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扶貧故事︱55萬字的扶貧日記

2020-12-14 澎湃新聞

齊魯石化首批「第一書記」到郯城縣任職後,居住在泉源鎮綜合文化站。條件非常簡陋,連門窗都關不嚴,冬天室內溫度最低時只有4.7度。

天寒地凍,「第一書記」們為了禦寒,只好找來塑料布,糊在窗戶上。

天寒時,喝水都成了問題。院裡的自來水管常常結冰凍住,每天都得燒熱水燙開。

有一次,水管凍裂了,一開水譁譁漏。沒辦法,高鵬和其他「第一書記」們只好用昨晚剩下的一點點水抹了把臉。

條件艱苦,卻沒有一人抱怨。他們每天騎著自行車到村裡上班,處理完一天工作,晚上回到居住地,頭一件事,不是休息,而是記錄當天的工作日記。

三年時間,高鵬寫下55萬字的扶貧日記,真實記錄下那段難忘的扶貧歷程。

今天,我們從中節選了部分內容,雖只是1150天中的一瞬間,一次回眸,但一幕幕情景,一件件往事,如昨日重現,依然難以忘懷。

2012年6月18日

今天早晨和鄉裡說好,以後我們不再吃特殊的飯了,鄉裡幹部吃什麼我們吃什麼,然後把前一段時間的夥食費結算好。

△第一書記吳澗飛在做晚飯

晚飯時,大家一討論,一致贊成明天如果再給我們上特殊的飯菜,堅決不吃,就是到食堂打飯菜吃。

晚上,算了算夥食費,5個人共6960元,把媒體來採訪時吃的都算上了,鄉裡請我們吃的飯也算在內。我的夥食費是1480元。

2012年7月2日

陸陸續續,黨員們都來了,我拿出黨徽,發給大家。剛才還嘻嘻哈哈的氣氛一下子就變得嚴肅起來,黨員們的臉上一下子就流露出了一種神聖的表情。

△第一書記高鵬為老黨員佩戴黨徽

大家接過黨徽,認認真真地別在胸前,說幾十年了從來沒帶過黨徽。然後一個一個在黨旗前拍照,看上去有那麼一絲激動,也許這樣就能慢慢找回黨員的感覺了吧。

2012年9月24日

第一家先去了徐善英(五保戶)家。隔著門敲一敲,聽到裡面她的說話聲。破舊不堪的門慢慢打開,徐善英從裡面探出頭來。

大家趕緊跟她說,過節了,來看看她。

她好像聽明白了,慢慢地說:來看我的,來看我的,謝謝了!謝謝了!然後艱難的轉過身子,兩隻手拄著兩隻拐杖,一點一點往屋裡挪。

我們想扶一扶她,可是她說不能別人扶,自己慢慢走就行。院子裡還是泥濘的很,看來這次下雨院子裡還是遭水了。

到了屋子裡面,連個凳子都找不出來,勉強找了一把坐下。我把月餅拿給她看,她摸著月餅問:這是給我的?是好吃的?我跟她說:這是月餅,八月十五了,給她送月餅來。

她喃喃道:你們來看我,還給我送吃的,還是社會主義好,還是共產黨好!這也就是在新社會,在舊社會,哪有這樣的好事!

2013年11月25日

今天真是緊張、勞累又開心的一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地裡的胡蘿蔔幾乎全部起出來了,只剩下龐蘭青的幾壟了。

△與村民一起搶收蘿蔔

一天下來,兩個手腕子又酸又疼,端起飯碗來都微微發顫,兩根筷子用起來也頗有幾分困難。晚上吃飯格外香,估計睡覺也格外香了。

2014年6月19日

為了土豆,一天的時間馬不停蹄,飯沒正點,水沒喝上,口乾舌燥,全身疲憊,晚上十點多回到文化站,倒頭便睡,啥事也不管了。

△東五湖村網絡銷售土豆

媒體的力量實在太大了,今天一天手機幾乎被打爆,數不清的求購電話紛紛打來,遠至北京、深圳、濟南、濟寧、徐州,近至蘭山、蒼山。

讓我們不禁感慨,其實外面的市場太大了,只不過身在農村,始終無法打開自己的視野,沒有建立起有效的渠道。所以農民銷售難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信息不暢、渠道不通,並不是賣不動,而是不知道如何去賣。

