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並不姓「屈」,屈原也過端午節吃粽子!有個端午忌諱很多人在犯

2020-12-12 古今中外奇談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這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之一。首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千萬不要對人說端午節快樂,這個是不禮貌的哦!【原因見下文】端午節與吃粽子、屈原、賽龍舟這些詞會聯繫到一起,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影響最大的幾個節日之一。今天古今中外奇談與大家聊一聊端午節代表性人物----屈原。

問題1、屈原到底姓什麼?

問到這個,估計會有很多人說,「屈原!屈原!肯定姓屈唄!」屈原要委屈死了,付出生命代價為你們爭取一個假期,沒想到很多人並不知道他姓什麼。

其實屈原並不是姓屈,那只是他的氏。司馬遷《史記-屈原列傳》中記載:「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意思是屈原的姓是楚國的國姓,和國君一樣,而當時楚國的國君姓羋。沒錯!就是羋月傳的羋。

屈原的姓氏名字分別是: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古時候,姓是族號,而氏是作為姓的分支。

問題2、普遍認為端午節是紀念屈原而來,那麼屈原有吃過粽子麼?

民間流傳最多的一個關於端午節的版本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忠臣屈原,鬱郁不得志,被放逐。在五月初五這天聽聞秦軍破了楚國都城,屈原非常痛心,抱石投入汨羅江中。老百姓為了不讓屈原的屍身遭到魚蝦啄食,於是想了個辦法,紛紛將粽子投到江中餵食魚蝦。之後,漸漸的端午節、粽子和屈原聯繫到了一起。

但是事實上端午節、粽子和屈原一開始並沒有多大關係,端午節不是紀念屈原而創立的。其實端午節在屈原之前就已經存在,粽子也很早就存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粽子在古代叫角黍,而在西晉周處《風土記》和東晉範汪《祠制》都均有記載仲夏和端午吃角黍的習慣。而黍是我們古代五穀之一,在《詩經》中有關於「豐年多黍」的記錄,黍也是仲夏時期天子祭祀的重要祭品。黍在農業中的地位慢慢被大米所取代,之後粽子都變成由糯米做成。而做成粽子的形狀,比較像牛角,所以粽子應該最早出現於祭祀活動中。

而粽子一詞,在許慎《說文解字》中有出現,比屈原去世早400年。

而端午節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這個比屈原更加古老,比伍子胥、介子推、曹娥等都要早很多。所以這些人物與端午節的傳說都是經過加工流傳,所以屈原是吃過粽子的,就是不知道是喜歡甜的還是鹹的。

問題3、屈原與端午節一說起源於哪裡

其實在屈原所在的楚國,在之後經過秦、漢、三國時期都沒有關於屈原與粽子、端午的說法。一直到南朝梁吳均所著志怪故事《續齊諧記》中所寫故事: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自盡,老百姓為紀念屈原,用粽子投到江中祭祀屈原,每年如此。在東漢年間,有個長沙人碰到一個自稱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給我投筒粽,但是都被水中蛟龍吃了,下次祭祀用菰葉把粽子包住,再用五彩線綁住,蛟龍就怕這兩樣東西。」之後老百姓便開始用菰葉包粽子了!

