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之戰」的勝利使拿破崙和法國走向了巔峰!

2020-12-04 孝義三創文化產業園

奧斯特裡茨戰役簡介記載此戰是拿破崙率領的法軍與奧地利、俄羅斯軍隊於1805年12月2日在奧斯特裡茨展開的戰役,最終拿破崙率領73000餘名法軍擊敗86000人的俄奧聯盟,取得這次戰役的勝利,這次戰役的指揮者是法國皇帝拿破崙、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因此被人們稱為三皇之戰。

拿破崙畫像

奧斯特裡茨戰役簡介中主要提及參戰雙方的兵力和戰鬥過程,其中法國軍隊的總司令是法國的皇帝拿破崙,部下是法國皇家衛隊、法國第一軍團、法國第三軍團、法國第四軍團、法國第五軍團、擲彈兵團和騎兵預備兵團共計73000餘人。此次戰役的另一方俄奧聯盟的總指揮是俄羅斯上將庫圖佐夫,左翼總指揮是巴克斯霍頓將軍,但是實際指揮權卻握在俄國沙皇手中,部下是俄羅斯皇家衛隊、巴克斯霍頓左翼前鋒部隊、沙皇右翼前鋒部隊、和第一到第五縱隊共計86000餘人。

雖然俄奧聯盟在兵力上佔據上風,但是奧斯特裡茨戰役的結果卻沒有傾向有兵力優勢的俄奧聯盟。奧斯特裡茨戰役對法軍來說是一次關鍵性決鬥,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之前,普魯士十萬軍隊打算反法,法國必須要在普魯士軍隊到來之前戰勝俄奧聯盟。戰鬥中,法軍打敗俄軍佔領維也納,使得聯軍產生矛盾,最終取得大勝,這就是奧斯特裡茨戰役簡介的主要內容。

奧斯特裡茨戰役背景

奧斯特裡茨戰役是拿破崙的法國軍隊與俄奧聯盟展開的一次大型戰役,最終法軍在拿破崙的率領下獲得這場戰鬥的勝利,那麼奧斯特裡茨戰役背景是什麼呢?

奧斯特裡茨戰役畫像

奧斯特裡茨戰役背景是1804年歐洲戰爭全面打響,自1802年《亞眠和約》制定以來,英國和法國在亞洲的西印度群島、地中海和巴爾幹衝突就沒有停止過,奧地利、俄羅斯和法國的關係也在惡化。終於在1804年3月21日,波旁王室公爵在法國被處決,直接導致英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對法國的不滿升級並爆發戰鬥。1805年4月英國首和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結盟,英國和俄羅斯成為第三次反法同盟。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的奧地利一開始只是持觀望態度,但1805年3月已經成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又成為了義大利的國王。這樣的舉動刺激了奧地利皇帝,1805年7月奧地利宣布加入聯盟,第三次反法同盟從此形成。

1805年8月底庫圖佐夫率領俄奧聯盟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也快速的調遣部隊,在烏爾姆打敗了奧軍,並在庫圖佐夫增援之前迫使奧地利的麥克將軍投降。庫圖佐夫知道後只能快速撤退,法國的繆拉親王率領法軍乘勝追擊,並且順利的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自從開戰之後,法軍在拿破崙的帶領下取得的戰果非常豐碩。但戰局形勢對拿破崙來說依舊非常嚴峻。拿破崙只能繼續出擊打擊俄奧聯盟,開始了奧斯特裡茨戰役,這就是奧斯特裡茨戰役背景。

奧斯特裡茨戰役是拿破崙在烏爾姆戰役之後又一次擊敗第三次反法聯盟的一次重要戰役,奧斯特裡茨戰役結果是拿破崙率領的法軍打敗俄奧聯盟佔領了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奧斯特裡茨戰役結果使第三次反法聯盟沒有得到有效的戰果,聯盟並沒有打過強大的法軍。奧斯特裡茨戰役中聯軍有兩萬七千多人傷亡,更是戰死了一萬五千人,一萬人左右被俘虜。在裝備上,聯軍損失多達186門大炮,被法軍拿下45麵團旗。而戰勝的法軍不僅取得全面的勝利,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小,陣亡人數只有1350人,傷亡總共只有七千人,損失了一麵團旗,從這樣的戰果可以看出,奧斯特裡茨戰役是拿破崙戰爭生涯中最完美、最偉大的勝利。

