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春秋史(五):三晉即為華夏,先秦時期的中華民族分布區域

2020-12-20 晉商印象

何為華夏?山西省即為華夏!——編者語

先秦民族分布

先秦時期中華民族的分布

中國結束了黃河流域的上古堯舜部落文明,人類文明史走進農耕時代,並在以晉南河東平原一帶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原始社會帝國夏王朝,這也是小編為何在三晉春秋史(二)中提到最早的中國出自晉南的原因。當時以夏王朝為中心,晉北一帶的部落叫鬼方、山東河北一帶叫東夷、江浙一帶叫淮夷、河南南部和兩湖稱為蠻,陝西甘肅一帶稱為犬戎。

中華文明的建立

絢燦的春秋文化是中華文明的基礎

中國歷史經歷了漫長的夏商周原始王朝的洗禮,中華文明圈逐步擴大,到了春秋時期,地域文明的高度發達,形成了絢燦中國哲學盛世的春秋史和百家爭鳴的戰國交鋒,如果說中華文明的主要形成節點在哪裡?那麼中國哲學文化發展的黃金時期當屬春秋戰國時代,也讓中華文明圈得到了擴張和延伸,東夷、蠻、淮夷已經完全融合,晉北的大同朔州等地的鬼方、甘肅陝西的犬戎在春秋時期還沒有被完全融合。

李俚變法強盛時期的魏國

三晉對於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小編已經在三晉春秋史的前幾章中介紹了強大的春秋五霸晉國對中原文化的保護,到了戰國時期,強大的晉國被三卿分割,晉國的被韓、趙、魏三國分裂,也意味著中國從春秋史走進了戰國時代,趙魏韓也是最早三晉的來歷,趙國對於中國的歷史在三晉春秋史(四)中已經講過,這次就講一下魏國對於戰國時代的影響,古代史學家們常說的三晉眾卿文化,強大的晉國有強卿,而到了魏國,則是眾卿的背叛文化。

偉大的孫子兵法

四處送人頭的魏國

雖然魏國屬於晉國三卿之一,但是魏卿佔據晉南平原一帶,實力最強,藉助河東強大的人才優勢,在經歷李俚變法後,一時間魏國大殺四方,但是魏國也是也是一個四處送人頭的國家,歷史上魏國為秦國統一六國貢獻了不可磨滅的力量,當秦國需要變法改革的時候,從魏國來了商鞅;秦國需要外交策略的時候,從魏國來了張儀;秦國需要吞併諸侯的時候,從魏國來了範雎;而當秦國需要戰略指揮官的時候,從魏國來了尉繚。就連孫賓也被魏國排擠到齊國。

形成最早的中華民族漢文化圈

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建立

在小編的文章的下方有很多留言說,陝西和河南的網友都在說他們那裡有先秦文明的存在,其實小編文中說的河東晉南一帶就包含和山西接壤了河南東北部和陝西的西部地區,從中國版圖的變化史,不難看出自古秦晉一家親的原因,晉南文化滋養了秦國,秦國在啃掉具備天險的三晉趙、魏、韓後,進入平原地帶,統一六國勢如破竹,秦始皇被譽為最偉大的君主,不但開創了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焚書坑儒等運動,還統一文字和度量衡,加快了中華文明的統一進程,正是由於秦始皇的出現,中國大陸才沒有出現歐洲大陸上的列國紛爭。自古秦晉一家親也是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的,直到今天,山西晉南人對於陝西省會西安的歸屬感,遠遠要強過山西省會太原!

遠古的記憶,歷史的回聲,我們從這裡走向世界!

