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打造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新型環保基礎設施,為千年水城注入...

2020-12-05 澎湃新聞

    湖水映襯著藍天,美人蕉隨風搖曳,小鳥在枝頭啁啾,隱藏在花草樹叢間的蜿蜒小道,簡潔明快的低層建築散發出時代的氣息……當你置身於這樣的園林景致中,會不會想到地下其實是一座工廠呢?

      2020年上半年,廣州中心城區新建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陸續建成投產,它們集綠色水務設施的「高品質」和城市空間精品的「高顏值」於一身。

    「沒想到廣州的『地下世界』裡,有飛馳的地鐵,還有納汙吐新的汙水處理廠!」廣州小鵬汽車鄒經理講解到,「去淨水廠考察是近日廣州創新創業界的熱門話題。我考察了石井淨水廠、龍歸淨水廠,被驚豔到了。汙水處理的工業設施構建在地下,地面是生態景觀,再生水循環利用,資源集約做得很好,環境一流!」

    廣州石井淨水廠位於廣州白雲新城廣州火車新站開發區,汙水處理規模30萬噸/日,採用地埋式生態化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建設,汙水處理全流程全地埋全封閉完成,地面為溼地公園及產業發展用地,是廣州市新型生態基礎設施樣板工程。

    家住廣州花地河邊的霍先生,在自家陽臺可以看到西朗淨水廠。「以前我對在陽臺一河之隔擴建汙水處理廠是有疑慮的,現在投產了,沒見到想像中的大汙水池,日常也沒有異味,原先的荒地變得井然有序,聽說將來還會有體育設施、休閒文旅項目,我心裡的大石頭也落地了。」霍先生說。

    今年以來,廣州中心城區石井淨水廠二期、龍歸汙水處理廠三期、健康城淨水廠等8座新建擴建汙水處理廠陸續投產,它們集綠色水務設施的「高品質」和城市精品的「高顏值」於一身,有一張共同的綠色名片——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

    建設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是廣州剿滅黑臭水體末端處理補短板工程,也是新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為廣州這座水域面積佔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新活力。

    建設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是廣州剿滅黑臭水體末端處理補短板工程,也是新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為廣州這座水域面積佔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新活力。

     補短板工程:廣州地埋式汙水處理產能全國第一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深入抓好生態文明建設,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四個方面出新出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廣州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也為當其時剛剛頒布的廣州市總河長第一號令——剿滅黑臭水體作戰計劃提供了遵循。

    廣州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全面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和綠色高質量發展。面對剿滅黑臭水體攻堅戰任務,廣州市水務局、廣州水投集團形成既要補短也要提質的共識,提出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堅持生態治理和城市更新相結合,加大綠色投入和水科技集成創新,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統籌功能效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綜合成本和效益,在中心城區新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補齊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產能缺口,打造新型水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廣州樣板。

    廣州市委、市政府對此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將新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定為剿滅黑臭水體1號令1號工程,出臺了「政府建管、企業建廠」政策,打破壁壘,為綠色水務創新創造了條件。

    2020年上半年,總投資143億元的8座地埋式淨水廠如期先後建成投產,廣州中心城區汙水處理能力從340萬噸/日增加至496萬噸/日,補齊末端處理缺口,相當於每天減少156萬噸汙水直排河湧,實現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全覆蓋、生活汙水全處理,對廣州147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從2010年建成全國首座地埋式膜處理工藝淨水廠——京溪地下淨水廠、2018年初建成全市第二座採用地埋式構造的汙水處理廠——石井淨水廠(一期)到如今,廣州累計建成地埋式汙水處理廠9座,呈北鬥狀分布於珠江兩岸,被譽為「地下北鬥9星」。9座地埋式汙水處理總產能181萬噸/日,佔廣州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總產能的三分之一強,佔全國同類汙水處理模式總產能規模的五成以上。廣州也成為國內地埋式汙水處理產能第一的城市。

     綠色民生工程:把環保設施建成環境精品

    生態就是效益,環境就是民生,「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環保基礎設施不單要當好歷史欠帳的修補匠,更要當好民生福祉的服務員和城市發展的先行者。為城市和人民創造更優質的生態、更良好的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彈性空間,是水務企業的應有之責。」廣州水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瑞威說。