當奧斯特裡茨戰役結果傳到英國首相那裡時,他看著掛在牆上的歐洲地圖說有拿破崙在,這張地圖十年裡是沒什麼用處的。事實也是如此,拿破崙在奧斯特裡茨戰役之後十年裡,戰無不勝,直到遠徵俄羅斯期間,遭遇滑鐵盧之戰才走下神壇。奧斯特裡茨戰役結果極大的影響到奧地利,奧地利在這次戰役中首都維也納被攻佔,迫使奧地利國王弗朗茨二世與拿破崙談判達成停火協議,並且就此退出反法聯盟,第三次反法聯盟也就此決裂,拿破崙從此之後真正成為歐洲的霸主,爭霸歐洲將近十年之久。

奧斯特裡茨戰役影響

奧斯特裡茨戰役是拿破崙同第三次反法聯盟之間的戰鬥,最終拿破崙率領強大的法軍以少勝多戰勝俄奧聯盟,獲得了奧斯特裡茨戰役的勝利,奧斯特裡茨戰役影響著作戰雙方,那麼奧斯特裡茨戰役影響有哪些呢?

奧斯特裡茨戰役劇照

奧斯特裡茨戰役影響對拿破崙來說是有利的,拿破崙率領法軍取得奧斯特裡茨戰役勝利之後,迫使奧地利退出了反法聯盟,使第三次反法聯盟決裂,法國從此沒有了強大的對手,逐漸掌握了歐洲的控制權,從此開啟了法國長達六年之久統治歐洲的極盛時期,並且在中歐地區建立了受到法國保護的萊茵聯盟。如果從歐洲的軍事發展史上看奧斯特裡茨戰役,這次戰役遠遠超出了它本身的價值,奧斯特裡茨戰役的結束宣告著線系戰術和警戒線式戰略逐漸退出戰爭的舞臺,也證明了法國的資產階級軍事制度相比聯軍的軍事戰術是有優越性的,因此引起了歐洲的軍事變革。奧斯特裡茨戰役也是拿破崙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完全證明了拿破崙軍事上的能力。

奧斯特裡茨戰役影響了當時整個歐洲的戰局,當時持中立態度的普魯士突然決定反法,迫使拿破崙快速的展開這次戰鬥,在普魯士支援之前就擊敗了第三次反法同盟,讓本來決定反法的普魯士不敢輕舉妄動,更是使奧地利與法國籤下停火協議,從此使拿破崙和法國走向了巔峰。

