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80後老了要不要去養老院?網友:去不去,還真不是自己說的算

2020-12-15 蘋果樹下講故事

70後80後就開始想養老問題?是不是太早了?我想說其實一點都不早!我們可以先看以下的一些數據。

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超過4億,接近總人口比重的1/3,屆時,大約10%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受家庭小型化的影響,獨居老人的數量預計將從2010年的1754萬快速上升至2050年的5310萬。老年人口的快速上升,使得老年撫養比預計在2030年前後超過少兒撫養比,養老負擔日益成為勞動年齡人口的主要壓力來源。

最早的70後已經步入50歲行列,80後步入到40歲行列,而現在因為結婚成本高,晚婚晚育的人又多,很多80後可能到了退休年齡,孩子都還沒出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養兒是為了防老,可現在真的可以指望孩子嗎?

先不說能不能指望孩子養老,其實現在還有很多沒孩子的丁克一族,還有一些是單身一族,他們老了該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

一、不是孩子指望不上,而是現實很殘酷

現在其實先不說70後80後未來如何養老,就現在7080的父母養老都已經存在很大的壓力,特別是80後,我們都是獨生子女,結婚後2個經濟主力要養4個老人和自己的孩子,這種壓力是很大的

在城市裡的老人不管怎麼說還有養老金,只要不生什麼大病,養老金足以他們正常的日常開銷,有時還可以貼補一些子女的家庭壓力。

現在的職場已經不是7080的天下了,可為了生存,不得不壓低自己,曾經的風光都成了過去,只要不與時俱進,不積極進取,這個年齡就是尬尷的存在。

這個時候,7080們要到處為生活拼搏,還要兼顧孩子的讀書問題,老人身體好也就讓我們安心點,可如果家裡有一個老人身體不好,經濟狀況達不到不去工作還能正常生活,到底該如何?

說真的,現在的7080後根本不敢輕易辭職,老人有病你不能不管,孩子讀書你不能不供他讀。

說個去年我自己身上發生的事,去年年頭我以前公司剛剛經歷了裁員,那時我被勉強留下來了,所以我在公司小心翼翼地。

沒多久,我婆婆在外面摔了一跤,腰椎骨裂,然後那時我老公也剛剛換新工作,他只能請假,幫我公公一起去醫院幫忙,我公公70多歲了,他一個人根本搬不動我婆婆。

那時我家娃還沒讀幼兒園,婆婆因為要休養,我爸媽過來幫我白天帶孩子,但是事情就是那麼巧,我的親叔叔突發疾病去世了,叔叔沒有結過婚,所以後事全靠兄弟姐妹,我爸是大哥,他要跟我媽去幫忙安排後事,沒法幫我帶孩子。

這個時候我只能跟公司請假,自己回家帶孩子,因為真的沒人帶孩子了,可是我跟領導說了自己的處境,我竟然受到領導的嘲諷,他說:「你不想幹就不要幹了!工作重要還是帶孩子重要?」

那時聽到領導說這句話,我心裡挺難過的,可老公當時工作還沒穩定,而我不敢反駁,自己也沒底氣,我需要這份工作。雖然假請到了,但是在領導那裡已經有了更不好的印象。

有時我們可以聽到有些人會說一些風涼話,說是你自己沒本事,有本事的人會賺大錢,一旦有了錢這些事都不是問題。

的確,可是真正能賺大錢的能有多少?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賺著普通的工資,過著普通的生活。

因為年齡的問題,我們被職場排擠,但該有的生活壓力一點也不會少,唯有靠自己不斷提升,多找一些出路

所以現在很多7080後父母會焦慮孩子的學習,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不會像自己,希望他們能勝過自己。

不過我作為80後,體會到了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的不容易,我未來養老也不會指望孩子,我相信他們未來的壓力也不會小。

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雖然開放了二胎,但是出生率卻並沒有提高,所以在未來10-20年,我們還是要努力給自己存本錢。

二、觀念問題,去了養老院就是被子女拋棄

其實在老人的觀念中,只有沒子女要的老人才會住進養老院,那跟孤兒院一樣,老人待的地方就是孤老院,一旦進去了,就等於是被遺棄了一樣,所以對於老人來說,哪怕孩子沒空來看自己,最起碼住在自己的家裡,還是有其存在感。