作者:王恭儉

相關焦點

  • 三晉春秋史(三):山西省即為華夏,最早的「中國」指山西的晉南
    何為華夏?山西省即為華夏!這些上古傳說都發生在山西晉南河東一帶,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上古堯舜禹時代的都城皆在河東 。河東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位於秦晉大峽谷中黃河段乾坤灣,壺口瀑布及禹門口(古龍門)至鸛雀樓以東的地區 ,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史書中最早出現的「中國」一詞,指的就是上古虞舜時代的山西南部河東地區。在中國本土發生的文明中,從堯舜禹到夏商周,山西地區的文化傳承從未間斷。
  • 三晉春秋史(十二),三晉即為華夏,三晉文化中河南與河北的爭議
    三晉最早的概念為何河南和河北會有爭議?而且在春秋時代戰國初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也即是最早三晉的來歷,從版圖上可以清楚的看到,趙、魏、韓包含著很多現在河南、河北、陝西的部分領土,這些地方的文化淵源和古代山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三晉春秋史:三晉即為華夏,春秋戰國時期最重要的思想法家文化
    山西懸空寺中的三教殿三晉大地上的三教合一思想只要翻開歷史這本書,到中國春秋時期這一頁。荀子,法家文化的代表人物三晉大地上的法家興起根據史學家們的認定把士匄(晉法)、管仲(齊法)、認為中國最早的法家先驅人物,法家追尋的最早理念是社會的公平性:「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慢慢地從刑法演變為國家和社會的管理準則,中國法家思想經過士匄、管仲、子產、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樂毅、劇辛等人予以大力發展
  • 三晉春秋史(十一),三晉即為華夏,5000年文明為何看山西?
    山西省襄汾縣發現的古陶寺遺址,更加真實地證明了堯的實際存在,比如說堯燒制陶瓷製品的古窯遺址,以及觀測天象的古觀象臺遺址,堯從而為人民確立了農業曆法,春秋分,夏冬至。通俗易懂地說是春播、夏長、秋收、冬儲,堯為人民做了很多利國利民的好事情。為我國以後創建文明社會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時至今日太原市有古堯城村、古堯帝墳、古堯廟,幾千年來都香火不斷!
  • 三晉春秋史:三晉即為華夏,唐堯時代的輝煌,大唐時期的起源!
    為太原市留下了載於史冊揚名海外的「唐堯遺風」,在太原市的古代歷史上記下了流光溢彩的一筆。三晉最早的概念唐堯西遷唐堯西徙太原市,大約距今有四千多年的歷史,古堯部落最早生活在今河北省唐縣,望都一帶的滹沱河流域,對此,《郡國志.後漢書》唐縣條引註:「(帝王世紀)曰堯封唐,堯山在北,唐水西入,南有望都。」
  • 戰國時期韓國鑄造業技術先進,三晉貨幣如何反應韓國鑄幣業分布?
    導語:戰國時期韓國鑄造業技術先進,三晉貨幣如何反應韓國鑄幣業分布?眾所周知,先秦時期貨幣是青銅鑄幣,貨幣的產生與冶鑄業的發展有直接關係。我國青銅鑄造業起步較早,史前時期,人們就已經學會利用金屬資源,蚩尤作兵器在很多典籍中都有記載。
  • 三晉春秋:山西自稱「三晉」的歷史由來
    晉就是春秋時期的晉國,晉國也是西周武王分封的姬姓後代建立的國家,當時的燕國也和晉國的情況差不多,都是姬姓後代,只不過燕國的實力是比不過晉國的。晉國在春秋時期可是一個強悍的國家,但,由於晉國姬姓子弟在爭權奪利的時候,發生了大規模的屠殺姬姓子弟的事件。
  • 戰國時期趙國領土廣袤,三晉貨幣是如何反映趙國的鑄幣業分布呢?
    導語:戰國時期趙國領土廣袤,三晉貨幣是如何反映趙國的鑄幣業分布呢?戰國時期,趙國領土廣袤,國力強盛。趙國戰事頻發,除了與婁煩、林胡、匈奴等少數民族交戰外,秦、韓、魏都虎視眈眈。第一、晉陽鑄幣區,這一鑄幣區貨幣鑄造地較多,由藺、離石、西都、中陽、平匋、茲氏、北茲、平州、大陰、鄔、陽邑、榆即、晉陽、壽陰等鑄幣城市組成。晉陽鑄幣區位於呂梁山脈東西兩側,即今山西省呂梁、晉中、太原等地。從地理位置來看,這是趙國北疆防禦線,以藺、離石為起點,中間有茲氏、大陰,直到終點晉陽。
  • 山西為什麼稱為三晉,湖南為什麼稱為三湘,廣西為什麼稱為八桂?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不但濡養了廣袤的土地,而且孕育了深厚的地域文化。中華大地上每個區域,都有自己的名稱,除了那些古已有之、流傳至今且眾所周知的名稱外,還有一些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別稱。可以說,幾乎每個省份都有與眾不同的別稱,比如齊魯、燕趙、龍江……而其中一類別稱非常有意思,都是由數字做前綴構成的,比如三晉、三湘、八閩、八桂……,那麼,你知道這些別稱是怎麼來的嗎?
  • 歷史上的「三秦」、「三晉」,分別指的是現在的什麼地方?
    春秋戰國時期,陝西由秦統治,後世稱陝西為「秦」,主要山脈跨越陝西中部稱為「秦嶺」,渭河平原稱為「秦川」,所以,陝西也被稱為「三秦大地」。 因此,後世一般稱陝西為「三秦」,而鹹陽則成為了三秦的分界點。 但事實上,「三秦」的土地不包括陝西南部,後來的人們也理解了「三秦」的概念,即:陝西北部,關中和陝西南部,統稱為「三秦」。 此外,「三秦」稱謂產生以後,在歷史上也被視為了政權的名稱。
