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vs丁公:想說愛你不容易

2020-12-21 騰訊網

鴻門宴上的丁公和項伯劇照

劉邦當上皇帝後製造過不少冤魂,其中就包括彭城之戰中放了劉邦一馬的丁公。丁公到死都沒整明白,身為劉邦的救命恩人,不是應該飛黃騰達嗎,怎麼換來的卻是人頭落地?劉邦說得很透徹:想說愛你不容易。你放我一條生路我很感激,但個人恩怨只是毛毛雨,與國運大勢相比,那點兒小恩小惠實在不足掛齒。於是,劉邦笑咪咪地高封了與他作對的哥哥季布,殺掉了於他有恩的弟弟丁公,理由很堂皇:背主求榮。

丁公本名丁固,是楚漢爭霸時關鍵人物之一季布的弟弟。丁公其實早就與劉邦有過瓜葛,還在劉邦剛剛起事時,打過甕城,而甕城守將正是這位丁公。劉邦打下了甕城,卻放走了丁公。到劉邦、項羽彭城之戰時,集結56萬烏合之眾的劉邦被項羽3萬精兵打得落花流水。一路逃跑的劉邦被楚軍苦苦追趕,帶兵的就是丁公。在被逼得無地遁形的情況下,劉邦向丁公討饒,說出了「英雄何苦為難英雄」那樣的話。於是丁公放了劉邦一馬,讓他逃出生天,然後就有了垓下之圍和項羽烏江自刎,劉邦開國建立了漢王朝。

丁公京劇劇照

一路走來,於劉邦有恩的人數不勝數,丁公只是其中一個。但是丁公不是那麼想,因為他有參照對象,也就是他的哥哥季布。作為楚人,季布當然投身項梁、項羽麾下,並且在楚漢爭霸時多次讓劉邦感覺困窘。項羽敗亡後,劉邦給季布開出了千金的懸賞,同時下令有膽敢窩藏季布的誅滅三族。在濮陽周氏和魯地朱家的幫助下,季布隱姓埋名藏在朱家家裡「躬耕壟畝」。不僅冒著極大的危險收留了季布,俠肝義膽的朱家還去找了汝陰侯夏侯嬰,並通過夏侯嬰說服了劉邦。表示服罪的季布,隨後被劉邦任命為郎中。郎中是皇帝的侍從官,有點今天國務院參贊的意思,地位僅次於各部的尚書和侍郎。

與哥哥相比,丁公自以為有恩於劉邦,縱然不能封個侯爵,也理所當然拿下比郎中更高的職位。事實上,同時期,劉邦封賞了不少項羽舊部,實在不差丁公一個。當丁公去向劉邦要官時,心裡沒有一點負擔,在他看來那就是三隻手指捏粒田螺的穩當,他就應該是妥妥的九卿級人物。丁公自負得可愛復可憐,他就沒想過伴君如伴虎,要知道他手裡可掌握著皇帝的糗事,皇帝能放過他嗎?

果不其然,得意洋洋的丁公等來的不是洋洋得意,劉邦突然就跟他翻了臉,喝令把丁公拉出去砍了。給出的理由腔正詞圓:你身為項羽的部下,不落井下石把我掛了,卻放了我一條生路,那就是對主子不忠。如此背主求榮的垃圾怎麼可以信任,當年可以背叛項羽,明天多半就會背棄我劉邦。當了皇帝的劉邦需要的是樹立自己的絕對威信,又怎麼能讓一個抓著自己小辮子的人在他的朝堂之上風風光光呢?

丁公算什麼英雄?大約也只有劉邦知道。天可憐見,喊丁公英雄是劉邦的心甘情願,甚至還帶點阿諛奉承的味道。問題是,你真的就此以英雄自居,就是你的不是了。基本上可以肯定,如果不甘寂寞的丁公低聲下氣地向劉邦求個一官半職,劉邦多半就讓他滿意,甚至會超出他的所望。但是,丁公採取的是高高在上的口氣,似乎你劉邦非得滿足我的要求不可。

情商與智商

這就是一個情商問題,丁公輸就輸在了情商不足,尤其是應對劉邦那種粗糙的農民式情商。另外,丁公也太自負了,以為私底下跟劉邦談談彭城之戰那檔子事就足可拿下後者了,所以顧自就去找上了劉邦。丁公真的必須死?怕是未必,如果當場有張良、蕭何,甚至夏侯嬰之流的潤滑,丁公即使成不了功臣,也不至於淪落為欽犯。以他當年做下的事情,至少對於劉邦並非無益。如果劉邦當年碰上了季布,他也就真的一命嗚呼了,還何來的東山再起,何來的垓下之圍,何來的南面稱王?