在老人的心裡,自己當年把孩子辛苦養大,現在自己老了,是需要孩子來照顧的時候,孩子卻顧不上自己,還要把他們送去養老院。這種想法我能理解 。

因為現在很多老人根本也不在乎你給他們買多少東西,給多少錢,他們要的只是陪伴,可往往陪伴的時間卻是現在最為奢侈的東西了。

子女有自己的家庭,一天工作下來,回去還要弄孩子,到了周末可能要奔各種補習班,或者社交活動,留給老人的時間越來越少

子女結婚後希望有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希望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其實老人跟孩子之間的作息也會不同,所以有條件的讓老人跟自己住的近一些,雖然不在同一屋簷下,但是相互也有照應,也不容易產生矛盾。

有人採訪過一些老人,有位李阿姨說,「如果不能自理了,再害怕我也得去養老院了,不能給兒女添麻煩啊!我不缺錢,去養老院我去得起。在家裡養老,我也有錢請保姆,但是感覺只有去養老院才不會給孩子添麻煩。」

所以這些老人其實也想的很開,就像我媽經常說的一樣,她說只要自己身體好其實就是在幫孩子了

誰說不是呢?老人身體好,請個保姆幫忙做點家務就好,可是老人身體不好,無法自理問題就多了,像我們都是一個孩子,沒兄弟姐妹,父母有事只能自己來,都沒法找人調劑,有錢你請護工,可是沒錢呢,沒錢的時候你又要賺錢又要想辦法照顧老人,這個時候老人心裡何嘗舒服?

而如果因此找個養老院送進去,老人心裡就是覺得我們不要他們了,這種孤獨感是很強烈的。

現在說回我們7080後,我身邊沒結婚的還是不少,她們也都有了自己的打算,因為她們沒子女,也沒兄弟姐妹,她們就打算結伴去住養老院。

因為對於她們來講,等身邊親人都走了,也沒什麼可以牽掛,他們唯有朋友可以說說話,賣了房子找個養老院住在一起就是最好的養老方式了。

而對於結婚有孩子的往往有個牽掛,就像現在我們的父母一樣,幫我們搭個手照顧孩子,等我們老了,也會為這事操心。

其實老人是喜歡熱鬧的,並不是因為老了就要清淨,進了養老院是最好身邊有個熟悉的人陪伴,不然真的會有「這世上真的沒人理我」的感覺。

這也是老人害怕進養老院,因為養老院通常很遠,讓子女來看一次不容易,那種等待就像剛進幼兒園等媽媽來接的小朋友一樣。

養老院不是家,而家的意義是親人在哪,哪裡就是家,因為沒有熟悉的人在身邊,再好的環境都沒有歸屬感。

三、養老院並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

我前些天也陪公婆爸媽出去玩,參觀了上海某處的養老院,那是我第一次去參觀養老院,顛覆了我以往對養老院的認知,可是我也明白那裡也不是普通工薪階層去得起的地方。

我在上海佘山拍的養老院的照片

那些稱之為養老項目,裡面的環境、設施沒話說,不管房間大小都是獨棟,每家門口還可以自己種點菜啊、花什麼的。而且裡面還有護理院,如果在裡面有點什麼小痛小病的,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可以照看。

但是入住需要先支付200萬-600萬不等的購買房子的費用,根據住的年限和房子的大小來付這筆費用,不過這個錢並不是產權,只是居住權哦!就是付了錢才有資格住進去。

然後每個月再支付管理費5000元-15000元左右,水電煤和飯費是另外再算的。

這是佘山養老院裡的樣板房

想想這種費用,就看我父母現在的養老金他們是肯定住不起,看看是蠻好,但只限看看

這些養老院其實越來越多,因為公立的養老院太少,老年人又那麼多,有些老人不想給兒女添麻煩就賣了房子住進去,他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老公的阿姨,也已經訂好養老院了,雖然沒我們看的這家貴,但也不算便宜,今年年底就打算入住。

其實她年紀並不大,也才60多歲,只是姨夫身體不是最好,她怕姨夫有什麼事她沒辦法,而養老院有護理院,可以先緊急處理,再加上她是跟自己要好的朋友一起住進去的,兩家就有個聊天玩伴了。

但是有一點的是還是他們家有這個條件,姨夫是大學教授,工資高,他們可以住,而普通的工人退休也就兩三千塊,怎麼可能住?