  • 華夏文明起源河東,神話歷史孕育三晉文化
    而如今,大量的歷史文獻記載和越來越多的考古資料說明:古河東地區,那片一隅之地,在華夏文明起源及其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佔據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古河東地區是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九州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開創顧炎武《目知錄》曰:「古之天子(堯、舜、禹)常居冀州,後人因此為中國之號」。冀州是九州的中心,在堯、舜、禹時期指的是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即古河東地區。
  • 三晉文化的挖掘者和弘揚者
    李玉明在三晉文化研究會的籌備情況概述中說,研究會冠以「三晉文化」4個字,是許多年長的和年輕的「秀才」們頗動了一番腦筋的。大家知道,公元前五世紀,趙、魏、韓三家結盟,消滅智伯而三分晉地,後世因趙、魏、韓三家皆發端於山西,且其地又大部分在山西,故以「三晉」為山西的別稱。所謂三晉文化研究會,即研究山西古代文化的學術團體;而「文化」亦當是廣義而非狹義的。
  • 三晉之聲:一首原創歌曲,唱盡山西5000年輝煌的文化歷史
    (華夏文化起源地——晉南河東文化圈)近日,由山西臨汾音樂人清·兄妹原創的音樂《晉》引起了小編的關注,一首原創音樂的歌詞寫盡了山西5000年輝煌的文化歷史,通過各種的地方隱喻來介紹山西省的歷史文化,如果說誰最能代表華夏文明,那麼山西省絕對最有發言權,在小編《三晉春秋史:三晉即為華夏》的系列文章中已經有非常多的闡述,作為擁有全國地上歷史文物70%以上,被譽為中國古建築博物館的山西省
  • 張姓從濮陽到中國各地:播遷史成華夏民族遷移史
    張姓人的播遷史,幾乎就是一部華夏民族的遷移史。從祖地向四周播散,到向東南西北拓展至全國各地,這其中既有民眾自發躲避災禍,又有朝廷強制性移民。從濮陽到三晉、清河,再到整個中國,縱觀整個播遷史,次數最多、人口最眾、持續時間最長的,還是南遷。
  • 三晉文化的特色思考
    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手機讀報  我省古為晉地,東屏太行與河北為鄰,西隔黃河與陝西相望,北倚長城與內蒙古毗連,南與河南接壤,在中華大地位居中路,挺上河沿,蓄勢待發。這裡歷史悠久,文化積澱頗豐,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 三晉大地不僅僅有大好河山,還是諸子百家思想最重要的發源地
    然而表裡山河的山西地區不僅創造了燦爛的夏商文化,而且在春秋戰國的特殊時期,成為戰國法家、縱橫家、名辯家和兵家的發源之地,同時也是先秦早期儒家的重要支脈,並由此形成蔚為大觀的三晉儒學。公孫龍根據典籍的記載和新近的考證發現,戰國時代的儒學是有三條比較清晰的發展線索:一是本地之儒學,即所謂學的齊魯縉紳之儒;二是南傳之儒學,主要是楚地的儒學:三是西傳之儒學,即以子夏為代表的三晉儒學
  • 三秦三晉的稱呼是怎麼來的?一個源於春秋時代,一個來自楚漢戰爭
    裡面就有城闕輔三秦,烽煙望五津的句子。這也說明,最少在唐朝時候,三秦指代關中區域就非常流行了。 後面再行省劃分時候,陝西因為囊括了整個關中,這裡原先是秦國的基地,因此,秦也成了陝西的別稱或者簡稱。於是這裡的人被稱為秦人、地方一般稱為秦川。
  • 三晉遷都對戰國局勢有何影響?放任了秦國崛起,為自己撅好了墳墓
    文|飛魚說史二帝、三王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後,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北宋)曾鞏《戰國策目錄序》隨著牛耕和鐵器的普遍推廣,春秋戰國時期的生產力得到了極大提高,大片未曾開墾的土地變成了良田。
  • 春秋五霸之一晉國,在戰國為何被稱為三晉?
    曹、衛大敗)城濮之戰(五鹿之戰後,楚國君臣不睦,令尹子玉不聽君命,中計,大敗於城濮。晉國此時成為春秋時期的一大霸主國家)例如:趙氏孤兒的故事《史記·趙世家》裡的一段歷史故事:春秋時期,晉景公聽信大臣屠岸賈的讒言,將前執政(和後世的丞相差不多)趙盾(趙宣子)的兒子趙朔(趙莊子)殺死,並滅族!奸臣屠岸賈抄斬趙氏滿門,程嬰為保趙氏血脈,進宮救出趙氏孤兒。帶同趙氏孤兒,寄居屠岸府中,忍辱負重,苦心撫育,孤兒趙武長大成人,誅殺屠岸賈,終報前仇。
  • 三晉大地二顆璀璨的明珠:晉城和長治
    三晉大地美名遠揚,是我中華文明發源地之一。不說遊人如織的平遙古城;不說聞名遐邇的喬家大院;不說三大佛教石窟之一的雲岡石窟;不說四大佛教聖地之一的五臺山;不說五嶽之一的北嶽恆山;不說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懸空寺;就來說說我們三晉大地二顆璀璨的明珠:晉城和長治。晉城和長治都地處山西省東南部,都是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