問題4、為何不能說端午快樂

因為端午不管是紀念屈原、伍子胥、介子推、還是曹娥,都是悲劇的故事,所以在這一天人們都是祈求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那些秘密:屈原不姓屈,粽子是用竹子包的,雄黃酒是砒霜
    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眾多活動都蘊含了許多中華的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中,佔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儘管我們從小到大都一直在過端午節,但是關於端午背後的秘密我們並不一定知道。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一些你有可能不知道的端午背後的秘密吧。
  •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時間:2020-06-25 17:1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吃粽子不是為紀念屈原?這些端午節冷知識你知多少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 屈原:我不姓屈,端午節也跟我沒關係
    臨近端午節,聊天話題多少都會提到端午的起源。特別是跟孩子一起吃粽子的時候,普及一下節日由來,講一下歷史故事,教育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立馬就會覺得這個節日過得特別有意義!一般我們都說端午節的起源是為了紀念屈原,不過這個從小聽到大的起源故事,究竟有幾分真呢?了解得多一點,至少我們也可以陪孩子多聊一點。
  • 端午節吃粽子:屈原投江,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嗎?你一直都錯了
    點個讚收穫一份幸福,關注一下愛你的人!端午節吃粽子:屈原投江,吃粽子是紀念屈原嗎?你一直都錯了中國自華夏以來一直存在和推崇著許多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等,這些節日一般都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熱切嚮往。
  • 又逢端午思屈原,原來姓羋不姓屈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們每個人都會很自然的想起這位偉大的政治家、浪漫的詩人、愛國的忠臣——屈原。他用傳奇的一生為人們詮釋夢想的含義,他用飽含深情的語言記載了眾多瑰麗神秘的故事,他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是「楚辭」的創立者,是文人墨客爭相模仿的「香草美人」,他是中華大地的「詩魂」。
  • 端午節的由來,古人為什麼製作粽子祭祀屈原?中韓端午節的區別
    作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承載著太多民族之情,如今過著端午節,都能感受到中華文化上的魅力,吃粽子、賽龍舟等等,不同的地方,風俗都不同,文化魅力也不一樣,有統計,在南方的端午節風俗比北方還要多,這和歷史文化分不開的,南方的少數民族多,融合的端午節,總會出現不一樣的文化。
  • 端午節吃粽子憶屈原
    我的少年時代是在上個世紀的七十年代度過的,在那個屬於極左文革時期的貧窮年代,城市居民的口糧,都是嚴格定量供應的。儘管如此,每到端午節,母親都會拿出積攢的幾斤糯米,為全家包粽子,還會在家門口掛一把艾草,用艾葉給全家煮個綠色的雞蛋。那時我也跟母親學會了包粽子。
  •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端午節來歷,端午與屈原有啥關係?
    在中國,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都可以看到激烈的賽龍舟比賽、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我想說到這大家應該都明白小編說的是什麼吧?沒錯就是——端午節,每年端午的時候我們都說,賽龍舟哇、吃粽子哇、喝雄黃啊、插艾篙。但是大家真的了解嗎?了解為何每年的五月初五我們都要這樣嗎?不知道的話沒關係在接下來小編會一點一點告訴大家,知道了也沒關係,就當大家跟小編一起來溫習一下。
  • 星旗說:端午可不止粽子和屈原!更有...!
    一年一度的端午小長假又到了,大家在一起吃粽子,思念屈原,每年都很熱鬧。  例如,每個超市、各個網站上都充斥著各種懷念屈原主題的招牌和節目,每個衛視的黃金時間,這三天更是橫行霸道全是粽子的廣告。很多旅遊景點也一樣,都在想盡辦法和屈原找上關係,都說自己這是屈原以前住過的地方,招來一波遊客打卡,然後大呼受騙離開。
  • 過端午,吃粽子、賽龍舟、祭屈原,你了解多少?
    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他出生時正處硝煙瀰漫的亂世,空負絕世才華和救世之志,卻只能感嘆報國無門。他在20多歲時受到楚懷王的信任,先後做過左徒和三閭大夫的官職,地位相當顯赫,一度是楚國內政外交的關鍵人物。然而在他人的陷害詆毀之下,他遭到了沉重的打擊,被流放到漢北。公元前292年,已回到楚國的屈原再次被放逐湘南。
  • 1個「端午」16個「屈原」 安徽17人「名紀」端午節
    1個「端午」16個「屈原」 安徽17人「名紀」端午節 據了解,全國戶籍人口中共有569人取名為「端午」,194人取名「屈原」。其中安徽有一人叫「端午」,住在蚌埠市,叫屈原的有16人,分布在亳州、阜陽、宿州、蚌埠等皖北城市。而蚌埠的端午先生因出生在端午節這天,因此得名。
  • 過了這麼多年端午節才知道,端午節居然和粽子、屈原都沒關係
    周所周知,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報國無門而投江自盡的忠烈行為,後來人們怕魚吃了它的遺體,便乘舟將食物投進江中,就有了粽子和划龍舟的習俗。那麼端午節真的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嗎?蘇州人說:「我們過端午可是為了紀念殉國於錢塘江的伍子胥」浙江人又說:「過端午節我們也不能忘了捨生救父的孝女曹娥,和勵精圖治的越王勾踐」儘管說法不一,但無可爭議的是他們都是作為道德典範,而成為人們心中的男神女神。
  • 端午節吃粽子到底跟屈原有沒有關係?古人過節為什麼總得吃點啥?
    那麼粽子真是為了紀念屈原發明的嗎?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什麼關係呢?我們春節吃餃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為什麼中國古人遇到節日總要吃點什麼呢?粽子的起源已經不可考,但是一定出現的非常早,甚至有學者認為炊具出現之前粽子這種形態就出現了。
  • 有關端午節的「真相」: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說,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採。
  • 端午節的來源和屈原沒關係,因為屈原也過端午節
    又是一年端午節,祝大家端午安康啊!那麼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源嗎?我想你一定會說,這誰不知道啊。小學課本上不是寫著的嗎,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但其實,這是騙人的。01 一個「騙人」的版本戰國時期的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寫詩歌寫得特漂亮,吸引了一大波粉絲,不管男的、女的,都喜歡他。但是,人出名了就容易被人嫉妒,他又是個耿直的漢子。屈原呢,出身楚國的貴族,說白了,楚國算是人家自己家的。天天看著楚王不好好治理國家,屈原可就忍不住了。
  • 「閱讀隨筆」端午節-粽子-屈原
    最近看《歷史很有趣》,其中一節講《屈原抱石投江》,來搜索端午節背後的事情,才發現對端午節,以及當年中韓「端午節申遺」之事有很多誤解。說到端午節,你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祭祀,而是屈原。端午節不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嗎?你可能會有這樣的疑問,怎麼還和祭祀有關。我之前也這樣的偏差認識,這端午節為何要賽龍舟,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 端午節只是為了紀念屈原?別開玩笑了,其實屈原自己也過端午節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在過去,我們這邊的農村過端午節都是熱熱鬧鬧地,包粽子、掛艾葉和菖蒲、洗艾葉澡、喝雄黃酒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忙得不可開交,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現在,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太受到重視的節日。
  •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有什麼寓意?
    每年端午節南北粽子又開始了「大作戰」,爭論著到底是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誘人。說到這裡,你知道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有哪些?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說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甚至屈原都可能經歷過端午節。而且韓國申遺的是「江陵端午節」,這一節日無論是名稱、含義、活動內容、時間都與中國傳統端午節不同。所以並不存在「中韓端午之爭」。早在春秋時期粽子就已被發明;晉代,粽子開始成為百姓約定俗成的端午節食品;南北朝時出現雜粽,即米中摻肉、慄、棗、豆等,以致如今有了「甜、鹹粽子」之爭;唐代開始用米做粽子;宋時有了
  • 【端午】粽子和屈原到底有多大關係?
    端午節、粽子、屈原,這鐵三角的關係,就像乾隆、紀曉嵐和和珅這三位冤家一樣,是剪不斷、理還亂。端午節吃粽子到底和屈原有什麼關係? 標準答案一般長這樣: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