當然也有公立的養老院,可是那些規模不錯,價格實惠,設施全面的養老院基本要排隊,就像我公婆去參觀過那些他們心動的養老院,一個月4000塊/間,沒有那些亂七八糟費用的,他們的養老金完全可以承受的,可是登記後,養老院告知基本等到他們100歲也不一定住得上。

要知道我公公現在都已經77歲了,等到100歲就是還要等20多年!

所以說這個養老院也並不是你想住就住得進的,公立的床位少住不進,私立的價錢貴你住不起,這其實才是現實

據一些分析師調侃,現在老的人沒有錢,有錢的人還沒有老。

結束語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表示,在未來,以社區為依託的居家養老,應該是成本最低、也是大多數人可以受益的一種養老方式。

其實作為我們7080後,還是要身體好才是王道,不管以後是住養老院還是居家養老,身體一旦不能自理才是最麻煩的,在家連累孩子,去養老院還要被嫌棄,可自己又沒辦法照顧自己,最怕到時自己也做不了主。

所以不管有沒有孩子,我們在賺錢的同時,更不能忽視身體,身體好未來還可以自己做主,身體不好連做主都難。

還有對自己的養老保障也別只放在一個地方,就是所謂的每個口袋都放點錢,學學正規的理財,也別別人說什麼就聽什麼,不懂的千萬不要碰,不要想想有高回報就腦袋一熱,最後真的得不償失。

培養孩子沒錯,可也別忘了投資自己,投資自己的腦袋!

