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觀察者網 武守哲】據英國衛報12月30日報導,包括諸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在內的23位社會活動家,以公開信的形式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表達了他們的訴求。他們聯名批評緬甸的實際領導人翁山蘇姬用軍事手段血腥鎮壓國內的羅興亞人(Rohingya),並警告她造成的人權災難,諸如不少兒童在內的數百人死亡、女性被強姦、房屋被焚毀、平民被非法逮捕等,已經涉嫌「種族清洗和違反人權罪」。這23人中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大主教(1984年得主)和馬拉拉(2014年得主)。
23名公開信籤名者,第二排右2為馬拉拉
近年來,緬甸國內的「羅興亞問題」取代「政府換代」問題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羅興亞人是緬甸的少數民族,雖然在緬甸境內已經生活了數代人,但目前仍被官方定為非法移民,沒有得到合法的公民身份。多年以來他們遭到政府官方和民族主義佛教徒的迫害。
最近一次規模比較大的衝突發生在2012年,超過10萬的羅興亞人被限制人身自由,驅趕到政府指定的很多「集中營」裡。
翁山蘇姬過去20年中有過長時間被軟禁的歷史,她因為不屈不撓的反抗精神在1991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並且於去年11月緬甸大選後上臺,之後廢除了國內持續了幾十年的諸多政治禁令。
然而,背負著民主價值觀楷模的盛名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光環的翁山蘇姬,上臺後一直在國內少數民族問題上疲於應對國際社會的譴責。,一改往日嫻靜淑雅的公眾形象,強硬回擊媒體:「給我指出一個沒有人權問題的國家!」而且在12月中旬,她更是突然「反戈一擊」,在仰光召集東協外長開會,主動討論羅興亞問題。大選之後,翁山蘇姬謹慎地積累起了一些從政經驗,上述動作或許也說明她試圖施展更有彈性的外交手腕。 她在10月12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
在翁山蘇姬上臺之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曾對當時還是「反對派領袖」的她抱有很高期望,希望她在「奪權」之後能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推動緬甸的民主化進程。2014年11月,同樣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訪問緬甸,和翁山蘇姬來了一次「歷史之吻」,搶先中國一步與緬甸新政府主動接觸,被當時的西方媒體廣為宣傳。
緬甸政府軍(Tatmadaw)在國內的政治生態中仍佔有相當大的權力。在軍方起草的憲法之下,政府工作中三大部分比如內政、國防和邊境事務中,依然受軍方控制。
今年4月6日,緬甸聯邦議會上下兩院5日先後通過設立「國務顧問」的法案,為翁山蘇姬創設了「國務顧問」這一實權要職。同時翁山蘇姬還擔任緬甸的外交部長。雖然外界普遍認為,翁山蘇姬是目前緬甸事實上的領導人,但是在「軍「與「政」雙方博弈的過程中,翁山蘇姬扮演的角色耐人尋味,她不得不在「舊體制」與「新政府」、「舊軍頭」與「新職業官僚」之間做一種微妙的平衡,在羅興亞問題上,作為「事實領導人」的她,也許不得不額外承擔起軍方之「罪」。
不過她的兩難境地是不會得到這23人的同情的,這份公開信寫得很不客氣:「儘管我們之前就此問題有過數次陳情,遺憾的是,緬甸官方仍沒有採取主動措施確保羅興亞人完整、平等的公民權。翁山蘇姬是緬甸的實際領導人,她要拿出勇氣、人道和同情心擔負起這份責任。」
歐巴馬吻翁山蘇姬(資料圖)
孟加拉國方面聲稱,目前已經有超過五萬羅興亞穆斯林背井離鄉,穿越國境線去孟加拉國避難。
在這份公開信上簽名的包括許多活躍的政治運動者,還有前任以及現任的各種政治、商業團體的領導人,其中就有目前最年輕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她代表籤名者在聯合國朗讀了這封信:「他們(緬甸政府)拒絕和諸多國際人道組織展開對話,並且在極端貧困的地區造成了令人髮指的人道災難。」
「一些國際問題專家已經警告,緬甸有發生種族屠殺的潛在可能。這些人道災難表現出來的很多特點都有前例可尋,比如盧安達、達爾富爾、波士尼亞和科索沃。」
「如果我們再不採取行動,很多緬甸人民就算不死於軍事鎮壓,也會活活餓死。」
在政府中主導權力運作的緬甸佛教徒之前聲稱,今年10月9號在緬甸和孟加拉國交界的羅興亞人聚居區發生了反政府暴動,9名警察被殺死,現在緬甸政府一系列的舉措是對當時暴動的一種回應。
而這份公開信指責政府方面的這種回應「極其不合理。」
公開信還提到:「追查、逮捕審訊和依法審理那些嫌疑犯是一回事,但動用直升機對準上千手無寸鐵的平民,強殲婦女,把孩子們扔進火中,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逃難到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資料圖)
翁山蘇姬當前面臨著不小的國際輿論的壓力
大赦國際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這個月發布了一份報告,基於大量的羅興亞人的採訪和衛星圖像的分析,認為緬甸政府的軍事行為可能已經構成反人類罪。
公開信的籤名者還包括東帝汶前總統,也是諾貝爾獲得者的霍塔(JoseRamos-Horta),還有葉門的反對派活動家卡爾曼(Tawakul Karman),此外還有義大利前總理普羅迪(Romano Prodi)和英國商界領袖理察·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爵士。
過去三個月中,孟加拉國加強了邊界的巡查防備,以阻止大量的羅興亞難民越境。孟加拉國的外交部長曾召見緬甸大使,表達了對緬甸難民不斷湧入的「深深的關切」。
位於緬甸與孟加拉國邊境的羅興亞人聚居區
本周四,孟加拉國外交部長發表聲明:「自10月9日以來,我們已經安置了大約5萬的羅興亞難民。」
聯合國負責難民事務的高級官員告訴法新社,10月以來至少有43000名緬甸羅興亞人在孟加拉國得到安置。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