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河南,我想喜歡中國歷史文化的人都會喜歡河南,因為研究下中國的歷史,你會發現影響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各個方面,追溯一下源頭,都和河南有關係。
中國的八大古都,河南佔了一半,分別是洛陽、開封、安陽、鄭州。以時下大眾的眼光來看,安陽的知名度最小,但是換種角度,安陽卻獨領風騷。
這個角度就是安陽的殷墟和甲骨文。
愛搬家的商朝人
史載商人遷都「前八後五」,共有十三次之多。這個數字尚未定論,但至少說明在中國歷史上,商朝人是非常喜歡遷都的,一直到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今安陽後,商人那顆喜歡流浪的心終於安定下來,並把此地稱作「殷」,殷也成為商朝中晚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西周滅商後,都城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成廢墟,並逐漸掩埋於塵土中,殷都也成了殷墟。
古人早就有殷墟的說法
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裡有一段話如下:
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
司馬遷治史嚴謹的態度為後世稱讚,他寫項羽與章邯會談的地點是「洹水南,殷墟上」,說明至少在西漢時期,人們就知道這一帶就是殷墟。地圖上看一下殷墟的位置,如下圖。安陽河古稱洹水,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確實位於洹水南,目前確定的殷墟遺址都分布在洹水兩岸。
目前的殷墟遺址
目前殷墟廣義上講包括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洹北商城等多地,參觀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個叫做殷墟宮殿宗廟遺址,位於洹水南,商王生前居住;一個叫做殷墟王陵遺址,位於洹水北,商王死後安葬地,兩地相距約5.5公裡。如下圖:
殷墟參觀指南
交通及門票。自由行去殷墟參觀,安陽站有Y6公交車直達殷墟宮殿宗廟遺址,現場購票成人票70元,含殷墟王陵遺址門票及兩個遺址之間的景區專線車往返費用。網絡購票64元,不過1個小時後才能出票,需要提前在網上購票。另外有個小秘密分享給大家,宮殿宗廟遺址南門邊上就有遊客服務中心和公廁,熱水可以在遊客服務中心解決,公廁牆上有電源插座,如果你帶了充電器,可以應急給手機充電。
看點
殷墟與甲骨文的考古發掘讓殷商這段時期的歷史成為信史,也將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提前到了商代,並且大量出土的甲骨文還形成了一門新的學科——甲骨學,安陽還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條件興建了一座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以其重要的考古價值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殷墟宮殿宗廟遺址。
歷經3000多年的風雨洗禮,殷墟的地表建築早就蕩然無存,考古所能提供的只有當時地表建築的基坑,所以最值得細看的就是南門進去後左拐的婦好墓,右轉的殷墟博物館。至於車馬坑與甲骨窖穴,在王陵遺址也有,不用太細看。
殷墟王陵遺址。總面積約200畝,主要是編號M260的大墓和車馬坑、人和動物的殉葬坑。在這裡出土了中國最大的青銅鼎——司母戊鼎(也叫后母戊鼎),也是禁止出國展覽的國寶之一。
帶著思考看殷墟
史籍中對於商人的來源都會提到一句: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句話出自《詩經·商頌·玄鳥》,玄鳥這種神話中的動物到底是什麼?至今爭論不休。有人說是燕子、有人說是鳳凰、有人認為是貓頭鷹,我想這句話最合理的解釋是反映出玄鳥應該是商人的部落圖騰,那麼作為圖騰,在商代出土的青銅器或是其他文物上肯定會有大量的反應,婦好墓出土的鴞尊就是貓頭鷹的造型,另外商代的青銅器上也有貓頭鷹臉的圖案,當然婦好墓也出土了玉鳳和石燕等文物,我個人認為貓頭鷹應該是玄鳥的本源,那麼你參觀殷墟後會有什麼判斷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出自《左傳·成公·成公十三年》。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祭祀與戰爭會是國之大事,參觀殷墟的祭坑、婦好墓出土的兵器、甲骨文中對於祭祀與戰爭的各種佔卜,才能最大程度地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左傳》雖成書於春秋時期,但這句話在殷墟卻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
婦好墓與其他大墓都出土了大量製作精美的玉器,你可以認為商人的玉器製作工藝已經非常先進,也可以認為這些玉器來自於同時代其他的方國,只是因為戰爭或是貿易交換而流傳到了殷都,因為這些玉器的材料經專家研究有些屬於和田玉,玉不會自己長腿亂跑,而是因為人的流動被帶到別的地方,是否可以證明早在商代,中原地區與西域就有了交流?我們的祖先並不是各安一隅,他們相互之間的交流也許超乎你的想像,對詩和遠方的渴望自古就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
大量精美的青銅器。既反映了3000多年的冶煉與鑄造技術,青銅器裡大量酒器的存在,也說明在那個時代,已經糧食富足,可以有多餘的糧食來釀酒。還有如今在雲南流行的一道美食——汽鍋雞,這種汽鍋在商代就有了,就出土於婦好墓中。
人祭、人殉、車馬殉葬、獸祭坑的展示,如果用現代文明的眼光看,既血腥又殘忍,為什麼那個時代卻如此流行?從人畜到俑到畫像磚到現代的紙錢,喪葬習俗的演化也是文明的演化過程。
甲骨文的發現、發掘、研究過程,有著近乎傳奇的色彩,去殷墟尋找現代漢字最初的模樣,是件有趣的事,你會發現商人特別敬鬼神,敬重到遇事不決就問鬼神的地步,喜歡和鬼神對話,對話的方式就形成了甲骨文,目前還有很多甲骨文沒有被識別出來,你不想去試一試嗎?
婦好墓中還出土有大量的貝幣,貝殼在古代作為貨幣不稀罕,稀罕的是經研究發現這些貝殼出自印度洋一帶,這不禁又讓人浮想聯翩,是否遠在商代,就有一條商路通往南亞呢?殷墟之行,能讓我們最大程度地去辨識已經遠去了3000多年的商人背影,去揣摩他們的生活狀態,感知他們的思想與情感,並在其中尋找一些至今仍然流淌在我們血脈中的烙印。
謝謝閱讀,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