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806》不講道理的道理

2020-12-19 雪夜孤燈讀閒書

《劍來》是本講道理的書,那道理的本意是什麼?事情或者論點是非得失的根據和理由。有根據有理由的事情,就可以說「有道理」。有些人就是不講道理,不講道理的背後有道理嗎?

馬癯仙要為師傅拿回「劍鞘」,「劍鞘」在宋雨燒手裡,宋雨燒想把這個劍鞘送給陳平安,無論馬癯仙出多少錢都不賣。馬癯仙威脅宋雨燒,如果不賣「劍鞘」,他可能殺掉宋雨燒的晚輩,宋雨燒無奈之下,將「劍鞘」賣給了馬癯仙。這就是馬癯仙強買強賣「劍鞘」的經過。

在陳平安看來,強買強賣沒道理,所以問拳馬癯仙,將對方打到跌境,算是斷了他的前路。馬癯仙認可被問拳,也將「劍鞘」歸還了陳平安,但並不認為「強買強賣」就錯了。

馬癯仙死不認錯,這背後的「道理」是什麼?馬癯仙強買強賣的依仗,是他的武力遠比宋雨燒強,我是強者我說了算,這就是馬癯仙的根據和理由。同理,現在陳平安比他強,那陳平安就應該拿走「劍鞘」,馬癯仙的邏輯是一脈相承的,說明他並不是不講道理,只是他的道理與陳平安並不一樣而已。

馬癯仙原本是邊境將領,領兵數十年,完成任務是唯一的目標,至於付出什麼樣的代價,並不再考慮範圍之內,這其中就有道德陷阱。一位將軍帶兵被敵人追著跑,路遇一個樵夫,樵夫告訴了他們逃跑的捷徑,樵夫對將軍和士兵有恩,但將軍不能帶樵夫走,那會拖慢逃跑的速度,請問要不要殺掉樵夫?不殺樵夫,暴露逃跑線路,所有人都會死。這就是將軍的道理邏輯,為了任務必須看輕生命。

有人會說,那不對啊,殺樵夫是在戰爭期間,視人命如草芥算是理由,他在與宋雨稍交易的時候,可沒有敵人追他,他也沒有生命危險,強買強賣,甚至用人家全家的生命威脅別人,這就沒道理了。

其實不然,馬癯仙必須堅持他原本的「道理」。如果馬癯仙不在領兵,就一下子成了尊重生命的人,請問他應該怎麼看待曾經的自己,殺「樵夫」這樣的事,也許發生過很多次,他在自己的思想裡怎麼自圓其說,他要不要愧疚?他要不要恕罪?是不是索性強硬到底,始終堅持原本「道理」更便捷些。

墨家鉅子「大義滅親」,殺掉了自己的兒子,不管當時具體情景,事情已經成為了事實。現在看到陳平安,否定陳平安?找不到合適理由,肯定陳平安?他維護了同樣犯大錯的顧璨。肯定陳平安就是否定自己的「大義滅親」行為,難免想當初不殺兒子,有沒有其它的選擇?一旦這麼想,恐怕鉅子會立刻崩潰掉吧。所以,墨家鉅子只能不置一詞,與陳平安永遠劃清界限。

推翻自己曾經的道理,會付出不可承受的代價,兩者相害取其輕,只好死不認錯,你說你的道理,我說我的道理了。既然不講道理都有道理,那是不是就沒道理可講了呢?其實也不是,當一個道理被多數人接受,這個道理就是對的,你勉強講自己的道理,就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就是在自說自話。

馬癯仙強買強賣「劍鞘」,只是馬癯仙自己的道理,他的同門師妹、師弟是不認可的。裴杯與曹慈有過一段對話,大致意思是,他取來劍鞘,我就收下,不問過程,如果其中有錯,那也是他自己承受。就連受益的裴杯都不認可,這就是違反大家公認道理的後果。

