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2020-12-13 農夫也瘋狂

摘要: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文/農夫也瘋狂

對於小孩子和年輕人來說,是恨不得每年都過生日。前幾天小女就問我,什麼時候過生日,為什麼生日一年只有兩次。在她看來,過生日是很開心的事情。而年輕人每到過生日的時候,多數都會呼朋喚友一起去海吃海喝一頓,然後再去迪吧、KTV等娛樂場所一起暢玩一番。可是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還挺害怕過壽,這是為什麼呢?除了怕麻煩和花錢以外,還和古人傳下來的這句俗語有關。

對於生日,就和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出生日期。在過去因為都是以農曆記事,因此每個人的生日都是記農曆,過生日也是過農曆生日,有些人現在身份證上面的出生日期也是農曆,像農夫的身份證上就是記載著農曆出生日期,這一點,60後、70後的人,還有部分的80後一代人,應該都是這樣的。在我們當地,現在過生日,依然都是過農曆生日,但是有些年輕人興起了過陽曆生日,認為這樣更加準確。

其實,過生日和過壽是有區別的。絕大多數地區不滿60歲就算是辦酒席了,那也算是過生日,只有超過60歲了才算是過壽,比如60大壽、70大壽等等,卻沒有聽到有人說50大壽的。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算是老人了。不僅子女都已經成家了,也不用在為子女的事情操心了。而且自己的年紀也大了,是該享受天倫之樂了,因此辦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聚一聚,熱鬧熱鬧,也讓老人開心開心。可是有很多的老人卻不願意過壽慶生,這是為什麼呢?是怕花錢嗎?和古人這句俗語相關。

首先老人過壽確實比較麻煩,需要忙活的事情比較多不說,而且還要花錢。農村的老人都是經歷過苦日子的一代人,他們從小就省吃儉用習慣了,在生活中一直都很勤儉節約。如果過壽辦酒席,那就需要張羅很多的事情,比如購買各種酒席所需要的食材、酒水,還得去通知親朋好友來喝喜酒。這些事情忙活下來,真的是費心又費力,同時還要花不少的錢。而這個年紀的老人,最怕的就是麻煩了,他們也認為沒有這個必要辦酒席慶生,不僅是給自己添麻煩,同時也是給親朋好友添麻煩。在老人看來,只好一家人聚在一起,團團圓圓地吃一頓飯就已經很知足了。

其次,和古人所傳下來的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關。其意思是說父母還健在,尤其是母親還健在,那就儘量不要辦酒席慶生。而如果父親還健在,就不能留須。因為對於每一個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就是苦難日,是母親十月懷胎之後,經過痛苦分娩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苦難日,在這樣的日子就應該陪伴著母親一起度過。如果自己去過壽慶生了,把母親一個人放在一邊,這樣是不孝的表現。也是因為這句俗語的原因,有不少人都不願意慶生,認為母親還健在,不宜過壽慶生,以免被人說閒話。

在生日這天,好好地陪伴著母親一起吃頓飯,這比過壽更加有意義。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們也比較孝順,總是想著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就該好好享福了。平時自己不在老人身邊,在他們生日的時候就應該大辦酒席給老人過壽,讓老人高興高興。但是很多的老人都不贊同這種做法,農夫也認為,只要在平時的時候多陪伴在老人身邊,多關心老人,並且陪老人多聊聊天,在生日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吃頓飯,這樣比啥都強。如果老人真不願意過壽,就不要勉強了。你說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

