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學佛後,能記住這4句話,你才能愛人喜歡

2020-12-22 龍哥說

你為什麼要學佛呢?你是否曾經也想過這個問題?是一時的不順,來找佛指點捷徑,可佛不是神仙,佛也不是救世主。是為了長官發財,追求世間的福報,可是佛卻說一切本空。每個人不佛的目的不一樣,因緣也各不相同。學佛能有什麼好呢?學佛可以讓我們回歸清靜、光明、智慧的本心。學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所有的眾生能夠究竟解脫,能夠離苦得樂

有些人學佛的時間不短了,可以自己卻沒有什麼改變,或許背會了很多經文,記住了此行佛教名詞,可煩惱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了。這就是個人學佛態度和方法的問題了,對於在家學佛的師兄,老法師曾講過4句話,你看有沒有道理,對自己有沒有幫助。

第一、將學佛落實於生活。

對於在家學佛的師兄來說,學佛就要落實在生活中,打坐誦經固然是一種修行,對父母每天溫言溫語的關懷,對孩子作業認真,耐心的輔導也是修行;看到寒風中賣菜的老人,多要一些菜蔬是一種修行,遇到問路的外地人,熱心指引同樣是修行。

把佛法落實到生活中並不難,你把它當作一件平常的事情看待,平常到吃飯、穿衣、打電話、發微信中來。慧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意思是說,離開世間去參佛法,就像去找長了犄角的兔子一樣困難。

將信佛法落實生活,說起來是不是很容易,可現實中做起來卻難了許多。本來好心關心父母,卻惡言惡語地表達出來。「你不能這樣,怎麼啥也不知道啊」,又比如剛發生在上海的教育孩子的事,爸爸在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失控,點燃孩子作業本,並將它扔下樓,差點把鄰居家燒了。說好的認真,耐心呢?這樣看來,把學佛落實到生活中實際做起來要比誦經打坐,去寺院燒香拜佛要難多了。難行而行,迎難而上,知難而進,必有所得。如果還被以前的習氣所困擾,那麼你就無法進步了,所以我們要迎難而上,在每一件小事中改變自己的壞習氣。培養自己的菩提心。

第二、將學佛落實於當下。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會說,我也常常在事後懊悔:剛剛和父母說的那些話沒細想就說出口了,真不應該,傷了父母的心;剛才對孩子的態度太差了,錯了!錯了!則才太著急了……這些都是是因為我們沒有顧及到那個當下。

說起佛教,不明佛教真義的人總會說,四大皆空,什麼都放下不就是學佛了嗎?同樣是放下,佛教所說的放下,不是放下你的工作,放下你的朋友,放下你的家庭,而是要認真落實到當下,努力對待工作,友善對待朋友,全力照顧家庭。做好這些事,讓老闆滿意,朋友喜歡,家人高興。

如何將修行落實於當下,能在現實的生活中不忘學佛就是修行。有些朋友總會說,學佛真好,就是現在沒有時間,等我退休完成任務,天天認真學佛。這樣的人可能永遠都沒有學佛的機會,因為誰也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來,誰也不知道你退休後又出現了什麼「必須」完成的心願。人生就是這樣,無常和欲望總讓我們失去學佛的機會。

第三、將佛法融化於家庭

作為一個學佛之人,不能學了佛之後反而讓家庭成員對自己起了不好的看法。要建立一個其樂融融的佛化家庭,什麼是佛化家庭,並不是我在家裡供滿了佛菩薩像,整天燒香,磕頭,打坐,而是讓家庭成員感受到你的關懷,慈悲、愛心。如果你學佛學到家裡人都討厭你,那麼你的學佛之路一定走錯了。

在家庭中修行,先改變自己,修正自己其實就是將佛法靈活運用,就是建設佛化家庭,通過學佛,修正自己,讓家庭生活融洽,這就是學佛的第一步。所以說學佛不是口號,也不是用佛教知識和戒律去評判別人,是需要自己真正落實到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不要脫離實際。

第四、將個人融化於大眾。

佛法講究緣起,若無因緣,何以相遇,若無相欠,怎會相見。萬事萬物都相互影響、相互聯繫。我們學佛不能離群索居,封閉自己,我們還要將自己的修行與救度眾生聯繫起來,「不過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或許有人會想:這樣光想著眾生,我還能得到利益嗎?當然能,而且還會得到大利益。

因為,菩薩就是在利他之中實現自利的,這樣的學佛對我們的家庭生活,社會的人際關係,都是不無裨益的。這樣的學佛人也是人人喜歡,人人敬仰的,學佛人也不會被誤解為自私自利,消極逃避的形象了。

以上這4句話,對你的修行有幫助嗎?學佛落實於生活學佛落實於當下將佛法融化於家庭,將個人融化於大眾。在生活中修行,生活就是你的道場。希望我們在一切時、一切處,都能本著「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的精神去生活、去工作、去修行。