儒家一直在做的,就是要把儒家認可的道理,讓普羅大眾知道並認同,成為大眾的道理所在,大家做事才能遵循差不多的道理,減少必須通過問拳問劍講道理的機會。

相關焦點

  • 《劍來》: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是不講道理
    《劍來》:周折許久,陳平安終於找上了來自大端王朝的那個武夫,說要問拳,並且在對方詢問為何問拳時,簡單而霸氣地回答了三個字:不為何。這是那人的道理,對陳平安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不講道理。而如今,陳平安要以同樣的道理為宋雨燒向此人討個公道。那麼,以不講理之人的道理還施其人,陳平安這樣做是不是不講道理?就是不講道理,這與以往的陳平安是明顯不同的。
  • 劍來:老秀才的那些道理,不僅僅是陳平安的道理,也是我們的道理
    有些事情,對的,它就是對的,而錯的就是錯的,任你是誰來做,誰來幫忙辯解,都改變不了。07、少年的肩膀,就該這樣才對嘛,什麼家國讎恨,浩然正氣的,都不要急,先挑起清風明月、楊柳依依和草長鶯飛,少年郎的肩頭,本就應當滿是美好的事物啊。
  • 烽火戲諸侯的《劍來》要講的道理其實從來就沒變過
    劍來優缺點都十分極端,正如它的評價一樣,這也導致讀者想看又實在不曉得能看個啥。至於為何又雲裡霧罩讓讀者矛盾追著走,那就不得不承認總管的文筆,雖然老是掉書袋,但大多數時候在用字用詞上確實有一套,華麗而奇詭。
  • 我最佩服的不是素還真講道理,而是他不講道理!
    講道理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會,是很不錯的行為,可是有時候你越是講道理,越是行不通。所以一般來說:一流的大佬從來不會在別人所處困境時來給你通篇大道理,站在說話不腰疼的人,從來是得不到對方的認同,那怕你說得再有道理。譬如於素還真,我最佩服他的,除了才華之外,我想就是情緒把控力,他能在不動聲色間,調動各式各樣人群的情緒。
  • 劍來,曹慈與陳平安問拳,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
    第八百零六章 青白之爭一、曹慈與陳平安問拳二、文聖一脈相互講道理,各自遠遊詳述:一、白衣曹慈與青衫陳平安來一場只分勝負的問拳。問拳很精彩,旁白很多,說的很明白,不詳述。陳平安雖然是玉璞境劍修,同時兼修符籙,但是,這些實力並不能和武夫實力直接疊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劍修加武夫的陳平安都不是純粹武夫曹慈的對手。在壽命上,陳平安佔據絕對優勢!未來成為十三境劍修不成問題,能活幾千年。曹慈只是純粹武夫,即便是到了神到,也只有幾百年的壽命。
  • 劍來:劍氣長城之下的陳平安,似乎終於明白了遠行的道理
    04、我跟人講道理,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對方也講道理。而不是我覺得我的道理,就一定是對的。只可惜這趟走下來,很多人連道理都不願意講。05、講不講道理,其實跟一個人活得好不好,沒半點關係。16、一個人沒東西吃,就會餓死,可若是心田乾涸,一樣會求死,只是渾然不自覺而已,今日不死他年死而已。17、儒家的道理,從不在高處,不在到底有多高,而在道理是否落在了實處。
  • 在婚姻愛情裡講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講道理,別讓道理毀了一場婚姻
    在愛情裡面,我們是不能講道理的,講道理也只會讓彼此的感情受傷。道理只是在現實社會中存在的東西,可能那你覺得講道理很重要、很值錢,可是他在愛情裡面,講道理這個東西,它一文不值,它的存在,只會毀了一場婚姻。
  • 老子所講的「無為」、「不爭」的道理。
    那就是借對方的力量,所謂四兩撥千斤,也就是「用人之力」的道理。或者說,老子的確是很陰險的,這是一種權術,不是道德了。其實不然,老子所說「用人之力」,是借力打力以完成大家的願望。 「善戰者不怒」,做一個大將軍,他的修養是溫和好像沒有脾氣,不輕易動怒。他有高度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也就是具備了戰略最高中心的領導能力,所以「善戰者不怒」。
  • 劍來三周年了,讀了這麼久你學到了什麼道理?
    有人說劍來一本網絡小說能講什麼道理,寫書就該安安靜靜寫書,講什麼道理,想學道理,還不如看名著文獻。而陳公子在感言那裡的一段話就說得很好:就一小撮讀者,說其他讀者,說那些能夠從網絡文學裡邊學到道理的人,很可笑。什麼時候道理是那麼高高在上的東西了?
  • 《劍來》陳平安的與眾不同:有堅強的意志,更有令人信服的道理!
    #劍來#筆者從2007年就開始讀烽火戲諸侯的小說,熟知烽火戲諸侯小說中很多的主角,比如《極品公子》中的葉無道,《雪中悍刀行》中的徐鳳年,當然現在還有《劍來》中的陳平安。而最讓人稱道的就是《劍來》中的陳平安,以一介寒門孺子,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劍客,以自己的道理行走天下,同時也在探尋屬於自己的大道。陳平安不似葉無道和徐鳳年有顯赫的身世,更沒有什麼驚才絕豔的武道天賦,陳平安唯一所具有的就是意志。陳平安擁有堅強的意志,大家想一想,他在很小的時候,家裡就遭遇了變故,父母離世,陳平安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個生活的重擔。
