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現在一直在倡導說實行火葬,為了節省用地,但其實大部分農村還是沿襲最古老的土葬模式。
土葬已經是刻在農民心中的觀念,不是那麼輕易就給改變的。
因為喪葬禮儀的改革,有的地方不得不實行火葬,這直接影響了壽棺的生意。
土葬的話,壽棺比較大些,而火葬的棺材要考慮焚化爐比例,故而要小一些。
因為本身是要一把火燒掉的,所以一些人對棺材的製作變得不是那麼講究。
要知道,以前農村做壽棺可是非常有考究的。
今天主要是想結合農村習俗,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做棺材用什麼木材更合適?或者說,什麼木材不能用來做棺材!
生不睡柳,死不睡楊的習俗
農村有很多口口相傳的習俗,比如這裡提到的「生不睡柳,死不睡楊」!
意思就是說,活著的時候不用柳樹打床來睡,家裡的家具也很少用柳木來做,而人去世了,也不用楊樹做棺材下葬。
為何呢?首先,柳樹在農村很常見,但人們對柳樹的印象不好,農諺說「前不栽桑,後不栽柳」,柳樹雖然好看,人們卻不願把家安在它們旁邊,更別提把柳木請進家門。
農村一向覺得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柳樹是只開花不結果,房前屋後不種柳樹,不用柳木做家具,也是不希望家裡的主人一樣,不生孩子。
因為這個原因,一些地方連用柳木做棺材都不能接受。
還有就是農村辦白事的習俗裡,孝子們送老人下葬時手上都會拿一根柳樹做的衰杖,有的地方也叫哭喪棒。
正因這根棒子是柳木做的,所以人們一看到柳木就會想到不好的事情,故而不用柳木做家具,也不用來建造房子。
不過乾燥的柳木尺寸穩定性好,抗彎度和抗壓縮強度大,但抗震強度和剛性都比較差,蒸汽彎曲性能不好,有的地方會用柳木來作厚葬的內棺。
一些農民還會在上墳時把柳樹插在墳前,或直接在墳前種植柳樹,柳樹與杜梨、柏樹在農村被稱為「留樹」,一般都容易在墳前看到。
所以柳樹在農民的心中大多與喪葬有關,故而不適合在家裡使用。
楊樹的話,因為木質較軟,不易保存還容易腐爛,很顯然就不適合做棺材。
哪怕再窮,人們寧可退而求其次用柳木,也不用楊木做棺材。
而且一般現刨的柳木是非常珍貴的,「有錢難買溼柳木」就是體現這點。
但因為現刨柳木比較重,請人抬棺比較麻煩而不被利用在做棺材這件事上。
一些地方直接是忌諱或禁止使用柳木做棺材,而且柳樹偏陰,長得也不太直,一般都不用。
比較優質的棺木選擇是松柏之木,象徵長壽,蘊意比較好。
還有梓木、楠木也是有錢人家必選的,但這些木價格比較高,大多貧民百姓其實並不太用的起,有的迫不得已用柳木,有的則用梧桐木做棺材。
對於柳木其實爭議挺大的,很多農村都忌諱用柳木做棺,但柳州的柳木棺卻是名聲在外,這又是為何呢?
死在柳州,柳州柳木棺非柳樹木材
有句諺語說「食在廣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意思就是說,廣州的粵菜天下一絕,能在廣州吃美食很開心。
而蘇州的絲綢滿譽天下,能穿上絲綢做的衣服,不僅舒服還美觀。
杭州的話,因為有西湖美景,作為一等一的名勝古蹟,能到杭州遊湖也是非常宜人的。
但「死在柳州」卻是很多人不理解的,這句話其實是說,柳州(廣西一帶)有上好的木材,能打一副上好的棺材。
以前都是以土葬為主,棺材打的好會被看作有福氣,棺材是人們去世後的最後歸宿,自然覺得在柳州去世是好的。
柳州棺木能享譽天下,和柳宗元有關。
柳宗元在柳州做官,但他老家在河東,也就是現在的山西永濟。
柳宗元為官清正,卻客死他鄉,在柳州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就為他打了一副楠木棺,用這口棺材裝著他的遺體送往他老家安葬。
以前沒有火車沒有飛機,只能靠馬車運送,柳州到河東需要好幾個月,等到了柳宗元老家河東,打開棺材重新入殮遺體時,人們驚呆了。
因為他的遺體居然還保存得很完好,人們覺得都是柳州的這口棺材奇特,所以一下子柳州棺木就出了名。
當時很多當官的或做生意的有錢人都慕名而來,意在打造一口上號的柳州棺材。
「死在柳州」的說法也傳承至今!
柳州本就是木材集散地,很多山區縣鎮都種著優質木材,資源特別豐富。
這些木材有的做成棺材,有的直接通過水路從柳州運送到其他外地,人們稱為「柳木」!
所以這裡說的柳州的上好柳木棺,並非柳樹做的棺材,而是出自柳州一帶的木材做的棺材,柳木也非柳樹木,而是柳州一帶運送出來的木材。
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的農村,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排斥用柳樹的木材來做棺材的,不僅是蘊意不好,柳樹本身的帳實和木質都不太適合。
我老家做棺材大多用杉木,有的則用梨材樹,這種樹我不知道官方名字叫啥,但我老家這種樹木很多,能長得很大,且樹木較直,也比較堅硬,還是適合用來做棺材的。
不過因為現在火葬普及,很多人覺得反正都要燒成渣,怎麼經濟實惠怎麼來,也沒有那麼講究了。
那麼對於棺木,大家還有何補充與分享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