相關焦點

  • 佛教:學佛後,出現這3大跡象,說明你走對路了,恭喜!
    就像學佛,許多未曾進入佛門的人往往會將其視為迷信思想,覺得佛教就是搞崇拜神靈,這是大錯特錯的,也是對佛學的嚴重誤解。佛教與迷信根本是兩回事,佛是覺悟的人而非神靈,學佛是學智慧,而不是搞神通,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佛家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佛家經典很多,但歸咎一點就是要明了「因果」,要想通過學佛改變命運,就應知命運的真相就是個人因果的顯現。
  • 佛教: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佛菩薩不會因為你供養得又多又好,而對你有偏愛,也不會因為你沒有做供養而降罪於你。一切供養皆是自己的發心,若自心清淨,再做供養,自然是增上功德。若心地不淨,再多供養,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良善之人,縱使不做供養,佛菩薩也自歡喜。我們拜佛拜的是自己的清淨心,是發心懺悔,是修正自己的念頭,是發願向佛菩薩學習,斷煩惱、離苦海。燒香拜佛時,心中默念這4句話,功德無量!
  • 學佛後,有這4種徵兆,說明你走對了路!
    學佛後,有這4種徵兆,說明你走對路了!一、越來越慈悲包容俗話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我們內心是什麼樣的,呈現出來的相貌便是什麼樣的。內心慈悲的人,他臉上表現出來的便是慈眉善目,給人舒適感和歡喜感,這樣的人往往受歡迎,常有人親近,好運也會常相伴。
  • 佛教:學佛的人,有這三大特徵,恭喜你,你走對了路!
    如果你只是一味的求佛,最後只會一無所得,反而會變得更加的愚痴,切記切記學佛以後,會出現許多的狀態,其中正確的狀態,都是積極的,陽光的。有些人不明白學佛究竟怎樣才算是走對了路,下面,就與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你學佛,有這三大特徵,恭喜你,你走對了路!一、學佛以後,感覺自己充滿了智慧。
  • 佛教:人生無常,學習佛法,離不開這3句話,看看你知道嗎?
    如果把自己的生活和佛法分開,學佛就會很累,生活也會很累。因為佛法本身就是一種活法,教人如何明白地活著,怎樣才能活得輕鬆自在,在生活中領悟大智慧。 心中若有佛,處處都是佛,佛教文化將會帶我們走進一種智慧靈性的境界,如果你信佛,首先就要信因果,因果是佛教的基本定律,對因果報應深信不疑,學佛路上就減少很多迷茫。
  • 佛教:拜「觀音菩薩」,心中默念4句話,功德無量!
    「若問觀音倒駕為何音,只嘆眾生苦海不知回頭」,若不回頭,誰為你救苦救難;如能轉念,何須我大慈大悲」,世人只知道有苦求菩薩,卻從未反思為何會有諸苦?其實我們信仰觀音菩薩,是對世間至真至善至美的一種堅定選擇。「觀世音」,又名「觀自在」,既代表著慈悲,又代表著修行的大智慧。
  • 在家學佛,牢記3句話,能趨吉避兇,得佛光普照
    很多人理解錯了,誤以為只能要聽天由命,要是與佛無緣就不能得到佛菩薩的度化了,這是錯誤的知見,只要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的人都是與佛有緣的。不孝父母,就與佛菩薩無緣,因為佛法就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之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佛教典籍中的《地藏菩薩本願經》了,地藏菩薩是大孝,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多次發願救度自己的母親,被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
  • 佛教:學佛後以為自己是在度化眾生,其實是大錯特錯,是你嗎?
    佛教的大願是誓渡眾生,我們學佛之後也會發在這樣的大願,可是許多人不懂什麼是真正的渡眾生,認為渡眾生就是指身外的眾生,我們要清楚一點,就是想要渡眾生,就要渡自己,《圓覺經》講義中講到不能帶著煩惱渡煩惱眾生,越渡越煩惱」。各位同修一定要清楚,渡眾生之前,先渡自己。
  • 佛教:當你生氣發火動怒時,一定要記住這三句話,就會心平氣和
    佛說「貪嗔痴慢疑」是人生的五毒,會障礙我們的修行,也讓我們變得愚痴沒有智慧,貪嗔痴慢疑的習氣,每個人都有,學佛就要轉化這些習氣,消磨自己的業力,修行才會有進步。一個人一旦養成愛生氣的習慣,習慣成自然,就會成為一生都改不了的毛病,如果不對自己痛下針砭,就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命運甚至是災禍;一個學佛的人,更要學會不生氣,才不會造業,當你生氣發火動怒時,一定要牢記這三句話,就會心平氣和。一、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
  • 「因緣生,轉頭空」,先明白了這句話,再去學佛
