。其實在影視劇裡大家也能看出一二,那就是東西廂房一般都是不大好的。但其實這也不是全無道理,甚至能說有幾分道理。
  • 民間俗語「朋友妻不可欺」是婦孺皆知,後半句知之者甚少
    民間俗語「朋友妻不可欺」,是婦孺皆知,後半句知之者甚少文/農夫也瘋狂農村的俗語也是中國文化的瑰寶,其在農村裡的影響深遠。在今天可能有些人對此感觸不深,但是在過去,這些俗語、老話,還對農民的生活和農事勞動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 雅俗共賞的俗語|朋友妻不可欺,下半句過於直接而險些流傳!
    不知道各位朋友發現了嗎,中國詩詞大會開始啦!古時候的文人騷客都會即興吟詩一首、作詞幾句,以藉此聊表心境。我們幻想一番:眾才子齊聚,切磋詩詞作賦是一番如何熱況!雖然如今已很難見到這番景象,但我們對傳統文化還是一如既往的熱愛,那句句優美的詩詞,吟詠之後都會讚不絕口。
  • 農村俗語「莫吃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莫吃卯時酒,莫罵酉時妻」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這句老話說全了是「莫吃卯時酒,昏昏醉到酉;莫罵酉時妻,一夜受孤悽」。主要是說生活中關於平時喝酒和與老婆吵架的一些經驗常識,由於是過去人們長期生活經驗總結的教訓,往往意義還是非常深刻的,因而這句老話還是特別經典又富含哲理的!
  • 俗語「女大一不是妻,女大三抱金磚」,啥意思?老祖宗言之有理
    不知不覺十一月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春節離我們又近了一步,外出打工的青年們不禁焦慮起來。說實話,他們對回家這件事產生了恐懼。他們害怕七大姑八大姨們突然的關懷,懼怕父母迫切的眼神,畏懼爺爺奶奶親切的問候。去年的催婚陰影還未消散,今年的催婚大軍已經達到戰場,真叫人頭昏腦脹。
  • 俗語「有錢不買河邊地,有錢不娶活漢妻」,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對於一些古時流傳下來的俗語,有些是很有道理的,大家聽後也願意遵守,例如「貪酒不顧人,貪色不顧身,貪財不顧親」,還有一些農諺,例如「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當然還有一些有爭議的俗語
  • 農村俗語「有錢不娶活漢妻」,這樣的妻子為什麼不能娶?
    說起農村,那就不得不提農村一文化特色,那就是農村俗語,相信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對農村俗語應該很了解了,可能隨口都能說出一兩句,不得不說這些俗語確實是農村人的智慧結晶,雖然看起來通俗易懂,但是往往蘊含著大道理在裡面,我相信只要你用心的去體會,總能學到不少好東西。
  • 俗語「好男不娶五妻,好女不嫁六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生活在農村,我們總會能聽到一些俗語,有些俗語是先輩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凝結出的經驗!也有些俗語,是在社會不斷發展中,人們根據生活習慣總結出來的!今天我們談論的話題是:俗語「好男不娶五妻,好女不嫁六夫」,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俗語中「好男不娶五妻」,好男自然是有志向,外向,能撐起家庭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