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4月18日清晨5點12分左右,當時人們睡夢正酣,大地突然震動起來,美國舊金山市發生芮氏8.3級地震。震中位於接近舊金山的聖安地列斯斷層上。自奧勒岡州到加州洛杉磯,甚至是位於內陸的內華達州都能感受到地震的威力。圖為地震後的街景。
這場地震及隨之而來的大火,對舊金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可以說是美國歷史上主要城市所遭受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這場地震估計死亡人數在3000人以上,更有人估計高達6000人。圖為地震後的街景。
然而當時的舊金山政府刻意隱瞞傷亡數字,怕公布真實傷亡會造成地價下跌,並影響到重建這個城市所需的一切,因此捏造死亡人數只有478人。圖為地震後的街景。
當時大部分的傷亡集中在舊金山,而其他的舊金山灣區則約有189人死亡。聖塔羅莎、聖荷西以及史丹福大學也都遭受到嚴重的損害。圖為由於地震而倒塌的史丹福大學悲傷天使雕像。
這場地震使得約有22.5至30萬人無家可歸,其中約有一半的難民離開灣區到了奧克蘭。當時舊金山的很多地方都布滿的臨時搭建的帳篷。圖為地震後的街景。
這樣等級的地震是第一次被清楚地以相片記錄下來,也使得後來地震學的科學研究蓬勃發展。總計,當時地震所造成的損失,估計高達4億美金。圖為地震後在進行清理的人員。
和這場大地震以及隨後的餘震相比,隨之而來的火災造成的財產損失甚至更大。城內發生了多處火災,一些火災是由於地震導致的天然氣管道破裂引發的,有一些是人為縱火,或者是臨時帳篷的篝火引發的。圖為地震後的街道。
當時因為保險公司只對火災損失而非地震損失進行賠償,有些屋主就放火燒自己的已經被地震破壞的房子以便獲得賠償。這樣使得當時這裡的火災災情更加嚴重,當時整個舊金山城都在大火籠罩之下。圖為遭到地震破壞的路面。
因為當時供水系統仍舊癱瘓,消防局只能有很有限的資源去利用。大火連燒3天,全市5.3萬座房屋中2.8萬座被摧毀,全市近40萬居民中22.5萬失去家園,地震加火災造成的損失估計約4億美元。圖為地震後的街景,左邊的那些帳篷是災民安置點。
早在1900年,官方統計約有1.1萬華人居住和生活在舊金山唐人街,但實際人口可能在2.5萬以上。1906年的這次大地震使得當時舊金山的唐人街幾乎成為一片廢墟,給華人帶來巨大損失,大量華人無家可歸。圖為舊金山金門公園的災民安置點。
當時清朝政府一共捐出十四萬兩白銀,其中十萬兩直接交給了美國駐華使臣,由他匯寄美國政府;另外四萬兩則匯交清朝出使美國大臣梁誠,由梁誠直接籌辦舊金山受災華僑、華人的救濟事宜。圖為一個災民安置點聚集的百姓。
舊金山在地震後迅速重建,以不到六年的時間重新建設了一座更新、更現代化的城市。 1915年2月,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在舊金山舉行。標誌著舊金山已經徹底從廢墟中復活了。圖為地震後的舊金山市政廳。
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在舊金山舉行時已經完全看不到地震災後的影響。當時舊金山為了加速重建工程,許多建築物省略了防震設計,忽略了當初地震所帶來的警惕,這也導致後來1989年大地震造成許多建築物損毀。圖為遠望地震後的舊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