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

2020-10-16 榮耀De冷

明朝的四大特務機構,按照創建的時間,及存在的時間長短排序,分別是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廠。如果按四大特務機關並存時,哪個機關的主官權力最大排序,就要倒過來排了,分別是內廠、西廠、東廠和錦衣衛。如果要問哪一個最厲害,那可能「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明王朝,同時他也創辦了錦衣衛這麼一個機構,只不過建立之初的錦衣衛就是朱元璋的儀仗兼安保,天天穿著飛魚服拿著繡春刀(《明史》裡記載,明代錦衣衛的標配兵器叫做「繡春刀」,名字顯得很雅致,其實是漢代已經存在的環首刀的另外一個名字)跟在皇帝身邊保衛皇帝,代表著大明皇家的排場。後來怎麼成特務機構了呢?

飛魚服

老朱家的江山來之不易所有格外珍惜,最怕有人打他家業的主意,畢竟自己能夠造反奪天下,那別人也能啊。尤其是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那批功臣,這些人要本事有本事,要兵權有兵權,要威望有威望,而且還不缺造反的經驗。要依著朱元璋的脾氣,那最好是一個不留統統幹掉。可是功臣那麼多,都殺了誰來替自己幹活。再說了,無緣無故的濫殺功臣,本來沒有反心的人也會被逼著造反。於是他覺著應該找人去秘密監視文武官員,把他們的一舉一動都要摸得清清楚楚。誰要做了不該做的事,拿住證據再殺,其他人也說不出二話了。那麼,錦衣衛究竟恐怖到了什麼程度呢?明初大臣錢宰的經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明通鑑》裡記載了這麼一件事情,朱元璋手下有個叫錢宰的官員,由於編書工作量大休息不好,但每天凌晨還要強打精神去上朝,這個滋味是非常難受的,難免發一發牢騷,有一天晚上便在家中隨口吟了一首打油詩 「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早朝散了之後,朱元璋把錢宰留了下來並對錢宰說:「昨日作的好詩啊。」只是這一句話,錢宰就驚得冷汗直流,他心中疑惑:皇上究竟是怎麼知道的?錢宰還沒來得及細想,朱元璋又接著說:「不過朕並沒有嫌你遲到,把 『嫌』字改作『憂』字如何?」 這就是錦衣衛起到的作用,讓文武百官感覺到時時刻刻都有一雙眼睛盯著,誰還敢起兵造反。錦衣衛除了替皇帝監視百官之外,他們還有兩項特權更讓百官們害怕。

環首刀

明朝的時候,國家已經有了一整套完整的司法體系,也就是所謂的三法司,包括刑部,督察院,大理寺。刑部管立案抓人,督察院管審案,大理寺負責判決,這三個部門就相當於當今的公檢法系統,三個部門互相配合互相監督。而錦衣衛有權繞過三法司,從審案到判刑,全都能一家說了算。如此完全不受制約的權力,就連錦衣衛自己出了事,寧願自殺都不進詔獄,因為進了詔獄,再無辜都沒地兒喊冤去,還得經受各種讓人生不如死的嚴刑拷打。

另外一個就是廷杖,明代的宮廷裡面當臣子惹皇帝生氣了,就要被人拿棍子打屁股,而負責打屁股的人就是錦衣衛。據史料記載,錦衣衛的日常訓練裡不但有打屁股這門課程,甚至還有專門的教學道具,用皮革做成兩個假人,一個裡面塞滿磚頭,另外一個塞滿紙,打塞滿磚頭的手法是讓外人看著沒怎麼使勁,但裡面的磚頭全碎了,而打塞滿紙的假人呢,外人看著皮開肉綻,可裡面的紙一張不能破。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誰能保證自己不被打屁股,而對有可能決定自己生死的人,再大的官也不能不怕。

影視截圖

所謂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錦衣衛也有怕的人,那就是東廠和西廠。設立東廠的不是明憲宗朱見深,而是明成祖朱棣,比成化皇帝早了四十多年。朱棣的皇位是通過「靖難之役」從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裡搶來的, 很多大臣和老百姓都不服氣,朱棣想收拾這些人再靠錦衣衛就不行了,因為錦衣衛是朱元璋和朱允炆留下來的,他得另起爐灶。朱棣起家的時候,宮裡的宦官在關鍵時刻幫了不少忙,於是這個新成立的機構就交由太監全權負責,因為這個機構在紫荊城東安門辦公,所以取名叫「東緝事廠」,簡稱「東廠」。