    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貫徹民生、生態、集約、循環、智能的理念,通過綠色升級,以較少的用地和先進的工藝達到優良的生態效果,以基礎設施生態景觀化黏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化鄰避效應為鄰利效益,實現單功能環保設施向多元化城市環境綜合體轉型,走出一條城市環保、景觀、更新多重功能有機融合的新型水生態基礎設施創新之路,大大增強了人民對水服務和水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升級1:全地埋全封閉運行。

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將汙水處理設施全部轉移到平均17米深到地下空間,在地下加蓋全封閉完成全部汙水處理過程,杜絕汙水暴露;生產過程中的臭氣在地下通過負壓抽吸裝置單向輸送至臭氣處理系統分片集中處理,經由地面30米高的「高空排放塔」有組織的高空達標排放,有效消除臭氣外溢情況。同時,通過優化主要設備選型、強化隔音屏障性能、廠內廣植綠化等手段,將廠區外圍噪聲值有效降至周邊背景值以下,噪聲汙染小。通過全地埋、全封閉運行,最大限度減少對周邊環境空氣品質對影響,廠區及周邊空氣清爽。此外,地下常年溫差較地面溫差要小,溫度比較恆定,有利於各種汙水生物處理工藝的穩定運行,能量損耗低,防災能力也較強。

    升級2:出水水質優異。

新擴建的8座地埋式淨水廠是廣州市首批執行一級A和地表V類水標準較嚴值的汙水廠。其中,龍歸、大沙地、健康城、江高、西朗等5座淨水廠採用了世界先進的水處理工藝——MBR(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工藝,通過膜絲的微孔達到強制固液分離效果,可以保持高品質的生物相濃度和優異的出水效果,出水氨氮、SS、COD等指標能穩定優於一級A標準排放,甚至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限值。

為了保證汙水廠高品質出水,廣州淨水公司還建立了高於環保要求的水質內控標準。「從今年上半年運行情況看,新擴建的淨水廠出水COD、BOD濃度實際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一、二類水限值,氨氮濃度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二類水限值,出水總磷濃度已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三類水限值。優質的出水,減輕了環境的負擔,也可以直接作為再生水循環利用。」廣州淨水公司副總經理黃俊熙說。

    升級3:資源循環利用。

石井河曾經是廣州著名的「黑龍江」,現如今,即使是酷暑天坐河邊都不會感覺到強烈臭味,河道中早晚可見翩翩起舞的白鷺,還有歡快的魚兒,河兩岸成為市民跳廣場舞、打太極、垂釣的好去處。「汙水全收集控制了汙染,高質量的補水則為『不黑臭』『可垂釣』創造了條件。」 黃俊熙告訴記者。

    在廣州生態化淨水廠裡,配套建設了較完備的再生水循環利用系統。高標準的出水和經過生態植草溝收集淨化的雨水,用於廠外的河湧補水以及廠內景觀用水、綠化灌溉、道路保潔以及冷卻設備補充用水。據悉,2020年1-6月,廣州市中心城區13座汙水處理廠出水回用量約1.65億噸,荔灣、海珠、白雲、黃埔4個區的主要河湧每日均可以從沿線淨水廠得到充足的補水,單石井河全流域每天就獲得50萬噸以上的補水。此外,貫徹固體廢棄物「就近處置」原則,廣州中心城區汙水處理廠全部配套設置汙泥廠內幹化減量化設施,幹化後的汙泥可進行二次利用。

    「生態化淨水廠多樣化的汙水處理工藝,對雨水徑流的收儲,再生水的循環利用,固廢的減量化處置,減輕了周邊排水系統負荷,減少了對飲用水的依賴和消耗,消減了環境壓力,提升了水資源管理效率,為單一城市綜合體水資源循環體系建設積累了經驗。」黃俊熙說。