2014年9月11日

老天爺真是和我們的大棚較上勁了,三天兩頭下雨。

上午去村裡看大棚,杜友愛和杜孝鋒的兒子在那裡。他們告訴我杜孝鋒北頭那個大棚支好了,結果前兩天下雨又塌了,這回是水泥棒和鋼管倒了,許多水泥棒都折斷了,要重支還得再買水泥棒。

當時我就搞不懂怎麼會塌的呢?其他已經支好的都沒有事。杜友愛說就是一下雨,土鬆了,不知那根水泥棒倒了,然後帶倒了。

看著真是心疼呀。

2014年10月20日

今日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不過大棚已經建好,不再擔心了。

2014年10月25日

今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第一批苗子開始栽了。這標誌著泉源鄉正式告別了無冬季蔬菜的歷史,全面調整產業結構的大幕就此拉開!

2014年10月26日

得知大棚蔬菜種植的消息後,王書記欣然賦詩一首:

新苗一片煥生機,大棚蔬菜第一批。

產業結構始調整,第一書記創佳績。

縣鄉領導幫到位,眾鄉親們人心齊。

2014年12月11日

省委組織部下午召集中央企業駐魯單位開會座談,時任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劉永巨參會,中心意思就是一個,希望中央駐魯單位還是要派第一書記。

△大王莊村村民自發立碑

劉永巨專門點名表揚齊魯石化,說公司投入巨大,第一書記們工作努力,幫扶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老百姓和當地政府評價相當好。

劉永巨說第二輪別的企業可以不參加,齊魯石化必須派第一書記。齊魯石化選派第一書記扶貧,將來在黨代會代表及各種委員比例上可以考慮給齊魯石化優惠政策。

2015年4月22日

上午參加縣裡協調後,布置了迎檢工作,五一之前考核完。

突然感覺那麼突然,那麼不安,那麼不舍。雖然想過千萬次,但是真的來臨了,依然是那麼難捨。

2015年5月7日

下午考核,終生難忘!

老百姓見到我,拉住我的手,第一句話就是:你得走了?第二句話就是:不想讓你走,你別走了!

眼淚一下子就上來了,在眼眶裡直打轉。

省裡考核組兩個領導,一個王處長,一個趙書記。他們不參加考核,一個直奔現場看項目,一個躲進屋子看檔案。

後來發現那個趙書記哪裡是看檔案,在一個角落裡拉著杜慶紅和杜樹民拉呱,這才正式掌握第一手資料呢。

趙安寧一宣布請我述職,現場馬上響起了掌聲,這是我來東五湖之後第一次有如此集中熱烈的掌聲。

述職中,大家都是眼含熱淚,氣氛凝重。

測評結束後,許多人久久不願離去,過來一個一個拉著我的手,一遍一遍的表達著心中的感情。

更有一對夫婦,過來拉著我的手說:老夥計,得跟你說句話,不想讓你走啊。邊痛哭,邊直說對不起我。

其實他們哪裡有對不起我,只是他們的兒子車禍導致癱瘓,我定期去探望走訪,他們感覺給我添麻煩了,所以說對不起我。

老百姓真的是太好了,我們做的一點點小事,他們都記在心間。拉拉他們的手,到家裡坐一坐,說幾句話,他們就很滿足。

徐善英的侄子說他在外打工,這次是專門趕回來參加測評。他說我常去他嬸子家坐坐,下了雨帶著大隊幹部給抽水,天天穿著黃膠鞋,一身都是土,在村裡在大棚裡忙,比電影裡的「第一書記」還要好!