部分圖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人老了,什麼時候適合去養老院?老人說:我60歲出頭就入住養老院了!
    圖文無關/來源網絡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
  • 「攢錢去養老院,死也不拖累孩子」,養老院老人卻哭訴:我要回家
    沒有一個父母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過得好的,甚至在自己老去之後,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不給孩子們添麻煩,會自願住進養老院之中。當然,還有有一部分在養老院中生活的父母,是被孩子逼迫的。趙叔馬上就要到了退休的年紀,但他表示自己要在退休之後繼續謀點營生,自己開個小店做點小買賣,或著再去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對於趙叔的這一想法,身邊的人都非常不解地問:"我說老趙,你這一對兒女的工作都不錯,退休之後直接去跟兒女一起過不就好嗎,再不濟就養養花逗逗鳥,幹嘛還那麼拼命啊?"
  • 日本養老觀的微妙變化①:當你老去,成為養老院的一張床位
    兩代人本來是分開的,父母上了年紀後卻要去投奔兒女,勢必對小家庭的生活造成影響。父母呢,也不願意看小輩眼色生活。選擇去養老院或付費式老人公寓,有人提供夥食,還有保健方面的服務,或許還比較輕鬆。有些養老院提供日間服務。兒女每天上班時間家裡沒人照顧時,老人可以去養老院參加活動、吃飯、洗浴等。
  • 有兒有女,要去養老院
    有兒有女,要去養老院作者:徐俊霞我和老伴要去養老院,兒子拿菜刀威脅我們:你們要去養老院,我就自殺給你們看!退休後,我和老伴住在單位的家屬院。二兒子和兒媳在縣城工作,在市裡買房,兩個孫女在市裡上學。為了照顧小孫女,二兒子兒媳讓我和老伴也搬去市裡。剛開始我們不想搬,怕關係處不好,但我們拗不過他們,也心疼孫女,便搬去了市裡。起初,一家人處得還不錯,慢慢地,兒媳婦就變臉了。
  •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送老人去養老院,並非「不孝」 喬志峰 最近的熱播劇《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爸爸跳樓,奶奶失去兒子,蔣媽媽重獲新生,建議將奶奶送到養老院。此劇情也引發了廣泛探討。
  • 「我是你侄子,財產不給我給誰」,丁克族還未老去,財產就被盯上
    對於那種一個孩子也不要的,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丁克族「,一直一味丁克是現在的年輕人有的想法,但其實不是的。最早的一批丁克族都已經步入了中老年生活。李叔叔和自己的妻子就是這樣的,年輕的時候本著享樂主義,雙方都決定不要孩子。其實兩人的工資待遇還是很好的,養一個孩子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就是想著不要孩子的話兩個人會比較輕鬆,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自己的生活,所以就決定了要做一對丁克夫妻。
  • 4個子女嫌七旬母親拖累,想送她去養老院,誰料母親意外失蹤
    問一個路過的人,說曾看見過一個老太太,在河邊要尋死的樣子。沿著河邊找,在河面上搜尋,折騰了好長時間,並沒有結果。大姑小姑坐在河邊,忍不住大哭起來。我爹提出,要不要找幾個人,下河去撈一下。但這個主意很快被大伯制止了。他說,事情一旦搞得沸沸揚揚,誰的面子上也不好看。「那咋辦?」我爹問。
  • 有種「新型養老」方式正在流行,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孩子
    是和自己的老年夥伴一起去敬老院,還是依靠自己的孩子贍養,享受天倫之樂?也許再過幾十年,"新型的養老方式"會取代目前傳統的養老方式,成為主流。 有種"新型養老"方式正在流行,不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孩子 這種"新型養老"方式最開始是這樣出現的,一對年輕時攢下來不少財富的老夫妻擁有一棟大別墅
  • 什麼身體狀況適合去養老院呢?聽聽這位老人的話,你認同嗎?
    現在的老人,為了減輕兒女們的生活負擔,大部分都想著將來老了去養老院,但是老朋友們,你們知道,我們什麼時候去養老院合適嗎?難道真的要等到身體不能自理再去嗎?我們不妨來聽聽這位常駐20多年養老院老人的選擇吧!
  • 為什麼有些女婿不願意去老丈人家?網友說出了心聲
    其實不是有些女婿不願意上老丈人家,而是大多數女婿都不喜歡去老丈人家如果女人不提要回娘家,男人絕口不提。即使每次去,老丈人一家都會熱情款待,可是依然沒有在自己家裡自在舒服。 對於女婿來說,老丈人家也就相當於自己的第二個家,畢竟,娶了老婆後,老丈人和丈母娘也就成了女婿的第二個爸媽。然而,有些女婿卻不太願意去老丈人家裡,其中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
  • 致奔五的70後:慢慢老去的你,餘生一定要為自己好好活