相關焦點

  • 三皇之戰:這是拿破崙戰爭「傳奇」的開始!
    三皇之戰:這是拿破崙戰爭「傳奇」的開始!通常與漢尼拔在坎尼戰勝羅馬人相比,拿破崙在這場「三皇之戰」中的勝利具有決定性和殘酷性。奧斯特利茨戰役,也稱為三皇之戰,發生在摩拉維亞,今天是捷克共和國的斯拉夫科夫布爾納,這場戰鬥是在1805年12月2日進行的,這是第三次聯盟戰爭的最後一次,也是最終決定性的參與。這次戰爭是在拿破崙法國的力量與神聖羅馬帝國之間的聯盟之間進行的,俄國,另一方面是奧地利。
  • 拿破崙的巔峰之戰:三皇之戰
    烏爾姆之戰後不多久,追擊奧軍的法軍在奧斯特裡茨村附近與俄奧聯軍相遇。俄國元帥庫圖佐夫和奧地利皇帝弗朗西茨二世率領聯軍在這裡迎戰法軍,同時,還有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親自率領的大批援軍趕到後,俄奧聯軍的兵力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86000人),拿破崙大帝十分清楚自己的處境,認為速戰速決才是唯一出路。
  • 拿破崙最牛的一場仗,大敗俄國奧地利9萬聯軍,被譽為巔峰之戰
    拿破崙最牛的一場仗,大敗俄國奧地利9萬聯軍,被譽為巔峰之戰拿破崙是法國人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雖然說他最後兵敗滑鐵盧復闢王朝失敗被流放在荒島孤獨死去但是他為法國大革命所作出的貢獻是其他人不能比擬的。拿破崙並不是一個法國人也沒有良好的出身和強大的軍事背景但是他卻憑藉自己的軍事天分,在軍中佔有一席之地後來還進入了國家中心政治領域。隨後也打了幾場勝仗奠定了拿破崙的統治。那麼在拿破崙統治期間發動的最漂亮的一場戰役是哪個呢?那就是奧斯特裡茨戰爭。這場戰爭也被後人稱作拿破崙戰爭的巔峰,這是典型的以少勝多戰役,拿破崙以7.3萬法國軍隊打敗了近9萬的俄國和奧地利的聯軍。
  • 拿破崙迷再現'三皇之戰'(組圖)
    全球3500名拿破崙迷當天齊聚捷克,紀念拿破崙領導的法國軍隊在奧斯特利茨大敗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和沙皇俄國聯軍200周年。  他們通過表演重現當年情景,仿佛把人們帶回那場改變歐洲歷史版圖的戰役。有趣的是,如今拿破崙的扮演者卻是一名美國人。
  • 拿破崙軍事生涯巔峰之戰——奧斯特裡茨戰役(一)
    1805年12月2日,發生在今捷克共和國境內小鎮奧斯特裡茨附近的這場戰役,是拿破崙最為得意的一場勝利,也是拿破崙軍事生涯的巔峰之戰。法蘭西帝國皇帝指揮的法軍在此戰中以壓倒性的優勢擊敗了由俄國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帝國皇帝率領的俄國奧地利聯軍,所以也被世人稱為「三皇之戰」。
  • 從奧斯特裡茨之戰中法軍的光輝勝利,看拿破崙的軍事謀略
    奧斯特裡茨戰役是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中的一場,即一場由法蘭西帝國皇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以及俄羅斯帝國沙皇三方參與的戰爭,所以這場戰役也被稱為「三皇之戰」。在拿破崙的帶領之下,法軍以少勝多,取得光輝勝利。同時這場戰役也讓神聖羅馬帝國走向了終結,拿破崙統治的法蘭西帝國佔據歐洲的霸主地位。
  • 拿破崙:三皇會戰
    但是,緊追不捨的法國騎兵部隊,還是在布爾諾以東十幾英裡的一個村莊趕上了俄奧聯軍,奧斯特裡茨,這個小村莊,註定會因為歷史上有名的「三皇會戰」而被世人牢記。當拿破崙穿過部隊時,士兵們用火把為他照路,並齊聲高呼「皇帝萬歲!」,以此向拿破崙致敬。 第二天是拿破崙加冕一周年紀念日,法軍官兵決心用戰鬥的勝利來慶祝。聯軍看到這些跡象之後,反而誤以為是法軍很快要撤退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開戰。
  • 拿破崙的巔峰之戰,奧斯特利茨戰役,法軍如何以一敵二大獲全勝
    而爆發在奧斯特利茨的三皇會戰,則是他人生的巔峰之戰,今天我們就回顧這段歷史,看看拿破崙是如何領導法軍,以一敵二擊敗俄奧兩國的。一、第三次反法同盟1805年對於剛剛加冕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而言,絕對不是一個順心的年份。
  • 拿破崙的巔峰之戰,奧斯特利茨戰役,法軍如何以一敵二大獲全勝
    而爆發在奧斯特利茨的三皇會戰,則是他人生的巔峰之戰,今天我們就回顧這段歷史,看看拿破崙是如何領導法軍,以一敵二擊敗俄奧兩國的。 一、第三次反法同盟 1805年對於剛剛加冕為法蘭西皇帝的拿破崙而言,絕對不是一個順心的年份。英國、俄國和奧地利締結了第三次反法同盟,這讓法國又一次陷入到了腹背受敵的情況之中。
  • 拿破崙人生中的巔峰之戰,奧斯特利茨會戰,一舉擊敗俄奧聯軍
    法軍主力於9月25日至28日渡過萊茵河後,進至內凱河一線,再向多瑙河推進,拿破崙的意圖是實行遷回,突破奧軍普哥斯登、諾伊堡和多瑙烏茲一線,切斷奧軍同本國及俄軍聯繫,並先行擊破突進之奧軍。烏爾摩在戰史,上被人們稱為"烏爾摩之圍"。拿破崙以閃電般的行動,分割俄、奧軍聯繫,迂迴包圍奧軍,一舉圍殲烏爾摩之敵,創造各個擊破的有利條件。可以說,沒有烏爾摩的勝利,也就不會有接踵而至的奧斯塔利茲之戰的勝利了。
  • 歷史冷知識;拿破崙與希特勒、歐洲歷史上的「三皇之戰」