相關焦點

  •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
    俗語:男怕三更子,女怕午時辰,農村老人為何這麼說?現代人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漸漸遺忘中國傳統文化,是因為中國傳統文化有些地方和他們所接受的科學道理相悖。俗語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可有些俗語只有老人才會時常說起。
  • 在農村,老人常說「男怕生前,女怕生後」,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一、男怕低頭,女怕抬頭在農村,俗語「男怕三點頭」意思是說男人做事沒主見,只會說「是是是,好好好,行行行」!這樣的男人比較內向,不善於交流,雖然肚子裡有,但是表達不出來!而「女怕抬頭走」的含義則不同,在農村,人為認為「女人賢惠」的標準是溫婉有度,而「女子抬頭走」,顯然性格比較外向,處事潑辣,很難纏,這樣的女子一般村裡老人也不敢惹!
  • 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老人做壽有什麼講究?
    現在很多的年輕人,即便是在農村裡,每年都會過生日,有些還會呼朋喚友一起出去慶祝一番。但是農村的老人對於過生日是很避諱的,多數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就算是子女強烈要求給老人過生日,但是他們總是會拒絕,並且都會說等幾年再過生日。那麼在農村,按傳統老人多少歲做壽合適?為何很多老人不願做壽?這裡我們有必要先解釋一下,做壽和過生日是有區別的。
  • 農村俗語「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子嗣」,這句話是啥意思呢?
    提及農村俗語,這可是大家所用到的一些特殊語言,雖然俗語比較多,不能一一記在心中,但還是還會知道一些,俗語在人們生活叫法不一,有叫老人言,所謂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就是說道有關俗語的重要性,而還有叫老話,這老話說的好等等表達自己立場是對的,由此看來這俗語在人們心裡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當然可能對於一些新一代的孩子來說俗語太陌生
  • 農村有句俗語:「狼怕一託,狗怕一摸」,這句話什麼意思?
    農村地區的很多俗語,它們都蘊含了各種各樣的生活道理。它們是經過祖祖輩輩在長期的生活當中感悟並整理下來的,這些俗語的好處就是言簡意賅並且同時還很有利於記憶。無論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念上一兩遍就能夠記得明明白白。這對於俗語的記憶和傳播大有好處。
  • 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農村有句俗語:「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在農村裡,一般七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是有多個兒女的,而聰明的老人在對待自己子女時也是一碗水端平,而這也凸顯出老人的智慧。可是人多了啥人都是有的,在農村裡還有一些老人對待兒女則是不平等的,有的老人疼愛大兒、有的老人喜歡小兒,也是正是因為這樣,也導致一些兒女們頗有微詞。但是來說,老人這樣的做法卻是錯誤的,除了挑起兒女們的事端之外,當然還有一個說法,就是俗語說的:「老人是條龍,向誰誰家窮」,那麼這句俗語有道理嗎,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呢?李子來回答。
  • 農村俗語:男過實,女過虛;男不三,女不四,是什麼意思?
    我們都到隨著中國的發展,現在有非常多的農村小夥子都在城市了謀生,在農村這個地方就只剩下了幾個老頭子老太太和幾個小孩子了,生活是非常的孤單,也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氣氛才能熱鬧一點,但是在平常的時候還是非常安靜的,於是那些老人為了活躍一些氣氛就聚在一起聊聊天,或是說上幾個農村經常聽到的俗語
  • 農村這兩句俗語是什麼意思?老人們掛在嘴上,年輕人卻不了解
    農村裡有很多俗語都非常有意思。這些俗語聽上去比較粗俗,但是其中卻有著深刻的道理。而且,俗語一般形象、簡潔,來源於生活,很容易被人記住,因此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今天要介紹的兩句俗語中,有一句是跟農村的家禽有關的。
  • 農村俗語「男怕招風耳,女怕鼻漏空」,是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雖然我們常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在大多時候,我們卻常常會從一個人的外貌來判斷一個人的脾氣秉性,農村老人還根據外貌的特點總結出了一個個朗朗上口的俗語,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男怕耳扇風,女怕鼻露空」,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女怕摸中男怕摸頂」,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中國文化之中,有一個非常經典的部分叫做農村俗語,在很多民俗文化之中,俗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各個地方的俗語,各不相同,卻含義一樣,更說明了中國地大物博,老祖宗的智慧是無窮的,因為俗語的強大,所以很多民俗專家在進行研究之時都會專門去學習請教,找一些農村老人來挽救這瀕臨滅絕的東西,因為現在已經有很多人不知道俗語了。