東廠主官通常都是皇帝身邊的親近太監擔任,而且朱棣下了聖旨,將錦衣衛歸為東廠管,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是超越了錦衣衛的。但是有一點東廠沒法比,那就是錦衣衛是正規的國家軍事機構,主要由將軍、校尉和力士組成,都是軍隊中的精英,是皇帝的近身侍衛軍和儀仗隊。於是東廠監視和刺探情報靠自己,但是武力方面,主要還是倚仗錦衣衛。東廠很多重要職務都是從錦衣衛調撥千戶、百戶還有校尉到東廠擔任,特別是東廠要捉拿、刑訊犯人時,還是要依靠錦衣衛的人出手。權傾天下的東廠也有不被放在眼裡的存在,那就是西廠。

東廠

西廠的出現很偶然,明憲宗成化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476年10月,有一個叫李子龍的道士不但悄無聲息地溜進了皇宮,居然還跑到了皇帝居住的萬歲山,幾乎到了皇帝寢宮的門口才讓錦衣衛給逮住了,經審訊後得知此人進宮是準備刺殺皇帝的。皇帝認為這個人在東廠和錦衣衛裡面有內應,朱見深就把自己最寵信的太監汪直給找來了,讓汪太監再找一班人來破這個案子。汪直也是有點本事,各種捕風捉影,抓了不少人,還搜羅到了不少「秘密消息」,讓成化皇帝很是滿意,於是讓汪直帶領這班人創立了西廠。

東廠和錦衣衛都歸西廠管,只不過汪直為了自己升官發財,羅織了不少所謂的「謀逆大案」,各種栽贓陷害,敲詐勒索,幾年下來弄得「官不聊生」,逼得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的文武大臣還有東廠和錦衣衛的頭頭們是天天跑到皇宮裡面告狀,成化皇帝一看犯了眾怒,也怕局面難以收拾,只好下旨撤銷了西廠。西廠的名氣雖然大,但是它存在的時間很短,跟基本貫穿了整個明朝的錦衣衛和東廠相比沒有可比性,只是在成化皇帝在位的時候才風光過幾年。

明朝集權

除了西廠,明朝還出現了一個權力極大的特務機構,那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時候,大太監劉瑾趁著正德皇帝年少貪玩,不理朝政,搞出來的內行廠,也叫「內廠」,跟西廠一樣,管著東廠和錦衣衛,風光了短短五年後,隨著劉瑾倒臺被殺,這個內行廠也隨之被撤銷了。

