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機場收入不斷增長,2020年受到一定損失
2013-2019年我國頒證民用航空機場數量不斷增長,截止2019年年末我國共有頒證民用航空機場238個,同比增加3個,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機場237個,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34個。
機場經營方面,機場由於其特定的業務和設施、設備要求,存在一次性投入大的特點,按目前的價格水平,新建一個機場,花費達幾億到百億。機場作為基礎設施,是一個地區的門戶和形象,由於其建設是按照遠期規劃目標規劃設計,近期內客流量不可能快速達到這個目標,其效益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得以實現,因此機場存在回收期長的特點。
據交通運輸部,2014-2019年機場收入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機場實現營業收入1207.0億元,同比增長8.1%;利潤總額161.1億元,同比減少5.5億元。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全國交通運輸一度受阻,機場關閉。機場收入受到疫情強烈衝擊。據CADAS, 2020年春運期間,國內機場航空性收入同比下降35%約為60億元。非航空性收入方面,地面服務短期也受旅客流量制約,降幅應與航空性收入持平,租賃收入則由機場決定,影響或將體現在中長期。
按航空性收入佔比45%計算,2020年春運期間,國內機場收入損失約為90億元。機場旅客量流失越多,損失越嚴重。收入損失排名靠前的為國內十大機場,包括北京首都機場、昆明長水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等。武漢受封城影響,1月24日後商用航班量幾近於無,機場收入損失慘重。
2、中國機場競爭力較強,上海浦東發展指數位於首位
關於各個機場的發展情況,飛友科技構建的ADI指數是基於機場時刻載客能力、航線網絡、運行效率和周轉能力指標一定程度可以衡量機場的持續發展能力和行業競爭力。
在2019年全球TOP10機場發展指數(ADI)中,中國機場包攬全球綜合發展指數前3席位,表明我國機場國際競爭力較強。
在2019年中國內地千萬級機場發展指數(ADI)中,2019年全年浦東機場(PVG)綜合發展指數突出,位居首位;其次分別為首都機場(PEK)、三亞鳳凰機場(SYX)、廣州白雲機場(CAN)、杭州蕭山機場(HGH);與2018相比,三亞鳳凰機場(SYX)排名提升顯著,提升了15位;廣州白雲機場(CAN)則下降1位。
我國民航機場競爭力總體較強,機場收入持續增長,對於國民經濟的貢獻能力不斷提高,2020年在新冠疫情的衝擊下,我國機場收入雖然受到一定程的衝擊,但是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機場發展逐漸恢復。未來我國機場將不斷發揮其對國家經濟、區域經濟的貢獻。
以上數據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機場建設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策略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本文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