    佛教博大精深,各種宗派林立,各種佛經千頭萬緒,學佛之人又各有體會與心得,初學之人站在門前,往往是一頭霧水,難以理清,難以入門。其實,初學之人先記住「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這是佛教最基本的原則,然後加以理解與領悟,一些問題也就能夠迎刃而解,至少能入門進去,不糊塗了。我們就來簡單認識一下「因緣生,轉頭空」這句話,那何謂因緣?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該如何選擇?
    如果了解了佛法,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因為這本身就不算個問題,之所以很多人,會無法選擇,還是因為,不了解佛法。佛經說,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一句,足以說明佛教是包容大度的,佛教並不認為,其他法,就不可取,相反,佛教也沒有認為,自己的法就一定可取。
  • 學佛後,出現這4大「吉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學佛不要功利主義,不要「臨時抱佛腳」,要將功夫用在平時。「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須一切法」,要想真正改善命運,就要修好自己的念頭,人的心念轉了,風水和氣場就轉了,運勢自然隨之發生變化。學佛後,出現這4大「吉兆」,恭喜你,走對路了!
  • 佛教:睡醒多默念這3句話,不用拜佛,佛祖也會保佑
    比起每天去寺廟拜佛,大部分修佛人更願意在睡醒後多默念以下這幾句話,因為這樣不僅更真誠,而且佛祖也會保佑。一、希望佛祖保佑我的父母平安健康佛說:"在這個世界,最大的善,不會大於孝;最大的惡,不會大於不孝。"可見,佛教把孝順父母始終擺在第一位。
  • 佛教:這四種人,佛菩薩才會喜歡保佑,有你嗎?
    生活中,一個人能夠接觸到佛法,心生歡喜,並且能夠依教奉行,是需要很大的福報的,有時候你會覺得很慶幸,因為心中有信仰,精神有皈依,在生活中就會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標,能夠走一條修行之路,人生就不後悔來這塵世走一遭。
  • 燒香拜佛時千萬不要胡思亂想,記住這三點,好運自然來!
    學佛人在去寺廟燒拜佛時,到底應該在心裡想著什麼?佛教說,一切唯心所造,而我們在燒香拜佛時的想法非常重要,佛教還說過:一念迷即是眾生,一念覺即是佛。可見人的一個念頭或是想法非常重要。我們在燒香拜佛時,千萬不要胡思亂想,特別是那些求佛求福的想法,更不應該有,拜佛只是出於對佛菩薩的敬重以及感恩,我們首先要有最佛表示感恩以及尊敬的想法,其次最好還要做到這3點,因為這3點是佛在華嚴經中教導我們要去做的。這3點有助於我們增加對學佛的信心,以及正確的去正信佛教。
  • 佛教: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的人,才會變得有福氣
    祖師有言:修要真修,證要實證,而我們往往會打著學佛的幌子,逃避現實,蹉跎時光,最後一無所成,最後變成了自欺欺人。所謂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又有多少人能夠投入自己的全部身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一個人學佛後,有這四種改變,才會成為真正有福氣的人。
  • 整個佛教的精髓,就是這四句話,一定要牢記!
    這四句話,對於學佛人來說,非常重要,很多人學佛,不知從哪裡開始,不如先看一看這四句話,因為這四句話,每一句都是佛教當中的精髓,了解這四句話,對自己認識佛教,學習佛法,會有很大的幫助。第一句話:先要了解佛教。
  • 學佛和修行能得到這7種財富,這是最真實的福報
    學佛修行能修到這七種境界,才是最真實的福報時光飛逝,光陰荏苒,每逢年底,都會總結這一年時間裡,收穫了多少知識和財富,有什麼長進、進步。怎樣才能知道自己有沒有收穫呢?答案其實很簡單,學佛修行所能帶來的利好不外乎這七種,被佛家統稱為「七聖財」,每一種都是最真實的福報。那些認為自己學佛沒有收穫的朋友不妨看一看,看看自己得到了幾種,哪怕只有一種,那這一年努力修學,也絕對稱得上物超所值,不枉此行了。
  • 記住千萬不要勸人來學佛,為什麼?難道佛法不好嗎?
    很多人學佛就一肚子話要講, 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是知道自己在學佛, 也恨不得讓全天下人都學佛。恨不得把一肚子真理都倒出來讓別人來聽。是不是佛法很好很殊勝呢?那為什麼學佛人也不是很多呢?全世界各類宗教中佛教才排第四,學佛人不過4億!佛法是宇宙大自然之法, 說的是人的生命真諦、業力和因果輪迴,難道不殊勝嗎?佛法當然是殊勝了!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選擇哪一個更好?
    站在佛教的角度去看,佛教與道教是一樣的,他們二者是不相上下,無有高低的。可有人會問,既然佛教與道教,沒有區別,為何學佛的人,要比修道的人更多?難道大家的選擇,不是因為佛法要更高明一些嗎?其實,並不是佛法更高明,而是佛教在這一點上,做到比較接地氣,我們要清楚一個道理,並不是多數人喜歡的,就一定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