陸增蘭、杜樹民、杜慶洪等等,一雙雙緊握的手,一句句感激的話,一片片深厚的情。

永遠難忘!

2015年5月30日

早晨,開黨員大會,和大家再見一次面,說說心裡話。

一直在上海打工的杜之東也回來了,這還是我任職三年第一次見他。

楊克花和陸增蘭兩名女老黨員恰逢做了白內障手術,一人一副大墨鏡帶著,不由得讓我想起來剛來時杜之貴的裝扮。

有些事情說起來真是巧合,比如墨鏡,比如考核時村裡出殯,今天送行時又是出殯。

人員到齊,合影留念,鞭炮齊鳴,淚水依依。一雙雙握不夠的手,一句句道不完的情。

午飯中,就聽到外面鑼鼓陣陣,記者們抓起機器就跑出去了。

孫向軍他們幾個也出去看看是怎麼一回事,回來跟我說是東五湖的,專門來了一輛大卡車,載著鑼鼓隊敲鑼打鼓。

我的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已經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了。

東五湖、南夾埠在黨委大院裡,其他幾個村在文化站門口等著送我們。

已經回想不起來具體的細節了,只記得深情的擁抱、恣意的淚水、漫天的煙花,一面面鮮紅的錦旗、一聲聲貼心的話語、一句句深情的叮嚀!

再見了,我的鄉親們!再見了,我的親人們!

