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畝產591公斤,畝產最高的一塊達到762.6公斤!」
7月20日下午,在婺城區蔣堂鎮種糧大戶盛桂有家的「金華市農科院早稻新品種金早239百畝示範方」,婺城區農技站農技人員把剛剛收割下來的所有稻穀進行過秤,報出了這樣的數字。
「金早239」是市農科院去年品種審定獲得成功的早稻高產新品種,今年進入大面積示範推廣階段,蔣堂鎮示範方進行了收割機全田實割測產。
新品種畝產超500公斤
收割機全田實割測產是一種新的測定產量的方法,它的優點是更加貼近於農戶的種糧生產實際,更能保證產量數據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近期風調雨順,市農科院各塊示範方基地早稻成熟,於是進行了一系列收割機全田實割測產。7月20日在蔣堂鎮,19日在衢州,都取得不錯的數據。這些面積大於一畝的田塊,每一塊的畝產量都超過500公斤。
畝產量超過500公斤是什麼概念呢?統計顯示,2015年浙江省早稻平均畝產387公斤;2016年浙江省早稻平均畝產426公斤;2017年浙江省早稻平均畝產407公斤;近三年平均畝產量為406.7公斤。也就是說,新品種在示範方裡的產量,比目前的全省平均畝產量高了100多公斤。
市農科院的高級農藝師王孔儉說,新品種能夠獲得高產的原因,一方面是水稻品種本身的優勢;另一方面是農民栽培技術不斷提高;加上今年天氣好,使新品種的高產特性充分表現出來。
早稻品種分成「常規早秈」和「雜交早秈」兩種。市農科院培育的「金早239」是常規早秈,而上周,該院的另外一個名為「株兩優831」的雜交早秈新品種則在武義縣測產,3塊示範田平均畝產672.63公斤,高產攻關示範田產量714.64公斤/畝。
「株兩優831」是我市育成的第一個雜交早稻,2016年通過浙江省審定,是當年浙江省唯一通過審定的早稻品種。2017年,該品種江西引種成功。2014年省區試平均畝產537.3公斤。2015年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29.6公斤。2016年衢州龍遊百畝示範田經專家組現場抽樣測產,平均畝產達674.9公斤,高產田塊畝產達703.7公斤,創金衢稻區早稻畝產新紀錄。而今年7月16日在武義縣桐琴鎮趙宅村機插百畝示範方基地經武義縣農業局驗收,平均畝產達672.63公斤,最高田塊714.64公斤/畝,創該品種歷史新高。
我市早稻育種達到全省先進水平
作為常規早秈,「金早239」2017年通過浙江省審定,也是去年浙江省唯一通過審定的早稻品種。2018年6月下旬該品種已通過國家水稻品種初審,意味著明年早稻「金早239」除在浙江省推廣外,還將在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省進行推廣種植。
除了產量比較高,「金早239」還有一個優點是「比較好種」。
它對肥力的要求不是特別高,這樣可以讓農民節約種地的成本;它的抗病性比較強,根據省農科院的鑑定結果,抗稻瘟病的能力是中抗。
它的產量穩定性好。有些高產稻種,某些年份產量特別高,某些年份產量比較低,表現不夠穩定,而「金早239」則能夠獲得比較穩定的高產。
它的廣適性特別好。「金早239」現已在別的省做了引種試驗,在長江中下遊五個省的十幾個試驗田都達到了相關的產量要求。
此外,早稻主要作為儲備和加工用糧,除了產量以外,加工性也是重要的考察因素。「金早239」加工品質比較好,直鏈澱粉含量為26.4%,比較適合加工成米粉、味精等產品。
當我們問到「為什麼要不停地研發新品種」時,王孔儉的回答是,這是現代農業生產的需求。
王孔儉解釋說,一是因為水稻品種是有區域性的,同一個品種不可能所有地方都適合,需要根據各自的生態區域,來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二是優良品種在生產上種植多年後會發生種性退化,所以需要不斷地選育新品種來代替已有的品種,相當於工業產品需要不斷的更新換代一樣;三是種植方式的變革,需要選育出新品種適宜新的栽培方式,比如一個種糧大戶承包了大量土地,那麼假如能夠同時種植早熟、中熟、晚熟的品種,就能更好地利用時間,達到人力物力的更佳配置。因此,我國一直非常重視農業新品種的研發。
2016-2017年,連續兩年浙江省審定的早稻品種都是由金華市農科院獨家貢獻,這說明市農科院的早稻育種水平達到了全省先進水平。
十年培育一個新品種
從湖南農大畢業的王孔儉是市農科院第一個科班出身的碩士。來到金華以後,在早稻育種前輩的言傳身教下,他一頭撲進早稻新品種研發。
「對於我們育種人來說,一個新品種的誕生是需要付出很多耐心的。需要單位提供的優質平臺,需要育種團隊各成員間的頭腦風暴,更需要在漫長的時間裡沉下心去做事。從剛開始配組到最後品種通過審定,需要10年左右時間。」王孔儉說。
王孔儉說,「金早239」這個品種的雙親都來自我省的兄弟農科院所,綜合性狀表現並不是特別好。有的時候,並不是雙親都特別好才能配出好品種,突然的驚喜也會出現在兩個比較普通的雙親之間,只能說,生命是非常神奇的。金早239的母本為「杭06-08」,表現為分櫱力強;父本為「溫624」,表現為千粒重高、抗病性好,兩個品系通過雜交和人工定向選育,發生了「化學效應」,最終成為了高產穩產廣適的「金早239」。
而在品種審定後,農技人員仍然有許多工作要做,他們要進行大面積的示範推廣,以取得農民的信任。示範推廣需要種子管理部門、農技推广部門、種子企業多方合力,在推廣中還要不斷總結配套的栽培技術、良種配良法等。正如王孔儉所言:「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