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總聽老人這麼埋怨,寶媽太冤枉

2020-12-13 小屁孩兒

文|文兒

在很多帶娃老人的觀念裡,孩子只要哄著慣著都很聽話,但是只要一見到媽媽就會各種「作妖」。於是,老人們就常對媽媽說「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孩子原本吃飯吃的好好的,你來了他就坐不住了」、「原本孩子挺老實的,你一回來她就撒嬌鬧人,還像小瘋子……」

這樣看來,娃不聽話都是媽媽的錯了?但其實這「鍋」甩得有點冤。因為很多媽媽都清楚,自己不是慣孩子的人,也沒有故意讓孩子跟老人作對,心裡也是十分委屈。

「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寶媽聽了這句話內心五味雜陳

我朋友昨天晚上也遇到了這樣的事。她出差一周,昨晚剛剛到家,孩子一見到她,原本睡意朦朧的小臉,一下子就精神起來了。抱著媽媽大喊大叫,還吵著不睡覺,要讓媽媽陪自己玩。然後,對奶奶的態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讓奶奶碰,不接奶奶遞過來的零食,不去洗臉洗腳,不跟奶奶睡覺……總之,一下子就跟奶奶劃清界限了,氣得奶奶臉色都變了。

於是,奶奶就嘟囔道:「你不在家孩子挺乖的,你一回來孩子就不聽話,還把我當外人了。」朋友聽了這句話,心裡五味雜陳,好像自己就不該回來一樣,好像孩子所有的錯都是自己教唆的一樣。

其實,不僅我朋友,很多寶媽也都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孩子一見到媽媽回家,就各種黏著,各種撒嬌,還變得很不講道理,動不動就哭鬧。於是,老人就把孩子不聽話歸結到媽媽身上了。

那麼,孩子為什麼在媽媽身邊就不乖呢?

孩子一見到媽媽就不乖,難道真的是媽媽「嬌慣」的結果?根據《美國育兒百科》的觀點,如果媽媽不在孩子身邊時,他表現得像個天使寶寶,媽媽們可別太高興。因為這說明孩子對其他人不信任,所以不敢表現出真正的自己。

我們要知道,在親子關係當中,孩子是跟誰親密就跟誰鬧。而媽媽,作為孩子最親密的人,自然是讓孩子展露所有任性、缺點、本真的人。這說明,孩子信任媽媽,敢於挑戰媽媽的底線,敢於暴露自己的本真。而就算他偶爾表現得有些過分,其實也是希望用自己的「不乖」行為去吸引媽媽的注意力,讓媽媽多陪伴自己關心自己。所以,越是喜歡媽媽,孩子才越是在媽媽身邊不乖,可不是因為媽媽故意「慣的」哦。

不想因娃不聽話而「背鍋」,媽媽要懂得好好跟孩子相處

①不要過度溺愛孩子

原本很多老人都覺得孩子不聽話,就是媽媽慣的,所以如果有些媽媽確實過度溺愛孩子,還真甩不掉讓孩子不聽話的「鍋」。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要過度溺愛孩子,要有分寸、有底線,做一個寬嚴並濟的合格媽媽。

比如,在吃穿和日常照料上,可以儘可能給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在教育上,孩子犯了錯,媽媽要捨得批評,也要及時幫孩子糾正,原則問題絕對不能縱容。這樣,孩子就知道,在媽媽這裡自己也不是完全有「豁免權」,他也就不會太無法無天了。

②不要跟老人「爭寵」

另外,寶媽們每次聽到老人說「你一回來孩子就不乖了」,大概心裡都很不是滋味。因為這樣說,好像自己不該回來一樣,好像孩子犯錯都是自己教唆的一樣。於是,越想越氣,很多寶媽就會故意跟孩子親近,故意慣著孩子,來跟老人「爭寵」。

其實,這樣是不對的,畢竟老人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在於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過程中要比媽媽難上很多倍。所以,當他們辛辛苦苦贏得孩子的信任,辛辛苦苦哄孩子自己吃飯、早點睡覺,結果因為媽媽回來了,一切美好都打破了,他們心裡卻是很不舒服,也會有失落感。覺得付出再多,也沒有媽媽露一面有用。