文字提供:王永軍 孟繁濤

編輯製作:李 莉

原標題:《第一書記扶貧故事︱55萬字的扶貧日記》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富裕縣:小楊書記的扶貧日記
    當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一支支特別的隊伍迅速組建,他們就是紮根鄉村的扶貧工作隊。他們不畏艱苦,克服困難,想方設法拔去老百姓的窮根兒。在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就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工作充滿活力又不乏經驗,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韌勁兒,帶動全村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這支隊伍就是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
  • 55萬字日記,悠悠3年扶貧路
    ——郯城人如是說臨沂市郯城縣是山東省扶貧重點縣,按照國家和山東省委部署,齊魯石化選派12位黨員幹部到郯城縣擔任「第一書記」。8年間,11個貧困村實現脫貧致富。齊魯石化被山東省評為表現突出的省直派出單位。高鵬被評為山東省「第一書記」標兵,塗翔榮獲中國石化扶貧工作奉獻獎。
  • 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小楊書記的扶貧日記
    這支隊伍就是黑龍江省稅務局駐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扶貧工作隊。隊伍的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楊利維因為年紀不大,村裡人都親切地叫他小楊書記。他手裡有一個日記本,裡面記錄著扶貧工作的點點滴滴。富裕縣紹文鄉紹文村黨委書記田家俊:「農民以前農忙季節過了以後,打小牌,東家串西家串,啥事兒沒有就是待著。現在貧困戶都到食用菌場來工作。」在扶貧日記中,楊利維把村裡每家每戶的困難都詳細記錄,並努力幫助解決。「2020年7月20日晴,眼下正是農忙時節,得知彭大姐身體不好,丈夫在外打工,我就和隊員們幫她把地種好。
  • 勵志扶貧微電影《灘區娃日記》
    《灘區娃日記》今天正式與廣大網友見面。微電影《灘區娃日記》講述的是臺前縣委宣傳部派駐馬樓鎮閆那裡村第一書記,以村民閆寶丁(化名)兒子的一本日記為抓手,觸發精神萎靡、借酒澆愁的閆寶丁重新振作終於脫貧的故事
  • 一位駐村幹部的扶貧日記
    裡面有他對村裡178戶651人貧困原因的分析,有他幫助過的70多名困難學生助學金的明細,也有村裡扶貧項目落實的進展情況。今天,我們翻開這份日記,還原一個駐村幹部的一年。  駐村扶貧日記: 2017年2月7日,雨。今天,我組織大家登記了退耕還林面積,在林下種植中藥材,這個項目很好,推進後,大家的脫貧就有希望了。  春節剛過,張再青就召集村民為村裡的新項目忙活開了。
  • 心系教育扶貧 情暖鄉村學生︱徐州市教育局赴邳州市八路鎮開展系列...
    心系教育扶貧 情暖鄉村學生︱徐州市教育局赴邳州市八路鎮開展系列扶貧活動 2020-12-15 18: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為290萬第一書記「塑像」
    中新網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應妮)作為全國脫貧攻堅題材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的開幕劇目,大型民族歌劇《扶貧路上》首次登上國家大劇院,10月17日至18日連演兩場。該劇以在扶貧一線殉職的廣西百色樂業縣百坭村原第一書記黃文秀的真實經歷為藍本,通過對黃文秀事跡的再現,還原全國扶貧攻堅戰線的奮鬥與榮光。
  • 王灑:駐村4年寫了至少150萬字《扶貧日記》
    聽到他們親切的聲音,一幕幕扶貧故事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媽媽,請別責備我,如果我不親自去天邊,怎麼能叫遙遠?如果我不親自去戰鬥,怎麼能叫攻堅……」2015年4月30日,瞞了一個月當第一駐村書記的消息還是被母親知道了,即使她不舍,我也只能用文字來安慰她。
  • 國投榜樣 | 2年447篇扶貧日記,走近「中央企業勞動模範」代中平
    國投榜樣30萬字447篇扶貧日記記錄了代中平在甘肅合水縣的掛職歲月
  • 洪範池鎮第一書記精準扶貧亮點紛呈
    「每天一篇民情日記、每周一次工作例會、每周上報一次工作動態、每周上報一次考勤表、每周上報一篇宣傳信息、每月走訪一遍貧困戶、每季度上報一次工作統計、每季度開展一次觀摩、每季度組織村兩委到單位匯報一次工作、每年開展一次考核獎勵。」這十項工作,對於洪範池鎮的第一書記來說如數家珍。
  • 邯鄲:一本駐村幹部的「扶貧+戰疫」日記
