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香港黑道「慈雲山十三太保」,當年最早一批十幾個跟在他屁股後面的小弟,現在大多都是香港黑道掌舵的一方梟雄。
他是「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卻被譽為香港黑道的仲裁者,黑道幫會問題的「拆彈專家」,警察不方便出面的事情都會去找他。
在香港黑道擁有過千手下、以自制斬刀砍人聞名的大佬「貓仔」是他的小弟;
腹部紋著眼睛王蛇,被稱為香港黑道「最可愛的惡人」的李兆基是他的小弟;
綁架李嘉誠兒子的張子強的結拜兄弟,黑道著名人物劉國雄是他的小弟的小弟;
他就是陳慎芝,遊走在香港黑白兩道的最後一位江湖大佬。
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香港黑幫,最早的起源是明末清初時期的天地會。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廣州有了天地會第一個分舵。其後到了十九世紀這個分舵逐漸發展成為了「洪門三合會」的前身,也就是現在香港黑幫發源的三合會,這個曾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最令人懼怕的黑道幫派。
1840年,清朝與英國的鴉片戰爭爆發,清王朝輸掉了這場戰爭,其後香港島被割讓給英國。近代香港黑幫的起源自此,幫眾也逐漸達到二萬餘人。在20世紀六十年代香港黑幫最繁榮的時期,300萬眾之中有60萬人是黑道成員。古惑仔題材的電影紅遍大江南北,作品裡增加了一個關鍵角色——牧師!這個角色其實才是整個系列電影裡的靈魂與價值判斷、也是最寫實的原型角色——那就是慈雲山十三太保之首的陳慎芝。
當電影裡牧師到處對古惑仔傳教,說自己年輕時也是混的、吸白粉啊——這都是曾經在香港黑道上名號「茅躉華」的陳慎芝的親身經歷。七十年代初,陳慎芝的父親去世,靈堂裡的他兜裡還揣著白粉。人前守夜,人後吸毒。爬滿手臂的傷疤,無聲地訴說著曾經的江湖歲月……
歷史上香港黑道的活動地盤,有一塊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寨城。清朝時期這裡為清軍駐地。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戰敗,雖然九龍半島與新界劃為英國殖民地,但九龍寨城仍歸屬於清朝管轄,但其後寨城在英軍的侵入下,清朝退出了對這裡的管理,其後變成了一座荒蕪之城。九龍寨城徹底成為藏汙納垢的集聚地是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的入侵,而陳慎芝就是在這裡發跡,鋒芒初露的時候,因擔心仇家的追殺,走在巷子裡都是不經意的一步三回首。
其後的陳慎芝在香港黑白兩道摸滾打爬、叱吒風雲數十年,其生日宴會上六十六圍,800賓客的盛況至今被坊間樂道。當時到場賓客除了名流士紳,8個黑道幫會悉數到場:14K、勝和、水房、新義安、福義興、和義堂、和合圖、聯英社的前任和現任「坐館」和「揸數」,香港黑幫鮮有露面的元老,如新義安總教頭林江、水房總指揮白花蛇、勝和太上皇囝囝、14K教父鬍鬚勇也紛紛到場。作為香港黑道最負盛名的「拆彈專家」、「八卡通」,他與香港黑道各個幫會爺爺輩大佬們的交情斐然,警察不好管的事情都會找他出面。
如其曾說過的一句話:「謙卑世界自然大,自大世界自然小」。陳慎芝在生日開宴時的第一句話是引用詩句:「一封家書為重牆,讓人三尺又何妨。」這也是其混跡江湖圈子左右逢源的原因所在。
但是對於歷史上混社會的理解,陳慎芝也曾這樣感言:「歷史上的黑社會很多東西都是可以看見的,政商圈子是看不見的。政商界才毒,個個都是念過書的人,高智商、高情商。黑社會要打你就打你,是看得到的,但是政商界找人打了你,第二天還會來看望你!都不知道他是好是壞。雖然我不是說全部,可是有些圈子裡混生活就是這樣的……」
中國歷史上的圈子文化中最有特色的一點,這可以從陳慎芝的名片中一窺端倪:他的名片上,有商會副會長、酒店董事、建築公司董事、戒毒中心顧問等眾多頭銜,不過最顯眼的還是在印刷體羅列的頭銜之上,用原子筆手寫的一行「茂名市電白區政協委員」。
最後是近現代史上黑道江湖的拷問,用陳慎芝的這段話可以解釋:「我們從前這幫人是帶刀的,現在都帶拐杖。我說,什麼武器最厲害呢?就是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