  • 敢於對不講道理的男人說不!對付不講道理的男人我有妙招
    有人說:永遠不要跟女人講道理。但我認為:女人只有愛這個男人的時候才會不講道理!男人都是講道理的人嗎?我有個同事小雯,漂亮,溫柔,人見猶憐!在大家的眼裡,她該是幸運的寵兒。說沒啥道理可講。這道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本來熱衷於講道理的男人卻不講道理了呢?我認為有以下幾種!(1)性格強勢的男人 這種就是這種男人事業成功,有一定的社會地位。這種男人在哪裡都居C位都是焦點。生活在聚光燈下。
  • 不要和這種人講道理,越講道理,越講不清道理
    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講道理。一、這世上最愚蠢的行為,就是和無賴之人講道理。無賴之人從來都喜歡無理取鬧,無論跟他們說多少道理,他們都無道理可言。有兩個人吵了一天,一人說3×7=21,另一個人說3×7=24,相爭不下告到縣衙。縣官聽罷,說:"把說三七二十一的那個人拖出去打二十板!"那人叫屈:"明明是他蠢,為何要打我?"縣官說:"跟三七二十四的人能吵上一天,還說你不蠢?不打你打誰?"
  • 連射4枚飛彈,俄強硬展示滅國能力,用劍給西方講道理!
    美英法航母排隊威脅,4枚飛彈齊射,俄陸海空同時亮劍,用劍講道理!俄羅斯衛星網12月13日報導,俄羅斯國防部宣布,當時時間12月12日,俄羅斯海軍最新型「北風之神A」型戰略核潛艇「弗拉基米爾大公號」在鄂霍次克海連射了4枚布拉瓦」潛射洲際飛彈。
  • 真正的聰明人,都是不講道理的
    從這個故事,我得到的啟示便是:很多時候,真正聰明的人,真正的溝通高手,往往都是不講道理的。反過來講,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一味地講道理通常並不能收到很好的實際效果。 01 情感認同,往往比大道理更管用不講道理,那講什麼呢
  • 不講道理的男人最聰明
    高贊回答就是:不停和老婆講道理的男人。女人大都是感性的,她需要的不是一個動不動就講道理的丈夫,而是一個能夠理解和包容她的人。在感情裡,她更在意的是一種態度。我有個鄰居,結了兩次婚,都離了。對方就是受不了他沒日沒夜地講理。
  • 《劍來》從一件小事裡看陳平安的「道理」和生存之道
    看《劍來》,其實是在看無數人在說著自己的「道理」。齊靜春的道理是「儒」道,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儒家的「道理」,儒家的道理,可以概括為「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首當其衝的便是「仁」,是仁慈的意思,所以齊靜春能夠不殺,便不殺,即使你破壞了規矩,非到要取人性命的地步,齊靜春便會退一步,儘量不傷害別人的根本。
  • 漢代文人告訴你,他們是提著劍,打服再講道理!
    他們不是應該動嘴皮子講道理,能說服別人絕不動手嗎?其實漢朝文人也是講道理的,不過他們講道理,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先用拳頭把不講道理的人打趴下,然後再去講道理。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其他人,不敢有非分之想。其實不僅僅是漢代的文人,是這個樣子。比如唐朝時期的詩仙李白,他也是一個能夠一邊吟詩作對,一邊拔劍砍人的文人。文人的改變大概是從宋朝開始的,主要是受趙匡胤政策的影響。
  • 第二十期|劍來:那些讓人恍然大悟的句子,一字一句都是道理
    10、只是人生在世,最難稱心如意,見著了好東西,兜裡的銀子不答應。想要平平安安的,老天爺未必點頭。11、世間道理,其實一直在,有人撿起,奉若圭臬,視為珍寶,有人不屑,甚至還有人會踩上幾腳。這不是道理不對,不好。而是人心出了問。
  • 劍來,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特殊學問
    第八百零七章 木人啞語導讀:一、禮聖與陳平安講道理二、陳平安與山海宗三人瞎聊臨行前,陳平安拜訪劉叉三、李槐回鄉,嫩道人得半部煉山訣,白玉京,陸沉與餘鬥打機鋒四、顧清崧向陳平安請教追女學問高級神靈不依賴香火,自身修煉,香火只是點心。禮聖笑道:任重道遠,以後如果遇到難事,就多跑跑文廟,哪怕一次兩次,求了都沒用,也不要輕易失望。禮聖臨走時說:佛家說一切智慧從大悲中來。我覺得此這句話,很有道理。
  • 你以為和中國人講道理就是有道理
    在中國每個人都有自己安身立命的法則,做事都有一套理論,平常相安無事,只要有糾紛或異議就有不同的道理,人和人相處大事小情都會有矛盾,矛盾爆發就會有人講道理,每個人都是從自己出發講的道理,無往不利都是有理的,但人與人相處是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如果沒有法治每個人的道理都是利益,是不能區分責任的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