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過兩天就是中秋節了,中秋節是一個團圓的日子,圓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對月把酒,共享人間團圓,是多麼幸福的事情啊!想到中秋節詩詞就一定離不開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對於弟弟的思念,化作了最深情的詞句,永遠流傳成了經典。
不過,縱然是蘇軾這樣豪邁名士,仍舊躲不開歲月的痕跡,躲不開命運的跌宕。曠達如蘇軾也不會永遠那麼鬥志昂揚,不會總是激情豪邁。他也有過難過的時候,有過抑鬱的瞬間。特別是在中秋佳節,團圓的日子,想起自身的處境,難免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領悟。在中秋節孤單寂寞的時候,他端著一碗冷酒,悽然地望著北方,寫下了一首中秋詞: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代: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同樣是寫中秋,卻有不同的情緒。被貶黃州的蘇軾心情落到了谷底,又是一個中秋節,本該是全家歡聚的日子,如今卻被流放到黃州,悲苦又孤獨的心情有誰能懂?時光易逝,人生悲涼,第一句話就戳中了許多人的痛處,寫到了讀者的心坎裡。
世間萬事恍如大夢一場,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蘇軾的人生是豁達的,但是此刻流露出來的是感慨與悲涼。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裡,看看自己,愁思爬上了眉頭,鬢邊生出了白髮。
酒並非好酒,常因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多被雲層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悽然望著北方。中秋之夜,孤獨的蘇軾只有自己,沒有人和他一起。拿著酒盞,流著眼淚,神色悽然,望向北方。
依然是中秋節,依然是明月夜,只是蘇軾已不是當年的那個蘇軾,年少時也曾壯志凌雲,如今只有滄桑,把酒問青天,仍然抵不過時間,抵不過歲月。
蘇軾的這場中秋夜的確過得悲慘,不過黃州並非傷心之地。因為生性豁達的蘇軾,悲苦悽涼對於他只是暫時的。在被貶和流放的路上,豁然的蘇軾逐漸看破了一切,他最終超越了自己,從蘇子瞻成為了東坡居士,豁達與樂觀成就了他的人生。生活的困境和仕途的不順,賦予了他靈感,成就了蘇東坡的經典詩詞。憂傷沒有打垮他,反而讓他大徹大悟,看透人生,明白生活。
人生就是一場夢,有歡喜也有憂傷,此事古難全。既然如此,何必執著,何必糾結呢?活得灑脫、通透一些,煩惱自然就會離你而去。「人生如夢」一切皆如白駒過隙,雪後飛鴻,人生只是天地間偶然的飄蓬,不必執著於現實中的得失榮辱。中秋佳節蘇軾留下了人間的喜悅:「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也留下了最痛的領悟:「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月圓之日,你也會望月沉思嗎?是否也會有蘇軾這般的頓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