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何農村有些老人不願過壽?除了怕麻煩和花錢,還和這句俗語有關!
文/農夫也瘋狂
對於小孩子和年輕人來說,是恨不得每年都過生日。前幾天小女就問我,什麼時候過生日,為什麼生日一年只有兩次。在她看來,過生日是很開心的事情。而年輕人每到過生日的時候,多數都會呼朋喚友一起去海吃海喝一頓,然後再去迪吧、KTV等娛樂場所一起暢玩一番。可是在農村裡,很多的老人都不願意過生日的,有些還挺害怕過壽,這是為什麼呢?除了怕麻煩和花錢以外,還和古人傳下來的這句俗語有關。
對於生日,就和我們的身份證號碼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只有一個出生日期。在過去因為都是以農曆記事,因此每個人的生日都是記農曆,過生日也是過農曆生日,有些人現在身份證上面的出生日期也是農曆,像農夫的身份證上就是記載著農曆出生日期,這一點,60後、70後的人,還有部分的80後一代人,應該都是這樣的。在我們當地,現在過生日,依然都是過農曆生日,但是有些年輕人興起了過陽曆生日,認為這樣更加準確。
其實,過生日和過壽是有區別的。絕大多數地區不滿60歲就算是辦酒席了,那也算是過生日,只有超過60歲了才算是過壽,比如60大壽、70大壽等等,卻沒有聽到有人說50大壽的。人到了這個年紀,已經算是老人了。不僅子女都已經成家了,也不用在為子女的事情操心了。而且自己的年紀也大了,是該享受天倫之樂了,因此辦酒席邀請親朋好友一起來聚一聚,熱鬧熱鬧,也讓老人開心開心。可是有很多的老人卻不願意過壽慶生,這是為什麼呢?是怕花錢嗎?和古人這句俗語相關。
首先老人過壽確實比較麻煩,需要忙活的事情比較多不說,而且還要花錢。農村的老人都是經歷過苦日子的一代人,他們從小就省吃儉用習慣了,在生活中一直都很勤儉節約。如果過壽辦酒席,那就需要張羅很多的事情,比如購買各種酒席所需要的食材、酒水,還得去通知親朋好友來喝喜酒。這些事情忙活下來,真的是費心又費力,同時還要花不少的錢。而這個年紀的老人,最怕的就是麻煩了,他們也認為沒有這個必要辦酒席慶生,不僅是給自己添麻煩,同時也是給親朋好友添麻煩。在老人看來,只好一家人聚在一起,團團圓圓地吃一頓飯就已經很知足了。
其次,和古人所傳下來的俗語「母在不慶生,父在不留須」有關。其意思是說父母還健在,尤其是母親還健在,那就儘量不要辦酒席慶生。而如果父親還健在,就不能留須。因為對於每一個母親來說,孩子的生日就是苦難日,是母親十月懷胎之後,經過痛苦分娩才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苦難日,在這樣的日子就應該陪伴著母親一起度過。如果自己去過壽慶生了,把母親一個人放在一邊,這樣是不孝的表現。也是因為這句俗語的原因,有不少人都不願意慶生,認為母親還健在,不宜過壽慶生,以免被人說閒話。
在生日這天,好好地陪伴著母親一起吃頓飯,這比過壽更加有意義。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孩子們也比較孝順,總是想著父母辛苦了大半輩子,就該好好享福了。平時自己不在老人身邊,在他們生日的時候就應該大辦酒席給老人過壽,讓老人高興高興。但是很多的老人都不贊同這種做法,農夫也認為,只要在平時的時候多陪伴在老人身邊,多關心老人,並且陪老人多聊聊天,在生日的時候一家人一起吃頓飯,這樣比啥都強。如果老人真不願意過壽,就不要勉強了。你說呢?喜歡文章的朋友們,記得點讚、分享和關注農夫也瘋狂,每天都會為大家免費分享一些農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謝謝大家!(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