  • 農村老人常說:男怕摸頭,女怕摸腰!男尊女卑還是真的摸不得?
    農村有很多值得一說的俗語,有的闡述了人生哲理,有的卻有些荒謬。而今天要說的這句農村俗語,真的是被後人們世代相傳,非常出名,看似有些道理,但仔細一解讀會發現,怎麼有點重男輕女的感覺呢?下面就來和大家說說這句俗語,看看放到今天,它們還有多少道理可言吧!
  • 農村老人常說「好男娶3怕挑,好女嫁6怕撩」,這句話有啥道理呢?
    ,有的時候幸福就有可能和我們擦肩而過。但是結婚的問題也是老人們的心願,有的老人也是找很多的親戚朋友給說親,畢竟在農村裡結婚是件大事,但是作為找對象來說,農村的老人也是總結出來了一些經驗,就比如這句俗語「好男娶3怕挑,好女嫁6怕撩」,也是告誡年輕人找對象的時候最為重要的經驗,那麼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沒有道理?
  • 古人云:「吃飯大汗,一生白幹」老祖宗這句經典俗語是什麼意思?
    ——明·袁白賓《楚江情》農村中至今還流傳著一些古人的俗語,這些俗語雖然聽起來並不複雜,基本上都是大白話,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道理,雖然說是這麼說,但是知道俗語背後道理的人其實並不多。農村的俗語五花八門,這些俗語的內容也包羅萬象,大多是古人的經驗之談,比如老祖宗留下的這兩句俗語,就讓人受益終身。
  • 農村俗語,「七十三,八十四,老天不收自己去」,什麼意思?
    每當閒暇的時光,總是會回憶起兒時農村的時光!的確,歲月讓我們這一代人也開始思考,我的前三十年有無問心無愧,我的後三十年又將何去何從!三十年的歲月匆匆走過,每當停下腳步,耳畔總在迴響那些年,在農村,爺爺無私的教誨,以及那些耐人尋味的老話!然而,歲月催人老,爺爺也以魂歸大荒,但是那些年他講給我說的俗語,卻歷歷在目,今天小編就分享幾則爺爺常說的俗語。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朋友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成,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用樸素的語言講述深刻的科學道理,便於老百姓理解和記憶,大多數的俗語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像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前半句用柿子和犁來形象說明男人和女人為人處事的觀點,後半句跟農村的養殖有關。
  • 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啥意思?道盡了農村生活的無奈
    俗語「男怕三口吃,女怕三口穿」是啥意思?道盡了農村生活的無奈從古到今,中國流傳下來的不僅是唐詩宋詞,還有農村俗語。說到農村俗語,大家應該一下就能回憶起很多很多,這不僅和農村俗語的量多有關,更是因為它詞彙簡單,朗朗上口。
  • 農村有句俗語:男怕妻妹,女怕夫弟,交往中要保持距離
    農村俗語「男怕妻妹,女怕夫弟」,本來是一家人,還有啥」怕「與」不怕「一說,乍一聽於情於理並不是很符合邏輯;從前的農村人們活動的圈子畢竟有限,人際交往中所受的禁錮較多,不僅是朋友之家,包括夫妻、妯娌等等;這裡的怕其實是一種」擔心「,強調相處交往需要分寸感,本質上說的是一種人際交往與做人的理念。
  • 「姐送妹,窮三輩」你知道這句農村俗語什麼意思嗎?
    在農村有很多很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世世代代慢慢的流傳下來的,這些俗語,雖然沒什麼科學道理,但是在農村都挺有趣、靈驗的,這是過去人們通過現實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一一總結出來的,在農村關於結婚的習俗也是非常多的,而且我國地大物博,地域文化差異也很大,自古就有句「十裡不同風,百裡不同俗」的說法
  • 俗語「男怕子時段,女怕午時刻」你知道這句話的特定含義嗎?
    農村老人俗語是老一輩人的經驗之談,既然能有這樣的俗語,肯定是有這類的事情發生過。我們小時候經常也能聽到村裡的老奶奶老爺爺說一些俗語,各類的都有,說的最多的就是關於莊家的。不過今天我們不說莊家,說男和女。老人常說男人當家作主,女人相夫教子,這是老一輩的傳統。在當今社會不流行了,現在女人們也開始自食其力了,男人相婦教子的也不少。
  • 農村有一句老話,臘月怕尾,其中有什麼意思呢?
    了解三農大百科,來自我們身邊的農村事,大家好,我是鍾思宇話三農!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件。過年是我國最大的節日,歷來有許多傳統習俗,如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有些地方還要壘旺火,放鞭炮,守歲,拜年,吃餃子等習俗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