    升級4:集約節約用地

。地埋式汙水處理廠採用地埋式設計和集約化布局,將幾十個功能各異的工藝組團化、集成化,組拼成預處理區、汙泥區、生化區、膜區等6個矩形模塊,錯高層疊於地下兩層空間,不同構築物共用牆體和設備,中間布置行車通道、檢修通道和綜合管廊,少量輔助建築物建設在地面,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節約了地下空間也釋放了地面資源,把開闊空間留給城市和人民。廣州水投集團廣州淨水公司總經理李子逵告訴記者:按照傳統模式,新建8座汙水處理廠、156萬噸/日總規模,需要用地120公頃,而實際上這8座廠總規劃用地約80公頃,比傳統地面模式節地約30%。「節約土地資源就是創造金山銀山。」李子逵說。

                                        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地面及地下兩層空間結構圖

    升級5:美學品質提升。

基礎設施是區域內部元素的重要骨架,優秀的空間設計推動設施與周邊環境建立有機聯繫,不僅可以改變周邊環境,也有益於調和社會矛盾,激發土地價值,促進社會的健康發展。在石井淨水廠,擴建廠區超90%地面空間構建開放式溼地公園,整體綠化率大於50%,在雨水收集的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善周邊空氣溼度,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景觀湖、亭臺樓閣、花叢水榭,玻璃橋、小瀑布、漫步道、緩跑道、幾棟嶺南風格建築,可謂一步一景,處處匠心,營造了豐富的色彩感和空間層次,還有一座廉政教育基地——致清園,廠區景觀與周邊石井河一河兩岸城市更新、廣州火車站新站區域開發等社會、經濟、文化環境高度融合,得到周邊居民的認可和支持。在瀝滘汙水處理廠擴建廠區,小溪蜿蜒、果樹林立、蜂飛蝶舞的自然生態景觀是國家級溼地——海珠溼地的一部分。在健康城淨水廠周邊,廣州市正在打造國家中醫藥產業基地、高端醫療服務基地和珠三角生態養生基地,健康城淨水廠的建設將為廣州市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生態保障。

    「基礎設施景觀化策略是廣州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建設的核心理念之一。新擴建8座廠結合城市更新、『三舊』改造,進行了一廠一策的生態景觀構建,把自然移植在工廠裡、讓工廠溶解在景觀中,在建好一座汙水處理廠的同時,創造一個環境友好的城市空間,既符合公眾利益,也大大提升了廠區及周邊的土地價值,為城市更新提供新動能。」 廣州水投集團廣州市政設計總院高級工程師王廣華說。

     升級6:落實人民願望。

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廣州水投集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項目部與項目所在地建立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格局,充分聆聽、理解民意、體察民心,尊重人民基本生存關切與發展願望,積極推動保障村民利益,在拆遷中同步解決村集體留用地、社保、自來水改造等歷史遺留問題,探索留用地與項目建設同步規劃布局、同步審批落地模式,為村民爭取政策支持解決「壞帳」糾紛等問題,提高了屬地民眾對汙水處理廠建設的認同感與歸屬感,以及增強了汙水處理廠設施與社會經濟的相關性,獲得屬地鎮街村對認可。一些村民還主動提出了把「夾心地」邊角地」交與汙水處理廠發展環境事業的建議。下一步,廣州淨水公司還將探索環境觀察員、監督員等機制,邀請社區居民參與汙水處理廠運營管理,自覺接受社會監督。

    創新精品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成功實踐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廣州新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突破了很多不 可能,多項創新寫下中國創造、廣州樣板的註腳。」 廣州水投集團總經理吳學偉說。

    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的成功實踐。

廣州市委和市政府為新擴建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出臺了「企業建廠、政府建網」的建設政策,廣州水投集團作為項目業主,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在投入和產出上算大帳,算總帳,算可行之帳,不但考慮融資成本、建設投入、後期運營和維護費用,同時考慮社會成本和環境成本,統籌汙水處理廠對功能、技術、經濟等傳統因素與土地、資本、生態、環境、技術、人力、產業融合等可持續發展要素,高質量設計、高標準建設,實現「把環保設施建成環境精品」的綠色可持續發展。其中,抓住廣州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的契機,廣州水投集團通過綠色債券、融資租賃、中期票據、超短融等方式與傳統銀行貸款方式相結合,不斷拓寬綠色產業融資渠道,擴大綠色產業融資規模,為水環境持續改善提供了有力的資金保障。