    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大戰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史稱"三皇之戰"此戰是拿破崙軍事指揮藝術的巔峰,拿破崙的法軍僅有73,000人,俄奧聯軍的總數為86,000人。法軍奮戰五個小時,取得重大勝利。奧斯特裡茨戰役中,聯軍損失超過27000人,其中15000人戰死,超過1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麵團旗。法軍僅亡1350人,傷6940人,損失1麵團旗。
  • 拿破崙謝幕之戰——滑鐵盧之戰
    ,英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已經發起戰爭動員令。威靈頓率領大軍(英荷聯軍)從法國北部進軍,同時有布呂赫爾統領的12萬普軍做為增援部隊,從另一方向前進;施瓦岑貝格率領的奧地利大軍正在萊茵河整裝待發;俄國軍隊也在緩慢進發,目前已經到達德國土地;而與此同時,國內不滿拿破崙的保王黨也在積蓄力量。此時的形勢已經迫在眉睫了,拿破崙必須用一場勝利才能鎮壓這一切反對他的聲音,也只有這樣才能激起法國人民的愛國熱情,才能解決目前所面臨的的巨大危機。
  • 三皇會戰誰是主?奧斯特利茨會戰成就拿破崙「歐洲第一名將」稱號
    1805年12月2日,拿破崙領導的法軍與俄奧聯軍,在奧地利摩拉維亞境內的布爾諾以東地區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會戰。那天,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奧皇弗蘭茨二世和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都親到戰場上進行戰爭指揮部署。所以,人們把這次會戰稱為「三皇會戰」。
  • 三皇會戰後為什麼拿破崙沒有再放奧地利一馬?
    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中的奧斯特裡茨戰役又被成為「三皇會戰」,這三皇指的是當時已經登基的拿破崙率領6.5法軍大戰沙皇亞歷山大和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二世率領的10萬俄奧聯軍。最終法軍以傷亡8800人的代價大勝俄奧聯軍,聯軍傷亡1.5萬人,1.1萬人被俘虜,全部的輜重隊、糧食、彈藥和100多門大炮被法軍虜獲。
  • 拿破崙歷史,30歲走上人生巔峰,如果不遠徵俄羅斯,後期不會失敗
    拿破崙生於1769年,出生於法國南部的科西嘉島,他是一個左撇子,身高只有170釐米左右,在歐洲人眼裡是非常矮小的,所以他從小就經常被別人欺負。1779年拿破崙就讀於法國布裡埃納軍校,而且還是一名高材生,成績十分優異。1784年被選送到巴黎軍官學校。這時拿破崙才15歲。
  • 拿破崙不滿和對國內戰爭厭戰以及建立歐洲聯盟對抗法國,感到沮喪
    拿破崙戰爭開始時,是為了保衛國家和法國大革命的成果。而拿破崙創建的法蘭西帝國代表的是新興法國大資產階級的利益,資產階級的屬性是掠奪、霸權和擴張。因此,在擊敗前五次反法同盟、鞏固法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後,拿破崙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就,而是積極向外擴張,希望通過戰爭稱霸歐洲。拿破崙戰爭後期,霸權和掠奪成為主旋律。
  • 拿破崙,半生戎馬,滑鐵盧之戰,成為他生命中最後一場戰役
    拿破崙是一個世紀偉人,從現在來看,他當初的預見十分準確。他曾帶領軍隊南徵北戰,被稱為運動戰專家和閃電戰之父。在拿破崙的輝煌時期,法國在他的領導下,徵服的足跡幾乎踏遍歐洲,他與亞歷山大大帝>、成吉思汗被稱為徵服世界的三皇。
  • 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而拿破崙正是最好的一個案例,很難想像,這樣一位為法國人所敬仰傳頌的人物,最初並不是法國人,恰恰相反他曾經會以反法鬥士自居,試圖領導自己的家鄉科西嘉人共同抵抗法國人的統治;更難想像,他又是以何種機緣在土倫之戰上大放異彩,又何故成為年僅二十四歲的退伍老將,最終又被命運選中,率領偏師穿越阿爾卑斯山脈殺入義大利腹地,從此開啟自己近乎無敵的軍事生涯。
  • 皇帝的軍刀:拿破崙一生的戎馬,戰爭和傳奇
    少年成名,天才統帥,軍事奇才,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三皇會戰,橫掃歐洲,遠徵俄國,兵敗滑鐵盧,流放聖赫勒拉島,還有和皇后約瑟芬的那些纏綿悱惻,這大概是世人對這位法蘭西傳奇人物充滿浪漫主義英雄氣質傳奇一生的碎片記憶。很多時候,歷史之於讀者的印象並不是以連續性的情節所存儲,而是會將它們一一分化為具體的故事情節,加以潤色,最終通過傳說的方式經久不衰。
  • 法國拿破崙戰爭期間法國軍人和世襲侯爵,法國元帥
    1799年8月15日在著名的諾維之戰中受傷被俘。獲釋後,指揮萊茵軍團(司令莫羅)的一個步兵師,參加了1800年 12月3日的霍恩林登之戰,大勝奧地利人。大約在1801-1805年間晉升為將軍。在第二次法奧戰爭中,率一個師參加了烏爾姆會戰。1807年2月7- 8日,參加艾勞之戰,格魯希在此戰建立了殊勳。6月14日又參加了弗裡德蘭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