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時候有一個來自河南省新鄉的小女孩,通過自己得天獨厚極高的學習天賦,學習能力還有勤奮在中國高考史上劃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以14歲的年紀,考上了中國最高學府之一的清華大學。這個女生是何碧玉。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神奇的女孩故事:
一.何碧玉在考上清華大學之前
主人公叫何碧玉,85年出生,河南人。
從小就學習能力超強,在新鄉一中超常教育實驗班,用四年時間學完初中和高中的學習。可能你也見過不少3-4年就完成初中高中學習的孩子,覺得何碧玉也沒有太出類拔萃。可如果你知道她高考的成績,就一定會被震撼到!
(1)出生在1985年12月,河南省新鄉市
(2)1996年,她10歲半剛剛小學五年級。她通過層層地選拔,考試考上了河南省當時唯一的超常教育實驗班(有一點像中科大的少年班一樣)。那個實驗班是新鄉市一中少兒班。
(3)少年班一共有30多個智力超常的孩子。何碧玉通過4年時間,完成了從小學6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大約7年的課程!何碧玉的自學能力非常驚人!她曾經用母親給她買的英語教材的磁帶,自學完成了初中英語!何碧玉14歲的時候,在自己的床邊寫上:「清華,志在必得,我不可能考不上」!
二.高考以標準分900分,考上清華大學
(1)先給大家講一下,標準分900分不是真的說當時何碧玉高考成績是滿分,考卷上一分都沒有扣。標準分是一個排位分!什麼意思呢!
就是:比如英語(150分卷),我考了138分。全校第一!學校如果按照實際得分排名:英語第一名是138分!但是如果學校按照排位分排名,就是說我在全校第一,所以我的英語標準分是150分!
所以,何碧玉的標準分900分,是因為她是河南省當年的理科狀元。按照排位,她全省第一!
(2)她在清華大學就讀的是生物科學專業【生物科學與技術系】(4年制)。
(3)2000年—2004年。她在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學習了4年。在清華的4年間,何碧玉依然用功讀書,繫心科研。她學習能力,學習興趣都很強,愛好也很廣泛。比如:鋼琴,電子琴,滑冰等等!
三.從清華大學畢業,23歲獲得神經學博士
(1)19歲清華大學畢業後,在美國的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申請到了直博「神經科學」專業!
(2)2009年—2016年,7年間在美國NIH【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聘請為研究員,進行獨立科學研究!正式成為一名科學工作者!
(3)30歲的她入職紐約大學,成為助理教授!2016年何碧玉選擇加入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神經學系,成為一名助理教授。但是不管怎麼樣,我都相信何碧玉作為一名科學工作者,教育者未來只會越來越好!
總結:
這位14考進清華的女孩叫何碧玉,2000年高考,十四歲的何碧玉以900分的成績奪得了當年河南省理工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錄取。
與清華北大的眾多優秀學子學女一樣,美國成為我國頂尖人才的首選地。目前,她正在效力於美國紐約大學神經學系當助理教授,沒有準備回國的意思。
現在的教育,基本屬於選拔性教育,或者說尖子生教育。從小學到高中,幾乎所有的資源都向尖子生傾斜。尤其是前幾名學生更是佔盡了便宜,一個地方如果能出一個省狀元,縣裡會拿出十萬二十萬元進行獎勵。
但是這些尖子生最終都去了哪裡,他們為國家的建設出力了沒有?有人說,清華北大學生一半以上留在了美國。我沒有統計過,但數量上肯定是很驚人的。
這讓人很糾結,我們窮全國之力,將國家智商最好的人才培養成功以後,再以不惜汙染環境賺回的珍貴的外匯送他們出國留學,然後留在了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的美國,不回來了,要和美國人一起擠兌中國了,你說是不是很憋氣?
有人說了,人家學習好,家裡花錢供他上的學,想去哪兒去哪兒,管得著嗎?
我來給大家算一筆帳:小學的師生比為1:19,初中為1:13.5,高中為1:12.5。什麼意思?就是國家每培養19個小學生,就得僱傭一個教師。我們按每個教師的各種收入8萬算,培養一個小學生8萬÷19=4200元,零頭抹了,每個小學生年撥經費500元,那麼六年小學一共花(4200十500)×6=28200元。初中和高中我們合起來算,按1:13來算,8萬÷13=6100元,零頭抹了,再加上一年800元經費,按6年算,(6100十800)x6=41400元。12年算起來,每個人就是28200十41400=69600元,接近7萬元,這還不包括國家對教育的其它撥款。
北大師生比為1:5.85,我們按一個北大教師年薪10萬算,10萬÷5.85=1.7萬,零頭抹了。按人撥經費3000元算,四年大學(1.7萬+3000元)×4=8萬元,加上中小學的7萬,達到15萬元。所以說,一個人從小學到大學,國家至少為你花費15萬元。出國留學那就更不用說了,留學幾年,花費上百萬美元。
國家的錢就是每個納稅人的錢,那些出國留學不願意回來的,可以,但是,讓他們把培養費用還回來。
這,一點也不過分。
何碧玉考取了清華大學!並且成績是標準分900分,當年的河南省高考理工科的狀元。2004年,何碧玉從清華大學畢業,前往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從2016年開始,在紐約大學擔任助理教授。
何碧玉的確可以稱之為學霸,不管是學習生涯還是工作,都讓大家覺得那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作為考神,她目前在工作卻還沒有做出比較重要的成果。
高考成績很重要,但是一個人的一生不僅是高考和大學,之後的職業生涯同樣重要。高考不代表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您說呢?
十四歲對於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這個年齡在幹嘛?初中生的年紀,還是依賴在父母的跟前撒嬌,可是對於何碧玉這個女孩子來說,她以百米跨欄的速度,在2000年參加了河南省的高考,一舉高中河南省的理工科狀元,被清華大學生物科學專業錄取。
「清華,志在必得!我不可能考不上!」何碧玉對自己立下的誓言,她真的也如願以償了。1985年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何碧玉用了四年的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級和初、高中七年的所有課程,清華大學畢業以後,她沒有選擇就業,而是出國留學去了。
對於這種神童,相信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能夠培養出來,報效祖國也好,回饋父母也罷,畢竟人家是真的成才了,那麼,現在30多歲的她在幹什麼呢?何碧玉在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神經學系,任助理教授。
有網友質疑何碧玉不回國發展,選擇在國外發展,我覺得沒必要進行這種道德綁架,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畢竟是人家自己的自由,在說了在國內各行各業的人,做好本職工作都是愛國的表現,那些噴人家的人,如果你真憤憤不平,你先好好地愛一下國吧。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不能單純地把問題全推給這個製造高考神話的人,如果國內對於這種高精尖的人才各方面真的有足夠吸引力的話,哪個人不願在自己家呆著?友友們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