     閃耀著科技創新之光的精品工程。

廣州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多項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在國內走在前列。廣州淨水公司汙泥脫水幹化一體技術經住建部鑑定為國際領先水平,並獲得 「全國國企管理創新成果」一等獎;公司自主研發的「等離子塔-氣動乳化-生物過濾」組合除臭技術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解決了地埋式構造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控制難題。在建設施工中,雙套管鑽進及麻繩稻草封堵技術、預處理注漿填充、基坑外增加補水井補水平衡措施等系列工法創新,成功解決湧水湧沙、錨索成孔、基坑水土穩定等問題,確保周邊建築物安全,為同類工程積累寶貴經驗。

    廣州淨水公司同步建立了設備管理信息平臺和設備維修中心,有效降低設備維修保養成本同時,助力產品改良和質量提升,優先考慮質優價廉的國內品牌供應商,汙水處理工藝中的輔助性設備國內品牌佔比已經超過50%。廣州京溪淨水廠通過精細化運營管理,MBR膜的使用壽命長達10年,遠遠超過國外廠家設計的5年使用壽命,大幅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為MBR膜的國產規模化增添了技術儲備。

    此外,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配套了先進的自動化、物聯網系統。廣州水投集團副總工程黃念禹告訴記者:依託不斷完善的智慧水務管控平臺,淨水廠自動化系統未來將和城市排水系統、城市供水系統「廠、網、河一張圖」聯動管理,水質、水位、水動力等信息實時互動,水務設施協同運轉,城市防汛排澇將更加安全可靠,水資源循環管理將更加高效。

    創造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建設廣州速度。

從方案確定到建成運行,廣州中心城區8座地埋式汙水處理廠建設工期非常緊。廣州水投集團組織精幹技術力量和優秀管理團隊跑步進場,堅持以建設精品工程為目標,加強項目建設「三控三管一協調」,強化組織協調,發揮黨旗引領、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克服2109年非汛黃金施工期雨水天水比正常年份多74%、新冠疫情影響等諸多不利因素,全方位安全無恙、技術無誤、施工無滯、質量全優,用15個月的安全極限工期完成常規30個月的建設工作量,如期完成建設任務,創造了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建設的「廣州速度」。

    產業融合釋放發展潛力。

以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全面推廣應用為契機,廣州水投集團以地積極謀劃環保產業集群新發展。「過去對汙水廠的用地性質控制得很嚴,紅線範圍內只能建設汙水廠。但隨著地埋式生態化汙水廠的出現,用地性質方面也創新性地為汙水處理廠兼容辦公、商業、產業等鬆了綁,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了基礎。」廣州淨水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孫偉說。下一步,廣州新擴建淨水廠將以汙水處理設備裝配、新能源汽車小鎮、環保產業園、生態公園、體育公園等為方向,利用上部空間拓展多元化經營,進一步盤活綠水青山,贏取金山銀山。 

    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打通了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換通道,釋放了態紅利、環境紅利、發展紅利,成為汙染防治的「利劍」和綠色水務的催化器,為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的新活力。隨著地埋式生態化汙水處理廠建設在北京、杭州、昆明、成都以及雄安新城等地推廣應用,廣州水投集團正組織技術人員編制相關技術規範和建設運營標準,矢志不移地走好綠色發展之路,當好環保產業的模範企業。

(通訊員:趙雪峰)