所以,聰明的媽媽不要跟老人「爭寵」,而是跟老人站統一戰線,肯定他們為孩子的付出,讓孩子聽老人的話乖一點。私下裡,再跟孩子親,老人也不會太失落。

③每次分離,注意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孩子之所以一見到媽媽就各種鬧騰,各種委屈和撒嬌,其實是真的覺得委屈,真的害怕媽媽不要自己,真的很想媽媽。所以,媽媽們要明白,每次跟孩子分離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感問題。

比如,不能趁著孩子睡覺就偷偷走,可以提前跟孩子打一聲招呼,「媽媽明天要去上班,你早上醒來要乖乖的哦」。如果是長時間分離,就要每天給孩子打電話或者視頻,然後別忘了跟孩子說好回來的時間。回來後,要主動跟孩子親近,或者給孩子帶好吃的和其他禮物。這樣,孩子就會明白,分離也沒有那麼可怕。等媽媽回來,他也就不那麼鬧人了。

【話題討論:寶媽們,你家孩子在你身邊乖不乖呢?】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媽媽在,孩子就不乖?背後原因揭開,有點心疼有點暖
    很多寶媽都有這樣的苦惱:孩子一旦黏上自己,就會變得"不乖",要是換一個人帶,孩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不哭不鬧乖巧得不行。因此寶媽們就開始質疑自己,是不是孩子被自己寵壞了。其實不然,孩子在媽媽面前表現得"不乖",背後是有原因的。
  • 孩子任性哭鬧壞脾氣?孩子的不乖行為背後,其實都是在「求助」
    為什麼媽媽在家孩子就不乖?平常孩子送去給家裡老人帶,他奶奶總是見到這種情形就說,"我們帶的時候孩子可乖巧了,怎麼你一回家他就成了把半個混世魔王?"朋友莉莉是個上班族,一個四歲半孩子的寶媽。她前兩天跟我說到她婆婆都讓她兒子上班時候在他那裡周末再接他回去好了。
  • 「你媽帶娃給錢,我媽不給」寶爸埋怨不公平,寶媽的反懟大快人心
    岑琳的媽媽在帶娃的時候,一直都是戰戰兢兢認認真真地照顧著孩子,本身身體就不怎麼好,還因為孩子的折騰落下了不少的毛病。所以岑琳基本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給媽媽錢。但是不久後這件事情被自己的老公發現了,於是就和岑琳吵了起來。岑琳很氣憤地回擊:「孩子是姓餘不是姓岑,以後拜的是你們的祖宗,你媽有孫子不帶,天天想著家裡那幾隻雞幾棵菜!
  • 為啥只要媽媽在,孩子就不乖?奶爸先別吃醋,背後真相很暖心
    其實,這位爸爸信中所說的現象,在大部分家庭裡都出現過,那就是孩子跟媽媽親,換言之,只要媽媽在家,孩子就會纏著媽媽,可能會在家裡鬧翻天。媽媽不在家,孩子就會相對安靜一些,至少不會把房頂掀下來。那麼,憑啥孩子跟媽媽親?憑啥媽媽在家孩子就不乖?背後原因很暖心!
  • 孩子平時乖巧,媽媽在,反而不乖?娃內心的苦衷,家長別太晚知道
    其實這也很好理解,從寶媽懷孕開始,寶寶和母親就建立了緊密的連接,這種關係是別人難以替代的。有經驗的寶媽可能知道,每當你回到家,孩子總是黏在身邊,無論媽媽在做什麼,寶寶都緊跟其後,生怕你又離開。但如果你不在,孩子反而會比較乖,這又是為何呢?
  • 寶媽姓氏太少見,全家同意娃「隨母姓」,孩子的名字獨一無二!