    文|凌小麥致奔五的70後:慢慢老去的你,餘生一定要為自己好好活,好好愛自己。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中,我們70後這一代已經過了半輩子了。回頭看看,在不知不覺中,一年又一年,再仔細算算時間,再回頭看看過往,不經意間才發現,鏡子裡的那個人,白髮出現了,眼袋更大了,曾經幼稚的臉上,寫滿了滄桑。唉,真的是在慢慢變老了,不承認都不行。前半生,我們為了肩上的責任,忙碌奔波,不敢歇息,失去了太多的快樂,活得太累。後半生,慢慢老去的我們要好好生活,好好愛自己。
  • 去養老院的前一夜,84歲老人喝老鼠藥自殺,《喜喪》戳了誰的心?
    老二媳婦當即惡狠狠地說:「老四才看不上你的爛屋呢。」老二家的兒媳婦要去城裡打工,想把剛會走路的孩子丟給老二媳婦,老二媳婦抱怨道:「孩子這麼小,整天哭哭啼啼,床上還有老的要伺候,這不是逼我去死嗎?」其實,兒媳婦這些話都是說給老人聽 的。
  • 坐月子婆婆說老了住養老院,摔跤她拿出積蓄,兒媳:不要錢不伺候
    只是有些婆婆,年輕時,仗著自己身強力壯,各種瞧不上兒媳婦。甚至在兒媳婦要求她幫忙時,還口口聲聲說,我有養老金,老了我住養老院,不指望你養老。殊不知,等真正人老,動不了的時候,婆婆卻又開始道德綁架兒媳婦,希望兒媳婦能不計前嫌照顧自己。可人心不是一天就冷下來的,當你需要照顧時,兒媳婦卻早已遠離你而去。
  • 當我們老了,能去哪裡安度最後時光?
    當我們老了,能去哪裡安度最後時光?他們反映,養老院條件不錯,照顧得挺好,價格偏高,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按照全自理、半自理、完全不能自理,收費逐級提高。有老人說,交了養老院的錢,自己也是「月光族」。他們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自己也想居家養老,但社區養老配套不足,年紀太大離不開人照顧,兒女不在身邊或也年齡不饒人,保姆不好找且人工成本上漲快,所以只能選擇住養老院。
  • 84歲女歌唱家住進養老院,說不想給兒女添麻煩,網友卻議論紛紛
    她還住進了天津的一家老年公寓,看到於淑珍住進老年公寓的消息,不少歌迷都很驚訝,這件事也引起了網友的熱議。有人覺得於淑珍有一兒一女,明明可以在子女身邊安享晚年,不明白她為啥要住養老院。也有網友陳能夠理解於淑珍的做法,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選擇住養老院,即使有子女也不願意去麻煩孩子,或許於淑珍也是一樣。那麼,於淑珍為何要住養老院,她與兒女的關係到底如何?我們不妨來揭秘一下於淑珍老師住養老院的初衷,以及她在養老院裡的生活。
  • 有苦不要去怨,一定要去服務別人,要去利益他人
    行堂的,要過堂的,早齋要過堂的,午齋要過堂的。我手是癢得要死,癢得不得了,一直在那邊癢。法師覺得我好可憐,我說不可憐。他說:你回去就用熱水加醋,再下去燙,沒有用,燙得了表層,燙不了業力。我去給醫生看都看不好,現在好了,這業!「病由業起,業由心造」,你要了解,就是心的問題。
  • 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呆著好嗎?老年人和你說說心裡話!
    人老了,兒女對老人的孝最重要是體現在一個「順」上。所以,到底是住養老院,還是在家,首先要看老人自己的感受。老人覺得好才是最好。那麼住在養老院真的比自己在家呆著好嗎?看看網友的回答吧!網友:我們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工作忙,壓力大,你讓他小夫妻管四個老人,他管的了嗎?所以我們老了,不能動那一天就是去養老院,別給孩子添負擔。除此沒別的出路。網友:養小孩兒是希望,養老人是累贅。老人能動不糊塗還好,如果不是正常老人了,在孝順的人也會煩的,畢竟還有自己的家人和孩子,還要掙錢養家。
  • 日本網友:想去中國又不敢去,不敢來就對了!
    很多日本網友都紛紛在下面留言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幾位網友的評論卻讓中國人看了不知作何感想:1. 除了整容,我們似乎沒有任何理由去韓國吧?2.中國和韓國相比的話,很多人可能覺得韓國會更發達,但是去韓國和留在日本有什麼區別呢?如果有機會的話,當然是去中國看一看那裡的名勝古蹟啦,但是對他們的發展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喔!3·中國!
  • 不希望丁真出來,你又不去看他,丁真白火了 ,理塘也白高興了
    西藏抬手一揮: 祖國山河那麼大,丁真說要來拉薩 。最後氣到四川直接把丁真從理塘請到成都做了個現場直播,沒想到的是,丁真宣布因不適應成都的氣候而匆匆返回理塘。四川、西藏為丁真吵翻了天,這幾天終於開始安靜下來!趁丁真的餘溫還在,趁現在還死盯著丁真寫作業的網友還未遠去。
  • 皇帝一天的日程表,網友:不去不去,怕了怕了!
    雖然大多數的皇帝都不是什麼明君,但是他們每天工作也非常的繁忙,在早上五點左右就得起床了,然後去給健在的長輩請安,請安完成,就要宣布文武百官上朝,然後將前一天的事情都要一一處理好。可千萬不要以為這些大臣們你來我往很簡單,古代基本都是三省六部制,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六部分別為:兵部,禮部,戶部,工部,刑部和吏部。還有大理寺,欽天監,御史大夫等等,如果每人有兩個難題解決不了,估計神仙也會受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