相關焦點

  • 廣州地埋式汙水處理產能全國第一
    8座汙水處理廠均為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是廣州剿滅黑臭水體末端處理補短板工程,也是新型生態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工程、民生工程、精品工程,為廣州這座水域面積佔比超10%的千年水城注入了綠色發展新活力。補短板工程 廣州地埋式汙水處理產能全國第一面對剿滅黑臭水體攻堅戰任務,廣州市水務局、廣州水投集團形成既要補短也要提質的共識,提出汙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方案:堅持生態治理和城市更新相結合,加大綠色投入和水科技集成創新,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統籌功能效率、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綜合成本和效益,在中心城區新擴建8座地埋式生態化淨水廠,補齊中心城區汙水處理產能缺口,打造新型水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廣州樣板
  • 浙江省《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
    詳情如下:  關於發布《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的公告  為切實加強對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的規範指導,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編制了《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請各地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 地埋式汙水處理廠的鼓風曝氣系統的設計與運行挑戰
    地埋式汙水處理廠的鼓風曝氣系統的設計與運行挑戰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本文針對地埋式汙水處理廠生物池加蓋,不便於觀察整體曝氣情況;進水水質水量波動大;地下環境腐蝕性強;設備維護保養難度大等挑戰,對鼓風曝氣系統的設計與運行給出相應對策。
  • 浙江省《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報批稿)
    詳情如下:   關於《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報批稿)的公示   為切實加強對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的規範指導,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委託省城市水業協會、浙江省長三角標準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編制了《地埋式城鎮汙水處理廠建設技術導則(試行)》。
  • 地下式汙水處理廠設計運行要注意哪些問題
    地下式汙水處理廠設計運行要注意哪些問題北極星水處理網訊:2020年11月28日,「水業傑青中國行」首次活動在廣州舉辦,聚焦地下式汙水處理廠關鍵技術與創新,重點討論了地下式汙水處理廠總體方案與工藝選擇、設計要點與難點、運營與維護三個方面的各種細節問題。
  • 為保障大運會、改善區域環境,龍泉驛東安片區擬建一座汙水處理廠
    龍泉驛汙水處理設施布局規劃圖日前,龍泉驛區生態環境局公示了《大運會片區生態環境保障—水汙染防治基礎設施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徵求意見稿)》,擬新建東安湖汙水處理廠及配套設施擬建汙水處理廠及排汙口根據環評文件,由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城市建設投資經營有限公司負責建設的大運會片區生態環境保障—水汙染防治基礎設施項目,位於龍泉驛區龍泉街辦,北臨城市中心軸線,西臨規劃
  • 廣東省廣州市石井淨水廠——地下汙水處理廠
    石井淨水廠是廣州市佔地面積最大的全地埋式汙水處理廠,佔地面積14.68公頃,處理源於白雲二線、環城高速至白雲區界以北區域的汙水,日處理量高達30萬噸/天。積極探索地埋式汙水廠碳源投加應用效果及其影響因素,開展高效沉澱池PAM配比對混凝沉澱的影響研究與應用等科技創新項目,保障出水水質的同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石井淨水廠二期出水口)II落實安全生產管理一是推行「3+5」安全檢查模式。
  • 杭州七格汙水處理廠四期上蓋 「錢塘生態公園」正式開園
    作為杭州市首座建設在汙水處理廠上蓋的生態主題景觀公園,錢塘生態公園的建成投運,標誌著杭州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邁出了生態共融的新步伐,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翻開了人水和諧的新篇章。▼錢塘生態公園全景圖良好的水生態是杭州最重要的城市資源之一。
  • 汙水處理廠土地的「準棕地」改造模式
    汙水處理廠土地的「準棕地」改造模式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城鎮汙水處理廠是城市水汙染防治的最後一道防線,是維護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市政基礎設施之一。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發展,土地資源日益緊缺,現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布局與規模已逐漸難以適應城市的發展,尤其是發展空間預留不足,使汙水處理廠的擴建受到限制,汙水處理廠土地利用關係到汙水處理設施建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環境效益能否達到最佳,關係到城鎮經濟、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汙水處理廠土地資源對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碧水源為武漢全地下式再生水廠提供高科技膜設備 膜技術助力長江水...