相關焦點

  • 大明廠衛: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
    明朝有四大特務組織:錦衣衛、東緝事廠(東廠)、西緝事廠(西廠)、內行廠(內廠)。因為錦衣衛出自軍中,屬於軍籍,所以往往父終子替,一家族世世代代為皇權賣命。比如《繡春刀》中的老大,就是補的他爹的缺。)因為權力來源於皇帝,當皇帝用到錦衣衛時候,錦衣衛的權力就大出天去了。洪武年間,錦衣衛指揮使毛驤查胡惟庸案,受此案株連破家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 廠衛裡面的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三個BOSS哪個更厲害?
    東廠、西廠、內行廠和錦衣衛合稱為廠衛。屬於特務機構。若以權力來說自然是東廠大,東廠權力凌駕於錦衣衛之上,東廠的首領是宦官中僅次於司禮監掌印太監的第二號人物,為皇帝親信擔任,只對皇帝負責,不走司法機關程序,就可以監督緝拿大臣。錦衣衛與東廠在權力範圍上面有著重合之處,但東廠成立稍晚有著監督錦衣衛的用意,所以一開始就是壓制錦衣衛的存在。
  •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不是一回事
    說起明朝,大家會想到布衣天子朱元璋,會想到罷工小王子萬曆或者是君王死社稷的崇禎, 而貫穿於大明一朝的特殊組織——廠衛,以及他的各種組織, 想必大家就不太清楚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由太監領導的特務組織,到底是怎樣的?
  • 農村老話「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是啥原理呢?今天總算明白了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農村老話「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是啥原理呢?今天總算明白了農村老話「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是啥原理呢?如果說到豆腐的起源,我們可以聯繫到兩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還是很聰明的,在沒有化學基礎的情況下,無論是偶然還是必然發現了可以用滷水點豆腐,因此,豆腐的製作過程就流傳下來了,那麼為什麼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呢?這裡面到底有什麼原理呢?
  • 錦衣衛、東廠、西廠和內廠
    在這點上,朱元璋做到了極致。這就有了錦衣衛。錦衣衛是國家的正式武裝力量,是皇帝的侍衛軍,朱元璋設置錦衣衛是為了「駕馭不法群臣」。有了錦衣衛後,第一個被收拾的就是大功臣胡惟庸、藍玉等人。《明史·刑法志》記載:「胡惟庸、藍玉兩案,株連且四萬。
  • 錦衣衛是軍人,東廠、西廠和內行廠的是宦官閹人
    廠衛是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的統稱,歷來被定性為明代特務機構,其地位高低和影響大小與皇帝對他們的重視程度直接相關。錦衣衛是軍人,東廠、西廠和內行廠的是宦官閹人,出現的時間不同,不同時期的影響不一樣。
  • 明朝一人與東廠西廠錦衣衛不和,創建內行廠權力凌駕兩廠一衛之上
    朱棣不僅通過「靖難之役」從他侄子朱允文手中奪取政權,在他即位之後還大肆屠殺建文帝遺骨,一時間人心惶惶,朝廷動亂,但是人們攝於皇帝的淫威,不敢造次。錦衣衛在此種情況之下,所謂的明朝特務組織應運而生,首先是東廠、西廠與錦衣衛,他們構成一張嚴密的大網籠罩著大明王朝的各個角落
  • 已經有錦衣衛和東廠了,為何明朝還要設立西廠呢?
    廠衛,特指明朝內廷的偵察機構。廠,指東廠、西廠、內行廠;衛,指錦衣衛,所以合稱廠衛。在明朝時期,廠衛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所以權力特別大,生殺予奪,都在一念之間。因此,即便是文臣武將和皇親國戚,都對廠衛唯恐避之不及。所以,《明史·刑法志》中就說道:「明代刑法大略,而以廠衛終之。」
  •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到底誰的實力最強?
    一、錦衣衛錦衣衛是朱元璋首創,並賦予他們巡視宮廷、守夜值宿;偵察百官、緝捕不臣;掌管詔獄、審訊處決等職權。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 淺談明朝四大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
    一提起錦衣衛、東廠、西廠、內廠,無論是朝堂重臣,還是黎民百姓,都會感到不寒而粟。這四大特務機構,就像國民黨的軍統局、中統局,二戰德軍的蓋世太保一樣,負責搜集情報、抓人、暗殺等行動。那麼明朝的四大特務機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他們之間有著什麼樣的關係?
  • 東廠、西廠、錦衣衛在明朝覆滅時候為什麼沒有與李自成決一死戰?
