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鬼谷子》捭闔中有著這樣的記載:「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說:開啟和封閉兩者是世界萬物運行規律中不變的變化,同時也是生活中遊說變化的依據。於是我們必須要先詳細地觀察它們兩者之間的變化。口眾所周知是在心靈的門戶,而心則是靈魂的主宰。人所產生的意志、情慾或者是思慮和謀略,無一例外都是要通過這個門戶向他人表露出去,所以我們要通過開啟和閉合之術來做到能巧妙的把握和熟練的控制。
我們可以到鬼谷子將「捭闔」放在了《鬼谷子》中的一篇,可想而知在鬼谷子心中「捭闔」的關鍵性和重要性。那麼什麼又是「捭闔」呢?「捭闔」的本意是開闔。「闔」為閉藏,「捭」為撥動,兩者是對門戶施加的一組相相互對立的動作。鬼谷子認為「捭闔」也就是一開一合為事物發展變化的普遍 規律,於是也是掌握事物關鍵。並且在鬼谷子的思想中,將「捭闔」看得極為至關重要,為縱橫家進行遊說活動的根本方法。此外鬼谷子還為後世總結出了一個捭闔之道,即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人際交往裡,我們要在什麼時候什麼時機對他人展開心扉,講述我們想說的話,想表達的情緒。又該在什麼時候和場合應該閉合我們想敞開的心扉,選擇沉默不語,做到冷靜觀察。
在《鬼谷子》的開篇中,鬼谷子便講述了在自己思想中,人們人際交往中說話 的基本原則,就是:無論在什麼場合和什麼時機我們都要正確把握說話的分寸,要明白什麼話該說什麼話該爛在肚子裡。好事要放在最先說,並且要公開地說;壞事要最後說並且要選擇私底下悄悄地說。在把握說話的分寸的同時也要把握做事情的尺度,明白什麼事情是我們該做並且能做的,做了有好處的,什麼又是切記不能碰,一碰就會為自己帶來災害和磨難的。於是鬼谷子便在《鬼谷子》中寫下了捭闔這一篇,以告訴人們說話如果誒喲把握好分寸,做事沒有掌握好度,很容易給我們帶來煩惱甚至是災害。
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應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朱元璋本來出身貧寒,但是後來卻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建立了明朝的政權並開創了洪武之治。朱元璋其實有個曾用名,名字叫朱重八,後面才取名為興宗,最後在參加郭子興奮領導的紅巾軍後才改名為「元璋」。此外在民間還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朱元璋在小時候有兩個關係很好的玩伴,具體的名字記不太清了,就稱呼為張三和李四吧。在張三和李四兩個人得知以前兒時的玩伴朱元璋最後竟然成為了一國之君,於是兩人便想找到朱元璋,希望他能夠看在兒時曾經一起玩耍的份上討個一官半職。於是張三先李四一步前往京城尋找朱元璋並成功求見,只是這個時候的張三並不知道朱元璋十分厭惡自己的曾用名朱重八,所以當張三一見到朱元璋後便手舞足蹈地朝著朱元璋喊:「八哥!八哥!」
朱元璋一聽到這個名字便極其反感,但是礙於自己顏面不好發作,只能選擇強忍著。誰知這個張三絲毫不懂得察言觀色,在呼喚朱元璋曾用名之外還將自己和朱元璋小的時候一起在地主家挨打,甚至是一起在街上乞討的事情都一股腦全說了出來。朱元璋哪裡受得了這種打臉,於是大發雷霆,叫人把張三脫下去砍了。而李四則大相逕庭,李四在還沒見到朱元璋的時候便已經在殿前行禮,並且高呼萬歲。李四這種行為正中朱元璋的下懷,惹得朱元璋十分開心,便問起了李四的情況。李四的說的內容和張三其實差不多,只不過十分委婉含蓄和幽默,逗得朱元璋不禁開懷大笑,最後不僅打賞了李四還封了他為官。
雖然這這是一個民間故事,真實度並不算很高,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確實真真正正存在並且不可反駁的。在這個故事中張三和李四的目標是一樣的,但是兩者在實現自己目標的方式手段卻是大不相同。張三在面對地位極其尊貴的朱元璋,言行卻十分魯莽,儘是挑著朱元璋不喜歡聽甚至是厭惡的話說,還將一國之君小時候種種不堪的事情說了出來,自然得不到什麼好下場。而反觀李四,他就清楚地明白見什麼說什麼話,該做什麼事情的道理。不僅十分講究禮節和表示對朱元璋的尊敬,還將自己和朱元璋年幼時的交情委婉含蓄的說了出來,自然能夠獲得好處和利益。
所以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比如說想要在一件事上批評某個人就要先對他所做出的成就進行表揚和肯定,等到他人感到開心的時候再委婉並且誠心的進行批評。這樣他人才能夠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評,並且也能從中認真地聽取你對他的評價和指點,這便是鬼谷子所認為的「陰陽其和,終始其義」中蘊含的意思。
所以鬼谷子教給了我們三個道理:第一是教會自己見到什麼人該說什麼話;第二是在批評他人之前要先表示對他的誇讚和肯定;最後一個是將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作為和養成一種習慣。如果能夠掌握這三點那麼我們也就掌握了最基本的捭闔之道,同時也能讓自己受益終生,擁有更多使自己成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