這個道理,劉邦自然懂得,但當時他沒有考慮周全,只想到了眼前的要務是樹威。這很可能基於他農民式的賊心狗肚腸,因為自己威信不足,尤其想要展現翻手為雲覆手雨的手段。丁公就在不合適的時候做了不合適的事情,甚至可以說,丁公做了一件貢獻不亞於當年放水劉邦的事情。可惜的是,這個事情同樣只對劉邦有利,對於丁公來說,上次還能因為瞞著項羽而矇混過關,這一次卻是直接對應劉邦,再也沒有了躲避的餘地。於是,他只能死,並以自己的死映襯出劉邦的高尚與偉大。

想想,背主求榮誰不痛恨?劉邦給丁公甩的這個鍋足夠重實,立馬就讓丁公百口莫辯,丁公即便死了,也會遺臭萬年。關於這一些,劉邦不會關心,丁公也無法辯白,因為他們當年確實就是那麼做的,只是當年丁公沒有想到要讓劉邦立個字據,至少發一道免死金牌。可誰知道一個農民能夠當上皇帝呢?放水劉邦時,丁公可是睥睨得志的,他以為自己才是勝利者,有資格給失敗者一點小恩小惠。

想說愛你真的不容易

劉邦真的很想告訴丁公:想說愛你不容易。但他這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丁公的腦袋就落了地。於是,分明聽見劉邦對丁公的首級說:「辛苦你了,兄弟!」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劉邦vs丁公:想說愛你不容易
    丁公到死都沒整明白,身為劉邦的救命恩人,不是應該飛黃騰達嗎,怎麼換來的卻是人頭落地?劉邦說得很透徹:想說愛你不容易。你放我一條生路我很感激,但個人恩怨只是毛毛雨,與國運大勢相比,那點兒小恩小惠實在不足掛齒。於是,劉邦笑咪咪地高封了與他作對的哥哥季布,殺掉了於他有恩的弟弟丁公,理由很堂皇:背主求榮。
  • 劉邦斬殺丁公,是對是錯?
    劉邦彭城大敗之時,丁公奉命追擊,越追越近,眼看劉邦就要走投無路,劉邦便回頭對丁公說了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兩賢豈相厄哉!」好漢何苦為難好漢?丁公一聽,居然在兩軍廝殺的戰場上,止步不追了。他當即領兵撤還,等於放了劉邦一條生路。為什麼劉邦一句話丁公就放人?這是劉邦的江湖閱歷的本能反應。江湖上常講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仇家多堵牆。
  • 吃裡爬外的丁公,被劉邦處死時,後悔了嗎?
    吃裡扒外的丁公在被劉邦處死的時候,他的內心應該是非常後悔的,本以為自己救了劉邦一命,劉邦會善待自己,可是沒有想到自己送上門去讓劉邦殺,所以他那個時候內心應該是很後悔的。後悔不該當初放了劉邦,更後悔不該去找劉邦。
  • 吃裡扒外的丁公,被劉邦處死時,後悔了嗎?
    吃裡扒外的丁公在被劉邦處死的時候,他的內心應該是非常後悔的,本以為自己救了劉邦一命,劉邦會善待自己,可是沒有想到自己送上門去讓劉邦殺,所以他那個時候內心應該是很後悔的。後悔不該當初放了劉邦,更後悔不該去找劉邦。
  • 哪怕你是皇帝劉邦的恩人,最後也是橫屍漢營的結局——丁公
    楚漢戰爭時,項羽部將丁公曾私放劉邦,使劉邦得心九死一生,這是事實。後來,劉邦卻恩將仇報,反而殺了丁公,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們可以仔細了解一下,丁公是在劉邦多麼慘的情況下放他一馬的,這可以看出丁公對劉邦的恩情有多深。
  • 項羽手下的丁公,曾經放過劉邦一馬,劉邦稱帝後為何把他給殺了?
