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後釀血案 八名未成年人涉故意殺人等罪獲刑

2020-12-08 中國法院網

2017-12-15 09:09:15

       因為酒後矛盾,郭某和陳某對黃某懷恨在心,伺機報復,便夥同其他8名未成年人將黃某殺害,隨後拋屍象山區翠竹路。經過多方調查取證,警方鎖定了11名被告人,其中包括8名未成年人,案發時,年紀最小的僅14歲,該案一經曝光,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12月11日,廣西桂林市象山區人民法院依法對象山區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被告人李某、陳某等九人故意殺人、被告人張某某、吳某某幫助毀滅證據一案進行開庭審理,並作出一審判決,對11名犯罪青少年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至十三年不等。

  庭審過程中,經過對案件事實進行充分的舉證、質證,以及法庭辯論、法制教育,涉案的11名被告人均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並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深感後悔,表示願意接受法律的懲罰,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經法院審理查明,2016年3月23日19時許,被告人李某等9人與被害人黃某在桂林市七星區穿山路某出租屋內吃飯喝酒,期間被告人郭某與被害人黃某發生矛盾,並產生肢體衝突,被告人陳某和郭某被被害人黃某用菜刀砍傷。

  2016年3月24日凌晨,被告人陳某等3人來到桂林市七星區某網吧,糾集其他7名被告人到李某等人的出租屋拿兇器,於當日凌晨兩點,前往被害人黃某住處,由李某用匕首朝黃某頭部、頸部、胸部連捅數刀、由陳某用菜刀朝其腰部砍了兩刀,致使黃某當場死亡,其餘人員均在旁守候。經法醫鑑定:死者黃某系被他人用單刃刺器刺擊右胸部致心臟破裂大出血合併心包填塞死亡。

  作案後,被告人等均逃離案發現場。參與作案的被告人李某、陳某找到未參與作案的吳某,將殺人事實告訴吳某並從其手中借到一輛助力車,作為拋屍的交通工具。隨後,李某、陳某兩人將被害人黃某的屍體用被子包裹抬出案發現場,並置於借來的助力車踏板處,準備駕駛助力車拋屍臨桂,當行至象山區翠竹路建設銀行附近,因助力車沒油,二被告人遂將被害人黃某的屍體拋於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的隔離帶花圃內,後將助力車藏匿於象山區鐵西某居民樓下,隨後各自潛逃。同年3月24日9時許,目擊整個殺人過程的被告人張某返回案發現場,用拖把將現場遺留的血跡清理乾淨,將被害人黃某使用的帶有血跡的涼蓆丟棄,並將被告人李某及陳某使用的作案工具和手機藏匿在出租屋樓頂。

  【法官點評】

  該案件中涉案的青少年殺人手段極其殘忍,社會影響惡劣,由於其法律意識淡薄,遇事衝動,不計後果,在社會上結識不良朋友,和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是導致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經法院主持調解,7名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對被害人父母進行了賠償,該院通過綜合考慮本案的犯罪性質、事實、情節及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被告人戶籍所在地司法局出據的未成年人犯罪社區矯正調查評估意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有關規定,該院酌情對涉案的11名被告人含8名未成年人予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十個月到十三年不等的處罰。

  雖然這起轟動社會、手段殘忍的未成年人殺人案已終結,但留給我們甚至是社會的是個大大的驚嘆號和無限的反思。家庭監管缺失,過早輟學,混跡於社會,給未成年犯罪埋下了隱患,未成年人犯罪趨於低齡化、團夥作案特點明顯,且較大比例的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突發性、偶然性。未成年人的犯罪警報亮起紅燈,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刻不容緩。

