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貧窮的年代,人們的居住條件和環境都比較差,但是由於沒有能力和經濟基礎,又基本無法進行選擇,所以就儘可能地把住房蓋在比較安全舒適的地方,這就需要重視和講究建房的選址了。比如俗語就說過「寧丟家財萬貫,不舍房屋面南」,意思是說房屋面向南為最好等等。那麼,農村老話「寧願門前鬧嚷嚷,不要屋後腳板響」究竟是啥意思?其實很有道理,值得重視。
「寧願門前鬧嚷嚷」意思是說,蓋好房子作為住家時,寧願家門前整天熱熱鬧鬧,吵吵嚷嚷的。因為作為居住的房屋,大門口如果能夠有條道路,整日裡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既有人氣,又顯得熱鬧,對於居家來說,肯定會顯示出人丁興旺,且充滿活力,人也會因此而心情愉快。假如門前非常安靜,整天冷冷清清,沒有一個人走動,像住在毫無生氣的地方一樣,人的心情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整天悶悶不樂的。特別是過去農村裡的夏天傍晚納涼的時候,如果誰家的門前大樹下有許多人在乘涼聊天,孩子們在嘻鬧玩耍,這家主人一定會十分開心的。
「不要屋後腳板響」的意思是,住房最好不要聽到屋後有人走路的響聲。住家房子最怕是大路修在房屋後邊,白天還好一點,人走車行影響還不太大,可是一旦到了晚上睡覺,尤其是更深夜靜的時候,如果屋後傳來腳步聲,或者是摩託車或者汽車,特別是拖拉機什麼的經過的話,亦或再按個喇叭,動靜太大,不但會嚴重地影響休息和睡眠質量,而且如果單純是腳步聲,迷迷糊糊之中還會以為是什麼小偷盜賊來了哩。農村的住家房屋正常情況下都有一個圍牆,圍牆前面一般都是路,屋後面通常沒有路,幾乎沒有什麼人走動,所以小偷就喜歡半夜裡從後面翻牆頭進家偷東西。
由此可見,居住環境對人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確實影響較大。農村老話「寧願門前鬧嚷嚷,不要屋後腳板響」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所以在農村蓋屋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道路在房子前後的問題,以免直接影響到日常生活和心情。您說呢?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