    要問劉邦此生最恨的是誰?他的答案恐怕是非丁公莫屬了,為什麼這樣說?因為當年,劉邦在彭城被項羽打敗了。劉邦在逃跑後,負責追殺劉邦就是這個丁公。還好,夏侯嬰是個堅持原則的人,沒有聽劉邦的話。劉邦扔一次,他撿上來一次。就這樣來了幾個回合,車的速度就更慢了。可想而知,最終他們還是被丁公給追上來了。丁公派人把劉邦一眾人馬給圍堵住了。
  • 丁公:放跑劉邦討封侯,遭遇卻是被砍頭
    因為丁公是楚國的左將軍,是項王的大將!項王蒙難後,丁公沒有立馬去找劉邦,他要觀察分析劉邦,看今非昔比的漢高帝如何報恩報仇。劉邦有仇必報。當年他的左司馬曹無傷給項王送情報,說劉邦先入鹹陽,是想踢開項羽為王。劉邦逃出鴻門宴回到營房,就殺了曹無傷!劉邦小心眼。「籍」是項羽的名,「羽」是項羽的字,稱字是對人的尊敬。
  • 季布曾是劉邦仇人,丁公是其恩人,為何劉邦卻放了季布殺了丁公?
    夏侯嬰說:「當初主子和項羽打仗時,季布那打的真是狠啊,下死手,一點活路都不給,主子幾次險些送命,主子恨不得刨了他家祖墳」朱家明白了,想了想說:「臣子受住上差遣,乃分內之事,總不能把項羽的猛將全殺了吧,皆是英雄啊。這樣趕盡殺絕,萬一他逃到別國去,被別國所用,那真的是壯大敵人的勢力啊,你應該找個機會跟主子說說。」
  • 可憐的丁公
    司馬遷在《史記季布欒布列傳》裡簡略而又清楚地敘述了丁公被殺的過程。讀罷這段,對丁公深深地惋惜。劉邦性格的多面性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季布母弟丁公,為楚將。丁公為項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顧丁公曰:「兩賢豈相厄哉!」於是丁公引兵而還,漢王遂解去。及項王滅,丁公謁見高祖。高祖以丁公徇軍中:「丁公為項王臣不忠,使項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 丁公對劉邦有救命之恩,為何劉邦還將其殺死?
    看漢高祖劉邦,兩樹典型,一成一敗,或許可以得到一些啟示。  劉邦樹的第一個典型是季布。項羽敗亡後,項羽的部下或者在戰鬥,或者在觀望,為了掃平這些敵對勢力,劉邦死了很多腦細胞。後來,季布的朋友朱家找到滕公夏侯嬰,希望夏侯嬰幫忙勸說劉邦赦免季布。朱家說:「以前季布確實得罪過陛下,但是當初那麼做,只是各為其主。而且項羽的部下可以全部殺光嗎?現在陛下剛得到天下,安撫人心最重要。
  • 楚漢之爭戰後,為何劉邦提拔要殺自己的季布殺死對他有恩的丁公?
    曾經追的劉邦吃盡苦頭的季布,最後劉邦為了顯示自己的心胸和器量,同時也為了提倡忠君之意,所以反而讓季布做官了。但是同樣追劉邦的丁公,對劉邦有恩,卻被劉邦殺了,同樣是因為劉邦想提倡忠君之意,丁公當初身為楚軍,卻對項羽不忠,放過劉邦,劉邦若不殺他,就是提倡對主不忠的思想!
  • 劉邦為何要殺恩人丁公?根本原因是他知道了一個秘密,很暴露人性
    劉邦趁著項羽北上攻齊的間隙,親率五路諸侯近六十萬人偷襲彭城,取得大勝。聞聽彭城失守消息的項羽,連夜率三萬精兵馳援彭城,沒用幾天便擊潰了劉邦的數十萬人馬,將劉邦一眾困在了城中。眼看性命就要不保,劉邦連忙冥思苦想,尋求逃生之路。就在此時,項羽帳下大將季布的弟弟丁固,也就是歷史上被稱之為「丁公」的人物,恰好追上了劉邦的殘兵敗將,準備將他拿去面見項羽。
  • 劉邦:你放了我,我讓你當官!恩人來求官時,劉邦說4字把他殺了
    一飯千金是有關韓信的一個典故,說的是當年韓信無頭無路,饑寒交迫之際,一位老婦人給了他一碗飯,韓信這才活了下來。當韓信獲得榮華富貴的時候,他用千金回報了這位老婦人,算是感謝當年的救命之恩。正所謂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 楚漢戰爭結束之後,劉邦的救命恩人來見劉邦,劉邦:拉出去砍了