  近年來,象山區人民法院不斷深入加強法制教育,開設未審家事審判團隊,對涉及未成年人的案件糾紛專門處理。定期開展送法進校園、送法進社區,舉辦公眾開放日等活動,並通過邀請轄區內學校的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以案釋法,同時,向社會呼籲關注、關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每個人應盡的社會責任,有效預防校園欺凌和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據了解,此案是該院近年來審理的第一起故意殺人案件,該院對此典型案例的發布,為加強未成年人犯罪的預防,減少未成年人犯罪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均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參考意義。下一步,該院將繼續加強與學校、教育部門溝通,使法制教育機制化、常態化,藉助法院的獨特優勢,引導未成年人學法、懂法、守法,讓青少年在法治的藍天下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建議強化涉罪未成年人教育矯治力度!
    近年來,每一起未滿14周歲未成年人惡性案件的出現,都曾引發關於「最低刑事責任年齡」是否需要降低的爭論。熱議「降低刑事責任年齡」背後是公眾對於近年惡性犯罪低齡化、涉罪未成年人未得到法律較重懲處甚至被「一放了之」的關切。
  • 由於國內尚未建立涉罪未成年人社會觀護的法律制度,導致觀護工作的...
    8月19日,在英德市未成年人社會觀護幫教基地(以下簡稱「幫教基地」)內,記者看到,來自英德市、江門市、佛岡縣等地的20餘名涉罪未成年人學員在教室內上文化課,他們四五人一組,圍坐在一張桌子前與教官下象棋。教官每下一步棋,學員便各自支招,商量好了再下一步,在以寡敵眾的較量中,教官往往敗下陣來。
  • 引導涉罪未成年人回歸正途
    將優先保護理念貫穿辦案全程  未成年人的思想尚未定型,心智尚未成熟,從某種意義上說,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其本身也是受害者。檢察機關建立獨立專業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辦案部門,在堅持依法辦案的同時,可加強對涉罪未成年人的保護、教育、挽救,促使其重塑自我,助其校正人生航向。
  • 檢察官開展「訓誡幫教」 助涉罪未成年人改過自新
    玉林新聞網-玉林晚報訊(記者 陳鳳秀 通訊員 吳玉霞 陳燕琳)12月4日上午,玉州區人民檢察院依法對3名罪錯未成年人宣告附條件不起訴決定,並對他們作出訓誡教育,檢察官、偵查人員、罪錯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社區幹部、法律援助律師共同參加了訓誡教育。
  • 涿鹿法院公開宣判兩起涉惡案件,12名涉惡被告人獲刑
    涿鹿法院公開宣判兩起涉惡案件,12名涉惡被告人獲刑 2019-12-21 2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朋友盜竊他掩護 沒有分贓也涉罪
    >· 陳紹軍委員建議將微生物納入國家安全戰略 · 明知租客設賭場 仍然出租終獲刑 · 朋友盜竊他掩護 沒有分贓也涉罪 · 討要辛苦費未果 報復砍人又劫財 · 酒後爭執咬耳朵
  • 專訪最高檢第九檢察廳長:涉罪未成年人保護教育管束不可或缺
    依法保障未成年被害人訴訟權利,積極推進「一站式」詢問救助辦案機制建設,加強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各地檢察機關聯合各方力量,及時提供經濟救助、身體康復、復學就業等多元綜合救助。 三是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更加有效。
  • ...名未成年人涉黑犯罪被起訴 最高檢:利用未成年人規避刑罰問題突出
    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萬春表示,未成年人涉黑惡犯罪雖然整體看人數總量不大,佔同期犯罪比例不高,但數量逐年增長。更突出的問題是,一些黑惡勢力利用刑法關於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有意將未成年人作為發展對象,以此規避刑事處罰,嚴重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無論是對社會和諧穩定還是對未成年人成長都危害極大。
  • 掃黑除惡|涉11罪 最高獲刑23年
    掃黑除惡|涉11罪 最高獲刑23年 2020-11-28 16: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永城:「未檢三信」挽救涉罪未成年人
    據悉,自2016年12月以來,永城市檢察院未檢部門針對涉罪未成年人性格叛逆、難以溝通;家長無所適從、喪失信心;案件的被害方及其家屬情緒敵對等一系列負面情緒,創新推行《給迷途孩子的一封信》《給傷痛被害人的一封信》《給心痛家長的一封信》「未檢三信」,有效地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收到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 檢事|額爾古納市檢察院檢企聯合觀護幫教涉罪未成年人
    為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社會支持體系建設,提升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12月17日,額爾古納市檢察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辦公室與額爾古納市啟明家電商城籤訂觀護幫教協議,由檢企兩家共同對涉罪未成年人進行觀護幫教。
  • 上海青浦: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進行訓誡工作
    青浦區檢察院在辦理案件過程中發現,像小陶這樣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而不承擔刑事責任的未成年人不在少數。據統計,2015年,該院辦理的16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該類未成年人有52人,涉嫌罪名有盜竊、尋釁滋事、聚眾鬥毆、開設賭場等,因未達刑事責任年齡,不負刑事責任。由於思想認識不到位等原因,其中有18人又做出盜竊、尋釁滋事等行為。
  • 70人獲刑!河北對7起涉黑涉惡案集中宣判
    河北新聞網11月22日訊(記者張淑會)今天,河北法院系統依法對7起涉黑涉惡案件進行了集中宣判,70名被告人獲刑。該黑社會性質組織大肆實施尋釁滋事、敲詐勒索、聚眾鬥毆、故意傷害、非法拘禁、開設賭場、強迫交易、保險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攫取經濟利益,以支持該組織的維繫與發展,且犯罪手段多樣。
  • 安徽淮南八公山鎮原鎮長涉三罪獲刑16年
    安徽淮南八公山鎮原鎮長涉三罪獲刑16年2015-04-29 11:01:02 來源:  中安在線>    淮南市八公山鎮原黨委副書記、鎮長謝宏因犯貪汙罪、受賄罪、濫用職權罪,終審獲刑十六年。日前,淮南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裁定,以貪汙罪、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謝宏有期徒刑十六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8萬元。
  • 對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 如何教育矯治?
    如何破解低齡未成年人犯罪治理難題導讀:近年來,多地出現低齡未成年人嚴重違法犯罪案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面對這些未達刑事責任年齡的涉罪未成年人,如何進行教育矯治,才能對其予以有效懲戒,又能幫助其回歸社會?本期「聲音版」編發一組學者和一線司法人員觀點,敬請讀者關注。
  • 12—14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會被判死刑嗎?
    12—14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會被判死刑嗎?312—14歲未成年人犯故意殺人罪會被判死刑嗎?點擊圖片↑查看更多精彩答案和評論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准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 酒後駕車一時爽 醉駕獲刑終上榜
    酒後駕車一時爽 醉駕獲刑終上榜 2020-12-04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公安部公布50名A級通緝犯名單 其中9人涉故意殺人
    7月24日,公安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印發的《關於敦促在逃人員投案自首的通告》,並發布A級通緝令,公開通緝50名重大在逃人員。公安部此次公開通緝的50名在逃人員主要涉嫌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嚴重暴力犯罪、重大侵財犯罪和重大黑惡犯罪。
  • 女子網上僱兇殺夫 少女「殺手經紀人」獲刑6年
    17日市場星報記者獲悉,該起僱兇殺人案宣判,涉案9人均以「故意殺人」罪獲刑,少女「殺手經紀人」被判6年。  案件落槌,惋惜之餘,市場星報記者也邀請了相關心理、法律專家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對該案進行了分析和建議,對未成年人犯罪以警示。
  • 江蘇明確敲詐勒索罪入罪門檻量刑標準
    新聞工作者敲詐勒索二千元可獲刑三年 江蘇明確敲詐勒索罪入罪門檻量刑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