    日前,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與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等組成的聯合體,中標武漢長江新城起步區基礎設施工程大單
  • 加強環境保護 雲南楚雄第一第二汙水處理廠順利完工
    雲南網訊(記者 趙崗 通訊員 張豔琴 高攀)近日,雲南省楚雄市第一、第二汙水處理廠項目順利完工,該項目對改善龍川江水質、解決城區汙水量增長、優化楚雄市排水管網系統具有重要的民生意義。楚雄市第一第二汙水處理廠項目完工。
  • 杭州市水務集團打造國內領先的汙水處理精品標杆工程
    四期汙水處理廠採用半地埋布置形式,將絕大多數汙水處理構築物整合至一個地下箱體內,上蓋大型綠化景觀,與周邊景致融為一體,為城市添綠。  目前,本工程主箱體圍護及工程樁工程已完成,底板澆築準備工作已經展開。箱體外單體中,綜合樓結構部分基本完工。  杭州,因水而美,一頭,潔淨的水進入千家萬戶;另一頭,用完的生活廢水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再重新回歸水環境中。
  • 廣業環保:普寧市市區汙水處理廠四期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11月17日上午,揭陽市舉行全市第四季度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廣業環保集團承接的普寧市市區汙水處理廠四期項目工程正式開工。普寧市委常委陳震坤出席了儀式。
  • 陝西榆林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支持
    陝西榆林地埋式生活汙水處理設備支持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特點: 生活汙水處理設備主機可埋設於地下凍層以下 二級生物接觸氧化處理工藝均採用推流式生物接觸氧化,其處理效果優於完全混合式或二級串聯完全混合式生物接觸氧化池。並比活性汙泥池體積小,對水質的適應性強,耐衝擊負荷性能好,出水水質穩定,不會產生汙泥膨脹。jie2394498781池中採用新型生物填料,比表面積大,微生物易掛膜,脫膜,在同樣有機物負荷條件下,對有機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氣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
  • 全地埋式一體化泵站,玻璃鋼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問題解答
    全地埋式一體化泵站,玻璃鋼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問題解答 ,「j1hy」   全地埋式一體化泵站,玻璃鋼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哪家好?認準中琢智慧流體設備(湖北)有限公司!價格合理,質量可靠。全地埋式一體化泵站,玻璃鋼一體化汙水提升泵站運行穩定,無噪音,如有需要,歡迎選購!
  • 蕪湖長江之濱建了座「徽派」汙水處理廠
    蕪湖長江之濱建了座「徽派」汙水處理廠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1月1日,由長江環保集團安徽省區域公司參與建設的蕪湖市大龍灣汙水處理廠工程主體和設備安裝順利通過驗收。至此,位於蕪湖長江之濱的這座徽派建築風格的汙水處理廠已初見規模。
  • 四川金堂縣、河南商丘汙水處理廠汙泥集中深度處置中心項目
    建設地點: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盤龍寺大橋南側建設單位:成都天府水城環境治理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總投資:10422.36萬元建設內容及規模:在四川省成都市金堂縣盤龍寺大橋南側新建金堂縣汙水處理廠汙泥集中深度處置中心項目,規劃佔地面積13524m2(合20.29畝),新建100噸/天(按含水率80%計)處理規模的汙泥炭化系統。
  • 揭秘高新區汙水處理廠:全埋地下 地上是公園
    A 汙水廠上建公園,融入大自然    青島高新區汙水處理廠位於高新區雙高路以南,祥茂河以東的濱海生態溼地,總佔地110畝。「全國採用全地下式建設的汙水處理廠屈指可數,大部分出現在南方,高新區汙水處理廠是國內北方地區第一座全地下式汙水處理廠。」
  • 浙江民營企業家自力治汙 3500萬元建汙水處理廠
    喻正其,富陽市春江街道八一村黨總支書記,他靠造紙廠發家,帶領全村,打造出富陽首富村。也就是那些年,村裡的河流開始發黑髮臭,造紙產生的汙泥,一車車倒進山溝。當地最初規劃建5個造紙工業園區,同時配套建5個汙水處理廠。沒有一家當地企業願意投資汙染治理行業,只能是政府出面引進外地企業。
  • 山東地埋式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銷售處理流程和工作原理你知道嗎
    山東地埋式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銷售處理流程和工作原理你知道嗎 ,「bmtha」   江蘇眾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產品品種多樣,型號規格齊全,山東地埋式一體化汙水處理設備銷售,設備操作簡單,使用壽命長,如有需要,歡迎隨時來電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