    說了人盡皆知的鴻門宴後,我們再說一說一段不太為人所熟知的故事,當年彭城大戰,項羽率領3萬精兵打敗了劉邦的56萬大軍,劉邦僅帶了幾十名騎兵狼狽突圍,老婆孩子都丟了,在逃跑的路上,劉邦正好碰見了項羽的部下,這位部下歷史上沒有留下名字,史記當中只記載此人姓丁,因此稱他為丁公,劉邦被丁公發現之後,丁公就率兵追擊劉邦,眼看著快要追上了,劉邦於是回頭對丁公大喊說,兩個壯士難道要相互迫害嗎?
  • 季布與劉邦有仇都當了官,此人是劉邦的救命恩人,劉邦卻把他殺了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人還和韓信有很大關係,他就是劉邦。不過他非但沒有報恩,反而是殺了他的救命恩人,但是卻迎來了後人的讚揚。這又是怎麼回事。劉邦殺的這個人就是丁公,不過在之前還得先說一個人那就是季布。這個季布本來是項羽手下的一員大將,以守信聞名於世。不過他的軍事才能也很出色。
  • 季布是劉邦的仇人,丁公是劉邦的恩人,結局卻大相逕庭
    楚漢之爭一直都是人們所樂意談論的,項羽垓下戰敗後,在烏江自刎,讓劉邦建立了霸業。劉邦建立漢朝後,他說:他認為他自己能成就霸業,不是因為自己能力比項羽強,而是他比項羽更加善於用人。劉邦手下有著張良、韓信、蕭何等許多人才,也就是因為這些人才們讓劉邦能夠成就自己的霸業。
  • 丁固幫劉邦卻被殺,季布追殺劉邦反而被重用,劉邦:大家引以為戒
    平民想要崛起,想都別想。就在眾人快要絕望之時,劉邦出現了。他帶著自己的仁義之師,以平民之身,以諸侯的身份展現在世人的面前。我想,英布等人的臨時倒戈,未必沒有這層關係在裡面。因為英布和項羽,本質上就不是同一類人,反倒是劉邦,和英布一樣,出身低微。
  • 此人不殺劉邦,放他逃生,劉邦卻說:你坑害項羽,你死定了
    項羽分封土地之後,各個國家短暫地回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局面,但是分裂最終還是要走到統一的,最後留下來的,就像項羽最大的敵人—劉邦。但項羽從來不是一個高明的政治家,恰恰他的對手劉邦是,這也就導致了項羽在擁有大批人才的情況下,依然避免不了失敗。項羽是一個留不住人才的人,要麼到劉邦那裡去,例如韓信,要麼離開他,例如範增。
  • 戲劇性的人物,鬼使神差地放了劉邦一馬,結果反手就被劉邦斬了
    估計這丁公小時候缺愛,所以迫切的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在聽到劉邦這句話後,竟然鬼使神差的退兵了。後來項羽兵敗,丁公找到劉邦,希望能得到一官半職。劉邦卻把他抓起來,遊行示眾,並說:「項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就是因為丁公,今天我要把他處死,以此來警告後世的臣子。」
  • 項羽手下最慘的大將,放了劉邦一馬,劉邦當皇帝後還是把他給殺了
    還有的人明明對劉邦有恩,但是,劉邦卻殺了人家。你說這個有地方去說理嗎?我們說幾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吧。這樣想造反的人一看,劉邦最討厭的雍齒都被封侯了,自己封侯也是早晚的事情了。所以,他們也就不鬧了。因此,曾經背叛劉邦的雍齒,不但沒有被劉邦殺了,反倒是因禍得福了,而且最終劉邦也沒有找一個理由殺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