    一般來看,我國孩子們基本上都是隨父姓的居多,就算現在思想更加開放,有不少人都想要孩子隨母姓,但從實際角度來說,隨母姓還是存在弊端,除非父姓太難取名,或者是母姓比較特殊才會讓孩子隨母姓。有位寶媽生了孩子後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原來這位寶媽姓氏太少見,竟然是複姓"第五",可能很多人聽都沒有聽說過,但在《百家姓》中卻有真實記載:"第五言福,百家姓終"。寶媽早就想過孩子取名這個問題,覺得自己的姓氏這麼獨特,一定要讓孩子繼承下去,並在孩子出生前就徵得了丈夫的同意。
  • 為什麼不建議孩子看小豬佩奇?這位寶媽告訴你答案,太真實
    文|秘籍君當媽之後,每次一開打視頻軟體,觀看記錄裡都是各種動畫片。而小豬佩奇,更是這代孩子標配的動畫片,但是前兩天跟幾位寶媽聊天,有一位寶媽憤憤不平地說:「真心不建議讓孩子看小豬佩奇,太心累了。我女兒自從看了小豬佩奇,每次到公園玩,非得找『泥坑』(花壇土窩)跳跳,弄得渾身是土才肯回來。家裡的沙發,也被女兒跳的亂七八糟,無奈給她買了蹦蹦床,就這還因為動靜太大被樓下鄰居跑上來吵了好幾次。」這位寶媽緩緩了緩又說:「自從女兒看了小豬佩奇,我們全家人都改姓『豬』了,公婆是豬爺爺和豬奶奶,我跟老公是豬媽媽和豬爸爸,全家都要配合她玩動畫情景模擬遊戲。
  • 「突然就不太愛自己孩子了」,寶媽對孩子生厭,過來人好像能懂
    比如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最主要的責任就是保護孩子避免意外傷害,孩子長大後父母儘可能放手多加鍛鍊孩子。每個年齡段父母看著孩子成長,心境也會隨著孩子的長大發生一定的變化。有位寶媽在網上發了個帖子引起了網友們較為強烈的反響:寶媽小玲自從有了孩子後就全職在家帶孩子,自然和孩子的感情非常深厚。但是孩子一天天長大,自己卻感覺和孩子的距離越來越遠。
  • 寶媽為何反感婆婆抱孩子?「護崽」行為惹的禍,還真不怪寶媽小氣
    原本以為是自己太自私了,誰知道在寶媽群裡一說,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想法,這可真是有個有趣的現象。於是,我們就在想為什麼寶媽會有這種心理呢?最原始的「護崽」行為據說女性成為媽媽之後,就會出現最原始的「護崽」行為,尤其是在產後第一個月的時候。
  • 寶媽嫌孩子長得醜,親自給孩子「割雙眼皮」,網友怒斥寶媽無知
    寶媽當眾嫌棄孩子長得醜,親自動手幫孩子「割雙眼皮」,網友:愚蠢此前在網上有這樣一段小視頻,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視頻中,一位寶媽當眾吐槽自己女兒的長相「有點醜」。寶媽表示自己是大眼睛雙眼皮,但是沒成想卻生出來了一個小眼睛單眼皮的女兒。寶媽一邊埋怨寶爸的基因不好,一面開始動手給孩子「割雙眼皮」。
  • 放學後,女兒總是唱這首「兒歌」,寶媽聽清楚歌詞後就找老師理論
    但可怕的是,也有一些兒歌,就是「人造」的垃圾歌曲,很容易毀了孩子的價值觀。放學後,女兒總是唱這首「兒歌」,寶媽聽清楚歌詞就找老師理論一位齊齊哈爾的小琪女士,她聽見娃唱的兒歌后,立即跑到學校找老師理論。小琪女士說,她從來就沒這麼難受過,她甚至忽然間懵了,都搞不清楚,自己為啥活著了?
  • 孩子地鐵上沒讓座,被老人罵沒教養,寶媽霸氣回懟:請互相理解
    寶媽就指了指座位,讓兒子先坐下。 這群老人挨個坐下之後,發現還有一個人沒有坐下,對著沒坐下的那個老太太大聲感嘆:哎呀,你沒搶到位子坐呀!你腿腳不好,這麼站著不行的呀,怎麼就沒個年輕人給老人家讓個座哦!
  • 讓孩子聽話變成你滿意的模樣,長大後竟然有這麼多壞處!