    一本駐村幹部的「扶貧+戰疫」日記——記邯鄲復興區組織部駐大名縣埝頭鄉宋堯村第一書記韓獻良1月26至30日,疫情越來越嚴重,村裡的防疫物資消毒液、口罩夠不夠,村裡貧困群眾家中有沒有口罩、84液?>這一行行日記,凝聚了一位駐村扶貧幹部對幫扶村始終牽掛在心頭上的濃濃深情。
  • 【脫貧攻堅看臥龍】臥龍區:第一書記扶貧故事溫暖人心
    趙彬(左一)正在指導工作人員整理建檔立卡貧困戶檔案 段冰潔攝 「與一部小戲結緣的第一書記」 「組織找我談話時我很意外,讓我接任蒲山鎮師楊莊村第一書記,內心有點忐忑不安,我心裡暗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辜負組織重託
  • 小故事裡的大情懷|一本「村官」日記裡的扶貧路
    在黑龍江省綏稜縣,靠山村黨總支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陳華,本是黑龍江省機關事務管理局一名「大院幹部」。駐村4年多以來,一本扶貧日記寫下了這位「村官」和鄉親們一起品嘗的酸甜苦辣,以及百姓生活的巨大變化。
  • 第一書記扶貧故事(延邊篇)
    2016年1月,姜慶松主動申請到吉林省延邊州和龍市南坪鎮柳洞村擔任第一書記。自此,這個坐落在和龍市165公裡中朝邊境線上的村子,成了他的戰場。村民拿到了新房鑰匙原來,姜書記從制度建設入手,先後完善了「三會一課」制度、村幹部輪流值班制度、黨員分片包保制度等,規定黨員每天上午八點三十分必須到村部,一起學政策、議民事、解民憂。自此村民對黨支部有了充分的信任感,大事小事都想到村部說一說,找姜書記聊一聊,黨支部的號召力、影響力越來越大。
  • 【中國的脫貧智慧】王灑:駐村4年寫了至少150萬字《扶貧日記》
    聽到他們親切的聲音,一幕幕扶貧故事又浮現在我的腦海中。  「媽媽,請別責備我,如果我不親自去天邊,怎麼能叫遙遠?如果我不親自去戰鬥,怎麼能叫攻堅……」2015年4月30日,瞞了一個月當第一駐村書記的消息還是被母親知道了,即使她不舍,我也只能用文字來安慰她。
  • 【我的扶貧故事】南充閬中市白堡村第一書記時德才講述他的扶貧故事
    點擊圖片觀看扶貧故事2018年4月,時德才受南充市委宣傳部派駐到閬中市河溪街道白堡村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時德才駐村兩年來,不斷入戶走訪,傾聽鄰裡鄉親們的心聲,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難事。紮實開展對口幫扶,實現精神和物質「雙脫貧」在平常的幫扶工作中,時德才和駐村工作隊成員不僅關心貧困戶的物質生活,同時也注重他們的精神狀態。
  • 「扶貧故事」情灑扶貧路——記竹山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情灑扶貧路——記上庸鎮桃子灣村駐村第一書記 賀華 看到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們看在眼裡、甜在心頭,紛紛誇讚有這樣一位「好書記」、「女豪傑」,她就是縣人防中心駐上庸鎮桃子灣村第一書記賀華。不怕困難勇挑扶貧重擔桃子灣村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條件惡劣。
  • 桐柏縣移民局派駐尹莊村第一書記鄧中陽:心繫群眾 愛在扶貧
    這個忙碌的人就是桐柏縣移民局派駐桐柏化工產業集聚區尹莊村任第一書記鄧中陽。「要想富,先修路」2017年,帶著桐柏縣移民局黨組織的重託,肩負著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的使命,鄧中陽攜帶簡單的行李隻身來到尹莊村,成為一名駐村第一書記,萬事開頭難,吃透村情是第一步,他隨身攜帶一個小本子,記好「民情日記」,回想起第一天進村的情形,鄧中陽還歷歷在目。
  • 「第一書記」李玲義:扶貧就是一場奮鬥
    此時,太原市婁煩縣廟灣鄉扶貧工作隊隊長、原雙井村第一書記李玲義正輾轉於太原市的各大農貿市場之間,推銷來自貧困村的土豆。自擔任扶貧工作隊長以來,他全身心投入脫貧攻堅,吃住在村裡,根本無暇顧及天氣的變化。在與鄉親們相處的近兩年時間裡,「土豆書記」引入青薯9號等新品種,在2017年年底,讓全村182戶貧困戶脫貧,成為全縣扶貧攻堅的試點;「化緣書記」三下雲南,為貧困戶辦理戶口,牽線兩地互動,實現雙井土豆按箱賣按個賣的目標;「麻油書記」多方溝通,讓麻油「小作坊」轉變為「正規企業」,並成功申報「雙井」為山西省著名商標;「玉米書記」發動社會力量,愛心企業收購貧困村玉米。
  • 方城縣獨樹鎮扳井村駐村第一書記趙康的扶貧故事
    扳井村村民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宣傳防溺水了解農戶養殖情況指導秋種入戶摸底率先垂範直播南陽訊(記者 高嵩 文/圖)「他來這幾年,沒少給群眾辦好事、實事,我們從心底感謝這位年輕的書記扳井村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趙康了解到樊勇家的實際情況後,向相關部門反映上報並進行幫扶,幫助樊勇發展養殖業。如今,樊勇已成了養羊大戶,家裡的生活條件一天天在改善,逐漸擺脫了貧困。樊勇的病情也漸漸得到控制,小夥子像換個人似的,整天樂呵呵地幹農活。