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潘子璇 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前天,中央授權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保持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的意見》(簡稱《意見》)。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今天上午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我國有15億多畝的農村承包地,涉及近兩億農戶。到2023年開始,二輪承包就開始大批到期,就要開始延包。承包到期後如何延包?黨中央的政策是一貫的。此次《意見》明確了鞏固和完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基本方向,明確了保持土地承包關係長期穩定的基本原則,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應堅持延包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
韓長賦說,土地關係是農村最基本的生產關係,以土地制度為核心的基本經營制度是黨在農村的政策基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土地家庭承包經營,並保持承包關係穩定不變,為解決吃飯問題奠定了制度基礎,也為保持農村長期穩定奠定了制度基礎。長期穩定的土地承包關係,充分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益,完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既有利於增強農民發展生產的信心,給他們吃下「定心丸」,又有利於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還有利於保障農村的長治久安。
這次《意見》明確了長久不變的政策內涵,明確規定:一是堅持延包原則,延包是一個原則,不得將承包地打亂重分,要確保絕大多數農戶原有承包地繼續保持穩定。絕大多數農戶原來包哪個地,還是哪個地,所以延包是原則。二是延包的起點以各地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開始計算,承包期還是三十年。具體到一個地方,特別是到一個縣,是從二輪承包到期為起點開始算起。
當然,如何組織實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探索,有些問題還要通過探索來解決。主要是三個方面的工作,從目前講:一是把證書發到農民手中。從2014年起,我們開始推進承包地的確權登記頒證,經過六年來的集中攻堅,這項工作已經基本完成。目前發證率超過94%,下一步要繼續抓好掃尾,做到應發盡發,要把現在農戶的承包地明確下來,進一步確定下來。
二是健全配套法律政策。按照新修訂的《農村土地承包法》,這個剛剛修訂並已經實施了,要抓緊修改完善《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等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因為關於土地承包、延包,那裡面都有明確的法律表述,要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還要依法來進行這項工作。
三是開展延包試點。準備在一部分縣,主要是先期到期的縣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的延包試點,現在我們正在組織申報。通過試點,來摸索經驗,指導基層探索延包的具體辦法。關於延包,在大面積操作實行之前,中央以及有關部門還會出臺指導意見。(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