    在孩子自我意識萌發、不斷構建自我的過程中,沒有按照大人的意思做事是很正常的現象,這樣的孩子在網絡上是繼爸爸被黑後的第二個受害群體。有些媽媽以把孩子培養成聽話、懂事的乖孩子為目標。持續投入地關注孩子的一點一滴,細緻入微,生活中的細節把控到位,看著孩子一天天活成自己滿意的模樣,總覺得孩子以後不得了,一定會有出息,其實未必。
  • 男朋友是媽寶男,該不該分手?
    你們發現沒有,絕大多數女人在聽到"媽寶男"三個字後的第一反應都是:離遠點,分了吧。 為什麼? 很簡單,對於"媽寶男"來說:"我媽說的都對",你給他洗衣、做飯、生孩子,還抵不過他媽媽的一句:"你媳婦太懶了,怎麼這點家務都做不好。"
  • 寶媽帶娃上班,寶寶不哭不鬧安靜看動畫片,網友:乖得讓人心疼
    如果不是家裡人手不足、無法照顧孩子,相信媽媽也不會帶孩子上班。但是往往現實就是這麼無奈,有些媽媽不但要賺錢養家,甚至在上班的時候還要照顧孩子。由於擔心孩子吵鬧,小雨提前和孩子做好了約定,讓孩子在單位不許吵鬧。這天,小雨用嬰兒車推著寶寶進了單位,讓他乖乖待在自己旁邊。擔心孩子無聊,小雨用手機播放動畫片給他看,孩子看得津津有味,安安靜靜的。見孩子這麼認真,媽媽就開始忙自己的工作了,孩子就在一旁乖乖待著。
  • 孩子姓楊,護士手誤打錯寶寶出生證名字,寶媽看後:「錯的」更好
    現在,偉、麗等字樣在名字中很少見,反倒是梓、軒、涵等字樣快要「爛大街」了,看來起名真不簡單,而下面這位在給娃起名上,還遇到一個「有趣」的事。孩子姓楊,護士手誤打錯寶寶出生證名字,寶媽看後:「錯的」更好寶媽叫做楊洋,而她的另一半也姓楊,而這一家即將要迎來第3個姓楊的,不過在給孩子起名這件事上,夫妻倆可是犯了愁。
  • 古代媽寶界魁首陸遊告訴你,「媽寶男」們為何如此決絕?
    如果你認為「媽寶男」是新時代才出現的群體,那就大錯特錯了。 雖然這個詞彙充滿著「潮流氣息」,但在古代,「媽寶男」並不少見! 然而,陸遊媽也是焦仲卿媽附體,一會嫌兒媳婦生不出孩子,一會嫌兒媳婦對自己不尊重,總之,鐵了心就要把唐婉趕出去,甚至以命威脅。 陸遊嚇得屁滾尿流,毫無主見,屁顛屁顛地下了休妻的決定。
  • 寶媽分享孩子房間照,凌亂到讓人「崩潰」,無數寶媽共鳴:太真實
    玩具房裡,地上不是玩具車就是積木塊,進了玩具房,落腳前都要先看看腳下,不然玩具那是一踩一個準。小佳被這凌亂的畫面弄得有些崩潰,但作為寶媽還是要硬著頭皮整理。在整理前,小佳把孩子們的房間拍了個照分享,並在社交圈吐槽了幾句,沒想到引來了無數寶媽的共鳴。
  • 因寶媽姓氏太罕見,全家人支持孩子隨母姓,網友:全國都難重名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女性的地位也在提升,以前孩子生下來一定是要隨著爸爸姓的,但如今隨母姓的現象也越來越多。孩子跟著媽媽姓,往往出於寶爸對寶媽的愛和理解,認可寶媽的辛苦和付出。但除此之外,還有一種情況會讓全家都支持孩子「隨母姓」,那就是媽媽的姓氏非常稀有罕見。
  • 添加輔食與老人意見不同,究竟誰有道理?搞不清苦了孩子!
    話說回來,寶寶添加輔食後,對於寶媽來說生活中又增加了一道程序:給娃做輔食。給娃做輔食有多痛苦?做了不吃還是小事兒,最痛苦的是家人意見不合,還會因為做輔食這件事吵起來。朋友家娃跟我家差不多,有一次朋友給娃煮了麵條,麵條有點稠,婆婆看見了說:給孩子做這麼稠,孩子能吃進去嗎?朋友平時自己照顧娃,婆婆很少過來,過來不幫忙也就罷了,還「指手畫腳」,正巧也趕上朋友情緒不太好,直接給婆婆懟回去了:我不會做稀的,要不下次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