    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合稱為廠衛,其中西廠、內行廠存在時間很短就不說了,我們來說說錦衣衛與東廠明亡時的作為。錦衣衛雖然在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之役時潛入朝鮮為明軍提供了不少情報,但李自成的大軍兵臨北京城下時是很突然的,當時兵部發騎偵探都是有去無回,要麼投降了李自成要麼逃離了北京。
  • 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有什麼關係?哪個權力更大?
    當然,在其他明朝的影視劇中,我們還看到了權勢不輸錦衣衛的東廠、西廠、內行廠。相對於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都是宦官執掌的。那麼,問題來了,明朝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內行廠有什麼關係?哪個權力更大?在明朝時期,錦衣衛的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針對文武百官,錦衣衛也可能參與到戰爭中,也即承擔收集信息、策反敵將的工作。在明朝的廠衛機構中,錦衣衛原本是能夠和東廠、西廠、內行廠平起平坐的。
  • 明朝比東廠、西廠、錦衣衛還厲害的機構,讓人恐懼,僅存五年!
    導讀:明朝比東廠、西廠、錦衣衛還厲害的機構,讓人恐懼,僅存五年!在歷史的各個王朝中,明朝應該算的上出名的一個王朝,而和其他王朝所出名的方式不同,明朝不像其他王朝因為皇帝,或者一些重大政事,又或者一些主要戰事而出名。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是幹嘛的?哪個的勢力最大?
    除了東廠,西廠,錦衣衛,還有大太監劉瑾建立的內行廠,合稱「三廠一衛」。「廠衛」制服是明朝特務政治的典型代表,既鞏固了皇權,也是明王朝最終覆滅的重要推手。長壽的錦衣衛「衛」和「所」是明朝的軍事單位,一衛約 5600 人,衛下設所。跟在皇帝身邊的當然得衣冠華麗,「錦衣衛」之所以得此美名也就不難理解了。明太祖朱元璋於洪武十八年設立錦衣衛,清順治二年廢止。
  • 明代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都是幹嘛的?誰的權力最大?
    前段時間電視劇《錦衣之下》十分火爆,很多痴迷於陸繹、袁今夏的美好愛情的觀眾朋友們一定會對陸繹的職務:錦衣衛感興趣,亦對同屬於明代的東西兩廠有所好奇,那麼我今天就來小小地科普一下。作為明代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工具,東廠、西廠、錦衣衛有著相同的任務:為皇帝服務,為皇權效命。
  • 身穿飛魚服手拿繡春刀就是錦衣衛?淺析明朝錦衣衛東廠西廠的不同
    提到明朝特務機構,不少人就會第一時間想到錦衣衛東廠等影視劇形象,那麼,這些特務機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什麼都深深打上了明朝的烙印呢,為何前代與後代,都在明面上沒有如此恐怖的部門呢?
  • 東廠、西廠和錦衣衛,他們分別是管理哪些方面?錦衣衛弱爆了!
    明朝為了強化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從明太祖朱元璋起開始設立特務組織,並逐漸形成廠衛制度。廠衛指的是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簡稱,均為明朝特務組織,所執行的職務不盡相同。其實,明代有許多朝廷官僚以外的、直屬皇帝的專設監察、刑獄系統,包括錦衣衛、東西廠、鎮撫司獄等,這類系統,自己有軍隊、有監獄,又直接向皇帝負責,基本上貫徹於整個明皇朝的始終。《明史·刑法志》把它們與廷杖(皇帝在朝廷打臣僚板子的肉刑)加在一起,稱之為:「明之自創,不衷古制」。一語道破了貫穿明皇朝的特別專制的酷政性質。
  • 明朝皇帝有了錦衣衛還要東廠,有了東廠為何還要建立西廠?
    文/一度歷史觀V 明朝皇帝有了錦衣衛還要東廠,有了東廠為何還要建立西廠?明朝的三大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以及西廠,成為中央皇權高度集中的表現,由於這三個機構直接聽命於皇帝,所以權力特別大,生殺予奪,都在一念之間。很多官員和老百姓在這三個特務機構的控制之下,戰戰兢兢地苟且度日。就連《明史·刑法志》中就說道:「明代刑法大略,而以廠衛終之。」
  • 明朝的東廠、西廠、錦衣衛分別是幹嘛的?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錦衣衛在理論上是皇帝的儀仗部隊。東廠是官署名,也就是東緝事廠,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由親信宦官擔任首領。其性質是中國明代的特權監察機構、特務機關和秘密警察機關。東廠是世界歷史上最早設立的國家特務情報機關,最龐大的時候其分支機構遠達朝鮮半島。西廠是是由明憲宗建立的,也是作為特權特務部門,權力一度壓過東廠和錦衣衛。
  • 錦衣衛 東廠 西廠哪個更厲害
    錦衣衛、東廠、西廠,曾經共同構成了明朝的廠衛系統。他們的使命基本相同,都是替專制皇權服務的機構。他們可以不通過法律、不走任何程序,直接辦理皇帝想辦的任何事。明朝廠衛系統權力之大,導致世人都對他們非常懼怕。那麼,他們到底哪個更厲害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